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痞证与临床陶晓华2019年6月1《伤寒论》痞证与临床陶晓华1内容提要痞证证治概要(五泻心汤方证、旋复代赭汤证、五苓散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痞证的鉴别诊断)痞证证治讨论。2内容提要痞证证治概要(五泻心汤方证、旋复代赭汤证、五苓散证、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医学巨著。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至今近2千年。是一本什么书?3《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一云:今邓县镶东镇)人(如原文第16条、149条“不中”的用法),约生于公元150-219年,曾随同郡张伯祖学医,官至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伤寒论》的作者4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一云:
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不全
宋原刻本不存
宋刻本伤寒论经战火晋﹒王叔和将‘伤寒’部分整理成册经宋高保衡、林亿校正(但一般认为其中的辨脉、平脉、伤寒例等是王叔和加入)明赵开美复刻本(赵刻本)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成注本)
《伤寒论》沿革5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不全宋原刻本宋刻本伤寒论经战痞证证治概要6痞证证治概要6概念指心下痞闷不适,有涨满,但不疼痛或疼痛不甚为特点的病证。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道疾病。7概念指心下痞闷不适,有涨满,但不疼痛或疼痛不甚为特点的病证。痞的含义主要有四:
症状:《说文》:“痞,痛也”。但《伤寒论》中说:“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诸病源候论》说:“痞者,心下满也”。
病名:《广韵》“痞,腹内结病。”《伤寒论》的痞证是指以心下痞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腹内肿块:如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
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如“但气痞耳”。8痞的含义主要有四:8痞的含义《内经》“痞”和《伤寒论》“痞”内经伤寒论病名“否”“痞”“痞塞”“否隔”“否满”“心下否”(《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痞。”《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痞”或“心下痞”病位太阴脾土心下胃脘部病因病机“寒”“湿”“土运不及”痞满的热证、寒热错杂证治则治法无直接论述理法方药具备9痞的含义《内经》“痞”和《伤寒论》“痞”内经伤寒论病名“否”“心下”指什么部位?从本节条文所述症状及治疗用方看,当指胃脘部,即中上腹部。《说文解字》:“心,在身之中”,身体腹侧体表的中心部位当是剑突处,因此,心下当是剑突下的中上腹部。10“心下”指什么部位?从本节条文所述症状及治疗用方看,当指胃脘病因病机一、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入里而成(131、151)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11病因病机一、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入里而成(131、151)11(131上)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
阳——有形之邪(如痰水)结胸病发于误下阴——无形之邪(无痰水)痞证
12(131上)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12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3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151)脉浮而紧(麻黄汤证)
下之紧(表邪)反入里表邪入里,壅聚心下,脾胃升降功能失职,气机痞塞痞证14(151)脉浮而紧下之紧(表邪)表邪入里,壅聚心下,脾胃痞二、脾胃虚弱,邪气乘虚陷入饮食因素(饮食不节致脾胃损伤)情志因素(肝气不舒影响脾胃失和)15二、脾胃虚弱,邪气乘虚陷入15证候特点
1特点:痞,按之自濡——自觉有痞塞之感,触诊却濡软不硬。2与结胸之鉴别:结胸——有形之邪内结——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痞证——无形之邪内壅——心下痞,按之自濡16证候特点1特点:痞,按之自濡——自觉有痞塞之感,触诊却濡证治分类
一、热痞证治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54)
