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资本主义的安兰德_第1页
捍卫资本主义的安兰德_第2页
捍卫资本主义的安兰德_第3页
捍卫资本主义的安兰德_第4页
捍卫资本主义的安兰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捍卫资本主义的安兰德今年4月15日,影片《AtlasShrugged》三部曲的首部在美国上映,熟悉美国的人都知道这天是民众的报税截止日。不过,如今报税日已经变成了“抗税日”。两年前的这一天,美国各地爆发大规模的政治集会,数百万自称为“茶党”的示威者上街游行,他们要求国会缩减开支,降低税收。在示威队伍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标语牌,多数写着“税重了”,“不要大政府”,“不要救助”,“不要举债”,“大政府害死小生意”等直接的政治诉求。不过,还有一类抗议的牌子比较有特色,上面写着“AtlasShrugs”,“AtlasWillShrug”,“AynRandWasRight.ReadAtlasShrugged”,“Read‘AtlasShrugged’beforeithappens.”AtlasShrugged不是一条政治诉求,而是一本书,是已故作家安兰德(AynRand)女士的一部长篇小说,前面提到的影片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AtlasShrugged,翻译过来是“阿特拉斯神很无奈”(或《阿特拉斯耸耸肩》)。阿特拉斯神是希腊神话里的一位举着地球的大力士,兰德女士则把他比作创造者。《阿特拉斯耸耸肩》几乎是半个世纪前的作品了,而兰德女士在1982年就去世了,事隔多年,按中国人古话已经“人走茶凉”,但为什么如今还有这么多的美国人又想起她和这本书呢?而且是在经济危机的紧要关头?到底他们试图向政府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难道安兰德对美国有特殊的警示作用吗?当然,安兰德不仅仅是位普通的作家。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兰德算得上是一位引导思想革命先知。她创立的客观主义哲学影响了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据说除圣经外,她的书是美国销量最高的。现在,我们就从头开始说她的故事吧。安兰德的过去1905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户犹太人家中,兰德出生了,父母给她取名为“艾丽莎”。艾丽莎的父亲是药店老板,生意打理得不错,全家人过着幸福的中产阶级生活。艾丽莎天生智慧,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撰写电影剧本和小说,9岁时,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艾丽莎擅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至于别人如何评价,父母赞成与否,她全不在乎,她认为凡事判断应遵循自己的价值标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为了躲避共产党,艾丽莎全家逃亡至克里米亚半岛,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重操旧业。但不幸的是,1921年红军攻下了克里米亚,布尔什维克政府没收并接管了父亲的药店。同年,艾丽莎高中毕业。随父亲回故乡,就读原圣彼得堡大学。自十月革命后,这所大学被苏联政府接管,改成了一所国立大学,后更名为列宁格勒大学。在俄国革命的内战期间,列宁格勒大学的教学活动受到苏联政府的干预,许多不满苏联的教职员工被控反革命或同情反革命罪而啷当入狱,“罪行”严重的,全家流放西伯利亚,甚至还有人被直接处死。布尔什维克政府整肃异己,把私产充公的暴行,令艾丽莎厌恶。她收集了各种反苏的言论,连同自己的感受和遭遇一并写入日记。但随着政治清洗运动的加剧,艾丽莎担心自己的言行会牵连家人,不得不把日记给烧了,在大学里过着低调的生活。大学三年,艾丽莎除了主修历史专业之外,她还选了古典哲学的课程。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深深地影响了她,这为她后来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哲学基础。艾丽莎酷爱戏剧和电影,大学毕业后便进国家电影艺术研究所研修“影剧创作”。大概是受父母无神论的影响,东正教笼罩下的俄国蒙昧主义气氛,以及沉闷的沙俄文化给艾丽莎的童年留下灰暗的阴影。