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我国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下列关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稳定经济增长
B.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各个门类和产业均衡发展
C.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
D.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考生若对此部分内容不熟悉,可以利用常识,通过排除法、猜测法来作答。相对于劳动和资本,我国更加强调科技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项明显错误。B项各个门类和产业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一般无法做到绝对均衡发展,排除。此外,众所周知,我国一直强调发展实体经济,C项“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明显与国家政策不符,排除。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有六个特征:①更高效益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速;②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③更平衡的区域和城乡发展格局;④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⑤更全面的对外开放;⑥更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
A项说法错误。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更高效益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速,以及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应更关注科技和创新的投入,而非劳动和资本的投入。
B项说法错误。发展的均衡性主要指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要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等等。不可能保证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各个门类和产业均衡发展。
C项说法错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选项中,“虚拟经济”的说法错误。
D项说法正确。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A项错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应该由劳动和资本投入转变为科技和创新投入。
B项错误,不可能保证每个门类和产业都做到均衡发展,应该有所侧重。
C项错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是虚拟经济。
D项正确,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更完善的经济体制,即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故正确答案为D。2.某区财政局年度考核,办公室与国库科平均得分90分,预算科与政府采购科平均得分84分,办公室与政府采购科平均得分86分,政府采购科比预算科多10分,国库科的得分比综合科多5分,那么办公室、预算科、国库科、政府采购科、综合科的平均得分是:
A.84分
B.86分
C.88分
D.90分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5个已知条件,描述这5个部门得分之间的数量关系,首先将这些条件转化为等式,联立成方程组。通过联立等式求出这5个部门的得分,再根据平均得分=,计算即可。由题意可知,
②-④可得预算科平均分为(168-10)÷2=79分,代入②式可得政府采购科为168-79=89分,代入③式可得办公室为172-89=83分,代入①式可得国库科为180-83=97分,代入⑤式可得综合科为97-5=92分。所求为(79+89+83+97+92)÷5=88分。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得:;;;;。联立②④,解得采购分,预算分,则办公室分,国库分,综合分。五个部门的平均得分则分。
故正确答案为C。3.①为生态环境利益设置核心的法律原则,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制度体系
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其核心的价值诉求
③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具有公共性的、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
④这决定了仅仅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
⑤这些法律规范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的保护
⑥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以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为核心诉求的法律体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⑤①③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⑥②⑤①
D.③②⑤④①⑥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首先观察选项,发现③、⑥都可作为首句引出话题,所以从首句入手较难排除。然后抓句子中的提示信息,根据指代词“这”确定③作为原因置于④之前,排除B、D。最后对比A、C两项,分析③④与⑥的先后顺序,确定答案。快速浏览题干句子,发现④和⑤都含有指代词“这”,考虑从指代词入手确定句子关系。先看④,④指出“这决定了……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按照行文逻辑,其前应论述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提供保护。选项中④前分别为③和⑤,③说的是“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保护”,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理论要求的法律与传统法律不一致,所以传统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③置于④之前,作为④的原因恰当,而⑤说这些法律规范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保护,与④句意相悖,两句相连不恰当,由此排除B、D。
再分析A、C两项,两个选项最明显的区别为③④与⑥的位置。由上文分析可知,③④说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⑥说的是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体系,由此可知,⑥是作为③④的结果来做进一步说明的,故三句的顺序为③④⑥,排除A。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对比首句。③句论述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提出法律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⑥句论述生态文明需要怎样的法律体系,对比两句内容可知,③句为宏观理论要求,⑥句为宏观理论要求的具体内容,从逻辑顺序而言,应该先提出宏观理论要求,再根据宏观理论提出具体的内容,故③句应在⑥句前,排除A、B项。
④句出现指代词“这”,且后文指出这决定了仅仅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与③句后半部分“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相对应,两句衔接恰当。②⑤句所述内容无法衔接④句内容,排除D项。
