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伤发热
FeverDueToInternalInjury1编辑版ppt内伤发热
FeverDueToInternalIn【目的要求】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4.掌握内伤以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要证候的辨证论治。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2编辑版ppt【目的要求】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2编辑版ppt【定义】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的以发热为主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3编辑版ppt【定义】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医论】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有人指出此处所谓之“阴虚内热”,实为气虚发热。4编辑版ppt【医论】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
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5编辑版ppt《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足烦热
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提出“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认为阴虚发热非外邪引起,其病机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而阴阳失调。6编辑版ppt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提出“虚劳而热者,是阴
金元时期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7编辑版ppt金元时期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
元代朱丹溪
对阴虚发热的认识更为深入,如《格致余论·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云:“阴虚则发热,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弛,嗜欲无节,阴液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强调保养阴精的重要性,对阴虚发热宜养阴降火之法,而不宜过用苦寒。8编辑版ppt元代朱丹溪对阴虚发热的认识更为深入,如《格致余论·恶寒
明代赵献可《医贯·五行论》治疗阴虚火旺,不同意丹溪之用知母、黄柏为君,指出“肾水枯而火偏盛,宜补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灭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证此谓也”,对于阴虚发热的治疗又有所发挥。9编辑版ppt明代赵献可《医贯·五行论》治疗阴虚火旺,不同意丹溪之用知
明代张景岳
《景岳全书·杂证谟·寒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内生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有因阴虚而致者”。张景岳对阳虚发热的论述,足以补前人之所未及,其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值得参考。10编辑版ppt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寒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
清代李用粹
《证治汇补·外体门·发热》则对发热的类型,首次进行了全面归纳,认为发热除外感外,劳倦、劳色、气郁、伤食、伤酒、夹瘀、夹痰、疮毒等皆可引起发热,将发热分为郁火、阳郁、阴虚、内伤(主要指血虚及气虚)、阳虚、血虚、痰症、伤食、瘀血、疮毒等11类发热,并分列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丰富了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11编辑版ppt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外体门·发热》则对发热的类型,首次
对于瘀血发热的辨证论治清代王清任和唐容川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瘀血发热的证治渐趋完善。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论述血府血瘀之证的特点是“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月落前后烧两小时,再轻者或烧一小时”,并以血府逐瘀汤作为主要治疗方剂。唐容川《血证论·发热》也论述了瘀血发热的多种表现和治疗。12编辑版ppt对于瘀血发热的辨证论治清代王清任和唐容川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湿郁发热
历代医家多有论及,而以清代薛雪、吴鞠通贡献最大。薛雪《湿热条辨》指出其病位在脾、胃、三焦与肝,并从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诸方面辨证用药,对后世治湿郁内伤发热颇有启示。吴鞠通之《温病条辨》虽以冶外感病为中心,然其所创三仁汤等诸方及藿香正气散加减诸法,对内伤湿郁发热作出重要贡献。13编辑版ppt对于湿郁发热历代医家多有论及,而以清代薛雪、吴鞠通贡献【范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14编辑版ppt【范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14编辑版ppt【证候特征】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15编辑版ppt【证候特征】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病因病机】一、病因1.肝经郁热2.瘀血阻滞3.内湿停聚4.中气不足5.血虚失养6.阴精亏耗7·阳气虚衰
16编辑版ppt【病因病机】一、病因16编辑版ppt肝经郁热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其发病机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种发热与情志密切相关,故亦称“五志之火”。17编辑版ppt肝经郁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瘀血阻滞
