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物质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物质1
物质的组成、结构(原子)、分类
物质的量(计算)
溶液的浓度(计算)
卤族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
氧族元素
碱金属元素
溶液的酸碱性
元素周期律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物质的组成、结构(原子)、分类2一、物质
(一)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一、物质
(一)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3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4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5
QP
O
NL
LM
KL原子核电子可看作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6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二)物质的分类(二)物质的分类8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就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H2,N2,O2等等。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则是由多种元素组成,比H2O,CO2等等,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9(三)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科学上规定用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称为1摩尔。每摩尔物质均含6.02×1023个碳原子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三)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符10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n=m/M(单位g·mol-1)
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1mol11二.大气和水
(一)大气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逃逸层。二.大气和水
(一)大气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次:121.对流层
对流层位置:(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对流层最主要的特征:是存在着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现象,风、雨、雪、雷电和寒潮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里。1.对流层对流层位置:(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132.平流层平流层位置:从对流层顶部(8-18公里)到55公里高度范围内的气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特点:层内气体运动是稳定的水平流动状态;平流层内水汽、杂质很少,云、雨现象少见。平流层气流平稳,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的安全飞行;层内有“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辐射有强烈的吸收能力。2.平流层平流层位置:从对流层顶部(8-18公里)到55公里143.中间层位置:中间层的高度范围在55-85公里之间。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递减,层顶部气温降到-113℃。又叫上对流层。保护地球不受流星体的撞击。3.中间层位置:中间层的高度范围在55-85公里之间。154.暖层位置:暖层的高度范围在85-800公里。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迅速递增,在层顶气温可达到1000℃以上。被称为“电离层”(ionosphere),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导体,十分有利于电磁波的传输,对于地球上的远距离通讯具有重要意义。
4.暖层位置:暖层的高度范围在85-800公里。165.逃逸层
位置: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其上界约在3000公里高度上。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增,空气密度极小,具有逃逸速度的粒子可以克服地球引力,不断地逃往太空。是地球卫星的轨道位置。5.逃逸层位置: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其上界约17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18全球变暖??全球变暖??19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20(二)水
1.水的物化性质(二)水
1.水的物化性质21分子式:H₂O分子量:18.016沸点:100℃冰点:0℃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
比热:4.186J/(g.℃)0.1MPa15℃2.051J/(g.℃)0.1MPa100℃密度:1000kg/㎥可用作溶剂可以电解,放出氧气和氢气分子式:H₂O222.水的作用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对人体的作用:运输营养.
排泄废物.润滑关节.平衡体温.维护细胞.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更多的工业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2.水的作用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23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或mol*L-1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244.溶液的配制天平容量瓶4.溶液的配制天平容量瓶25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26操作步骤:(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冷却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操作步骤:27(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285.海水淡化常见的方法有:1.蒸馏法2.反渗透法3.电渗析法4.冷冻法5.海水淡化常见的方法有:29蒸馏法特点:方法简单,能量消耗很大。蒸馏法特点:方法简单,能量消耗很大。30反渗透法反渗透法3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32三.单质和无机物
1、卤素2、氧化—还原反应3、氯素的比较4、氧族元素5、碱金属6、溶液的酸碱度7、碱金属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三.单质和无机物
1、卤素33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341、卤素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1、卤素35原子结构特点: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结构特点: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36卤族元素特点: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卤族元素特点: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37氯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易液化,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
氯气物理性质:38化学性质:所有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化学性质:所有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39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40共价化合物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键412.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2Na+Cl2==2NaCl点燃00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1-12.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2Na+Cl242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对方,自身被氧化,因此叫还原剂,其产物叫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对方,自身被还原,因此叫氧化剂,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即: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43
例: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放出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用两种方法来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说明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解析:
写出化学方程式:2Cl2+2H2O=4HCl+O20-2-10
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方向分析:从化合价来看:氯元素从0价—-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气是氧化剂氧元素从–2价—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是还原剂从电子转移来看:氧原子把电子转移给氯原子,氯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例: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放出氧气。写出443.氧族元素3.氧族元素45包括:氧、硫、硒、碲、钋(放射性元素)共性:最外电子层都有6个电子。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不同点: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ⅥA族包括:氧、硫、硒、碲、钋(放射性元素)共性:最外电子层都有646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47二三四五六七Li锂Na钠K钾Rb铷Cs铯Fr钫银白色轻软低活泼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都是可溶性碱氧化物逐渐复杂5、碱金属二Li锂银活氢氧5、碱金属48共性: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统称碱金属。共性: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49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黄色)2Na +Cl2 2NaCl(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的烟
)2Na + S Na2S(火星四射、发生爆炸)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钠与氯气反应钠与硫反应钠与硫反应钠与氧气反应:4Na+O250钠的存在: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如:食盐(NaCl),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食盐纯碱芒硝钠的存在: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如:食盐516、溶液的酸碱性PH>7碱性 PH=7中性PH<7酸性(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PH试纸、石蕊、酚酞PH试纸:溶液滴到试纸上后,将试纸的颜色与标准色对照石蕊:变色范围5—8,PH〈5,显红色