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7证治分类一、热痞证治17主证:心下痞,按之濡——属痞证其脉关上浮——关主中焦,浮是阳邪,无形邪热独盛于中焦以方测证,当有烦热,口渴,舌红苔黄,吐衄血。18主证:18治法:泻热开结除痞。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林亿、《千金翼方》注云有黄芩,从其说)。煎服法:“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沸水泡三黄,取其气,薄其味,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邪热,而不在泻下里实之法。徐大椿:“凡治下焦之补剂,当多煎以熟为主,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主。”泡1次即可,泡2、3次可能致腹泻。大黄黄连泻心汤临床运用2例_朱景智.pdf19治法:泻热开结除痞。19其它中药泡服法举例:决明子、生山楂、泽泻、荷叶——肥胖菊花、麦冬、胖大海——慢性咽炎西洋参、藏红花——高原气虚血瘀决明子、菊花——高血压20其它中药泡服法举例:20《伤寒杂病论》特定煎服法直接用水煎法:使用最多。去渣再煎: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米熟汤成:如白虎汤。麻沸汤渍之: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先煎:如麻黄、茯苓等。21《伤寒杂病论》特定煎服法21后入:如大承气汤之芒硝,大陷胸汤之芒硝。烊化: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阿胶。特定水煎:如苓桂枣甘汤以甘澜水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加酒、醋、蜜等煎:如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清酒,苦酒汤用苦酒等。22后入:如大承气汤之芒硝,大陷胸汤之芒硝。22临床应用:火热内盛之热痞、胃脘痛、癫狂、便秘以及外科疔疖疮疡等;迫血妄行之各种出血证;火热上炎之头痛、眩晕、牙痛、口舌生疮等。胃肠系统疾病: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胃热内盛者有效。23临床应用:23出血性疾病:本方加仙鹤草、侧柏叶、丹皮、小蓟,口服或经胃管内注入,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证属胃腑积热,气盛火旺者。本方开水泡服治疗肺结核咯血,平均止血时间为2.5天。原方加白茅根、牛膝可治疗鼻衄。口腔粘膜疾病:取本方泻火解毒、釜底抽薪之功,治疗小儿急性口疮,疗效颇佳。在辨证内服汤药同时,予本方开水浸泡,频频含漱,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大黄黄连泻心汤.ppt24出血性疾病:本方加仙鹤草、侧柏叶、丹皮、小蓟,口服或经胃管内本方特点:集苦寒药之大成分量较轻开水泡服,不用煎煮降火——降气——降血——止血25本方特点:252.论热痞兼表的治则—先表后里(164)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262.论热痞兼表的治则—先表后里(164)26伤寒先下后汗心下痞——误下后,邪陷中焦(言外之意,还有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恶寒者——风寒在表,尚未全解(兼发热,头痛,脉浮)治则: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大黄黄连泻心汤27伤寒先下后汗27表里先后治法表证——汗法(44、45、12)实热证——清、下法(176)虚寒证——温法(323)里证单纯
里实未成(36、235)表证为主(276、36)先表后里正虚已甚(91、92、364、372)先里后表素虚外感(102)表里均等(146、301、40、41)侧重治表(38、39)侧重治里(163)变法(活法)表里同治表里同病常法(定法)常法(定法)里实已成(124)变法(活法)28表里先后治法表证——汗法(44、45、12)实热证——清、下3.热痞兼阳虚的证治——附子泻心汤证(155)164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293.热痞兼阳虚的证治——附子泻心汤证(155)29热痞“复恶寒汗出”
若伴发热—热痞兼表——先表后里(164)不伴发热—热痞兼表阳虚—消痞扶阳(155)
三黄——清热消痞(苦寒)附子——温经扶阳固表(辛热)30热痞“复恶寒汗出”30煎服法:泡三黄煎附子汁兑入。(寒热异其性,性气不同,而兼收补泄之效)。配伍特点:大辛大热的附子与大苦大寒的三黄相配,温凉相配,邪正兼顾,用于治疗比较复杂的病证,(如《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31煎服法:泡三黄煎附子汁兑入。(寒热异其性,性气不同,而兼收补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邪热壅滞,一般无表证——清热泻痞按之濡——附子泻心汤——邪热壅滞兼表阳虚弱,有恶寒汗出——清热泻痞扶阳32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邪热壅滞,一般无表证——清热泻二、寒热错杂痞证治1.半夏泻心汤证(149)(p156)——少阳证误下后,柴胡、陷胸、泻心等汤的治法。
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33二、寒热错杂痞证治33少阳证误下三种转归正气强,虽误下,没有变逆——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汤(参379条)素有水饮,误下后,邪热内陷,水热互结——心下满硬痛——大陷胸汤胃气不健,误下,邪热内陷,搏结不甚——但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34少阳证误下三种转归34补充症状恶心、呕吐——胃气不降肠鸣、下利——脾气不升
苔多滑腻或白或黄,脉濡或弦。据《金匮要略》及《伤寒论》157、158条补充35补充症状35治则:和中降逆消痞方药半夏——降逆止呕散结辛开芩连——泄痞热苦降参姜草枣——补益脾胃甘调
