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试题_第1页
20XX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试题_第2页
20XX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试题_第3页
20XX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试题_第4页
20XX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2分)口述史料包括口述传说、口头谣谚和口述回忆等。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A.盘古开天辟地 B.二里头文化遗存 C.《史记》 D.《蒋介石日记》2.(2分)下列史书中最有可能记载牧野之战的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3.(2分)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位于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4.(2分)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学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5.(2分)如图权力结构示意图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6.(2分)如图中白色区域所示疆域对应的朝代是()A.西汉 B.三国 C.元朝 D.清朝7.(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8.(2分)下列历史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微子受封”②政事堂③“腹里”④“直道”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9.(2分)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10.(2分)某人晚年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据此判断他当生活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 D.明清时期11.(2分)清政府在西方影响下设立的第一个新式中央机构,标志近代外交关系初步确立的是()A.通商口岸 B.总理衙门 C.工部局 D.租界12.(2分)图为某学生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2分)想要了解李鸿章其人,以下最适合阅读的书是()A.《龙旗飘扬的舰队》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民国初年的政党》 D.《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14.(2分)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15.(2分)毛泽东把革命队伍带到井冈山之初,当时革命队伍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想法是()A.对这一做法心存疑惑 B.这只是无奈、暂时的权宜之计 C.认为这是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觉得艰苦渺茫想逃跑16.(2分)《申报》的一则新闻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该报道应发布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与局部抗战时期17.(2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最早的“试点”开始于()A.安徽 B.广东 C.山东 D.浙江18.(2分)下列表述中属于揭示历史现象及本质的是()A.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 C.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待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2分)“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这一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日内瓦精神”20.(2分)充分彰显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外交成就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19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1)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1)1919年,首先在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成立。5)1935年,长征途中的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7)1945年,中共七大在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8)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如果就“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课题进一步研究,你应该怎么做?

22.(16分)中国的西学东渐之路(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2)有学者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相继涨落。”请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转型”为主题叙述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历程。(一)早期的西学东渐1)传教士来华:2)西学的传入:(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共和革命思潮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报刊业的繁荣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社会习俗的变化23.(25分)外交体制的变化轨迹材料一时间古代统治者思想言论清朝乾隆: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以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购买中国书籍。材料二时间中国近代外交政策1858年清政府将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设在上海(也叫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新设“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后来由直隶总督兼任(也叫北洋通商大臣)。1861年奕䜣《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京师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也。查各国事件,向有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1865年赫德给总理衙门写《局外旁观论》:“派委大臣驻扎外国,与中国有大益处。在京所住之大臣,若请办有理之事,中国自应办。若请办无理之事,中国若无驻其本国,难以不照办”。1876年12月1日晚,郭嵩焘等30余人从上海港冒雨登舟,赴英。郭嵩焘最先提出理性外交,最早倡议设立驻外领事馆,并担任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材料三: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四:随着国际法传入中国,迫于外交形势的压力,中国人开始接受并运用其核心内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安树彬《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以前统治者对于外夷来华持什么态度?(2)材料二中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外交体制的前后变化?

