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微生物第151617章_第1页
参考微生物第151617章_第2页
参考微生物第151617章_第3页
参考微生物第151617章_第4页
参考微生物第15161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耶尔森氏菌属:鼠疫杆菌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炭疽芽胞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动物源性细菌ZoonoticBacteria概述以动物为传染源,引起人畜共患病(zoonosis)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动物宿主,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其污染物,或经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而传播。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动物源

以动物为传染源人畜(兽)共患病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常见的动物源性细菌一、布鲁菌属(Brucella):布氏杆菌二、耶尔森菌属(Yersinia):鼠疫耶氏菌三、芽胞杆菌属(Bacillus):炭疽芽胞杆菌第一节布鲁菌属(Brucella)

布鲁斯菌属共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鲁菌病。形态与染色:G-短杆菌培养特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血清或肝浸液)生化:产尿素、H2S抗原:M、A抵抗力:较强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内毒素荚膜与侵袭酶(透明质酸酶)感染途径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所致疾病人类——波浪热感染家畜——母畜流产波浪热典型病例呈波浪热型。体温多在下午和晚上升高,发热持续2~3周,体温下降,症状缓解,间歇1~2周再度发热,并随之出现上述症状,如此反复发作。发热时伴有大量出汗,浸湿衣被,一般汗出热退。体温下降后患者头痛、关节痛、烦躁不安等症状反而加重。常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免疫性细胞免疫为主(胞内菌)有菌免疫无菌免疫Ⅳ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微生物检查标本:急性期—血液;其它期—骨髓分离培养:双相肝浸液培养基血清学试验及皮肤试验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接种:减毒活疫苗(高危人群)抗生素治疗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患的病是

A.霍乱B.肉毒中毒C.波浪热D.结核E.霍乱√布鲁杆菌感染人体后,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是由于A.细菌进入血液B.外毒素的反复释放C.反复形成菌血症D.细菌的潜伏感染E.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一类G-小杆菌,有13个种和亚种,对人致病主要有:鼠疫耶尔森菌——鼠疫(plagu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亚种——小肠炎、结肠炎、败血症等假结核耶尔森菌假结核亚种——胃肠炎、肠系膜淋巴肉芽肿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

一、鼠疫耶尔森菌(Y.pestis)鼠疫的病原菌,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世界性大流行。1989-1998年世界各地报告鼠疫病例共5440余例,死亡681人。我国重点监控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局部地散在发生。1.形态与染色

G-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可呈多形性2.抵抗力

较弱生物学特性★2.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生长缓慢24-48h细小、透明、圆形中央而致密,边缘薄而不整R型菌落“破草帽”液体培养基混浊24h沉淀48h菌膜下沉“钟乳石”状(具有鉴别意义)3.抗原结构

疾病

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腺鼠疫引起物质

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染源:鼠、病人途径:鼠蚤、人蚤、呼吸道鼠-蚤-人人-人死亡率高致病性与免疫性免疫性病后获得牢固免疫力防治原则灭鼠灭蚤无毒株活菌疫苗接种治疗:早期足量用药鼠疫杆菌的传播媒介是

A.螨B.蜱C.鼠蚤D.虱E.白蛉√特异性较强,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鼠疫杆菌成分为

A.F1抗原B.V抗原C.W抗原D.内毒素E.鼠毒素√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大杆菌多数为非致病菌(枯草杆菌等)少数为致病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第三节芽胞杆菌属英国政府在90年代整理二战德国间谍器材时,发现了47年前德国间谍携带的装有炭疽芽孢的玻璃管,其中的炭疽芽孢依然存活。这种几乎不死的特性使炭疽成为生物武器制剂的首选。二战时期,日本运用130公斤的炭疽菌在中国进行人体试验。1942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浙赣地区使用炭疽细菌战,导致大量平民感染炭疽和鼻疽伤亡,预计伤亡人数至少在50万以上。一、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引起动物和人类炭疽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俗称炭疽杆菌传播方式:接触、消化道、呼吸道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截平,无鞭毛;荚膜竹节样排列的长链。椭圆形芽胞(氧气)位于菌体中央,宽度小于菌体,有毒株可形成荚膜。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灰白色大而扁平的R型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串珠试验(+)抗原:结构抗原(荚膜、菌体和芽胞等)和炭疽毒素复合物。抵抗力:很强。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炭疽毒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水肿、微循环障碍、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休克、DIC、呼吸衰竭★

所致疾病

炭疽病: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食用——肠炭疽吸入——肺炭疽可并发败血症,死亡率极高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采标本注意:严禁在室外剖检病体直接涂片镜检(荚膜、竹节状)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形态、串珠试验等)防治原则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特异性预防:疫区工人---减毒活疫苗治疗以青霉素为主感染死亡的动物尸体严禁解剖的病原菌

A.鼠疫杆菌B.炭疽杆菌C.布鲁杆茵D.大肠埃希菌E.变形杆菌√炭疽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