验证C项,③句提出宏观要求,指出要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紧接着④句说明仅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是不够的,⑥句具体指出生态文明究竟需要怎样的法律体系,②⑤①句对⑥句所述的法律体系进行具体解释,逻辑通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4.2013—2018年江苏9个民航机场中旅客吞吐量逐年增加的机场个数是:
A.6个
B.7个
C.8个
D.9个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9个民航机场”定位到表格,表格已知2012—2018年各个民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数值,所求为吞吐量逐年增加的机场,查找表中每列数据判断满足逐年增长趋势的机场个数即可。表格各列给出了2012—2018年各个民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数值,逐年增加即每列数据依次递增。观察发现,只有常州奔牛、淮安涟水不符合,故逐年增加的机场数为9-2=7。故本题选B。5.垃圾资源化:指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成为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进而加工、转化为再生资源的垃圾处理方式。
下列属于垃圾资源化的是:
A.某市为了缓解因煤炭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地面下陷问题,新建了一个大型垃圾场,经过分类后的城市生活垃圾每天都会运到这里集中填埋
B.垃圾焚烧发电需要投入巨大资金,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进步,电能产量越来越高,尽管排放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但它仍然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
C.乡村垃圾大多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有回收价值的,挑选出来后稍加处理卖给需要的人,其他大部分卖到废品回收站点;无回收价值的,堆到指定地点
D.某市正在推行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将厨余垃圾等有机物分离出来,制成有机肥料;将砖头瓦块、玻璃陶瓷等无机物分离出来,制成新型免烧砖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成为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进而加工、转化为再生资源”,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垃圾资源化定义的关键信息: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成为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进而加工、转化为再生资源。
A项,某市新建了大型垃圾场来集中填埋垃圾,不涉及将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不符合定义。
B项,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并未体现将垃圾进行分选处理,排放问题没有解决,说明这种方式有污染,用来焚烧的垃圾并未成为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不符合定义。
C项,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价值的稍加处理卖给有需求的人,其他的送到废品回收站或指定地点,不涉及将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不符合定义。
D项,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或制成新型免烧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转化为再生资源”。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新建垃圾场,将分类后的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只是简单填埋,没有将垃圾转化为可循环的原料,不符合“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转化为再生资源”,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垃圾焚烧发电是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只是对垃圾进行焚烧,没有体现对垃圾的分类处理,不符合“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而且焚烧垃圾的排放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不符合“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将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卖掉,将无回收价值的垃圾堆放到指定地点,只涉及垃圾再利用,但没有体现出垃圾可以成为原料,再转化成其他资源,不符合“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转化为再生资源”,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将厨余垃圾等有机物分离出来,制成肥料,将无机物分离出来,制成免烧砖,符合“垃圾进行分选处理后”,而且分选处理后的垃圾成为其他资源,符合“无污染的循环再利用原料”、“转化为再生资源”,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6.中国彩陶很注意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________而统一谐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________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这种以彩绘纹样与造型________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同时也成为传统雕塑和工艺美术极有特色的表现手法。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角度天衣无缝
B.五彩缤纷位置错落有致
C.千变万化方向有目共睹
D.相辅相成视角浑然一体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排除不能修饰该关系的A、B。由“统一谐调”可知,所填词语表示二者相互配合,排除C。第三步,验证后两空。第一空,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交相辉映”指相互映照,多用来形容各种光亮、彩色等。“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二者均不能用来形容“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排除A、B。由“统一谐调”可知,所填词语表示二者相互配合的意思。“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无穷,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C。“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填入此处用以形容两者的关系,恰当。