情志、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瘀血,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因而引起发热,此为瘀血发热的主要病机。此外,瘀血发热也与血虚失养有关,如《医门法律·虚劳论》说:“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18编辑版ppt瘀血阻滞情志、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瘀血,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19编辑版ppt内湿停聚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亦即现今通称的气虚发热。20编辑版ppt中气不足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血虚失养
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血本属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21编辑版ppt血虚失养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阴精亏耗
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22编辑版ppt阴精亏耗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阳气虚衰
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致火不归原,虚阳外浮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阳虚发热,有肾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
23编辑版ppt阳气虚衰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
二、病机1.发病上述诸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或肝郁血瘀,或脾虚痰湿者,均可引起本病,一般发病较缓。2.病位病位在脾、胃、肝、肾。其中以脾肾多见。3.病性以虚为主,常可虚实夹杂。虚者以肝脾肾虚,气血阴阳不足为主,实者以气滞、血瘀、痰湿为主。24编辑版ppt二、病机1.发病上述诸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
4.病势总的趋势为初期病在气血,以气血亏虚及痰湿血痰为多见,渐可气损及阳,血虚及阴,而致阴阳为病。在脏多可由脾及肾,或由肝犯脾而渐及于肾。5.病机转化本病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25编辑版ppt4.病势总的趋势为初期病在气血,以气血亏虚及痰湿血痰内伤发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忧思过度气虚发热—中气下陷劳倦过度一脾胃气虚虚火内生饮食不节气脏血虚发热-阴血亏虚阴亏阳衰虚热久病失血血腑无以敛阳脾虚化生乏源-血虚失养阴功阴虚发热-阴液不足热病、郁病伤阴一阴虚内热阳能无以敛阳房劳过度一阴亏阳衰亏失阳虚发热-阳气虚衰情志不遂一肝失条达虚调浮散于外跌仆损伤一瘀血内结肝郁发热-气郁化火脾虚失运肝火内盛瘀血发热-瘀血阻滞气血壅遏实热气血壅遏饮食不节-痰湿内停痰湿郁热-痰湿郁久气血壅遏26编辑版ppt内伤发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诊断】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2.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3.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27编辑版ppt【诊断】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鉴别诊断】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较多。28编辑版ppt【鉴别诊断】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28编辑版pp【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证候之虚实
依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虚实夹杂的证候。29编辑版ppt【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29编辑版ppt2.辫病情之轻重
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轻症反之。30编辑版ppt2.辫病情之轻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
二、治疗原则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并应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31编辑版ppt二、治疗原则实火宜泻,虚火宜补。31编辑版ppt
三、分证论治
1.气郁发热
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方药:丹栀逍遥散。32编辑版ppt三、分证论治1.气郁发热32编辑版ppt
功效:疏肝理脾,清肝泻热。方解:方中以丹皮、栀子清肝泻热,柴胡、薄荷疏肝解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加减:气郁较甚,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理气解郁;热象较甚,舌红口干便秘者,可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清肝泻火;妇女若兼月经不调,可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33编辑版ppt功效:疏肝理脾,清肝泻热。方解:方中以丹皮、栀子清肝泻热
2.血瘀发热
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34编辑版ppt2.血瘀发热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
功效:活血理气。
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加减:发热较甚者,可加秦艽、白薇、丹皮清热凉血;肢体肿痛者,可加丹参、郁金、延胡索活血散肿定痛。35编辑版ppt功效:活血理气。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养血
3.湿郁发热
