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附表丰富_第1页
中国中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附表丰富_第2页
中国中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附表丰富_第3页
中国中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附表丰富_第4页
中国中铁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附表丰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83大西客专八标段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K497+230~DK596+633)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二〇一〇年十一月目录TOC\o"1-3"\h1总则 12工程简况 33组织管理43.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43.2各观测小组职责74沉降变形观测9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9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9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0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2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13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155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7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7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225.3观测技术要求256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28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8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326.3观测技术要求347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8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原则387.2变形观测频次397.3变形观测资料要求408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41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41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428.3观测技术要求429线下工程沉降评估43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43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44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47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4710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4810.1数据传输流程48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50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52附件60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60附件二:附表62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62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63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64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65附表5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66附表6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67附表7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68附表8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69附表9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70附表10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71附表11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72附表12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73附表13沉降设计值表74附表14断链表751总则2工程简况3组织管理3.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中铁十二局集团站前施工-8标段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领导小组中铁十二局集团站前施工-8标段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总工程师:许双庆指挥部总工程师:许双庆局指专职工程师:郭兴标局指专职工程师:郭兴标各工程部总工程师十一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十项目十一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十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八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新绛梁场沉降观测小组七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五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襄汾梁场沉降观测小组四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三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临汾梁场沉降观测小组二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一项目部沉降观测小组序号姓名组别职务备