验证后两空,“视角”填入此处用以表现彩陶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效果,恰当。“浑然一体”指融成一体,完整不可分,填入与后文的“完美结合”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文可知此处形容的是“中国彩陶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且根据后文“统一协调”、“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可知,横线处表达二者关系是相互配合的,D项“相辅相成”指相互补充,相互促成,置于文段体现出二者的关系是紧密的,符合文意,保留;A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形容美好的景象;B项“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二者均不能形容图案纹样与器型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千变万化”指变化无穷,文段并非有变化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锁定D项。
第二空,代入验证,“视角”指的是观察物体时不同的角度,置于文段体现出彩陶图案在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效果,符合文意。
第三空,代入验证,“浑然一体”指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多用于诗文、绘画等,置于文段符合艺术表现的语境,体现出纹样与造型的完美结合,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引导了中国美术的意象表现之路》7.7.003,13.009,19.027,25.081,31.243,(
)
A.36.568
B.36.729
C.37.568
D.37.729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数列各项均为含小数的数字,可将整数和小数分成两部分来看,各自寻找规律。整数部分单调递增且增幅不大,优先考虑作差寻找规律;小数部分相邻两项具有明显的倍数关系,优先考虑作商寻找规律。整数部分7,13,19,25,31,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因此空缺项的整数部分应为31+6=(37),排除A、B;小数部分3,9,27,81,243,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因此空缺项的小数部分应为243×3=(729),应填入37.729。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特征,有小数点且数字位数较多,考虑机械拆分。小数点前的数字7,13,19,25,31,可以看出此数列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
)里应是;小数点后的数字003,009,027,081,243,可以看出此数列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里应是。故所求项是37.729。
故正确答案为D。8.2019年春节期间有“餐饮消费”的受访居民中,一定有人:
A.参加教育培训
B.去旅游
C.购保健产品
D.购数码产品、智能家电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餐饮消费”定位到图2,图中已知春节期间不同消费项目受访居民的占比,本题可看作容斥问题,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餐饮消费所占比重+某项消费所占比重>100%”时两集合一定有交集,即有受访居民同时参与两项活动,故“所求项目消费所占比重>100%-餐饮消费所占比重”。由图2可知,有“餐饮消费”的受访居民占比70.2%,四个选项的占比依次为33.2%、27.9%、14.9%、16%,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若两项占比之和>100%,这两集合必有交集”可以判断,所求项目消费所占比重>100%-70.2%=29.8%,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根据“2019年······受访居民中”,结合选项为不同消费项目,判定本题为现期比重问题。定位图二,2019年春节期间不同消费项目受访居民占比,其中消费餐饮所占比重为;结合选项,其中受访市民参加教育培训所占比重为,二者之和为,二者之和超过整体,说明二者之间必然有交集,也就是春节期间有“餐饮消费”的受访居民中,一定有人参加教育培训。
故正确答案为A。9.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说明:
A.哪些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是比较丰富的
B.食用适量含膳食纤维食品对健康有哪些好处
C.居民膳食指南给日常饮食提出哪些要求
D.不恰当的饮食方式中隐含哪些健康风险因素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章思路,文章首先引出食物中“膳食纤维”的话题,然后重点介绍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哪些,正确选项应是对重点介绍内容的正确表述。文段首先以人们对“膳食纤维”的认知误区为例引出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然后介绍两类不同的膳食纤维及其不同的生理作用,接着用问答的方式着重介绍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最后用居民膳食指南补充说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也不能过量。故文章着重介绍的是哪些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A项正确。
B项“好处”、D项“健康风险因素”概括不全面,且与文章主旨无关,排除。C项的“居民膳食指南”是补充说明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章首段引出膳食纤维的话题,接着分别分析“不溶性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二者的差别与积极作用,在第五段作者提出了问题:“哪些食物的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呢”,后文对此问题予以回答,故文章主要说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有哪些,对应A项。
B项,分别对应文章第三、四段,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C、D两项,文章主要围绕“膳食纤维”展开论述,均缺少主题词“膳食纤维”偏离文章核心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口感越粗越有“筋”的果蔬,膳食纤维的含量就越高?》10.一项对某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社交软件的基层工作人员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概率均显著低于不使用社交软件的。据此,该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社交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管理人员的结论?
A.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手机会引发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
B.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
C.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大,身心健康的人才在工作之余使用社交软件
D.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在四十岁以上,相当一部分人不使用社交软件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管理人员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管理人员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第一句话,题干论点为“该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后面的内容。要削弱该结论,可以说明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使用社交软件。题干论据:使用社交软件的基层工作人员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概率均显著低于不使用社交软件的。管理人员的结论:社交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