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法:利湿清热。方药:三仁汤。36编辑版ppt3.湿郁发热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方解: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气,善开上焦;蔻仁芳化湿浊,和畅中焦;苡仁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半夏、厚朴理气燥湿;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共奏宣化畅中,利湿清热之效。加减:呕恶加竹茹、藿香、陈皮和胃降逆;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芳化湿邪;湿热阻滞少阳枢机,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呕逆者,加青蒿、黄芩清解少阳。37编辑版ppt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方解: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气,善
4.气虚发热
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药:补中益气汤。38编辑版ppt4.气虚发热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
功效:益气升陷,甘温除热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既能升举清阳,又能透泄热邪。加减:自汗较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时冷时热,汗出恶风者,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脾虚挟湿,而见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者,加苍术、茯苓、厚朴健脾燥湿。39编辑版ppt功效:益气升陷,甘温除热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5.血虚发热
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冶法:益气养血。方药:归脾汤。40编辑版ppt5.血虚发热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健脾理气,便会方补而不滞。加减: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发热较甚者,可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若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等止血。41编辑版ppt功效:补益心脾,益气生血。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茯苓6.阴虚发热
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清骨散。42编辑版ppt6.阴虚发热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
功效:养阴清热,退热除蒸。
方解:方中以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清退虚热,鳖甲滋阴潜阳,甘草调和诸药。加减:盗汗较甚者,可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兼有气虚而见头晕气短,体倦乏力者,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43编辑版ppt功效:养阴清热,退热除蒸。方解:方中以银柴胡、知母、胡黄
7.阳虚发热
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恍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方药:金匮肾气丸。44编辑版ppt7.阳虚发热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
功效:温补肾阳
方解: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阳气,山茱萸、地黄补养肝肾,山药、茯苓补肾健脾,丹皮、泽泻清泄肝肾以为佐。加减:短气甚者,加人参补益元气;便溏腹泻者,加白术、炮干姜温运中焦。45编辑版ppt功效:温补肾阳方解: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阳气,山茱萸、
四、其它疗法1.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每次6g,每日2一3次。适用于气虚发热者。(2)人参归脾丸(健春牌,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每次l丸,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发热者。
(3)加味逍遥丸(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1次6g,1日2次。适用于气郁发热者。46编辑版ppt四、其它疗法1.中成药46编辑版ppt
2.单验方
(1)黄芪15g,当归10g,大枣5枚,共煎服。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发热。(2)熟地、白芍、当归、黄芪各10g,水煎服。可用于血虚发热。(3)黄芪、人参、肉桂、甘草各适量,煎水服。可用治阳虚发热轻症。(4)秦艽、地骨皮、鳖甲各15g,水煎服。用于治疗阴虚发热。(5)藿香、佩兰各10g,生薏苡仁30g,柴胡10g,共煎服。用治湿郁发热。47编辑版ppt2.单验方(1)黄芪15g,当归10g,大枣5枚,共煎
3.食疗方
(1)乌龟、鳖甲各1个,去头尾内脏,吨服,每周l次。可辅助治疗阴虚发热。(2)银耳l0g,水泡开,细火煮烂,放冰糖少许,每周服1一2次。用于阴虚发热。(3)山药、莲子、大枣各适量,煮粥服用,可连续服用。用于气虚发热。48编辑版ppt3.食疗方(1)乌龟、鳖甲各1个,去头尾内脏,吨服,4.针灸疗法
(1)针刺百会、大惟、内关、间使等穴;或熏灸,或隔姜、隔附子饼艾灸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用于阳气虚发热的治疗。(2)针刺阴陵泉、丰隆、外关等穴。用于痰湿发热。(3)针刺足三里、曲池等穴。用于血虚发热。(4)针刺太溪、复留、三阴交等穴。用于阴虚发热。(5)针刺期门、行间、三阴交等穴。可用于气郁发热。49编辑版ppt4.针灸疗法(1)针刺百会、大惟、内关、间使等穴;或熏【较归与预后】
内伤发热一般病程较长,迁延缠绵,难以短期内治愈。元气虚损,虚阳浮越于外之阳虚发热,预后较差。肝郁发热证,若能及时恰当治疗,较易恢复,同时可阻止肝郁化火,避免火热伤阴及阴虚火旺证的出现。气虚发热证,经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病情可渐好转。若兼夹暑湿、痰湿证,宜益气健中与清化暑湿、化痰祛湿法并用,邪去正安,邪热方可退去,否则一味以甘温进补,可使邪气壅遏更甚,发热加重或迁延不愈,临证须详辨虚实。50编辑版ppt【较归与预后】内伤发热一般病程较长,迁延缠绵,难以短期内治【较归与预后】