注1熊良宝测量队长一工程部2许晓第一小组组长一工程部2刘志峰第一小组组员一工程部4刘国龙第一小组组员一工程部5李兴文第二小组组长一工程部6齐敬国第二小组组员一工程部7崔耀武第二小组组员一工程部8任山虎测量队长二工程部9于庆涛第一小组组长二工程部10苏曹曹第一小组组员二工程部11杨云丰第一小组组员二工程部12杨洪先测量队长三工程部13刘畅第一小组组长三工程部14高杰第一小组组员三工程部15崔飞翔第一小组组员三工程部16李才贵测量队长四工程部17冉庆亮第一小组组长四工程部18任国华第一小组组员四工程部19孙长兴第一小组组员四工程部20陈亚鹏第二小组组长四工程部21段亚洲第二小组组员四工程部22李志飞第二小组组员四工程部23张威第三小组组长四工程部24严帅第三小组组员四工程部25张君第三小组组员四工程部26崔继云测量队长五工程部27文欣第一小组组长五工程部28徐多龙第一小组组员五工程部29吴天德第一小组组员五工程部30曾志华第二小组组长五工程部31余军第二小组组员五工程部32韩彬第二小组组员五工程部33张鹏伟第三小组组长五工程部34沈浩第三小组组员五工程部35王朕第三小组组员五工程部36陈鹏测量队长七工程部37周龙第一小组组长七工程部38李生强第一小组组员七工程部39赵子亮第一小组组员七工程部40王涛第二小组组长七工程部41桂龙第二小组组员七工程部42李金喜第二小组组员七工程部43卫文攀第三小组组长七工程部44杜文第三小组组员七工程部45刘建伟第三小组组员七工程部46李生美测量队长八工程部47杜宾第一小组组长八工程部48郭永正第一小组组员八工程部49赵一龙第一小组组员八工程部50宁强第二小组组长八工程部51梁忠第二小组组员八工程部52朱成鹏第二小组组员八工程部53郭跃跃第三小组组长八工程部54李鑫第三小组组员八工程部55马景兆第三小组组员八工程部56张玉平测量队长十工程部57席晨阳第一小组组长十工程部58杨喆杰第一小组组员十工程部59李俊峰第一小组组员十工程部60赵亚飞第一小组组员十工程部61王平测量队长十一工程部62杨争第一小组组长十一工程部63陈永银第一小组组员十一工程部64张晓斌第一小组组员十一工程部65范洪蛟第一小组组员十一工程部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出厂编号分组所属工程部备注1徕卡DNA030.3mm340421第一组第一工程部2TRIMBLEDINI030.3mm730124第二组第一工程部3电子水准仪DNA030.3mm340602第一组第二工程部4徕卡DNA030.3mm340522第一组第三工程部5徕卡DNA030.3mm340451第一组第四工程部6徕卡NA020.3mm5591992第二组第四工程部7徕卡DNA030.3mm340432第三组第四工程部8电子水准仪DiNi030.3mm707260第一组第五工程部9电子水准仪DNA030.3mm340423第二组第五工程部10全站型电子速测仪TC1201+0.3mm231398第三组第五工程部11徕卡数字水准仪DNA030.3mm340450第一组第七工程部12徕卡数字水准仪DNA030.3mm338896第二组第七工程部13徕卡数字水准仪DNA030.3mm338900第三组第七工程部14电子水准仪DNA030.3mm340443第一组第八工程部15电子水准仪DNA030.3mm338896第二组第八工程部16电子水准仪DNA030.3mm338285第三组第八工程部17水准仪DNA03±0.2mm/Km340437第一组第十工程部18条码尺GPCL30.20mm/km30560第一组第十工程部19条码尺GPCL30.20mm/km30566第一组第十工程部20徕卡电子水准仪DNA030.3mm337672第一组第十一工程部3.2各观测小组职责4沉降变形观测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23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46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F——附和线路或环线长度,单位是km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是km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5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图5.1.6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5.3观测技术要求6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6.3观测技术要求表6.3.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二者高程转换时的测量精度要求不应低于首次测量要求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月13~24个月1次/6月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2、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前后均需要观测,其后每1次/1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表6.3.2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3、涵洞沉降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的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表6.3.3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表注:1、观测涵洞沉降时,应同时记录荷载状况、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7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原则<1)观测断面布设原则<2)测点布置及埋设方式7.2变形观测频次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砟轨道铺设前不小于3个月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后至试运营开始的观测全程1次/周试运营期间6个月0~1个月1次/周1~3个月1次/2周3~6个月1次/月7.3变形观测资料要求8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图8.1.1纵断面示意图图8.1.2路涵过渡段平面示意图图8.1.3路桥过渡段平面示意图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8.3观测技术要求9线下工程沉降评估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0数据传输与管理10.1数据传输图10.1.1荷载—时间—沉降图<示意)图10.1.2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示意)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图10.2.1文件管理示意图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标段、二标段…九标段”。二级文件夹以工区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工区、二工区…”。三级文件夹以测段命名,如以BM51、BM52工作基点为观测起止点的观测路线,命名为“BM51&BM52”四级文件夹以测量时间命名,分别命名为:“100113,100225”等。