PH〉8,显蓝色
5〈PH〈8,显紫色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用石蕊作指示剂时,显紫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酚酞:变色范围8—10,显粉红色
PH〈8,溶液无色
PH〉10,溶液显红色6、溶液的酸碱性PH>7碱性 PH=752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53(2)PH值与[H+]和[OH+]的关系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
在240C度时,Kw=[H+][OH-]=1.0×10-14(mol/L)2中性溶液:[H+]=1.0×10-7(mol/L)PH=7酸性溶液:[H+]>1.0×10-7(mol/L)PH>7碱性溶液:[H+]<1.0×10-7(mol/L)PH<7(2)PH值与[H+]和[OH+]的关系在一定温度下54四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把已知元素按照原子核电荷增加的次序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元素周期表(2)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的递增而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四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2)元素的性质随着元55
1
2
氢
氦HHe1
20.37
1.22
+10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10-10m化合价12氢氦HHe120.371.22+56
3
4
5
6
7
8
9
10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LiBe
BCNOFNe2,12,22,32,42,52,62,72,81.520.89
0.82
0.77
0.75
0.74
0.71
1.60
+1+2+3+4-4+5-3-2-10原子序数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10-10m化合价345678910锂铍硼碳氮氧57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引起了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最外层电子数1→8(K层电子数1→2)原子半径大→小(稀有气体元素突然增大)化合价:+1→+7-4→-1(稀有气体元素为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引起了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582、元素周期表(1)定义:(2)周期:(3)族:2、元素周期表59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60五、有机物五、有机物6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2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3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4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5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6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7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8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69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0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2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3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4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5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6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7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8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79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0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2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3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4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5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6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7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8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89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90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9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92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93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94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95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物质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物质96
物质的组成、结构(原子)、分类
物质的量(计算)
溶液的浓度(计算)
卤族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
氧族元素
碱金属元素
溶液的酸碱性
元素周期律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物质的组成、结构(原子)、分类97一、物质
(一)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一、物质
(一)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98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99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00
QP
O
NL
LM
KL原子核电子可看作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0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02(二)物质的分类(二)物质的分类103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就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H2,N2,O2等等。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则是由多种元素组成,比H2O,CO2等等,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104(三)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科学上规定用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称为1摩尔。每摩尔物质均含6.02×1023个碳原子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三)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符10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n=m/M(单位g·mol-1)
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1mol106二.大气和水
(一)大气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逃逸层。二.大气和水
(一)大气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次:1071.对流层
对流层位置:(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对流层最主要的特征:是存在着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现象,风、雨、雪、雷电和寒潮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里。1.对流层对流层位置:(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1082.平流层平流层位置:从对流层顶部(8-18公里)到55公里高度范围内的气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特点:层内气体运动是稳定的水平流动状态;平流层内水汽、杂质很少,云、雨现象少见。平流层气流平稳,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的安全飞行;层内有“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辐射有强烈的吸收能力。2.平流层平流层位置:从对流层顶部(8-18公里)到55公里1093.中间层位置:中间层的高度范围在55-85公里之间。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递减,层顶部气温降到-113℃。又叫上对流层。保护地球不受流星体的撞击。3.中间层位置:中间层的高度范围在55-85公里之间。1104.暖层位置:暖层的高度范围在85-800公里。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迅速递增,在层顶气温可达到1000℃以上。被称为“电离层”(ionosphere),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导体,十分有利于电磁波的传输,对于地球上的远距离通讯具有重要意义。
4.暖层位置:暖层的高度范围在85-800公里。1115.逃逸层
位置: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其上界约在3000公里高度上。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增,空气密度极小,具有逃逸速度的粒子可以克服地球引力,不断地逃往太空。是地球卫星的轨道位置。5.逃逸层位置: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其上界约112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113全球变暖??全球变暖??114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15(二)水
1.水的物化性质(二)水
1.水的物化性质116分子式:H₂O分子量:18.016沸点:100℃冰点:0℃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
比热:4.186J/(g.℃)0.1MPa15℃2.051J/(g.℃)0.1MPa100℃密度:1000kg/㎥可用作溶剂可以电解,放出氧气和氢气分子式:H₂O1172.水的作用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对人体的作用:运输营养.
