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课时练(解析版)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②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③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④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2.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干燥的天气环境下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丝绸带正电B.在干燥的天气环境下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正电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通过摩擦产生的D.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整数倍C.元电荷的电荷量大小是1CD.只有电子和质子的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5.如图所示,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关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起电造成的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6.如图所示,当一个带电的小球C从远处慢慢移近不带电的金属棒AB的A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棒中的正、负电荷均不移动B.金属棒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同时正电荷向B端移动C.金属棒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D.金属棒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7.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9.下列关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B.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可以同时湮没,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C.元电荷是一种带电物体D.电是物体表现出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10.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B.带电物体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一根带电的导体放在房间一段时间后,导体棒不带电了,这过程中电荷不守恒D.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1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12.一带电量为q的电荷绕带电量为Q的正电荷做椭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已知|q|≪|Q|,M、N为椭圆轨迹上的两点。关于q的带电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q一定带正电B.q一定带负电C.q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D.无法判断q带哪一种电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无人自助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由于没有人员看管,可接打手机B.发电厂的变压器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C.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荷是可以消灭的D.太阳发出的能量射到地球上转化为其他能量射到宇宙中的能量则会消失14.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万有引力常量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C.开普勒通过大量运算分析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5.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摩擦前在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电子转移的过程B.摩擦起电证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C.只有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才能起电D.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得到多少电子,另一物体就失去多少电子17.如图所示,当人用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会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下面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起电过程满足电荷守恒B.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能够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若金属球带正电,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人头发带上负电荷D.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要想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人需要站在绝缘材料上参考答案1.B【详解】①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①错误;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②正确;③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故③正确;④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④错误。故选B。2.D【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判断各个选项即可。【详解】A.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选项A错误;B.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选项B错误;C.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通过摩擦产生的,选项C错误;D.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选项D正确。故选D。3.B【详解】元电荷又称“基本电荷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目前测定的元电荷的值e=1.6×10-19C所以元电荷是基本电荷量,不是指电子或者质子,也不是只有电子和质子的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D【详解】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错误;B.不带电的物体上,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选项B错误;C.摩擦起电过程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选项C错误;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选项D正确。故选D。5.C【详解】天气干燥时,毛衣因摩擦带有电荷,脱毛衣时,发生电荷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6.D【详解】A.金属导电的实质是自由电子的移动,即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正电荷不移动。故A错误;BCD.当一个带电的小球C从远处慢慢移近不带电的金属棒AB的A端时,由于C产生的电场的向右,故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A端积累负电荷而带上负电,B端失去负电荷而带上正电,故BC错误D正确。7.B【详解】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A可能;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电荷量都为零,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B不可能;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B。8.C【详解】A.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电子或质子本身,故A错误;B.带电体的带电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C.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或“元电荷”。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无正负之分,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故C正确;D.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9.D【详解】A.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转移,不是产生电荷,A错误;B.在一定条件下,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可以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这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B错误;C.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C错误;D.电是物体表现出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正确。故选D。10.D【详解】A.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对外显示不带电。故A错误;B.带电物体可能有多余的正电荷,也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故B错误;C.一根带电的导体放在房间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是因为电荷被中和了,电荷仍然守恒。故C错误;D.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并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以及知道元电荷的电量是最小的带电量。11.A【详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容易失去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A对。故选A。12.B【详解】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所以两电荷相互吸引,故q带负电。故选B。13.B【详解】A.在自助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静止接打移动电话,避免因接打移动电话产生的静电火花引起火灾,故A错误;B.发电厂的变压器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防止触电,然后再灭火,故B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能被创造和消灭,只能发生转移或得失,故C错误;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即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故太阳发出光射到射到宇宙中的能量也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而并没有消失,故D错误。故选B。14.BCD【详解】A.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A不符合;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B符合;C.开普勒通过大量运算分析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C符合;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符合。故选BCD。15.BC【详解】A.摩擦前M和N都不带电,是指这两个物体都呈电中性,没有“净电荷”,也就是没有得失电子,但内部仍有相等数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A错误;B.M和N摩擦后M带正电荷,说明M失去电子,电子从M转移到N,B正确;C.摩擦后M带正电,电荷量为1.6×10-10C,说明M失去电子,而N相应得到等量的电子,故N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C正确;D.元电荷的值为1.60×10-19C,摩擦后M带正电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由于M带电荷量应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09个电子,D错误。故选BC。16.AD【详解】AB.摩擦起电前,两物体都不带电,摩擦起电是电子转移的过程,一个物体得到一些电子而带负电,另一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没有创造电荷,B错误A正确;C.许多的物体之间相互摩擦都能起电,C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计划
- 2025年护理质量控制及改进计划
- 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
- 2025建筑物避雷系统维修工程合同
- 六年级学生科学知识梳理计划
- 一年级体育游戏教学计划
- 2025网络直播嵌入广告合同
- 三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计划
- 钢结构厂房监理合同范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布置与反馈计划
- 2025年有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日活动工作方案
- 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 油气管道输送试题及答案
-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 旅游合同签署委托协议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30中国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台球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加油站现场服务提升方案
- 绝缘摇表培训
- 保险合规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