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2分)口述史料包括口述传说、口头谣谚和口述回忆等。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A.盘古开天辟地 B.二里头文化遗存 C.《史记》 D.《蒋介石日记》【考点】Y4:史料的重要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口述史料包括口述传说、口头谣谚和口述回忆等”。【解答】结合所学知识,盘古开天辟地属于口述史料,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2.(2分)下列史书中最有可能记载牧野之战的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商周时期政治斗争的表现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牧野之战是西周取代商朝的决定性战役,在下列史书中,最早记载的可能是《史记》因为他是汉朝时期写成的,其他选项都是汉朝以后的书籍。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时代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3.(2分)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位于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学生应掌握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间始于周武王时期。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③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破坏。【解答】①齐②鲁③燕④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学生应准确识记西周分封示意图。4.(2分)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学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思想,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5.(2分)如图权力结构示意图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考点】16: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掌握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之后再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的制度,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统一后,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革新,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质确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以替代以前的以血缘为核心的贵族政治,开创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模式。6.(2分)如图中白色区域所示疆域对应的朝代是()A.西汉 B.三国 C.元朝 D.清朝【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朝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解答】根据图示信息“匈奴““敦煌郡”等信息可知,空白地区为汉朝的统治区域,A项正确。三国时期,应为魏蜀吴三足鼎立,但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元朝应是大一统局面,且图示没有显示行省的信息,排除C。“敦煌郡”匈奴“等信息与清朝不符,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考点】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解答】根据“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可知汉武帝主张儒学思想宣传,提高入学地位,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C春秋时期已经开始,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8.(2分)下列历史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微子受封”②政事堂③“腹里”④“直道”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15:秦朝统一;1E:元朝行省制度;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按出现先后排列”。【解答】①“微子受封”,西周分封制。②政事堂,隋唐三省六部制。③“腹里”,元朝行省制度。④“直道”,秦朝。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生应准确记忆历朝政治制度。9.(2分)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要在靠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结合所掌知识可知,“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三元及第”指科举时代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独占鳌头”是指在科举时代点为状元,这些成语形容的是科举制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场帝时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故选:D。【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10.(2分)某人晚年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据此判断他当生活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 D.明清时期【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从汉到元的选官制度,主要是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据材料:“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说明某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没有完成统一的社会时代,故C正确。秦汉,隋唐,明清都是中国社会大一统的时代,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选官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1.(2分)清政府在西方影响下设立的第一个新式中央机构,标志近代外交关系初步确立的是()A.通商口岸 B.总理衙门 C.工部局 D.租界【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第一个新式中央机构”。【解答】总理衙门是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的机构,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12.(2分)图为某学生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八国军人”“分别手持英法美德意日俄奥国旗或军旗”即可。【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战争,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法之间的战争,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八国军人”“分别手持英法美德意日俄奥国旗或军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13.(2分)想要了解李鸿章其人,以下最适合阅读的书是()A.《龙旗飘扬的舰队》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民国初年的政党》 D.《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考点】9X: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需要掌握李鸿章的事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洋务运动内容和李鸿章事迹分析即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是创办新式海军,因此《龙旗飘扬的舰队》涉及洋务运动,即涉及李鸿章,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李鸿章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李鸿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14.(2分)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是:19世纪初叶。【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颁布禁止缠足的法令,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故A正确。B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D明显错误。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5.(2分)毛泽东把革命队伍带到井冈山之初,当时革命队伍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想法是()A.对这一做法心存疑惑 B.这只是无奈、暂时的权宜之计 C.认为这是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觉得艰苦渺茫想逃跑【考点】9N: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特征来分析。【解答】秋收起义,把军队带到井冈山之初,当时很多人对这一做法还是心存疑惑的,认为这是无奈和暂时的权宜之计,也有人可能觉得这是逃跑的想法,可能很少有人认为这是革命胜利正确途径。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创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6.(2分)《申报》的一则新闻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该报道应发布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与局部抗战时期【考点】9M:国共的十年对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的特征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是在江西地区的进行斗争,应该反映的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应该是1934年,当时正是土地革命时期,日本侵略中国已经开始,局部地区的抗战也已经出现。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7.(2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最早的“试点”开始于()A.安徽 B.广东 C.山东 D.浙江【考点】GE: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试点”开始于。【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18.(2分)下列表述中属于揭示历史现象及本质的是()A.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 C.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待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考点】EO: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魏蜀吴建立只是揭示的历史现象。B.选项也只是解释了北伐战争的现象和结果。C.材料反映的是港澳回归的基本事实。D.加入世贸组织是历史现象,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体现了本质特征。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9.(2分)“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这一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日内瓦精神”【考点】FN:万隆会议.【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需要掌握万隆精神的内涵。解题的关键是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分析判断出是求同存异,结合万隆会议的内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材料“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可知,体现了求同存异中的同,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因此材料体现的万隆精神,故B项正确。A项是指不与其他国家结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体现的是一种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的精神,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万隆精神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2分)充分彰显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外交成就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考点】EO: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要求学生结合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来分析材料。【解答】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当时中国还没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当时还没有对外开放。C.关系正常化是70年代,中国还没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D.21世纪初,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所以充分体现了中国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故选:D。【点评】中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既包括经济贸易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又包括对各类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既包括双边关系的对外开放,又包括多边的对外开放。多边的对外开放所获得的利益又常常大于双边对外开放的利益。而世界贸易组织正是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开放,适应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要求的一体化形式。世界贸易组织现在已是调节国际经贸关系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之一。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19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1)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1)1919年,首先在②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④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①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⑤成立。5)1935年,长征途中的⑦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7)1945年,中共七大在③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8)1949年4月,渡江战役,⑧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如果就“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课题进一步研究,你应该怎么做?

【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及其意义。需要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中共七大、渡江战争等史实。【解答】(1)本小问的填空,依据图示,结合所学解答即可。(2)本小问的做法,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学者的史学著作、回忆录等。故答案为:(1)(1)②;(2)④;(3)①;(4)⑤;(5)⑦;(6)⑥;(7)③;(8)⑧(2)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学者的史学著作、回忆录等。【点评】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16分)中国的西学东渐之路(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2)有学者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相继涨落。”请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转型”为主题叙述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历程。(一)早期的西学东渐1)传教士来华:A2)西学的传入:F(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D、共和革命思潮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E、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C、报刊业的繁荣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B、社会习俗的变化【考点】3T:中西方文化交流;B7:新文化运动;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IG:孙中山的三民主义;P3:“中体西用”思想.【分析】(1)(一)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相关知识。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二)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历程。本题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2)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在二次鸦片战争打击和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为鼓吹维新变法,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系统介绍到中国,鼓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思想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了条件,有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戊戌变法失败表明,在中国走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为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共和革命的大潮。中国同盟会诞生后,确立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和民国初年的黑暗形成巨大反差。陈独秀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故答案为:(1)(一)①A②F.(二))①D、②E、③C、④B。(2)在二次鸦片战争打击和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为鼓吹维新变法,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系统介绍到中国,鼓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思想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了条件,有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戊戌变法失败表明,在中国走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为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共和革命的大潮。中国同盟会诞生后,确立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和民国初年的黑暗形成巨大反差。陈独秀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23.(25分)外交体制的变化轨迹材料一时间古代统治者思想言论清朝乾隆: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以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