阳虚、血虚发热证,常易兼气虚或湿阻,治疗宜以益气健牌、生血益阴,而不可一味滋养阴血·以免碍脾滞湿。本型发热经适当治疗,预后尚好。阳虚发热证,若过用辛热助阳之品则可耗气伤阴致热势更甚,证情错杂而难冶。适当配伍养阴凉润之品,及时调整温热药物用量,可避免更伤阴液,控制病情发展。
51编辑版ppt【较归与预后】阳虚、血虚发热证,常易兼气虚或湿阻,治疗宜以【较归与预后】
瘀血发热证,需辨兼夹痰湿、血虚、气虚、阳虚,而予以或通或补为主,或通补兼施之冶。一般经适当调治,瘀热退去,病情可望向愈。若痰瘀内结,顽痰死血胶着于内,或兼积聚痞块者,经适度攻补调治,痰瘀有化解之势,病情尚可控制;若痰瘀不化而正气已伤,则治疗棘手,病情较重,预后欠佳。52编辑版ppt【较归与预后】瘀血发热证,需辨兼夹痰湿、血虚、气虚、阳虚,【护理与调摄】
患者应注意休息,安心养病,高热者宜卧床,减少活动。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居室内宜温润适宜,保证空气流通,发热时应避开风口。饮食方面,总以清淡、易消化又富有营养为原则。根据患者发热及一般情况,予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进食水果。忌烟酒、辛辣、肥腻粘滑等食物。内伤发热伴自汗、盗汗,表卫不固者,宜注意衣着,避免感受外邪。53编辑版ppt【护理与调摄】患者应注意休息,安心养病,高热者宜卧床,减少【预防与康复】
及时治疗外感发热及其它疾病,防止久病伤正,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劳,注意调节饮食,保护脾胃功能,均为预防内伤发热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54编辑版ppt【预防与康复】及时治疗外感发热及其它疾病,防止久病伤正,保
康复
一、药物康复针对内伤发热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正虚而调补。分别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而加以补养。如气虚可用党参、黄芪,或补中益气丸;血虚用当归、熟地,或归脾丸;阴虚用龟甲、鳖甲,或大补阴丸;阳虚用仙灵脾、鹿角,或全鹿丸。患者热退后大多胃纳渐增,可逐渐增加食量以培补后天之本,对胃纳不佳者,可适当应用消导药物,如山楂肉、谷麦芽;神曲、莱菔子、草果等。55编辑版ppt康复一、药物康复55编辑版ppt二、食疗康复
何首乌鲤鱼汤适用于病后精亏血虚者。每次用鲤鱼1条(约500g重),何首乌15g,油盐调味适量,加水500ml。先煎何首乌30分钟后再放入鲤鱼煎汤佐膳。每周服食2一3次,2周为1疗程。56编辑版ppt二、食疗康复何首乌鲤鱼汤适用于病后精亏血虚者。每次用鲤
三、自我疗法
1.体育锻炼在体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功等。2.按摩法头痛、头晕、失眠者,作头面及涌泉按摩;胸闷不适者,作胸部按摩;两胁胀痛者,按摩胸胁;胃肠道疾病者,按摩腹部。57编辑版ppt三、自我疗法1.体育锻炼在体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锻【结语】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伤正等引起的发热称为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气滞、血瘀、湿停,郁结壅遏化热;以及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发热,是内伤发热的两类病机。前者属实,后者属虚。在治疗上,实热宜泻,虚热宜补,并应根据证候的不同而采用。解郁泻热、活血化瘀、利湿清热、甘温除热、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引火归元等治法,对兼夹出现者,当分清主次,适当兼顾。58编辑版ppt【结语】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伤正等引起的内伤发热[病案1]
李某某,女,28岁。2002年11月就诊。主诉:低热2个月。病史:2年前因流产失血后,体质一直很弱。近2月来自觉低热,尤其是干活后更加明显,上午、下午均发热。自觉乏力,时有自汗,面白,食欲不振,时有便溏。检查:舌淡红,脉细弱。体温37.7℃,白细胞9.0×109/L;X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
治法:
方药:59编辑版ppt内伤发热[病案1]59编辑版ppt内伤发热
[病案2]
李某某,女,32岁。2003年7月16日初诊。主诉:午后低热、干咳2周。病史:该患1月前患“大叶性肺炎”,高热胸痛,住院经抗生素输液治疗后基本痊愈出院。2周来一直低热,干咳,求中医治疗。自述2周来每当午后低热37.9℃,心烦,手足心热,时有盗汗,干咳,食少。检查: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舌红少苔,脉细数。两肺听诊有散在干砂音,白细胞:10.0×109/L。诊断:
治法:
方药:60编辑版ppt内伤发热[病案2]60编辑版ppt【研究进展】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
阴火证的研究阴虚内热证的实验研究
功能性低热的临床研究
血虚发热的临床研究61编辑版ppt【研究进展】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61编辑版ppt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统计了近30年各级中医杂志报道的162例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其中男78例,女84例,从年龄、病程、发热程度及症状等方面分析发现。62编辑版ppt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统计了近301.甘温除热法的应用特点患者以50岁以下者居多,约占87%,其中尤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及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较少,仅占10%左有。以37℃~38℃的低热患者为多,约占40.4%,38℃~39℃的中等热度患者占29.1%,39℃~40.5℃的高热患者约占25.8%,40.5℃以上的超高热患者极少见,仅右2.7%。还有个别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仅自觉发热,63编辑版ppt1.甘温除热法的应用特点患者以50岁以下者居多,约占87%,2.甘温除热法的应用指征
①病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或20一50岁的中青年者为多。②热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等,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应用甘温可以除虚热,方用补中益气汤。64编辑版ppt2.甘温除热法的应用指征①病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阴火证的研究