A项,长时间使用电脑或者手机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并未涉及使用社交软件是否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B项,该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并未涉及使用社交软件是否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C项,指出身心健康的人才在工作之余使用社交软件,说明身心健康是使用社交软件的原因,而非使用社交软件使人健康,则题干结论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D项,该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在四十岁以上,相当一部分人不使用社交软件,并未涉及使用社交软件是否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管理人员的结论。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社交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
论据:研究报告显示,使用社交软件的基层工作人员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概率均显著低于不使用社交软件的。
本题论点论据话题一致,都在讨论社交软件与基层工作人员健康的关系,并且论点中具有因果关系,故可以优先考虑因果倒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讨论的是社交软件与基层工作人员健康的关系,该项说的是长期使用手机电脑会引发健康问题,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论点讨论的是社交软件与基层工作人员健康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并未提到社交软件是否利于身体健康,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指出是因为人身体健康才会在工作之余使用社交软件,而论点说的是使用了社交软件会导致身体健康,选项中将原因和结果颠倒顺序,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当选;
D项:论点讨论社交软件与基层工作人员健康的关系,而该项说的是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年龄,相当一部分人不使用社交软件,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1.唇亡:齿寒
A.安居:乐业
B.纲举:目张
C.开卷:有益
D.惩前:毖后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个词项可组成一个成语,该成语是并列结构成语,且二者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亡”是“齿寒”的原因,二者构成因果关系,且“唇亡齿寒”是并列结构成语。
A项,“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居”与“乐业”为并列关系,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纲举目张”的意思是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纲举”是“目张”的原因,二者构成因果关系,且“纲举目张”是并列结构成语,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开卷有益”的意思是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好处,“开卷有益”是主谓结构成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惩前毖后”的意思是将以前的错误作为教训,以后谨慎小心,避免重犯,“惩前”的目的是“毖后”,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12.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取决于两者的总和
B.全在于两者比例高低
C.来自于这两类食物
D.包含在这两类食物中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考查语句与文段的衔接与呼应。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定位横线处所在位置,其次需要注意所填内容应与上下文相照应。由横线后的“所以”可知,横线处内容与“所以”引导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是对“所以”之后句子内容的原因说明。横线处位于文章第五段。由横线后的“所以”可知,横线处内容与“所以”之后的内容构成因果关系,所填内容是其后内容的原因。横线前提到大多数植物性食物都同时含有两类膳食纤维,横线后提到“一种食物粗纤维较多,并不代表它的膳食纤维的总量就高”,意为决定食物膳食纤维总量的还有另一类膳食纤维,即可溶性膳食纤维。由此可知横线处句子应表达食物中粗纤维含量不能决定食物膳食纤维含量高低的原因,即:食物纤维含量高低由两类膳食纤维的含量共同决定。A项与此相符,当选。
B项,分析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食物膳食纤维含量的高低由两类膳食纤维含量的总和决定,并不是由哪类膳食纤维含量所占比例的高低决定的,该项表述与文意相悖。
C、D两项,文段说的是“两类膳食纤维”,并不是“这两类食物”,偷换概念,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此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居中,需要结合上下文,文段开头提到大多数食物都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类,食物粗糙的部分是“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纤维”不具有粗糙的口感。接着提到膳食纤维的含量,横线后通过结论词“所以”总结,指出一种食物粗纤维较多,不代表含有纤维总量就高,即一种食物的膳食纤维的含量不仅只包含粗纤维一种,即“不溶性膳食纤维”,也要包含没有粗糙感的纤维,即“可溶性膳食纤维”。因此横线所填内容要体现出膳食纤维的含量是这两类纤维的总和,对应A项。
B项,“比例高低”无中生有,排除;
C、D两项,文段围绕两类“膳食纤维”论述,“两类食物”属于偷换概念,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口感越粗越有“筋”的果蔬,膳食纤维的含量就越高?》13.古典音乐里有很多“炫技”的曲目,在历史发展中,有推动“炫技”的多重力量存在。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出于旋律或和声的考虑,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无法贴切地从演奏的角度理性思考,于是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要求演奏过去没法表现的音乐,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
关于音乐“炫技”的推动力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曲家出于实验考量创作了很难演奏的乐段
B.演奏者迫于乐曲要求不得不进行极限性演奏
C.作曲家因考虑不周全创作了极难演奏的曲目
D.演奏者为凸显自己个性主动进行突破性演奏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对音乐“炫技”的推动力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阅读文段,根据选项中的关键内容在文段中找出对应信息,仔细核对,选出无法对应或对应不正确的一项。由“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可知,A项与文意相符。
B项的内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与文意不符,当选。