如一日内同观测基点观测多次,则命名为“100113<1),100113<2)”。四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xls)、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asdx),说明文件<*.doc)。梁场的观测文件组织规则如下: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标段、二标段…九标段”;二级文件夹以梁场名称命名;三级文件夹以梁体编号命名,如中心里程为DK1153+262的梁体,命名为“1153262”;四级文件夹以测量时间命名,分别命名为:“100113,100225”等。如一日内同观测基点观测多次,则命名为“100113<1),100113<2)”。四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xls)、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asdx),说明文件<*.doc)。以“标段号-工区号-测队号-观测日期.后缀名”的格式为准。例:一标段、2工区、4工程部在08年10月11日进行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1-2-4-BM1159&BM1160-20081011”。若同一天统一段落观测两次,则可分别命名为“1-2-4-BM1159&BM1160-20081011<1)”或“1-2-4-BM1159&BM1160-20081011<2)”.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DNA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GSI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TrimbleDini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DAT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后缀名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由仪器自动生成,计算人员不得改变。BM1159&BM1160指观测中所用到的工作基点名称。梁场观测文件以“标段-梁场名称<汉字拼音首字母缩写)-梁体里程”。如一标段北京梁场DK1134+678的梁体,其观测文件命名为“1-BJ-1134678”。其余文件命名方法同观测文件命名。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为保证每个观测点的编号均为全线唯一的,同时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测点编号采用以下格式:里程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编号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M标<取整);测点类型编码采用1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各种测点的测点类型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详见表10.3.1。表10.3.1测点类型英文字母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表测点类型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及其对应的测点位置编号沉降板L基底(1>、路基面(2>观测桩G左(1>、右(2>分层沉降观测点F中(1>剖面管P基底(1>、基床底层顶面(2>承台观测标C观测标1(1>、观测标2(2>墩身观测标D左(1>、右(2>梁体徐变观测标X左1(1>、右2(2>、左3(3>、右4(4>、左5(5>、右6(6>涵洞观测标H左1(1>、左2(2>、中3(3>、中4(4>、右5(5>、右6(6>隧道观测标S左(1>、右(2>例如,DK40+100.25断面的路基面左侧观测桩的测点编号为:0040100G1;DK500+315.23的桥墩右侧观测标的测点编号为:0500315D2。在观测过程中,电子水准仪所有的点号可按需要输入,但必须建立内外业点号对应文件。所有转点以“Z”字母表示。表10.3.2测点位置属性表测点类型可选的位置属性说明沉降板基底、路基面\观测桩左、中、右\位移边桩左、右\承台观测标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指左侧小里程角处的观测标、观测标2指右侧大里程角处的观测标墩(台>观测标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3、观测标4对于墩身:观测标1为左侧观测标,观测标2为右侧观测标。对于桥台设置四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在小里程左侧,观测标2设置在小里程右侧,观测标3设置在大里程左侧,观测标4设置在大里程右侧。梁体观测标左1、右2、左3、右4、左5、右6左1指小里程端左侧,右2指小里程端右侧,左3指中间断面左侧,右4指中间断面右侧,左5指大里程端左侧,右6指大里程端右侧涵洞观测标左1、左2、中3、中4、右5、右6左1指线路左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左2指线路左侧大里程的观测标,中1指线路中心小里程的观测标,中2指线路中心大里程的观测标,右1指线路右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右2指线路右侧大里程的观测标;隧道观测标左、右\其他情况根据实际位置输入如剖面管可输入“基底”、“基床底层顶面”。表10.3.3基底处理类型表工程类型可选的基底处理类型路基强夯、换填、排水固结、搅拌桩、旋喷桩、CFG桩网<板)、管桩网<板)桥梁明挖基础、嵌岩桩、摩擦桩其它根据实际的地基处理类型填写表10.3.4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填写要求测点编号工程类型测点类型冠号里程测点位置距线路中心填挖高度基底处理类型压缩层厚度处理深度墩高涵顶填土高度围岩类别工程名称备注沉降板★★★★★★★★★★★☆☆观测桩★★★★★★★★★★★☆☆位移边桩★★★★★★★★★★★☆☆剖面管★★★★★★★★★★★☆☆分层沉降观测点★★★★★★★★★★★☆☆承台观测标★★★★★★★★★★☆☆墩(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隧道观测标★★★★★★★☆☆★☆☆注:表中标有“★”为必填属性,标有“☆”的为选填属性,空白的为不需要输入。1、观测期次整型数据,根据观测的期次依次填入“1、2、3……”,观测期次必须连续。2、观测日期日期型数据,格式为“年-月-日”,其间用英文短划线“-”连接,年为四位数,月和日是两位数,例如:2008-08-01、2009-06-12。3、两次观测间隔整型数据,输入与前一期观测的时间间隔,单位为天。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4、累计天数整型数据,各期次观测间隔天数的累计,单位为天。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5、本次高程浮点型数据,本次观测的高程值,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5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的高程值即为该观测标的初始值。