李东垣创用“阴火”一词·茅氏认为其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脾胃气虚,二是内脏偏亢之火,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万氏认为阴火包括牌虚阴火和肾虚阴火两大类,前者多采用炙甘草配合人参、黄芪、白木等组成的补中益气汤之类,后者多用炙甘草配合附子、干姜等组成的通脉四逆汤之类。潘氏则认为,阴火是由于劳倦、饮食、七情等因素损伤脾胃之气后形成的内伤发热证月虚是本,火热是标,然乃真火而非假火,治以甘温补中药与清热解毒药合方化裁。65编辑版ppt阴火证的研究李东垣创用“阴火”一词·茅氏认为其特性有两个方阴虚内热证的实验研究
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通过知母对钠泵作用的大鼠体内实验来探讨阴虚内热证与钠泵的关系。结果提示,钠泵消耗能量占整个细胞总能量的40%~60%,往机体热生成中占重要地位。66编辑版ppt阴虚内热证的实验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通过知母对钠泵功能性低热的临床研究
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一般不超过38℃,l天的温差在0.5℃左右,并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内伤发热证有许多类似之处,采用中药治疗常可获良效。大连中医研究所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功能性低热45例(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及风湿、甲亢等引起的发热),均获良效。67编辑版ppt功能性低热的临床研究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一般不超血虚发热的临床研究
山东中医学院对120例再障并有发热的病人进行分析。表现为午后发热、头晕、心悸、身倦、乏力、恶心、纳呆、面色不华、爪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治以补益气血、佐清虚热,方用归脾汤加青蒿、升麻、石斛、女贞子、阿胶等,有效率达76.42%。其中尤以血虚发热为多见,采用补益气血佐清虚热之法,一般能收到较好效果。68编辑版ppt血虚发热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对120例再障并有发热的病人内伤发热
FeverDueToInternalInjury69编辑版ppt内伤发热
FeverDueToInternalIn【目的要求】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4.掌握内伤以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要证候的辨证论治。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70编辑版ppt【目的要求】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2编辑版ppt【定义】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的以发热为主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71编辑版ppt【定义】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医论】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有人指出此处所谓之“阴虚内热”,实为气虚发热。72编辑版ppt【医论】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
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73编辑版ppt《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足烦热
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提出“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认为阴虚发热非外邪引起,其病机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而阴阳失调。74编辑版ppt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提出“虚劳而热者,是阴
金元时期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75编辑版ppt金元时期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
元代朱丹溪
对阴虚发热的认识更为深入,如《格致余论·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云:“阴虚则发热,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弛,嗜欲无节,阴液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强调保养阴精的重要性,对阴虚发热宜养阴降火之法,而不宜过用苦寒。76编辑版ppt元代朱丹溪对阴虚发热的认识更为深入,如《格致余论·恶寒
明代赵献可《医贯·五行论》治疗阴虚火旺,不同意丹溪之用知母、黄柏为君,指出“肾水枯而火偏盛,宜补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灭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证此谓也”,对于阴虚发热的治疗又有所发挥。77编辑版ppt明代赵献可《医贯·五行论》治疗阴虚火旺,不同意丹溪之用知
明代张景岳
《景岳全书·杂证谟·寒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内生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有因阴虚而致者”。张景岳对阳虚发热的论述,足以补前人之所未及,其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值得参考。78编辑版ppt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寒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
清代李用粹
《证治汇补·外体门·发热》则对发热的类型,首次进行了全面归纳,认为发热除外感外,劳倦、劳色、气郁、伤食、伤酒、夹瘀、夹痰、疮毒等皆可引起发热,将发热分为郁火、阳郁、阴虚、内伤(主要指血虚及气虚)、阳虚、血虚、痰症、伤食、瘀血、疮毒等11类发热,并分列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丰富了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79编辑版ppt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外体门·发热》则对发热的类型,首次