由“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可知,C项与文意相符。
由“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可知,D项与文意相符。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A项,对应文段“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文段未提及“迫于乐曲要求”这一原因,无中生有,当选;
C项,根据“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可知,“考虑不周全”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可知,“凸显个性”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巨人的力量》14.2019年10月31日,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B.普查对象不含在境内定居的外国人
C.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
D.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2019年11月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的相关内容,考生若对此没有了解,很难正确作答。因此,考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时,对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内容,不仅要保持持续关注,还需要对其重点内容加以识记。A项说法正确。2019年11月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指出,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B项说法不正确。该通知指出,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民法上的自然人是指具有自然生物属性的人,因此在境内定居的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
C项说法正确。该通知指出,本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为了提高普查数据质量,这次人口普查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
D项说法正确。该通知指出,本次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
B项错误,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C项正确,为了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
D项正确,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本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5.由于业务量增加,某服务中心计划增加登记、咨询、报送、投诉和综合5个业务窗口,拟安排的5名工作人员所熟悉的业务各有不同:小丽作为新人,只熟悉登记业务;小马熟悉登记和咨询业务;小高熟悉报送和投诉业务;老王除了综合和投诉,其他业务都很熟悉;老董所有业务都很精通。最终,5名工作人员被分别安排到5个窗口负责各自熟悉的业务。
关于人员安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老董不负责综合业务窗口
B.小高负责报送业务窗口
C.小马不负责咨询业务窗口
D.老王负责报送业务窗口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题干涉及五个业务和五个工作人员,并给出多个条件,要求我们推出这两类元素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列表进行解题。题干信息可整理为:①小丽只熟悉登记业务;②小马熟悉登记和咨询业务;③小高熟悉报送和投诉业务;④老王熟悉登记、咨询和报送业务;⑤老董熟悉所有业务。
根据题干信息,可得5人所熟悉的业务窗口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只有老董熟悉综合业务,所以老董负责综合业务窗口。由于小丽只熟悉登记业务,所以小丽负责登记业务窗口。结合小马的情况可知,小马负责咨询业务窗口。根据老王的情况,以及登记、咨询均已有人负责可知,老王负责报送业务窗口。结合小高的情况可知,小高负责投诉业务窗口。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整理题干信息如下:
(1)小丽只负责登记业务
(2)小马负责登记或咨询业务
(3)小高负责报送或者投诉业务
(4)老王不负责综合和投诉
(5)老董所有业务都很精通
根据题干填入确定信息如下:
此时综合窗口只能老董负责,排除A项;又因5个业务窗口,安排的5名工作人员所熟悉的业务各有不同,即一人一个窗口,所以老董再不负责其他窗口,此时投诉窗口也已经有四个“×”,故只能小高负责投诉窗口,排除B项。此时报送窗口也已经有四个“×”,故只能老王负责报送窗口,D项说法正确,当选。又因为老王不负责其他窗口,此时咨询窗口也已经有四个“×”,故只能小马负责咨询窗口,排除C项,且小马不负责其他窗口,填入:
故正确答案为D。16.谜语有多种猜法。比较法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谜面:枕头。要求打一成语。谜底:置之脑后
②谜面:桃花潭水深千尺。要求打一成语。谜底:无与伦比
③谜面: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要求打一字。谜底:夕
关于①②③谜语的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溯源法,②比较法,③拟物法
B.①溯源法,②拟物法,③比较法
C.①比较法,②溯源法,③拟物法
D.①拟物法,②溯源法,③比较法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比较法、溯源法和拟物法三个定义的内容,要求我们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需要对题干的三个定义都理解到位。比较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定义的关键信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枕头是放在脑袋后面的物体,“置之脑后”指放在脑袋后边去了,放在一边不再想起。属于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符合拟物法的定义。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出自李白的《赠汪伦》,原句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谜底“无与伦比”是通过分析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得出,符合溯源法的定义。
③“加一笔不好”,“夕”加一笔是“歹”,“加一倍不少”,“夕”加一倍是“多”。符合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符合比较法的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比较法:“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
溯源法:“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
拟物法:“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
第二步:逐一分析三个谜语。
谜语①:“枕头。要求打一成语。谜底:置之脑后”
分析:“枕头”指躺着的时候,垫在头下使头略高的卧具,“置之脑后”是说放在脑袋后面,符合“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属于拟物法。
谜语②:“桃花潭水深千尺。要求打一成语。谜底:无与伦比”
分析:“桃花潭水深千尺”出自于李白的《赠汪伦》,原句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含义是:桃花潭千尺深的水都比不上汪伦和我的友情,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该谜面通过“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属于溯源法。