(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投、升降两调,)36治则:和中降逆消痞36服法:去渣再煎,使药性和合,不偏不烈,利于和解。去渣再煎的方法,只出现在柴胡剂与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之中。(三泻心汤,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汤)去滓再煎是一种浓缩煎煮法。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去滓再煎,此中犹有他义。盖柴胡有升提之力,兼有发表之力,去滓再煎,所以减其发汗之力也。”其法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利于发挥调和脏腑功能、和解少阳枢机作用,也可使药液浓缩,减少每次服药量,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37服法:去渣再煎,使药性和合,不偏不烈,利于和解。去渣再煎的方又本方系小柴胡汤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故亦属和解剂。为治痞之良方。张仲景所立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诸泻心汤方,实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法门。临床所见单纯胃寒或胃热证,均不难治,若遇寒热错杂证则棘手,但善用诸泻心汤者,则有方可施。38又本方系小柴胡汤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故亦属和解剂。为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更多的是用于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吐泻,痢疾,神经性呕吐,疝痛等。我们在临床上体会本方有止呕、止痛、止泻等功效。半夏泻心汤.ppt
39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更多的是用于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急加减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少者——加乌梅、白芍、五味子等药;肥大性胃炎、溃疡病吐酸水者——加珍珠层粉、煅瓦楞子等;上腹部灼热、口苦、尿黄——加白芍、白花蛇舌草;腹胀——加枳实、川朴等。本方对改善湿热型迁延性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降酶有一定作用。40加减应用402.生姜泻心汤证(157)(p159)——胃虚不化水气兼食滞不化致痞证治。
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412.生姜泻心汤证(157)(p159)——胃虚不化水气兼食滞病因:伤寒汗出,表证虽解,但脾胃受损,或平素脾胃虚弱,外邪乘虚内陷,寒热互阻于中,与无形之气相结,使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42病因:伤寒汗出,表证虽解,但脾胃受损,或平素脾胃虚弱,外邪乘主证心下痞硬——邪结阻滞较重(病人自觉心下痞塞,按之则紧张而有硬感,然虽痞硬但按之不痛,也非按之石硬)干噫食臭——脾胃虚弱,腐熟运化失职腹中雷鸣,下利——脾胃转输失职,升降失调此外还可见胁下阵痛,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等证。43主证43生姜(君)+半夏——和胃散水芩、连——清热消痞参、草、枣——补脾胃之虚干姜——温中化水(治下利)生姜走而不守,散中有收干姜守而不走,守中有走44生姜(君)+半夏——和胃散水44煎服法:去渣再煎。可用于胃肠机能衰弱之胃肠炎、发酵性下痢、过敏症和胃扩张症等,属寒热错杂者均可用之。生姜泻心汤.ppt45煎服法:去渣再煎。453.甘草泻心汤证(158)(p161)——脾胃气虚痞利俱甚证治。
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463.甘草泻心汤证(158)(p161)——脾胃气虚痞利俱甚证误下后的病情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中气下陷,脾阳衰弱,不能腐熟运化腹中雷鸣——水谷不化,流滞腹中,攻冲作响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阻塞于中,气逆于上47误下后的病情47此时医者见心下痞硬而满,误认为是邪热壅结的实证,再施攻下,以致胃气重虚,邪气更盛。复下后的病情痞益甚——下之胃阳更虚,阴寒更甚,气机不运(实际上,下利、腹鸣、干呕、心烦等证也会加重)48此时医者见心下痞硬而满,误认为是邪热壅结的实证,再施攻下,以[方药]: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四两)以加强和中作用,当有人参)。本方有人参的理由:半夏、生姜泻心汤均有人参;复下之后,胃气大伤,用以补虚;人参为消虚痞的要药;缓客气上逆而除烦。《金匮要略》以本方用于治疗狐惑病(一般口腔溃疡出现最早,生殖器次之,眼症状发生最迟。)甘草泻心汤.ppt49[方药]: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四两)以加强和泻心三方之比较共同点:心下痞硬、呕逆、下利半夏泻心汤——以逆气偏重,其证以呕逆、心下痞硬较甚,君以半夏和胃降逆,开结泄痞生姜泻心汤——以水气偏重,症以呕逆(较半夏泻心汤为重)为突出,伴干噫食臭,君以生姜和胃散水,降逆止呕甘草泻心汤——以脾胃虚较重,以下利为突出,并有心下痞益甚,短气心烦等症,君以甘草补中和胃50泻心三方之比较50三、水痞——五苓散证(156)(p165)