对于瘀血发热的辨证论治清代王清任和唐容川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瘀血发热的证治渐趋完善。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论述血府血瘀之证的特点是“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月落前后烧两小时,再轻者或烧一小时”,并以血府逐瘀汤作为主要治疗方剂。唐容川《血证论·发热》也论述了瘀血发热的多种表现和治疗。80编辑版ppt对于瘀血发热的辨证论治清代王清任和唐容川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湿郁发热
历代医家多有论及,而以清代薛雪、吴鞠通贡献最大。薛雪《湿热条辨》指出其病位在脾、胃、三焦与肝,并从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诸方面辨证用药,对后世治湿郁内伤发热颇有启示。吴鞠通之《温病条辨》虽以冶外感病为中心,然其所创三仁汤等诸方及藿香正气散加减诸法,对内伤湿郁发热作出重要贡献。81编辑版ppt对于湿郁发热历代医家多有论及,而以清代薛雪、吴鞠通贡献【范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82编辑版ppt【范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14编辑版ppt【证候特征】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83编辑版ppt【证候特征】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病因病机】一、病因1.肝经郁热2.瘀血阻滞3.内湿停聚4.中气不足5.血虚失养6.阴精亏耗7·阳气虚衰
84编辑版ppt【病因病机】一、病因16编辑版ppt肝经郁热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其发病机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种发热与情志密切相关,故亦称“五志之火”。85编辑版ppt肝经郁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瘀血阻滞
情志、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瘀血,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因而引起发热,此为瘀血发热的主要病机。此外,瘀血发热也与血虚失养有关,如《医门法律·虚劳论》说:“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86编辑版ppt瘀血阻滞情志、劳倦、外伤等原因导致瘀血,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87编辑版ppt内湿停聚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亦即现今通称的气虚发热。88编辑版ppt中气不足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血虚失养
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血本属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89编辑版ppt血虚失养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阴精亏耗
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90编辑版ppt阴精亏耗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阳气虚衰
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致火不归原,虚阳外浮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补·发热》说:“阳虚发热,有肾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
91编辑版ppt阳气虚衰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
二、病机1.发病上述诸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或肝郁血瘀,或脾虚痰湿者,均可引起本病,一般发病较缓。2.病位病位在脾、胃、肝、肾。其中以脾肾多见。3.病性以虚为主,常可虚实夹杂。虚者以肝脾肾虚,气血阴阳不足为主,实者以气滞、血瘀、痰湿为主。92编辑版ppt二、病机1.发病上述诸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
4.病势总的趋势为初期病在气血,以气血亏虚及痰湿血痰为多见,渐可气损及阳,血虚及阴,而致阴阳为病。在脏多可由脾及肾,或由肝犯脾而渐及于肾。5.病机转化本病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93编辑版ppt4.病势总的趋势为初期病在气血,以气血亏虚及痰湿血痰内伤发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忧思过度气虚发热—中气下陷劳倦过度一脾胃气虚虚火内生饮食不节气脏血虚发热-阴血亏虚阴亏阳衰虚热久病失血血腑无以敛阳脾虚化生乏源-血虚失养阴功阴虚发热-阴液不足热病、郁病伤阴一阴虚内热阳能无以敛阳房劳过度一阴亏阳衰亏失阳虚发热-阳气虚衰情志不遂一肝失条达虚调浮散于外跌仆损伤一瘀血内结肝郁发热-气郁化火脾虚失运肝火内盛瘀血发热-瘀血阻滞气血壅遏实热气血壅遏饮食不节-痰湿内停痰湿郁热-痰湿郁久气血壅遏94编辑版ppt内伤发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诊断】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2.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3.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95编辑版ppt【诊断】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鉴别诊断】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较多。96编辑版ppt【鉴别诊断】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28编辑版pp【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证候之虚实