A.红细胞B.白细胞C.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微血管内皮细胞√人类最常见的炭疽病是

A.肺炭疽B.肠炭疽C.皮肤炭疽D.败血症E.脑膜炎√

第17章

其他细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二)鲍特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三)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四)假单胞菌属:形态、染色、色素及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鲍特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假单胞菌属:形态、染色、色素及疾病放线菌属: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硫磺样颗粒及其临床意义诺卡氏菌属:主要致病性诺卡氏菌及其致病性*白喉(Diphtheria):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假膜形态: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常成V、L及栅栏染色性:G+美蓝染色:有浓染颗粒。Albert染色:有异染颗粒。生物学特性★Loffler(吕氏)血清斜面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菌落呈黑色。对湿热抵抗力不强,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强。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培养特性抵抗力★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溶原性转换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索状因子(cordfactor)K抗原(Kantigen)作用靶位:心肌和神经细胞★

作用特点:

毒性作用大,1分子能杀一个细胞多种细胞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别敏感作用机制:致病性与免疫性细菌局部繁殖部位,形成灰白色的假膜。外毒素入血造成毒血症并到达易感细胞——神经系统、心脏、肾脏。*传染源:患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多在秋冬季)*临床表现:致病性与免疫性病后可产生牢固的免疫,抗毒素是保护性抗体。致病性与免疫性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可作初步诊断分离培养毒力试验:1、体外法2、体内法:动物(豚鼠)试验★致病性与免疫性人工主动免疫:白喉类毒素(白百破)人工被动免疫:白喉抗毒素药物预防: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抗毒素治疗防治原则★白喉棒状杆菌的特点是A.革兰染色阴性B.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迅速C.有异染颗粒D.内毒素致病E.对磺胺敏感√A.白喉棒状杆菌能引起人类白喉B.白喉的传染源包括白喉病人和带菌者C.白喉棒状杆菌侵入鼻咽部黏膜生长繁殖D.白喉棒状杆菌在局部繁殖后入血E.白喉的致死原因是假膜脱落引起的窒息√下列哪项不是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特点*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百日咳杆菌*人类百日咳因病程较长而得名*咳嗽呈阵发性或痉挛性*百日咳主要威胁:肺部继发感染癫痫脑病*人类是唯一宿主*

G-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一、生物学特性*专氧,生长慢,营养要求高,鲍-金培养基,CCBA*S-R变异*抗原:OKCCBA*生化反应弱,

抵抗力弱★*致病物质:荚膜菌毛毒素:生物活性物质百日咳毒素皮肤坏死毒素等*特征:菌不入血,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

早期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儿童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潜伏期:7~14天*临床三期:卡他期(轻咳)痉咳期(鸡鸣样吼声)恢复期*局部黏膜免疫,持久(主要的)★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检查预防“白百破”(DPT)三联疫苗死疫苗类毒素主动免疫治疗首选红霉素四、防治原则★A.鲍金(B-G)培养基B.巧克力培养基C.伊红-美蓝培养基D.罗氏培养基E.亚碲酸钾培养基√百日咳杆菌的分离培养应采用A.菌毛B.芽胞C.鞭毛D.荚膜E.微荚膜√百日咳杆菌由S型变异为R型是失去了

一、生物学性状G--杆形菌,有菌毛和单端鞭毛。Dieterle镀银法(黑褐色)或Giemsa法染色(红色)需氧菌,营养高,活性炭酵母浸液(BCYE)培养基,生长慢O抗原分类各种水源,阿米巴变形虫内所致疾病:军团病流感型(庞提阿克热)

、肺炎型和肺外型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症状:发热、寒颤、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及腹泻等。胞内寄生菌,细胞免疫为主。治疗首选:红霉素水源管理很重要★A.氨基糖忒类抗生素B.青霉素C.红霉素D.四环素E.氯霉素√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A.食物B.飞沫C.血液D.皮肤E.接触√军团菌病的传播途径是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正常菌群:肠道、皮肤、呼吸道G-杆菌、无芽胞、有荚膜和鞭毛营养要求低、42℃生长需氧,喜欢潮湿环境产生绿脓素和青脓素,水溶性色素主要是接触传播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一、生物学特性★*局部化脓性炎症*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胃肠炎、心内膜炎、脓胸,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引起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

*医源性感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A.底部沉淀B.胶冻状生长C.成混浊生长D.表面形成菌膜E.链状生长√铜绿假单胞菌在液体培养基中

放线菌属:

人体的正常菌群,引起内源性感染

诺卡菌属:

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引起外源性感染

常见的致病性放线菌

衣氏放线菌牛型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粘液放线菌龋齿放线菌★

病灶组织和瘘管的脓汁中,肉眼可见硫磺样颗粒硫磺样颗粒压片,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菊花状硫磺样颗粒的镜下形态一、生物学特性★放线菌病的主要特征

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多呈慢性肉芽肿,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脓液中可见特征性的硫磺样颗粒

可引起不同器官和组织感染二、致病性★

面颈部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