6、本次沉降浮点型数据,本次观测的测点的沉降值,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沉降值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7、累计沉降浮点型数据,各期次沉降值的累计,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沉降值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8、沉降速率浮点型数据,由“本次沉降”除以“两次观测间隔”得到,单位为mm/d,保留小数点后3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沉降速率以向下沉为正,向上隆起为负。9、施工阶段输入各期次观测时的施工阶段<施工状态或者工况),各种工程类型的施工阶段可按下表填写。施工阶段和沉降评估密切相关,必须严格按照表10.3.5格式填写。要求每次数据处理完成后必须立即填写该项,以免时间久后发生错误。表10.3.5施工阶段录入要求表工程类型施工阶段路基过渡段填筑期间、填筑完成、堆载预压、堆载卸除、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等。桥梁桥墩台:<1)预制梁桥:承台施工、墩台身施工、等待架梁、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2)现浇梁桥:承台施工、墩台身施工、等待制梁、制梁完成、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梁体:终张拉前、终张拉后60天、等待架梁、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涵洞涵洞施工完成、涵顶填土期间、涵顶填土完成、运梁车前期通过、等待铺轨、铺轨完成等。隧道等待铺轨、铺轨完成。10、备注根据需要输入备注信息。11、填土高度浮点型数据,输入本次观测时的路堤填筑高度,单位为m。12、接管前、后高程浮点型数据,对于沉降板,当本次观测与前次观测之间,沉降板进行接管时,要求在接管前后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可采用假设高程法直接测量),单位为m,保留小数点后5位,接管长度即为两次高程差值。13、本次水平位移浮点型数据,对于位移边桩,输入本次的水平位移,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向远离线路中心方向为正,反之为负。14、本次总水平位移浮点型数据,对于位移边桩,输入各次的水平位移的累计,单位为mm,保留小数点后2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向远离线路中心方向为正,反之为负。15、位移速率浮点型数据,由“本次水平位移”除以“两次观测间隔”得到,单位为mm/d,保留小数点后5位。第一期观测时输入0。向远离线路中心方向为正,反之为负。16、其他情况如剖面管的正向读数和反向度数、分层沉降观测点的磁环标高等,根据量测读数输入。附件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大西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开工日期建设单位现场工程负责人设计单位现场工程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序号工程内容1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交底2沉降变形观测方案3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情况4专业观测人员情况5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6地质勘测资料7开工报告89附件材料1.2.检查结论:监理组长: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注:本表一式4份,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各1份。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大西客运专线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标段名称单位<项)工程名称工程部位工程位置<里程)观测开工日期观测完成日期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负责人序号观测工程观测情况记录观测结论123附件材料1.2.参加观测结果验收人员签字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评估单位建设单位注:本表一式6份,施工、设计、监理、咨询、评估和建设单位各1份。附件二:附表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测点编号测量编号工程类型测点类型冠号里程测点位置距线路中心填挖高度基底处理类型压缩层厚度处理深度墩高涵顶填土高度围岩类别工程名称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测站视准点视距读数标尺读数读数差(mm>高差(m>高程(m>备注后视后距1后距2后尺读数1后尺读数2前视前距1前距2前尺读数1前尺读数2中视视距差(m>累积差(m>高差(m>高差(m>测段计算起点终点高差m前距km后距km距离km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天)填土高度(m>本次高程(m>接管长度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5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工程名称:测量单位:观测点里程观测次数上次观测时间填土高度<m)基准点标高<m>测量观测正向反向平均值上次本次本次累计沉降备注位置时间读数读数标高标高沉降沉降速率myy-mm-ddmmmmmmmmmmmmmm/d123456789101112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6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观测)里程段落:观测日期:第页共页断面里程测点编号测点埋深原始磁环标高(m>上次磁环标高(m>测试读数(m>平均值(m>本次磁环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总沉降(mm>本次分层沉降(m>路堤填筑高度及其它情况水位深度水位标高(mm>管口标高(mm>注:1.每次磁环测量和沉降管管口标高测量均应对准管口固定位置。2.每次磁环测量均需重复测量两次,并以磁环下部响声为准。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7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汇总)断面里程:第页共页观测日期累计天数(天>路堤填高(m>本次分层沉降(mm>地面总沉降(mm>备注12345678910ll121314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月日附表8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本次高程本次沉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