依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虚实夹杂的证候。97编辑版ppt【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29编辑版ppt2.辫病情之轻重
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轻症反之。98编辑版ppt2.辫病情之轻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
二、治疗原则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并应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99编辑版ppt二、治疗原则实火宜泻,虚火宜补。31编辑版ppt
三、分证论治
1.气郁发热
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方药:丹栀逍遥散。100编辑版ppt三、分证论治1.气郁发热32编辑版ppt
功效:疏肝理脾,清肝泻热。方解:方中以丹皮、栀子清肝泻热,柴胡、薄荷疏肝解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加减:气郁较甚,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理气解郁;热象较甚,舌红口干便秘者,可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清肝泻火;妇女若兼月经不调,可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101编辑版ppt功效:疏肝理脾,清肝泻热。方解:方中以丹皮、栀子清肝泻热
2.血瘀发热
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102编辑版ppt2.血瘀发热症状: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
功效:活血理气。
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加减:发热较甚者,可加秦艽、白薇、丹皮清热凉血;肢体肿痛者,可加丹参、郁金、延胡索活血散肿定痛。103编辑版ppt功效:活血理气。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养血
3.湿郁发热
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法:利湿清热。方药:三仁汤。104编辑版ppt3.湿郁发热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方解: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气,善开上焦;蔻仁芳化湿浊,和畅中焦;苡仁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半夏、厚朴理气燥湿;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共奏宣化畅中,利湿清热之效。加减:呕恶加竹茹、藿香、陈皮和胃降逆;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芳化湿邪;湿热阻滞少阳枢机,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呕逆者,加青蒿、黄芩清解少阳。105编辑版ppt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方解: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气,善
4.气虚发热
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药:补中益气汤。106编辑版ppt4.气虚发热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
功效:益气升陷,甘温除热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既能升举清阳,又能透泄热邪。加减:自汗较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时冷时热,汗出恶风者,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脾虚挟湿,而见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者,加苍术、茯苓、厚朴健脾燥湿。107编辑版ppt功效:益气升陷,甘温除热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5.血虚发热
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冶法:益气养血。方药:归脾汤。108编辑版ppt5.血虚发热症状: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健脾理气,便会方补而不滞。加减: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发热较甚者,可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若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等止血。109编辑版ppt功效:补益心脾,益气生血。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茯苓6.阴虚发热
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清骨散。110编辑版ppt6.阴虚发热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
功效:养阴清热,退热除蒸。
方解:方中以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清退虚热,鳖甲滋阴潜阳,甘草调和诸药。加减:盗汗较甚者,可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兼有气虚而见头晕气短,体倦乏力者,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111编辑版ppt功效:养阴清热,退热除蒸。方解:方中以银柴胡、知母、胡黄
7.阳虚发热
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恍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方药:金匮肾气丸。112编辑版ppt7.阳虚发热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
功效:温补肾阳
方解: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阳气,山茱萸、地黄补养肝肾,山药、茯苓补肾健脾,丹皮、泽泻清泄肝肾以为佐。加减:短气甚者,加人参补益元气;便溏腹泻者,加白术、炮干姜温运中焦。113编辑版ppt功效:温补肾阳方解: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阳气,山茱萸、