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51三、水痞——五苓散证(156)(p165)51成因:膀胱气化失职,水停下焦,水气上犯,气机痞塞而成。主证:心下痞——水津不升不降,中焦痞塞渴而口燥——水蓄膀胱,不能气化以上承小便不利——不能气化以下泄52成因:膀胱气化失职,水停下焦,水气上犯,气机痞塞而成。52临床上如见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并见舌体胖大,苔水滑者,即当考虑水痞而投以五苓散。治则方药见太阳蓄水证,是知蓄水证可有心下痞见证。五苓散.ppt53临床上如见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并见舌体胖大,苔水滑者,即当考水痞——心下痞为兼症,小便不利,消渴为主症其他痞——心下痞为主症,兼呕逆下利腹中雷鸣等症5454四、痰气痞证治——旋覆代赭汤证(161)(p163)
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55四、痰气痞证治——旋覆代赭汤证(161)(p163)55病因:汗吐下后,中气虚弱,痰浊不化。主证:心下痞硬——气虚不化,痰浊壅滞于心下噫气不除——胃气不和,虚气上逆汪琥:“此噫气,比前生姜泻心汤之干噫不同,虽是噫而不至食臭,故知其为中气虚也。”兼证:呕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头晕目眩,或食欲不振,便秘,苔白,脉弦缓等。56病因:汗吐下后,中气虚弱,痰浊不化。56治则:和胃降逆,益气化浊。方药:旋复代赭汤(以主药命名)。代赭石、旋复花(包煎)——降气镇逆半夏、生姜——和胃化浊参、草、枣——补虚和中降浊气,降浊气,升清气——痞噫自除57治则:和胃降逆,益气化浊。57煎服法:去渣再煎。注意生姜与代赭石的用药比例(5︰1),病变重在于胃,故要重用生姜以健胃祛痰消痞;妇女妊娠呕吐者,不可用本方,因赭石重镇有碍胎气;58煎服法:去渣再煎。58共同点:心下痞硬生姜泻心汤——汗后胃虚,食滞水饮不化——干噫食臭,肠鸣下利——和胃消痞,宣散水饮旋复代赭汤——汗吐下后,胃虚痰阻,虚气上逆——噫气不除,无食臭及肠鸣下利——和胃降逆,益气化浊59共同点:心下痞硬59应用:本方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出现的嗳气呕逆,或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反胃而属胃虚痰阻者,每获良效。旋复代赭汤.ppt60应用:本方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出现的嗳气呕五、水停胁下而致心下痞硬满——十枣汤证(152)(p173)
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zhezhe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61五、水停胁下而致心下痞硬满——十枣汤证(152)(p173)【解析】太阳中风示有表证从“表解者”原文就有表证省文法乃可攻之—示有悬饮兼表证,即外寒引动内饮悬饮(水饮)内结心下胸胁—心下痞硬牵引胁痛上迫于肺—短气外溢于皮肤—微汗出,不恶寒,发作有时这是与中风鉴别要点,同时悬饮可不兼表证犯胃—干呕上攻—头痛下趋于肠—下利(有人认为是不利,否则下利而仍用十枣攻逐不合适)62【解析】太阳中风示有表证省文法乃可攻之—示有悬饮兼表证,即外使用辨证要点:胁下疼痛,心下坚满,咳逆短气而呕,颜面黎黑或发青。十枣汤【治法】若兼表证里饮不急—先解表后攻里若兼表证里饮势急—先攻逐水饮—十枣汤【方解】甘遂、芫花、大戟—攻逐水饮大枣—顾护脾胃,缓解峻毒,减轻逐水峻药的副作用
63使用辨证要点:胁下疼痛,心下坚满,咳逆短气而呕,颜面黎黑或发【煎服法】①先煮大枣肥者十枚,纳药末。瘦大枣可用至20-30枚,煮成浓汤送药末。因药末刺激性较强,现多装胶囊用。②强人服一钱匕,lei人服半钱——0.5-1g开始。邪实、正虚患者慎用,早孕患者禁用。③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宜从少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④平旦服——平旦(早晨4-5时,乃阳旺之时)空腹服下,利于泻下。⑤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谷气自养,调理善后。药后可能的反应:恶心,头晕,肢冷等。十枣汤64【煎服法】十枣汤64参考:“甘遂这味药刺激性很大,无论配以硝黄与否,都能起泻痰下水的作用,其痰水是从大便出而不是从小便出。患者服药后,脘腹很难过,有脘中嘈杂及腹中疼痛感,1-2小时后,便可发生水泻。”——《伤寒论方解》十枣汤65参考:“甘遂这味药刺激性很大,无论配以硝黄与否,都能起泻痰下水饮为患的方证本证属水饮为患,何以立十枣汤攻逐水饮?从部位:胸腹之间,两胁之下(以呕、利可据)从证候:水饮充斤表里内外,三焦上下无所不有,(见列举脉证)非一般渗利剂所能制胜,故立“逐水法”从立法组方知本方证较前述诸方证的水饮更甚而正气又不太虚大陷胸汤证与本方证皆属水饮结胸胁,但仍有很大区分。本方证小青龙汤证苓桂术甘汤证真武汤证十枣汤66本方证十枣汤66151条言“但气痞耳”本条则接言水痞。十枣汤证亦因水饮内阻故有心下痞硬但属次证十枣汤证属水饮为患,推理应有小便不利一症【应用】胸膜炎积水肝腹水肾性水肿、尿毒症小儿肺炎依肺大肠相表里十枣汤67151条言“但气痞耳”本条则接言水痞。十枣汤67十枣汤证属水饮停聚胸胁之证,其表现为心下痞硬满时,当与痞证鉴别,然与饮停胸胁的水结胸有相似之处,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十枣汤证主要指胸腔积液病证,即悬饮证。而水结胸所指病证较广,如肺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以及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十枣汤.ppt68十枣汤证属水饮停聚胸胁之证,其表现为心下痞硬满时,当与痞证鉴六、痞证误下后变证及赤石脂禹余粮汤证(159)(p166)