排泄废物.润滑关节.平衡体温.维护细胞.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更多的工业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2.水的作用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118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或mol*L-1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1194.溶液的配制天平容量瓶4.溶液的配制天平容量瓶120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21操作步骤:(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冷却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操作步骤:122(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1235.海水淡化常见的方法有:1.蒸馏法2.反渗透法3.电渗析法4.冷冻法5.海水淡化常见的方法有:124蒸馏法特点:方法简单,能量消耗很大。蒸馏法特点:方法简单,能量消耗很大。125反渗透法反渗透法126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27三.单质和无机物
1、卤素2、氧化—还原反应3、氯素的比较4、氧族元素5、碱金属6、溶液的酸碱度7、碱金属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三.单质和无机物
1、卤素128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291、卤素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1、卤素130原子结构特点: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结构特点: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131卤族元素特点: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卤族元素特点: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132氯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易液化,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
氯气物理性质:133化学性质:所有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化学性质:所有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134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135共价化合物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键1362.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2Na+Cl2==2NaCl点燃00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1-12.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2Na+Cl2137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对方,自身被氧化,因此叫还原剂,其产物叫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对方,自身被还原,因此叫氧化剂,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即: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138
例: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放出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用两种方法来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说明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解析:
写出化学方程式:2Cl2+2H2O=4HCl+O20-2-10
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方向分析:从化合价来看:氯元素从0价—-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气是氧化剂氧元素从–2价—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是还原剂从电子转移来看:氧原子把电子转移给氯原子,氯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例: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放出氧气。写出1393.氧族元素3.氧族元素140包括:氧、硫、硒、碲、钋(放射性元素)共性:最外电子层都有6个电子。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不同点: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ⅥA族包括:氧、硫、硒、碲、钋(放射性元素)共性:最外电子层都有6141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42二三四五六七Li锂Na钠K钾Rb铷Cs铯Fr钫银白色轻软低活泼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都是可溶性碱氧化物逐渐复杂5、碱金属二Li锂银活氢氧5、碱金属143共性: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统称碱金属。共性: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44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黄色)2Na +Cl2 2NaCl(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的烟
)2Na + S Na2S(火星四射、发生爆炸)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钠与氯气反应钠与硫反应钠与硫反应钠与氧气反应:4Na+O2145钠的存在: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如:食盐(NaCl),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食盐纯碱芒硝钠的存在: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如:食盐1466、溶液的酸碱性PH>7碱性 PH=7中性PH<7酸性(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PH试纸、石蕊、酚酞PH试纸:溶液滴到试纸上后,将试纸的颜色与标准色对照石蕊:变色范围5—8,PH〈5,显红色
PH〉8,显蓝色
5〈PH〈8,显紫色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用石蕊作指示剂时,显紫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酚酞:变色范围8—10,显粉红色
PH〈8,溶液无色
PH〉10,溶液显红色6、溶液的酸碱性PH>7碱性 PH=7147自然界的物质性课件148(2)PH值与[H+]和[OH+]的关系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
在240C度时,Kw=[H+][OH-]=1.0×10-14(mol/L)2中性溶液:[H+]=1.0×10-7(mol/L)PH=7酸性溶液:[H+]>1.0×10-7(mol/L)PH>7碱性溶液:[H+]<1.0×10-7(mol/L)PH<7(2)PH值与[H+]和[OH+]的关系在一定温度下149四元素周期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投资合作合同范本
- 公司厂房抵押合同范本
- ktv经营合同范本
- 与商户合同范本
- 亲戚之间租车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日语
- 2024年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监理合同范本
- 中山餐饮合同范本
- 2024年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招聘考试真题
- 合肥市城市大脑·数字底座白皮书2020
-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案例ppt课件
- (完整版)光荣榜25张模板
- 机电预留预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2022年三八妇女节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90题)
- 优秀教材推荐意见(真实的专家意见)
- Of studies原文译文及赏析
- 安全阀基本知识讲义
- QTD01钢质焊接气瓶检验工艺指导书
- 辛弃疾生平简介(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