谜语③:“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要求打一字。谜底:夕”
分析:“加一笔不好”,“夕”加一笔是“歹”,“歹”是不好的意思;“加一倍不少”,“夕”再加一倍,也就是两个夕,即“多”,“多”也就是不少的意思。谜面是根据谜底“夕”的字形以及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来扣合谜底的,因此属于比较法。
因而谜语①对应拟物法,谜语②对应溯源法,谜语③对应比较法。
故正确答案为D。17.左边为给定的立体图形,从任意角度剖开,右边哪一项不可能是它的截面图?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立体截面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并熟悉常规立体几何图形的各种截面情况,在截面时只有面可以截出线,线只能截出点。A项,若想截出椭圆形,则椭圆形的位置不可能在长方形的中心,因此该项图形无法截出。B、C、D三项均能截出,如图所示。故本题选A。
18.分众化教育:指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以激发情感共鸣,达成特定目标的教育方式。
下列属于分众化教育的是:
A.某市组织全市技术创新能手分别深入到所在行业部门,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各行各业人士的创新热情
B.某地组织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宣讲团多次进行巡回报告,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前来听讲的市民
C.每天傍晚,某学校附近地铁口都有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人员散发传单,上面印着考入名校的学生彩照和成绩
D.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某区组织党员干部分系统观看专题纪录片《警钟长鸣》,取得了预期效果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条件、方式、结果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分众化教育的定义要点:①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②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③激发情感共鸣,达成特定目标。
A项,某市组织全市技术创新能手分别深入到所在行业部门,体现了受众的差异;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体现了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创新热情,体现了激发情感共鸣,达成特定目标,符合定义。
B项,某地组织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宣讲团多次进行巡回报告,没有体现出受众的差异,不符合要点①。
C项,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在学校附近发传单,没有体现出受众的差异,不符合要点①。
D项,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专题纪录片,没有体现出受众的差异,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激发情感共鸣,达成特定目标”。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市组织全市技术创新能手分别深入到所在行业部门,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符合“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极大地激发了各行各业人士的创新热情,符合“激发情感共鸣,达成特定目标”,符合定义,当选;
B项:某地组织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宣讲团多次进行巡回报告,不符合“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每天傍晚,某学校附近地铁口都有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人员散发传单,不符合“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某区组织党员干部分系统观看专题纪录片《警钟长鸣》,不符合“根据受众的具体差异,用典型案例分别进行宣传”,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9.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A.许和石的赛道相邻
B.许和石之间隔着一条赛道
C.许和石之间隔着两条赛道
D.许和石之间隔着三条赛道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涉及六个人和六条赛道,并给出四个条件,要求选择可以推出的一项,可根据题干涉及的位置或间隔作为突破口,寻找相关条件解题。根据上题可知,六人的位置有三种情况,编号从小到大依次为:①方、田、石、吕、罗、许,此时石和许分别在3号赛道、6号赛道;②许、方、田、石、吕、罗,此时许和石分别在1号赛道、4号赛道;③方、石、田、吕、许、罗,此时石和许分别在2号赛道和5号赛道。无论哪种情况,两人之间均间隔着两条赛道。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1)田和石的赛道相邻;
(2)吕的赛道编号小于罗;
(3)田和罗之间隔着两条赛道;
(4)方的赛道编号小于吕,且中间隔着两条赛道。
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分析选项。
由条件(2)可知:
由条件(4)可知:
以上二者可知,,则方、吕、罗的赛道排列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如果是情况一,根据条件(1)(3),田、石分别在2号、3号赛道,许只能在6号赛道;
如果是情况二,根据条件(1)(3),田、石分别在3号、2号赛道,许只能在5号赛道;
如果是情况三,根据条件(1)(3),田、石分别在3号、4号赛道,许只能在1号赛道;
无论哪种情况,许和石之间都是隔着两条赛道,对应C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2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题干图形,发现图形中均含有三角形,但三角形个数无明显规律;图形均为直线图形,但直线数与线段数也无明显规律。可考虑混合考点规律。观察前五个图形,三角形的个数分别为1、2、3、3、2,无明显规律。线段数分别为3、5、7、8、8,也无明显规律,考虑二者之间作差,线段数减去三角形的个数为2、3、4、5、6,故下一项图形的线段数减去三角形的个数的差应为7,A项的线段数为10,三角形的个数为3,符合规律。故本题选A。
(备注:线段是指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因此题干第三个图形梯形底边的线段数为2,第四个图形大三角形的每条边的线段数为2,第五个图形梯形底边的线段数为3。)21.2,2+,4+,10,16+,(
)
A.18+
B.16+
C.32+
D.28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数列第二、第三、第五项均为整数+根式的形式,可将其余项也改写为整数+根式的形式,分别寻找整数部分和根号下数字的规律。第二、第三、第五项根号下数字分别为2,3,5,若第一项根号下数字为1,第四项根号下数字为4,那么根号下数字为自然数列,然后验证整数部分是否存在规律。题干数列可改写为1+,2+,4+,8+,16+,观察发现,整数部分依次为1,2,4,8,16,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根号下数字依次为1,2,3,4,5,是自然数列。因此空缺项应为16×2+=32+。故本题选C。22.某区教育局将学区调整的情况张贴在各学校门口。刘某的住房被划入新的学区,但他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将房屋低价卖给了王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刘某认为该区教育局公开学区信息不当,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B.该区教育局公开学区信息的行为构成行政不作为
