第二章消化系统_第1页
第二章消化系统_第2页
第二章消化系统_第3页
第二章消化系统_第4页
第二章消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1/11/20231消化系统的组成

上消化道:口、咽、食管、胃消化管和十二指肠消化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至肛门)系统

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消化腺

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消化系统的功能1/11/20232消化管一、口腔二、咽三、食管四、胃五、小肠六、大肠1/11/20233一、口腔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二)口腔内结构

(三)唾液腺1/11/20234(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两部: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前壁—口唇

四两侧壁—颊

壁上壁—腭下壁—口腔底向前以口裂通体外,

两口向后经咽峡通咽腔。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及唾液腺的开口。1/11/20235(二)口腔内结构

1、(1)牙功能: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并对语言和发音有重要辅助作用。(2)、分类:A、乳牙

20颗,包括切牙、尖牙和磨牙。

B、恒牙

28—32颗,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1/11/20236

2、舌

(1)舌的形态和结构(2)舌粘膜(3)舌肌

1/11/20237(三)

唾液腺舌下腺大唾液腺下颌下腺腮腺: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小唾液腺:属于小消化腺,数目多,位于口腔各部的粘膜内。1/11/20238二、咽(一)

咽的位置和结构

咽位于第1-6颈椎椎体的前方。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环状软骨弓)平面续于食管,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为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二)

咽的分部和交通

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

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1/11/20239三、食管(一)食管的位置和形态食管为一扁窄的长管状肌性器官。

上:C6椎体下缘,下:T11左侧全长约25cm。

自鼻前孔至食管末端长约42-45cm。

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1/11/202310(二)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咽与食管相接处,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在被左主支气管从前方斜跨过处,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1/11/202311四、胃

(一)

胃的形态和分部(二)

胃的位置(三)

胃壁的构造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有收纳食物、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作用,胃还有内分泌功能。1/11/202312(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两前面(壁)对向前上面

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

两上缘——胃小弯,其最底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缘下缘——胃大弯

两上口——贲门,即入口

口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

贲门部

四胃底:临床上常称为胃穹。部胃体幽门窦

幽门部

(胃窦部)幽门管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1/11/202313(二)胃的位置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

(三)胃壁的构造见<<组织学>>1/11/202314五、小肠(一)小肠的位置和分部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上起幽门,下接盲肠,成人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1/11/202315五、小肠(二)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上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十二指肠纵襞,大乳头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肌1/11/202316(三)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腹腔中、下部。一般而言,上2/5为空肠,占据腹腔左上部。下3/5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方面有差异。如空肠血管丰富;集合淋巴滤泡(Peyer斑);Meckel憩室1/11/202317

六、大肠(一)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

(二)盲肠和阑尾(三)结肠(四)直肠(五)肛管1/11/202318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结肠特点肛管1/11/202319(一)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

结肠和盲肠具有的特征性结构: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1/11/202320(二)盲肠和阑尾

1、

盲肠: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重要结构: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开口2、阑尾

阑尾的位置变化甚大。以盲肠,回肠后位最多见,其次是盆位,再其次是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点:麦氏点、兰氏点1/11/202321阑尾的位置1/11/202322(三)结肠的位置和分部

结肠在右髂窝内始于盲肠,下端平第3骶椎平面终于直肠,按其行径和形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1/11/2023231/11/202324(四)直肠位置:于盆腔内,约10-14cm,上端自第3骶椎前方起,下行终于盆膈。形态: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和会阴曲。

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有直肠横襞周围结构:乙状结肠

男:前列腺、膀胱

骶骨

女:子宫、阴道

尾骨

肛管1/11/202325(五)肛管

肛管也称直肠肛门部,长约3-4cm。上界于盆膈平面与于直肠,向下终于肛门。内部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

肛梳(痔环)肛白线1/11/202326

第七节

消化腺

一、肝二、胰1/11/202327(一)概述

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代谢、储存糖原和参与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功能;有对激素、药物、毒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的功能;有分泌胆汁、产生抗体和吞噬防御功能。肝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故在活体呈棕红色,质软而脆。1/11/202328

(二)肝的形态呈楔形,有左、右两叶,上、下两面

四肝右叶大而厚;方叶叶肝左叶小而薄;尾状叶两膈面:肝的上面面脏面:肝的下面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覆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

脏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纵沟和横沟。

前缘(即下缘):锐利,胆囊窝处形成胆囊切迹四后缘:钝圆缘右缘:钝圆左缘:锐利1/11/202329(三)肝位置及体表投影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起于右侧第10肋,沿胸侧壁上行,至右腋中线处起自第7肋,经右锁骨中线处平第5肋,在前正中线处平剑胸结合,至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右肋弓最低点,至右侧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右肋弓,在剑突下3-5厘米斜行向左上经左侧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连上界。1/11/202330第八节肝外胆道系统

