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呼吸道病毒课件_第1页
27-呼吸道病毒课件_第2页
27-呼吸道病毒课件_第3页
27-呼吸道病毒课件_第4页
27-呼吸道病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何谓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干扰素的概念及抗病毒机制?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抗病毒免疫维持的时间?病毒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复习何谓水平传播、垂直传播?1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2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包括:3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

1918~1919流感大流行,2000万人死亡

1933年分离出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甲4

普通感冒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200多个种类,且病毒不断变异.一年四季发病。普通感冒症状较轻。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易大流行,发病较急,寒战、高热,>39℃。病人全身症状很重,常合并肺炎。

5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

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6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SSRNAPA

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7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心: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

RNA多聚酶基质蛋白(M蛋白):具型特异性包膜:刺突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M1,M2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8

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核衣壳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有核蛋白(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三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呈螺旋对称。基质蛋白(M蛋白)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M1(增加包膜厚度)M2(辅助HA2释放核衣壳)外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核衣壳9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血凝素(HA)呈柱状,为三聚体,HA1:与细胞受体相结合部位;HA2:促进核衣壳释放。HA的功能:A.凝集红细胞(人、鸡等);B.吸附易感细胞与感染有关;C.刺激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可中和病毒。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血凝素(HA)10神经氨酸酶(NA)呈蘑茹状,为四聚体NA的功能:促进病毒释放;有利于病毒扩散;有抗原性,相应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HA、NA抗原性易变异,是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神经氨酸酶(NA)11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乙型RNA分8节段,丙型分7节段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命名:型别/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如:(A/HongKong/1/68(H3N2)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12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HA或NA氨基酸变异率小于1%)抗原转换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HA氨基酸变异率20%~25%)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1327-呼吸道病毒课件1427-呼吸道病毒课件15致病性与免疫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炎症

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物质为sIgA及中和抗体(IgG、IgM)

传播途径-------病毒飞沫,呼吸道传播致病性与免疫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16所致疾病

“流行性感冒”

常见症状畏寒、发热(upto39℃)肌肉酸痛

出汗、咳嗽、鼻塞、咽痛头痛、厌食、乏力所致疾病17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抗原检测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分型鉴定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18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盐酸金刚烷氨、干扰素滴鼻素、板兰根、大青叶接种疫苗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减毒活疫苗√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19第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球形,直径80~160nm,单正股RNA,不分节段,核衣壳螺旋对称。包膜上有排列间隔较宽的突起,使病毒外形如日冕,故名人体分离到的冠状病毒至少可分为三个血清型第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20冠状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腹泻和胃肠炎。主要经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病程一般6~7d,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发生再感染。由于多为自限性疾病,以往对其流行病学不十分重视。冠状病毒21SARS冠状病毒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SARS的病原体一种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生物学性状从基因进化树可以看出,SARS冠状病毒与人冠状病毒相差很远,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种。SARS冠状病毒22自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佛山市首报病例后,我国乃至世界迅速形成流行态势。截至2003年8月7日止,全世界有32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发病人数达8465人,死亡919人。我国内地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9人,死亡率为6.7%。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自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佛山市首报病例后,我国乃至世23形态结构病毒直径60~220nm,包膜表面有突起,形如花冠。核心为螺旋状的单正股RNA及衣壳组成的核壳体。27-呼吸道病毒课件24(1)形态结构病毒直径60~220nm,包膜表面有突起,形如花冠。①核心为螺旋状的单正股RNA及衣壳组成的核壳体。②包膜上有S和M两种糖蛋白,S蛋白是刺突糖蛋白,是病毒主要抗原,可与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融合。M蛋白为跨膜蛋白,参与包膜形成。(2)培养可在Vero-E6细胞及FRhK-4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3)抵抗力对乙醚、热力、酸敏感。可用