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69六、痞证误下后变证及赤石脂禹余粮汤证(159)(p166)6病变转归
误下服泻一时未效伤寒痞、利未效复下利不止心汤病重药轻70病变转归心汤病重药轻70用理中汤中焦虚寒下利利益甚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屡经误下,脾肾阳衰,固摄无权,滑脱不禁,下利不止复不止,兼小便不利清浊不分水湿渗于大肠五苓散利小便,泌清别浊“利小便实大便”71用理中汤中焦虚寒下利利益甚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屡经误下,脾肾阳方义赤石脂——甘酸性温入胃与大肠禹余粮——甘涩性平收涩固脱72方义72应用:本方不仅治滑脱下利,还可治脱肛、带下等证。二药煎汤不如以末药服为好。喻嘉言曾以本方为末与饭拌和服用,治疗下焦下利证,可借鉴。赤石脂禹余粮汤.ppt73应用:本方不仅治滑脱下利,还可治脱肛、带下等证。二药煎汤不如几种下利证治鉴别中焦寒热错杂证——三泻心汤中焦虚寒证——理中汤(丸)下焦滑脱证——赤石脂禹余粮汤清浊不分证——五苓散俱有证可辨可参各汤证74几种下利证治鉴别7475757676痞证证治讨论77痞证证治讨论77
痞证方剂为何多以“泻心”命名?“痞证”应列入《中医内科学》独立病证《伤寒论》之痞证当有疼痛《伤寒论》治痞法
痞证方药的用量和剂型痞证方药为何重视补益中焦78痞证方剂为何多以“泻心”命名?78《伤寒论》痞证与临床陶晓华2019年6月79《伤寒论》痞证与临床陶晓华1内容提要痞证证治概要(五泻心汤方证、旋复代赭汤证、五苓散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痞证的鉴别诊断)痞证证治讨论。80内容提要痞证证治概要(五泻心汤方证、旋复代赭汤证、五苓散证、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医学巨著。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至今近2千年。是一本什么书?81《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一云:今邓县镶东镇)人(如原文第16条、149条“不中”的用法),约生于公元150-219年,曾随同郡张伯祖学医,官至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伤寒论》的作者82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一云:
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不全
宋原刻本不存
宋刻本伤寒论经战火晋﹒王叔和将‘伤寒’部分整理成册经宋高保衡、林亿校正(但一般认为其中的辨脉、平脉、伤寒例等是王叔和加入)明赵开美复刻本(赵刻本)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成注本)
《伤寒论》沿革83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不全宋原刻本宋刻本伤寒论经战痞证证治概要84痞证证治概要6概念指心下痞闷不适,有涨满,但不疼痛或疼痛不甚为特点的病证。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道疾病。85概念指心下痞闷不适,有涨满,但不疼痛或疼痛不甚为特点的病证。痞的含义主要有四:
症状:《说文》:“痞,痛也”。但《伤寒论》中说:“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诸病源候论》说:“痞者,心下满也”。
病名:《广韵》“痞,腹内结病。”《伤寒论》的痞证是指以心下痞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腹内肿块:如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
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如“但气痞耳”。86痞的含义主要有四:8痞的含义《内经》“痞”和《伤寒论》“痞”内经伤寒论病名“否”“痞”“痞塞”“否隔”“否满”“心下否”(《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痞。”《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痞”或“心下痞”病位太阴脾土心下胃脘部病因病机“寒”“湿”“土运不及”痞满的热证、寒热错杂证治则治法无直接论述理法方药具备87痞的含义《内经》“痞”和《伤寒论》“痞”内经伤寒论病名“否”“心下”指什么部位?从本节条文所述症状及治疗用方看,当指胃脘部,即中上腹部。《说文解字》:“心,在身之中”,身体腹侧体表的中心部位当是剑突处,因此,心下当是剑突下的中上腹部。88“心下”指什么部位?从本节条文所述症状及治疗用方看,当指胃脘病因病机一、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入里而成(131、151)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89病因病机一、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入里而成(131、151)11(131上)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
阳——有形之邪(如痰水)结胸病发于误下阴——无形之邪(无痰水)痞证
90(131上)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12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91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151)脉浮而紧(麻黄汤证)