四、其它疗法1.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每次6g,每日2一3次。适用于气虚发热者。(2)人参归脾丸(健春牌,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每次l丸,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发热者。
(3)加味逍遥丸(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1次6g,1日2次。适用于气郁发热者。114编辑版ppt四、其它疗法1.中成药46编辑版ppt
2.单验方
(1)黄芪15g,当归10g,大枣5枚,共煎服。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发热。(2)熟地、白芍、当归、黄芪各10g,水煎服。可用于血虚发热。(3)黄芪、人参、肉桂、甘草各适量,煎水服。可用治阳虚发热轻症。(4)秦艽、地骨皮、鳖甲各15g,水煎服。用于治疗阴虚发热。(5)藿香、佩兰各10g,生薏苡仁30g,柴胡10g,共煎服。用治湿郁发热。115编辑版ppt2.单验方(1)黄芪15g,当归10g,大枣5枚,共煎
3.食疗方
(1)乌龟、鳖甲各1个,去头尾内脏,吨服,每周l次。可辅助治疗阴虚发热。(2)银耳l0g,水泡开,细火煮烂,放冰糖少许,每周服1一2次。用于阴虚发热。(3)山药、莲子、大枣各适量,煮粥服用,可连续服用。用于气虚发热。116编辑版ppt3.食疗方(1)乌龟、鳖甲各1个,去头尾内脏,吨服,4.针灸疗法
(1)针刺百会、大惟、内关、间使等穴;或熏灸,或隔姜、隔附子饼艾灸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用于阳气虚发热的治疗。(2)针刺阴陵泉、丰隆、外关等穴。用于痰湿发热。(3)针刺足三里、曲池等穴。用于血虚发热。(4)针刺太溪、复留、三阴交等穴。用于阴虚发热。(5)针刺期门、行间、三阴交等穴。可用于气郁发热。117编辑版ppt4.针灸疗法(1)针刺百会、大惟、内关、间使等穴;或熏【较归与预后】
内伤发热一般病程较长,迁延缠绵,难以短期内治愈。元气虚损,虚阳浮越于外之阳虚发热,预后较差。肝郁发热证,若能及时恰当治疗,较易恢复,同时可阻止肝郁化火,避免火热伤阴及阴虚火旺证的出现。气虚发热证,经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病情可渐好转。若兼夹暑湿、痰湿证,宜益气健中与清化暑湿、化痰祛湿法并用,邪去正安,邪热方可退去,否则一味以甘温进补,可使邪气壅遏更甚,发热加重或迁延不愈,临证须详辨虚实。118编辑版ppt【较归与预后】内伤发热一般病程较长,迁延缠绵,难以短期内治【较归与预后】
阳虚、血虚发热证,常易兼气虚或湿阻,治疗宜以益气健牌、生血益阴,而不可一味滋养阴血·以免碍脾滞湿。本型发热经适当治疗,预后尚好。阳虚发热证,若过用辛热助阳之品则可耗气伤阴致热势更甚,证情错杂而难冶。适当配伍养阴凉润之品,及时调整温热药物用量,可避免更伤阴液,控制病情发展。
119编辑版ppt【较归与预后】阳虚、血虚发热证,常易兼气虚或湿阻,治疗宜以【较归与预后】
瘀血发热证,需辨兼夹痰湿、血虚、气虚、阳虚,而予以或通或补为主,或通补兼施之冶。一般经适当调治,瘀热退去,病情可望向愈。若痰瘀内结,顽痰死血胶着于内,或兼积聚痞块者,经适度攻补调治,痰瘀有化解之势,病情尚可控制;若痰瘀不化而正气已伤,则治疗棘手,病情较重,预后欠佳。120编辑版ppt【较归与预后】瘀血发热证,需辨兼夹痰湿、血虚、气虚、阳虚,【护理与调摄】
患者应注意休息,安心养病,高热者宜卧床,减少活动。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居室内宜温润适宜,保证空气流通,发热时应避开风口。饮食方面,总以清淡、易消化又富有营养为原则。根据患者发热及一般情况,予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进食水果。忌烟酒、辛辣、肥腻粘滑等食物。内伤发热伴自汗、盗汗,表卫不固者,宜注意衣着,避免感受外邪。121编辑版ppt【护理与调摄】患者应注意休息,安心养病,高热者宜卧床,减少【预防与康复】
及时治疗外感发热及其它疾病,防止久病伤正,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劳,注意调节饮食,保护脾胃功能,均为预防内伤发热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122编辑版ppt【预防与康复】及时治疗外感发热及其它疾病,防止久病伤正,保
康复
一、药物康复针对内伤发热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正虚而调补。分别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而加以补养。如气虚可用党参、黄芪,或补中益气丸;血虚用当归、熟地,或归脾丸;阴虚用龟甲、鳖甲,或大补阴丸;阳虚用仙灵脾、鹿角,或全鹿丸。患者热退后大多胃纳渐增,可逐渐增加食量以培补后天之本,对胃纳不佳者,可适当应用消导药物,如山楂肉、谷麦芽;神曲、莱菔子、草果等。123编辑版ppt康复一、药物康复55编辑版ppt二、食疗康复
何首乌鲤鱼汤适用于病后精亏血虚者。每次用鲤鱼1条(约500g重),何首乌15g,油盐调味适量,加水500ml。先煎何首乌30分钟后再放入鲤鱼煎汤佐膳。每周服食2一3次,2周为1疗程。124编辑版p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容触摸屏TP简介》课件
-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 中心供氧的应急预案
- 《光伏电池板与系统》课件
- 因式分解活动课
- 《通货膨胀和失业》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集合的运算第课时补集
- 《生物公司运营分析》课件
- 混泥土搅拌车咕噜咕噜
- 六年级上册英语重难点复习学案基础练语音练拓展练-Unit8ChineseNewYear译林三起含答案
- 炎症性肠病完
-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社会《轻轻跑、慢慢跳》课件
- 2024年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绘本《罗伯生气了》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易考突围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应用提高篇【九大考点】(原卷版)
- Windows Server 网络管理课件第06章 WINS服务器
- GB/T 3394-2023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乙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2023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多变的天气-说课
- 幼儿园大班音乐《建筑之歌》
- 营养指导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