0.2%~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消毒。(1)形态结构病毒直径60~220nm,包膜表面有突25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SARS患者SARS冠状病毒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本病有家庭和医院明显集聚现象。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是主要流行季节。潜伏期为2~10d,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乏力、关节痛,干咳、胸闷气短等。肺部X线有明显病理变化,双侧或单侧出现阴影。出现呼吸窘迫等,死亡率较高。病后可产生IgM、IgG特异性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2.致病性与免疫性263.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鉴定必须在P3实验室进行。(2)核酸检测(3)血清学检查4.防治原则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及时上报疫情。用于SARS特异性预防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对患者采用输氧、适量激素、抗病毒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法。3.微生物学检查2727-呼吸道病毒课件28第三副粘病毒

与正粘病毒一样,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病毒体积大(-)ssRNA不分节段包膜刺突蛋白不同(HN、H、G、F蛋白)第三副粘病毒与正粘病毒一样,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29麻疹病毒生物学性状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直径约120~250nm,核心为-SSRNA病毒,不分节段。包膜表面有两种刺突:血凝素(HA)能凝集猴红细胞,并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血溶素(HL)具有溶血和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均为中和抗原。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麻疹病30致病性与免疫性人是本病毒唯一自然宿主。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出疹前后4~5d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很少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CD46是本病毒受体,因此凡表面有CD46的组织细胞均成为麻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致病性与免疫性31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

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呼吸道上32柯氏斑柯氏斑33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约有百万分之一麻疹患者在恢复后多年(平均7年),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eutese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属于麻疹病毒急性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1~2年内死亡。麻疹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34

SSPE(subacutesclerosinencephalitis)

儿童期感染麻疹病毒—青春期发作—中枢

SSPE(subacutesclerosi35麻疹的预防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再次免疫孕妇不宜接种疫苗紧急被动免疫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麻疹的预防鸡胚细胞麻疹病毒36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球形,直径100~200nm,核酸为单负股RNA,编码7种蛋白质。包膜刺突有HA和NA糖蛋白等。只有一个血清型,常用鸡胚羊膜腔或猴肾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37传播方式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宿主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病毒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9天仍有传染性传播方式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38致病性潜伏期2~3周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入血,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致病性潜伏期2~3周3927-呼吸道病毒课件40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分离时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在鸡胚羊膜腔、鸡胚细胞内培养增殖血清学诊断病毒特异性的IgM或>4倍上升的IgG血凝抑制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预防可接种MMR三联疫苗(麻、风、腮)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分离时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41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成人---上呼吸道感染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易在冬季流行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免疫及预防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至今未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42风疹病毒单正链RNA,有包膜包膜刺突有血凝性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风疹病毒单正链RNA,有包膜43致病性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呼吸道传播局部淋巴节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据统计:妊娠1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致畸率为:11%~58%;

2月内11%~36%;3月内7%~15%;4月内7%以下;5.6月内有先天性耳聋患儿出生。

致病性儿童是主要易感者44预防及免疫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三联疫苗(MMR)预防及免疫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45

思考题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流感防治原则抗原漂移抗原转换麻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及预防思46复习何谓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干扰素的概念及抗病毒机制?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抗病毒免疫维持的时间?病毒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复习何谓水平传播、垂直传播?47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48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呼吸道病毒包括:49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

1918~1919流感大流行,2000万人死亡

1933年分离出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甲50

普通感冒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200多个种类,且病毒不断变异.一年四季发病。普通感冒症状较轻。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易大流行,发病较急,寒战、高热,>39℃。病人全身症状很重,常合并肺炎。

5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

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SSRNAPA

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53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心: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

RNA多聚酶基质蛋白(M蛋白):具型特异性包膜:刺突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M1,M2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54

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核衣壳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有核蛋白(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三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呈螺旋对称。基质蛋白(M蛋白)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M1(增加包膜厚度)M2(辅助HA2释放核衣壳)外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核衣壳55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血凝素(HA)呈柱状,为三聚体,HA1:与细胞受体相结合部位;HA2:促进核衣壳释放。HA的功能:A.凝集红细胞(人、鸡等);B.吸附易感细胞与感染有关;C.刺激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可中和病毒。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血凝素(HA)56神经氨酸酶(NA)呈蘑茹状,为四聚体NA的功能:促进病毒释放;有利于病毒扩散;有抗原性,相应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HA、NA抗原性易变异,是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神经氨酸酶(NA)57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乙型RNA分8节段,丙型分7节段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命名:型别/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如:(A/HongKong/1/68(H3N2)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58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HA或NA氨基酸变异率小于1%)抗原转换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HA氨基酸变异率20%~25%)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5927-呼吸道病毒课件6027-呼吸道病毒课件61致病性与免疫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炎症