下之紧(表邪)反入里表邪入里,壅聚心下,脾胃升降功能失职,气机痞塞痞证92(151)脉浮而紧下之紧(表邪)表邪入里,壅聚心下,脾胃痞二、脾胃虚弱,邪气乘虚陷入饮食因素(饮食不节致脾胃损伤)情志因素(肝气不舒影响脾胃失和)93二、脾胃虚弱,邪气乘虚陷入15证候特点
1特点:痞,按之自濡——自觉有痞塞之感,触诊却濡软不硬。2与结胸之鉴别:结胸——有形之邪内结——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痞证——无形之邪内壅——心下痞,按之自濡94证候特点1特点:痞,按之自濡——自觉有痞塞之感,触诊却濡证治分类
一、热痞证治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54)
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95证治分类一、热痞证治17主证:心下痞,按之濡——属痞证其脉关上浮——关主中焦,浮是阳邪,无形邪热独盛于中焦以方测证,当有烦热,口渴,舌红苔黄,吐衄血。96主证:18治法:泻热开结除痞。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林亿、《千金翼方》注云有黄芩,从其说)。煎服法:“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沸水泡三黄,取其气,薄其味,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邪热,而不在泻下里实之法。徐大椿:“凡治下焦之补剂,当多煎以熟为主,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主。”泡1次即可,泡2、3次可能致腹泻。大黄黄连泻心汤临床运用2例_朱景智.pdf97治法:泻热开结除痞。19其它中药泡服法举例:决明子、生山楂、泽泻、荷叶——肥胖菊花、麦冬、胖大海——慢性咽炎西洋参、藏红花——高原气虚血瘀决明子、菊花——高血压98其它中药泡服法举例:20《伤寒杂病论》特定煎服法直接用水煎法:使用最多。去渣再煎: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米熟汤成:如白虎汤。麻沸汤渍之: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先煎:如麻黄、茯苓等。99《伤寒杂病论》特定煎服法21后入:如大承气汤之芒硝,大陷胸汤之芒硝。烊化: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阿胶。特定水煎:如苓桂枣甘汤以甘澜水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加酒、醋、蜜等煎:如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清酒,苦酒汤用苦酒等。100后入:如大承气汤之芒硝,大陷胸汤之芒硝。22临床应用:火热内盛之热痞、胃脘痛、癫狂、便秘以及外科疔疖疮疡等;迫血妄行之各种出血证;火热上炎之头痛、眩晕、牙痛、口舌生疮等。胃肠系统疾病: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胃热内盛者有效。101临床应用:23出血性疾病:本方加仙鹤草、侧柏叶、丹皮、小蓟,口服或经胃管内注入,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证属胃腑积热,气盛火旺者。本方开水泡服治疗肺结核咯血,平均止血时间为2.5天。原方加白茅根、牛膝可治疗鼻衄。口腔粘膜疾病:取本方泻火解毒、釜底抽薪之功,治疗小儿急性口疮,疗效颇佳。在辨证内服汤药同时,予本方开水浸泡,频频含漱,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大黄黄连泻心汤.ppt102出血性疾病:本方加仙鹤草、侧柏叶、丹皮、小蓟,口服或经胃管内本方特点:集苦寒药之大成分量较轻开水泡服,不用煎煮降火——降气——降血——止血103本方特点:252.论热痞兼表的治则—先表后里(164)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042.论热痞兼表的治则—先表后里(164)26伤寒先下后汗心下痞——误下后,邪陷中焦(言外之意,还有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恶寒者——风寒在表,尚未全解(兼发热,头痛,脉浮)治则: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大黄黄连泻心汤105伤寒先下后汗27表里先后治法表证——汗法(44、45、12)实热证——清、下法(176)虚寒证——温法(323)里证单纯
里实未成(36、235)表证为主(276、36)先表后里正虚已甚(91、92、364、372)先里后表素虚外感(102)表里均等(146、301、40、41)侧重治表(38、39)侧重治里(163)变法(活法)表里同治表里同病常法(定法)常法(定法)里实已成(124)变法(活法)106表里先后治法表证——汗法(44、45、12)实热证——清、下3.热痞兼阳虚的证治——附子泻心汤证(155)164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073.热痞兼阳虚的证治——附子泻心汤证(155)29热痞“复恶寒汗出”
若伴发热—热痞兼表——先表后里(164)不伴发热—热痞兼表阳虚—消痞扶阳(155)
