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休息和活动1_第1页
第十二章休息和活动1_第2页
第十二章休息和活动1_第3页
第十二章休息和活动1_第4页
第十二章休息和活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休息与活动

(RestandActivity)

主讲:李春卉

第一节

休息

(Rest)

第一节休息(Rest)一休息的定义二休息的意义三睡眠的生理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五睡眠失调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

休息的概念(Rest)

休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一)

对健康人的意义(二)对患者的意义(三)形式与条件二、休息的意义(一)

对健康人的意义二、休息的意义充足的休息是保障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二)对患者的意义二、休息的意义①消除疲劳②减少消耗③提高治疗效果④促进康复(三)形式与条件二、休息的意义(三)形式与条件休息的先决条件

(PreconditionsforRest)生理舒适(physiologicalcomfort)心理安宁(psychologicalrelax)二、休息的意义条件可行性措施生理上的舒适去除身体刺激源控制疼痛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恰当的体位或姿势去除环境中的干扰因素适当的通风心理上的安宁提供所需的有关健康问题和并发症的知识增强对个人诊断治疗的参与鼓励进行有规律的放松活动确保环境安全三、睡眠的生理睡眠(sleep)

是与觉醒交替循环的生理过程。睡眠中枢(脑干尾端)睡眠觉醒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冲动上行抑制系统大脑皮层三、睡眠的生理

(一)睡眠的发生机制(sleepmechanism)三、睡眠的生理

(二)睡眠时相与周期1.睡眠时相(stageofsleep)非快速动眼期睡眠(non—rapideye-rnovementsleep,NREMsleep)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正相睡眠(ortl-lodoxsleep,OS)快速动眼期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sleep)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FWS)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第三期

第一期第二期第四期(1)非快速动眼期睡眠

第一期(1)非快速动眼期睡眠

特点:从清醒到入睡的过渡阶段,是睡得最浅的一期,只维持几分钟,很容易唤醒。EEG:脑电波呈低电压α节律,8~12次/秒生理表现:全身肌肉开始松弛,呼吸均匀,心跳慢。第二期(1)非快速动眼期睡眠特点:睡眠逐渐加深,但仍易被唤醒,大约持续20~30分钟。

EEG:

脑电波为宽大的梭形波,14~16次/秒生理表现:呼吸、心跳减慢,体温下降,肌肉进一步放松。第三期(1)非快速动眼期睡眠特点:即将进入深睡眠的初期,必须有巨大声响才能唤醒,大约持续15~30分钟。EEG:

宽大的梭形波与δ波交替生理表现:

肌肉完全放松,呼吸均匀、心跳缓慢,血压、体温下降,身体很少移动。

第四期(1)非快速动眼期睡眠特点:无任何活动,极难被唤醒,大约持续15~30分钟,遗尿、梦游多发生于此期。EEG:高而慢的δ波,1~2次/秒生理表现:身体完全松弛,基础代谢率下降,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受损组织愈合加快。(2)快速动眼期睡眠:特点: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值提高。脑电图: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生理表现:肌肉几乎完全松弛,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常会出现充满色彩和稀奇古怪的梦,梦中容易惊醒。

NREM与REM的比较三、睡眠的生理

(二)睡眠时相与周期1.睡眠时相2.睡眠周期(sleepcycle)

一个完整的周期约需80~120min平均90min/次一夜中循环4~5次清醒NREM第一期NREM第二期NREM第三期NREM第四期NREM第三期NREM第二期REM期2.睡眠周期三、睡眠的生理

(二)睡眠时相与周期3.睡眠与昼夜性节律(1)昼夜性节律(circadianrhythm):

人体的生理活动通常都是以一昼夜作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的。三、睡眠的生理3.睡眠与昼夜性节律(2)睡眠与昼夜性节律的关系

睡眠-觉醒周期通常应呈昼夜性节律,并与其他生理节律同步,才能维持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正常成年人7~8h与年龄有关:新生儿可达24小时。一周岁以后为16~20h,学龄前为10~12h,青少年为8~9h,50岁以上平均为7h。随着年龄的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减少REM睡眠减少,醒来的次数增加。(三)正常睡眠的需求和形式药物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TextTextText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环境生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

1.年龄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①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其中首先是NREM第四期时相睡眠减少;②REM睡眠减少;③夜间觉醒次数增多;④NREM睡眠的第三、四期时相进行性减少,第一、二期时相增多。1.年龄2.内分泌变化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1.年龄2.内分泌变化3.疲劳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1.年龄2.内分泌变化3.疲劳4.节律移位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1.年龄2.内分泌变化3.疲劳4.节律移位5.食物和热量摄入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1.年龄2.内分泌变化3.疲劳4.节律移位5.食物和热量摄入6.寝前习惯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1.年龄2.内分泌变化3.疲劳4.节律移位5.食物和热量摄人6.寝前习惯7.身体疾患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生理性因素心理因素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环境因素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药物因素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五、睡眠失调睡眠失调(sleepdisorders)