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物质为sIgA及中和抗体(IgG、IgM)

传播途径-------病毒飞沫,呼吸道传播致病性与免疫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62所致疾病

“流行性感冒”

常见症状畏寒、发热(upto39℃)肌肉酸痛

出汗、咳嗽、鼻塞、咽痛头痛、厌食、乏力所致疾病63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抗原检测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分型鉴定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64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盐酸金刚烷氨、干扰素滴鼻素、板兰根、大青叶接种疫苗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减毒活疫苗√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65第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球形,直径80~160nm,单正股RNA,不分节段,核衣壳螺旋对称。包膜上有排列间隔较宽的突起,使病毒外形如日冕,故名人体分离到的冠状病毒至少可分为三个血清型第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66冠状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腹泻和胃肠炎。主要经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病程一般6~7d,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发生再感染。由于多为自限性疾病,以往对其流行病学不十分重视。冠状病毒67SARS冠状病毒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SARS的病原体一种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生物学性状从基因进化树可以看出,SARS冠状病毒与人冠状病毒相差很远,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种。SARS冠状病毒68自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佛山市首报病例后,我国乃至世界迅速形成流行态势。截至2003年8月7日止,全世界有32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发病人数达8465人,死亡919人。我国内地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9人,死亡率为6.7%。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自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佛山市首报病例后,我国乃至世69形态结构病毒直径60~220nm,包膜表面有突起,形如花冠。核心为螺旋状的单正股RNA及衣壳组成的核壳体。27-呼吸道病毒课件70(1)形态结构病毒直径60~220nm,包膜表面有突起,形如花冠。①核心为螺旋状的单正股RNA及衣壳组成的核壳体。②包膜上有S和M两种糖蛋白,S蛋白是刺突糖蛋白,是病毒主要抗原,可与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融合。M蛋白为跨膜蛋白,参与包膜形成。(2)培养可在Vero-E6细胞及FRhK-4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3)抵抗力对乙醚、热力、酸敏感。可用

0.2%~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消毒。(1)形态结构病毒直径60~220nm,包膜表面有突71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SARS患者SARS冠状病毒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本病有家庭和医院明显集聚现象。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是主要流行季节。潜伏期为2~10d,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乏力、关节痛,干咳、胸闷气短等。肺部X线有明显病理变化,双侧或单侧出现阴影。出现呼吸窘迫等,死亡率较高。病后可产生IgM、IgG特异性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2.致病性与免疫性723.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鉴定必须在P3实验室进行。(2)核酸检测(3)血清学检查4.防治原则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及时上报疫情。用于SARS特异性预防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对患者采用输氧、适量激素、抗病毒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法。3.微生物学检查7327-呼吸道病毒课件74第三副粘病毒

与正粘病毒一样,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病毒体积大(-)ssRNA不分节段包膜刺突蛋白不同(HN、H、G、F蛋白)第三副粘病毒与正粘病毒一样,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75麻疹病毒生物学性状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直径约120~250nm,核心为-SSRNA病毒,不分节段。包膜表面有两种刺突:血凝素(HA)能凝集猴红细胞,并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血溶素(HL)具有溶血和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均为中和抗原。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麻疹病76致病性与免疫性人是本病毒唯一自然宿主。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出疹前后4~5d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很少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CD46是本病毒受体,因此凡表面有CD46的组织细胞均成为麻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致病性与免疫性77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

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呼吸道上78柯氏斑柯氏斑79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约有百万分之一麻疹患者在恢复后多年(平均7年),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eutese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属于麻疹病毒急性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1~2年内死亡。麻疹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80

SSPE(subacutesclerosinencephalitis)

儿童期感染麻疹病毒—青春期发作—中枢

SS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