C.刘某有权以重大误解为由,解除与王某的房屋买卖合同
D.该区教育局应对刘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该题原型是发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一起真实案例。济南市一市民卖房后才得知其卖的是重点学区房,于是提起诉讼,向教育部门索赔损失34万元。最终,法院判决教育部门公开学区信息方式存在瑕疵,但不属于行政不作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A项可通过行政法基础知识直接选择。本题需考生具备一定的行政法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考生在复习之余应多关注一些典型的社会热点案件。A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本题中,刘某是基于住房被划入学区之前的信息来判断卖房价格的。问题的产生,是刘某没有及时掌握教育局公布的信息所致,刘某有权认为教育局公布信息的方式过于陈旧,以致影响到自己无法及时掌握信息,产生错误的判断。因此其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B项说法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该区教育局已经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公开方式存在瑕疵,没有达到便于公众知晓的程度,但不属于行政不作为。
C项说法错误。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内容等产生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且必须是对合同主要内容产生误解和因误解使其遭受重大损失才构成重大误解。本案中,刘某在出售涉案房屋时并不存在将房屋的性质认为是学区房,而作出的表示是以普通房屋来出卖的情形,因此不属于重大误解。此外,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需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不能直接解除。
D项说法错误。根据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直接损失是加害人的侵权行为致使受害人现有财产直接遭受到的损失,不包括可得利益的减损。因此对刘某的损失,即便行政违法行为成立,也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如果刘某认为教育局做法不当的,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B项错误,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履行职责而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职责。区教育局主动公开学区,并不存在不作为。
C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刘某因为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将学区房低价卖给了王某,双方存在重大误解,刘某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将合同撤销,但不能直接与王某解除合同。
D项错误,刘某没有及时了解学区变动信息,是由于自己的过错,其不能要求区教育局承担责任。但是其将房屋低价卖给了王某,存在重大误解,刘某可以通过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将合同撤销挽回损失。
故正确答案为A。23.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平移)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拼合,优先寻找方向相同,长度相等的两边进行拼接。观察发现,第一个图形左下方的边与第四个图形右侧的边方向相同,长度相等,可由此入手拼接。题干四个图形可以拼合成D,如图所示。故本题选D。
24.23:30,23:45,0:20,1:20,2:50,(
)
A.3:20
B.4:55
C.5:45
D.6:5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发现各项均为时间,且时间依次向后推移,优先考虑作差寻找规律。23:3023:450:201:202:50(4:55)
后项减前项
相差分钟数15356090(125)
后项减前项
相差分钟数202530(35)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25.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这些“熊家长”对“熊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娇惯,这使得“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容易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当“熊孩子”有些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时,“熊家长”也会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要求原谅。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
A.“熊孩子”犯错误不是故意的
B.只要是孩子就难免犯错
C.“熊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好孩子
D.孩子犯错误应当被原谅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可以分析“熊家长”的论证结构,找出由论据得到论点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漏洞,能够把这一漏洞补上的就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题干论据:“熊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题干论点:“熊家长”要求他人原谅“熊孩子”。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跳跃,需要在“孩子”和“原谅”之间建立联系。
A项,指出“熊孩子”不是故意犯错的,“熊孩子”是否有意犯错与是否应该被“原谅”并无必然联系,不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排除。
B项,指出是孩子就难免犯错,与是否应该被“原谅”并无必然联系,不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排除。
C项,指出“熊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好孩子,与是否应该被“原谅”并无必然联系,不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排除。
D项,指出孩子犯错应该被原谅,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当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熊家长”要求原谅“熊孩子”。
论据:“熊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
题干中论点说的是要求他人原谅“熊孩子”,论据说的是“熊孩子”还是个孩子,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因此考虑在“原谅”和“孩子”之间搭桥。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犯错误不是故意为之,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孩子就难免犯错,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好孩子,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D项:在“原谅”和“孩子”之间搭桥,为搭桥项,是家长辩解的前提,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6.国家治理效能是反映制度优势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换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换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我国制度优势需要通过良好的治理效能来体现