是指如不治疗可导致夜间睡眠受到干扰的状况,并造成失眠、睡眠中或夜间被唤醒后运动或感觉异常及白天过度睡眠的结果。五、睡眠失调(一)睡眠失调的类型1.睡眠障碍①内源性睡眠障碍②外源性睡眠障碍③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

指发动和维持睡眠障碍,包括各种类型的失眠和过度睡眠,如发作性睡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原因来自机体外部,如果去除相应因素则可解决睡眠紊乱问题,如药物依赖性睡眠等

指睡眠的时间安排与个体需要或社会常模不一致,如轮班性睡眠紊乱。五、睡眠失调(一)睡眠失调的类型1.睡眠障碍2.类睡状态

指主要发生于睡眠期间的意外行为,包括觉醒混乱、部分觉醒或睡眠周期各时相间及睡眠到觉醒间转变的混乱,可表现为梦游、梦魇、遗尿等。五、睡眠失调(一)睡眠失调的类型1.睡眠障碍2.类睡状态3.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睡眠失调

包括与精神障碍有关的、与神经障碍有关的睡眠失调,如焦虑、精神错乱、帕金森症等。睡眠性呼吸暂停失眠睡眠过多睡眠剥夺类睡状态12345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失眠

是一种个体长期存在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多醒、多梦、睡不深、早醒)或低质量睡眠的症状。(insomnia)表现: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清醒时或白天感到疲乏、昏昏欲睡、有黑眼圈,打呵欠、轻微手颤。分类:原发性:一种慢性综合症。继发性:因精神紧张、环境不适、身体障碍引起。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睡眠性呼吸暂停

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发生的自我限制、10s以上没有呼吸的睡眠失调。(sleepapnea)三种类型:中枢性阻塞性混合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

常由某些局部解剖结构的异常,如鼻中隔异常、鼻息肉、下颌结构异常或扁桃体肥大诱发。

常出现在严重的、频繁的、用力的打鼾或喘息之后主诉是白天过度睡眠(EDS)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睡眠性呼吸暂停(sleepapne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sleepapnea,CSA)

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表现为呼吸冲动短暂消失,鼻腔气流和胸廓运动停止,血氧饱和度下降。机制:①呼吸中枢受抑制;②中枢神经系统对低氧血症和其他病理状态下引起的呼吸反馈控制不稳定;③呼气与吸气转换机制异常等。主诉失眠和日间嗜睡。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睡眠过多

是指睡眠时间过多或长期处于想睡的状态。(hypersomnia)

与进食失调和病态的肥胖有关,多发生于40~50岁男性,可能与下丘脑控制饥饿与饱足感的中枢——下视丘的功能改变有关。表现为贪食、肥胖、白天无力、嗜睡并伴有头痛,同时夜间睡眠不稳。发作性睡病:

表现为日间突发的不可控制的嗜睡和入睡,且在睡眠后15min内就发生REM睡眠。患者可因维持姿势的肌肉突然失去张力而引起突然摔倒,称为猝倒患者还会出现生动逼真的梦,很难与现实相区别,称作催眠样幻觉。睡眠麻痹即醒前或睡着前意识仍存在而感觉全身瘫痪的现象。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睡眠剥夺

是指当睡眠受到干扰或被打断时,睡眠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睡眠时间安排的昼夜颠倒。(sleepdeprivation)对睡眠剥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去除或纠正干扰睡眠模式的因素。类睡状态五、睡眠失调(二)临床常见睡眠失调是儿童多见的睡眠问题。包括梦游症、夜惊、梦魇、夜间遗尿和夜间磨牙(睡眠凶样)。(parasomnia)满足患者睡眠需要MeetingtheSleepNeedoftheClient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评估患者休息睡眠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睡眠评估1.每天需要睡眠时间2.就寝的时间3.是否需要午睡及时间4.睡眠前的习惯5.入睡持续的时间6.睡眠深度7.是否打鼾8.夜间醒来的时间次数和原因9.睡眠过程中有无异常情况10.睡眠效果:是否很好11.睡前是否需要服睡眠药物及药物的种类和计量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评估患者休息睡眠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评估患者休息睡眠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增进舒适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评估患者休息睡眠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增进舒适控制生理失调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评估患者休息睡眠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增进舒适控制生理失调建立休息和睡眠周期1.调整作息时间2.进食少量易消化的食物或热饮料3.睡前满足病人在就寝前习惯

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减轻或解除心理压力使用特殊技术药物治疗的护理护士应注意一下问题:1.服用安眠药物期间,患者不宜饮酒或同时服用中枢抑制药,否则会加重中枢抑制。2.茶叶和咖啡中含咖啡因,会使地西泮类药效降低。3.吸烟会使苯二氮卓在体内的半衰期缩短药效减弱。4.服药期间饮酒或醇性饮料可增加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药物治疗的护理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NursingMeasuresforPromotingSleep)减轻或解除心理压力使用特殊技术药物治疗的护理其他睡眠失调患者的护理失眠诱导睡眠:饮食、放松和深呼吸练习、药物。心理障碍引起的睡眠困难安慰剂治疗。睡眠过多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限制睡眠时间。发作性睡眠中枢神经兴奋剂、自我防护。睡眠型呼吸暂停侧卧姿势,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梦游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