三黄——清热消痞(苦寒)附子——温经扶阳固表(辛热)108热痞“复恶寒汗出”30煎服法:泡三黄煎附子汁兑入。(寒热异其性,性气不同,而兼收补泄之效)。配伍特点:大辛大热的附子与大苦大寒的三黄相配,温凉相配,邪正兼顾,用于治疗比较复杂的病证,(如《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109煎服法:泡三黄煎附子汁兑入。(寒热异其性,性气不同,而兼收补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邪热壅滞,一般无表证——清热泻痞按之濡——附子泻心汤——邪热壅滞兼表阳虚弱,有恶寒汗出——清热泻痞扶阳110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邪热壅滞,一般无表证——清热泻二、寒热错杂痞证治1.半夏泻心汤证(149)(p156)——少阳证误下后,柴胡、陷胸、泻心等汤的治法。
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11二、寒热错杂痞证治33少阳证误下三种转归正气强,虽误下,没有变逆——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汤(参379条)素有水饮,误下后,邪热内陷,水热互结——心下满硬痛——大陷胸汤胃气不健,误下,邪热内陷,搏结不甚——但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112少阳证误下三种转归34补充症状恶心、呕吐——胃气不降肠鸣、下利——脾气不升
苔多滑腻或白或黄,脉濡或弦。据《金匮要略》及《伤寒论》157、158条补充113补充症状35治则:和中降逆消痞方药半夏——降逆止呕散结辛开芩连——泄痞热苦降参姜草枣——补益脾胃甘调
(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投、升降两调,)114治则:和中降逆消痞36服法:去渣再煎,使药性和合,不偏不烈,利于和解。去渣再煎的方法,只出现在柴胡剂与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之中。(三泻心汤,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汤)去滓再煎是一种浓缩煎煮法。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去滓再煎,此中犹有他义。盖柴胡有升提之力,兼有发表之力,去滓再煎,所以减其发汗之力也。”其法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利于发挥调和脏腑功能、和解少阳枢机作用,也可使药液浓缩,减少每次服药量,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115服法:去渣再煎,使药性和合,不偏不烈,利于和解。去渣再煎的方又本方系小柴胡汤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故亦属和解剂。为治痞之良方。张仲景所立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诸泻心汤方,实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法门。临床所见单纯胃寒或胃热证,均不难治,若遇寒热错杂证则棘手,但善用诸泻心汤者,则有方可施。116又本方系小柴胡汤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故亦属和解剂。为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更多的是用于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吐泻,痢疾,神经性呕吐,疝痛等。我们在临床上体会本方有止呕、止痛、止泻等功效。半夏泻心汤.ppt
117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更多的是用于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急加减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少者——加乌梅、白芍、五味子等药;肥大性胃炎、溃疡病吐酸水者——加珍珠层粉、煅瓦楞子等;上腹部灼热、口苦、尿黄——加白芍、白花蛇舌草;腹胀——加枳实、川朴等。本方对改善湿热型迁延性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降酶有一定作用。118加减应用402.生姜泻心汤证(157)(p159)——胃虚不化水气兼食滞不化致痞证治。
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192.生姜泻心汤证(157)(p159)——胃虚不化水气兼食滞病因:伤寒汗出,表证虽解,但脾胃受损,或平素脾胃虚弱,外邪乘虚内陷,寒热互阻于中,与无形之气相结,使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120病因:伤寒汗出,表证虽解,但脾胃受损,或平素脾胃虚弱,外邪乘主证心下痞硬——邪结阻滞较重(病人自觉心下痞塞,按之则紧张而有硬感,然虽痞硬但按之不痛,也非按之石硬)干噫食臭——脾胃虚弱,腐熟运化失职腹中雷鸣,下利——脾胃转输失职,升降失调此外还可见胁下阵痛,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等证。121主证43生姜(君)+半夏——和胃散水芩、连——清热消痞参、草、枣——补脾胃之虚干姜——温中化水(治下利)生姜走而不守,散中有收干姜守而不走,守中有走122生姜(君)+半夏——和胃散水44煎服法:去渣再煎。可用于胃肠机能衰弱之胃肠炎、发酵性下痢、过敏症和胃扩张症等,属寒热错杂者均可用之。生姜泻心汤.ppt123煎服法:去渣再煎。453.甘草泻心汤证(158)(p161)——脾胃气虚痞利俱甚证治。