B.依靠法律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治理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D.治理国家必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围绕“我国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且“国家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多次出现,是文段的关键词,文段主旨应包含这两个关键词。文段首先点明了“国家治理效能”与“制度优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到我国的情况上来,即我国制度的优越性需要通过国家治理效能体现出来,接着说明我国应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后进一步强调了良好的治理效能对于发挥我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应通过好的治理效能来体现我国的制度优势,A项表述与此相符。同时,本题也可由关键信息来解题,分析可知,文段的关键词为“治理效能”“制度优势”,只有A项包含这两个关键信息。
B项缺乏“制度优势”这一关键信息,排除。
C项,文段强调的是通过治理效能来彰显制度的优势,而不是制度对治理现代化产生的影响;且文段中提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表述不准确,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要通过治理效能反映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而该项强调的是治理国家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文段强调内容不符,且没有体现“治理效能”这一关键信息,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优势”的话题。接着指出我国的制度优势需要国家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接着具体阐述我国应如何通过国家治理效能来彰显制度优势。由此可知,文段的主题词为“我国制度优势”“国家治理效能”,A项包含这两个主题词,当选。
文段在具体阐述如何彰显我国制度优势时的表述为“运用制度和法律”,B项只涉及“法律”,表述片面,排除。
C、D两项均未涉及“我国制度优势”“国家治理效能”这两个主题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7.摸清致贫原因:提出扶贫措施
A.通过安全检查:进入高铁车厢
B.增加作物产量:选育作物良种
C.改正错误言行:认识错误危害
D.增强合作意识:苦练服务本领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先摸清致贫原因,然后才能提出扶贫措施,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
A项,先通过安全检查,然后才能进入高铁车厢,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先选育作物良种,然后才能增加作物产量,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先认识错误危害,然后才能改正错误言行,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增强合作意识和苦练服务本领之间不存在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先摸清致贫原因后提出扶贫措施,二者为时间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且摸清致贫原因与提出扶贫措施两个行为是同一主体。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先通过安全检查后进入高铁车厢,且通过安全检查与进入高铁车厢是同一主体,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先选育作物良种后增加作物产量,但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先认识错误危害后改正错误言行,但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增强合作意识与苦练服务本领之间无明显先后顺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8.个案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学理论其实只是从特定维度对纷繁的生活实践的一种抽象描述,它不可能追随、更没法规训真实生活的复杂和生动。因此,看起来再好的理论,也不应试图以其抽象的命题来规训真实生活的生动、饱满和复杂。理论法学学者必须始终意识到自己习惯的那种话语在真实生活世界中的局限,并能不断以对经验的考察来理解生动的法律世界。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法学理论在应对真实世界时存在局限性
B.个案研究能有效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C.从事法律工作必须通晓个案研究的经验
D.理论法学应重视理论与真实世界的对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解答本题需要抓住文段的关键词,“因此”引出的是对法学理论的态度,“必须”进一步引出对策,对策是文段的重点。文段首先以个案研究的经验说明法学理论无法适用于真实生活的复杂和生动。然后以“因此”引出对法学理论的态度,即看起来再好的理论,也不应试图规训真实生活的生动、饱满和复杂。最后以“必须”提出对策,即理论法学学者要意识到理论在真实世界中的局限性,并不断以对经验的考察来理解法律世界。末尾的对策是文段的重点内容。
A项论述法学理论的局限性,是文段对法学理论的态度,而文段的重点在于对策,排除。
B、C两项均论述“个案研究”,而文段的论述对象是法学理论,排除。
D项是对末句对策的同义转述,当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对个案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学理论无法规训真实生活的复杂和生动。之后通过“因此”总结前文,强调再好的理论也不应规训真实生活。文段最后用对策词“必须”引出重点,即理论法学学者应该认识到法学理论的局限性,并能以对经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皮革制品招投标现状解析
- 护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 建筑维修审查合同
- 高中生物遗传病概率计算
- 植物园绿化项目聘用合同
- 运动俱乐部泳池租赁协议
- 电子科技清罐施工合同
- 石油公司电气安全检查流程
- 地铁站装修改造协议
- 矿井排水泵机租赁协议
-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5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进阶
- 浅议周记在班务工作中妙用
- 生物、地理会考背诵计划表
-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 课程设计(论文)3kta梨果酱车间工艺设计
- 毕业设计(论文)长沙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 第三章电阻材料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第07章实验法
- 公务员考试遴选、选调考试答题卡练字方格(A4纸可直接打印)
-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与使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