1、肝外胆道的组成肝外胆道包括:

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胆囊输胆管道1/11/2023312、胆囊位置: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形态:呈梨形,容量约为40-60毫升胆囊底:体表投影点分胆囊体部胆囊颈胆囊管:螺旋襞功能:有储存和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1/11/2023323、输胆管道肝左管

肝总管肝右管胆总管胆囊胆囊管肝胰壶腹胰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在肝胰壶腹周围的环行平滑肌。1/11/202333

肝分泌胆汁排入胆囊胆囊肝

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

小肠十二指肠肝胰壶腹胆总管大乳头

进食后胆囊内胆汁排入小肠1/11/202334三、胰(一)胰的形态、位置1、形态结构: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呈长棱柱状,质地柔软,呈灰红色,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2、胰管:自胰尾沿长轴右行,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有副胰管

3、位置:胰的位置较深,在胃后方于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上部。1/11/202335(二)胰的功能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内分泌部即胰岛,多位于胰尾,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调节血糖浓度。1/11/202336便秘概念:正常人每天应该排便1-2次且不应该很费力,大便应该成形,如果一天没有一次,在医学上被称为便秘。1/11/202337主要原因:1、饮食西方化(半生不熟的东西)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肠道动力减弱,有害菌不断增加)3、抗生素滥用(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4、环境污染(由于各种有害物质的摄入,肠道有益菌严重不足)5、病理性便秘(如冗肠症)1/11/2023386、精神过于紧张7、习惯性便秘(由于不良生活习惯而引起,正常排便应是早晚个各一次,时间应在饭后15-20分钟)1/11/202339(医学研究报告证实,以每天排便的健康人来计算,他们肠道内还滞留约3-5公斤的宿便。宿便是因为排泄作用异常而粘在肠壁的焦油状毒素。)1/11/202340便秘及宿便的危害

1、皮肤:长斑、长痘(以嘴周围较多)、黄气、皮肤粗糙、肤色暗淡而无光泽;2、胃肠功能紊乱(由于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胃肠功能也紊乱),口腔异味;3、肥胖(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肝肾疾病;1/11/2023414、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5、痔疮的形成(其中有很多人的痔疮由便秘及不良生活习惯引起)6、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1/11/202342椐科学家预测,直肠癌将会成为二十世纪人类的第一号杀手。排除体内宿便及预防便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新焦点。医学专家建议,正常人无论有无便秘,每周都应清除体内宿便一次,以达到排毒保健的目的。1/11/202343便秘的调理

1、补充有益菌,平衡肠道菌群,这也是调理胃肠功能的关键所在2、合理补充水分,每天至少2000ML3、多吃蔬菜水果,尽量少吃肉,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吃肉4、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配合腹部按摩5、不要轻易使用含有大黄类的清肠产品1/11/202344肠道菌群紊乱是引起胃肠功能异常最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出调理肠道菌群,迅速彻底排除宿便才是治疗疾病最根本。1/11/202345正常肠道内有三大类细菌:1、有益健康的有益菌2、潜在病原体的有害菌3、见风转舵的投机菌肠内有益菌与有害菌不断的为了争夺空间而在肠道内交战,只要肠道内有益菌占80%,那便可确保健康的体质。1/11/202346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一)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1/11/202347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四、免疫因素五、感染因素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1/11/202348

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一、浅表性胃炎

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1/11/202349

二、萎缩性胃炎

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同。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可伴有贫血,在我国发生恶性贫血者罕见。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此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而发生急性胃粘膜糜烂所致。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1/11/202350

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一、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1/11/202351二、药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哌吡氮平等。胃酸增高如疣状胃炎可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三、饮食应避免粗糙、浓烈香辛和过热,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可能少吃不吃烟熏、腌制食物,减少食盐的摄入量。1/11/202352四、补充足量的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1/11/202353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1/11/202354肝硬化的病因: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同一病因可发展为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硬化;而同一病理类型的肝硬化又可由多种病因演变而成,故迄今尚无根据病因结合其病理形态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的统一分类。

1/11/202355(一)病毒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及丙型(过去称为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二)血吸虫病。(三)慢性酒精中毒。(四)药物及化学毒物

如长期服用异烟肼、甲基多巴等,或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氯仿等可引起。(五)营养不良。(六)循环障碍。(七)胆汁淤积。(八)肠道感染及炎症。(九)代谢性疾病。

1/11/202356肝硬化的症状:肝硬化的起病与病程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可隐伏3-5年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