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243.甘草泻心汤证(158)(p161)——脾胃气虚痞利俱甚证误下后的病情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中气下陷,脾阳衰弱,不能腐熟运化腹中雷鸣——水谷不化,流滞腹中,攻冲作响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阻塞于中,气逆于上125误下后的病情47此时医者见心下痞硬而满,误认为是邪热壅结的实证,再施攻下,以致胃气重虚,邪气更盛。复下后的病情痞益甚——下之胃阳更虚,阴寒更甚,气机不运(实际上,下利、腹鸣、干呕、心烦等证也会加重)126此时医者见心下痞硬而满,误认为是邪热壅结的实证,再施攻下,以[方药]: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四两)以加强和中作用,当有人参)。本方有人参的理由:半夏、生姜泻心汤均有人参;复下之后,胃气大伤,用以补虚;人参为消虚痞的要药;缓客气上逆而除烦。《金匮要略》以本方用于治疗狐惑病(一般口腔溃疡出现最早,生殖器次之,眼症状发生最迟。)甘草泻心汤.ppt127[方药]: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四两)以加强和泻心三方之比较共同点:心下痞硬、呕逆、下利半夏泻心汤——以逆气偏重,其证以呕逆、心下痞硬较甚,君以半夏和胃降逆,开结泄痞生姜泻心汤——以水气偏重,症以呕逆(较半夏泻心汤为重)为突出,伴干噫食臭,君以生姜和胃散水,降逆止呕甘草泻心汤——以脾胃虚较重,以下利为突出,并有心下痞益甚,短气心烦等症,君以甘草补中和胃128泻心三方之比较50三、水痞——五苓散证(156)(p165)
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29三、水痞——五苓散证(156)(p165)51成因:膀胱气化失职,水停下焦,水气上犯,气机痞塞而成。主证:心下痞——水津不升不降,中焦痞塞渴而口燥——水蓄膀胱,不能气化以上承小便不利——不能气化以下泄130成因:膀胱气化失职,水停下焦,水气上犯,气机痞塞而成。52临床上如见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并见舌体胖大,苔水滑者,即当考虑水痞而投以五苓散。治则方药见太阳蓄水证,是知蓄水证可有心下痞见证。五苓散.ppt131临床上如见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并见舌体胖大,苔水滑者,即当考水痞——心下痞为兼症,小便不利,消渴为主症其他痞——心下痞为主症,兼呕逆下利腹中雷鸣等症13254四、痰气痞证治——旋覆代赭汤证(161)(p163)
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33四、痰气痞证治——旋覆代赭汤证(161)(p163)55病因:汗吐下后,中气虚弱,痰浊不化。主证:心下痞硬——气虚不化,痰浊壅滞于心下噫气不除——胃气不和,虚气上逆汪琥:“此噫气,比前生姜泻心汤之干噫不同,虽是噫而不至食臭,故知其为中气虚也。”兼证:呕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头晕目眩,或食欲不振,便秘,苔白,脉弦缓等。134病因:汗吐下后,中气虚弱,痰浊不化。56治则:和胃降逆,益气化浊。方药:旋复代赭汤(以主药命名)。代赭石、旋复花(包煎)——降气镇逆半夏、生姜——和胃化浊参、草、枣——补虚和中降浊气,降浊气,升清气——痞噫自除135治则:和胃降逆,益气化浊。57煎服法:去渣再煎。注意生姜与代赭石的用药比例(5︰1),病变重在于胃,故要重用生姜以健胃祛痰消痞;妇女妊娠呕吐者,不可用本方,因赭石重镇有碍胎气;136煎服法:去渣再煎。58共同点:心下痞硬生姜泻心汤——汗后胃虚,食滞水饮不化——干噫食臭,肠鸣下利——和胃消痞,宣散水饮旋复代赭汤——汗吐下后,胃虚痰阻,虚气上逆——噫气不除,无食臭及肠鸣下利——和胃降逆,益气化浊137共同点:心下痞硬59应用:本方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出现的嗳气呕逆,或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反胃而属胃虚痰阻者,每获良效。旋复代赭汤.ppt138应用:本方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出现的嗳气呕五、水停胁下而致心下痞硬满——十枣汤证(152)(p173)
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zhezhe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39五、水停胁下而致心下痞硬满——十枣汤证(152)(p173)【解析】太阳中风示有表证从“表解者”原文就有表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房出售快速代理合同样本
- 场地设备租凭合同模板
- 冰块转包合同模板
- 搭建铁皮棚合同模板
- 2024年信息技术公司软件工程师合同
- 土豆供货合同模板
- 授权签订租赁合同模板
- 招牌拆装合同模板
- 供电配施工合同模板
- 妆发服务合同模板
- 喷涂设备租用合同模板
- 终极战略规划指南:深度剖析Cross SWOT分析、市场洞察与内部能力优化的综合行动方案
-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2023解读
-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详图
- 液压站操作说明书
- 2021至2024年广东新高考化学真题考点分布试题及答案
- 2024广东深圳市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00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7《小书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光的色散》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新《劳动法》知识学习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