而后来,苏共残暴和肃杀的政治铁幕,犹如挥之不去的梦魇,在她创伤的记忆中沉淀。她说,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和夺权运动实质上是对个人主义的宣战。在艾丽莎眼中,苏俄是一个丑陋的,野蛮的,神秘主义的,被奴役的国家,她很清楚在这种环境下是没有创作自由,如果要生存就必须离开这里。在母亲的协助下,艾丽莎获得了赴美探亲的机会。经过漫长的旅行,她终于抵达了纽约港,一个全新的世界呈现在她的眼前,高耸入云的大楼栉比鳞次,七彩斑斓的霓虹灯彻夜通明,这一切令艾丽莎无比震撼。她在小说《源泉》里这样写道:“我会愿意放弃世界上最壮观的日落场景,只为目睹一眼纽约市的摩天大厦建筑群……如果这里面临战争的威胁,我会将我自己抛身天际,以我的肉身保护这一切。”然而,更触动艾丽莎心灵的是,美国社会普遍信奉个体主义精神以及崇尚自由的价值观。在这里有好莱坞电影,有自由的写作环境,没有至高无上的国家意志,没有言论的钳制,人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在一次演讲中,她激动地说,美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最高贵、和在最初的建国原则上唯一道德的国家。艾丽莎到美国的时候是1926年,当时她才21岁,而美国正处在资本主义全盛的“咆哮的二十年代”。当时保守派政府的减税和放松管制措施奏效,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投资者有了更多的利润,企业家勇于冒险,科学家敢于创新。许多发明都在那个年代出现:空调,冰箱,拉链,无线电,黏胶带,收音机;许多行业都在那个年代兴旺:汽车产业如日中天,电网电厂似雨后春笋,日用化工业全面勃发,好莱坞电影欣欣向荣,华尔街金融业更是如火如荼。1920年之后十年,美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远远地把英国,德国甩在后面,更不用提苏俄了。美国的资本主义辉煌的成就,让兰德更坚定了决定留下来的信念。虽然那时候,她还不怎么会说英文,却立志成为一名好莱坞的剧作家。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安兰德。兰德在芝加哥短暂停留后,只身去了好莱坞。在好莱坞,她遇到导演德米勒(CecilB.DeMille),成为影片《万王之王》的临时演员以及剧本审稿员。最幸运的是,她邂逅了弗兰克奥康纳(FrankO’Connor),她的梦中情人。可惜好景不长,1928年,“咆哮的二十年代”渐入了尾声,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呈现。股灾,企业倒闭,失业,等待救济的人潮接踵而至。德米勒关了片厂。兰德只能在外打零工,每天赚30多美分,日子过得很清贫,以前她还能往老家寄钱,现在家里反倒寄钱给她。尽管生活艰苦,但兰德还是坚持写作,她在日记中激励自己写道,“不要为自己多考虑,多考虑自己的作品,你并不存在,你只是台写作的机器,你没有资格自恋,因为你现在什么都不是。”1929年,就在她签证期满的时候,弗兰克与她缔结连理。从此,兰德结束了在美国漂泊的日子。1931年3月,兰德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兰德的作品1929年,兰德在一家戏服制造厂打工。为了能节省出写作时间,她甚至带一台打印机来上班。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她完成了两部剧本,一部是《红小卒》,另一部是《1月16日之夜》,前者卖给了环球电影公司,后者卖给了百老汇的剧院。之后,她开始了全职写作。她的第一部小说《我们活着的人》于1934年完成。《我们活着的人》是兰德最具自传风格的一部小说,主题是揭露共产主义统治下俄罗斯生活的野蛮。客观主义中心学者斯蒂芬考克斯(StephenCox)后来评论道:“《我们活着的人》出版期,正是苏联社会主义思想在政府高层最得势的时候。但它并没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大萧条期,胡佛总统的大政府政策把经济越搞越糟。民众开始怀疑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这场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就在一片“挽救经济”的呼声中,罗斯福上台,开始了新政。事实上,罗斯福新政并不是在挽救资本主义,恰恰相反,他是在按照社会主义或进步主义的主张进行改革。罗斯福实行凯恩斯主张的经济政策,加税,管制,举债开支,庞大的政府工程。经济并没有因此立即复苏,在新政实施后的五年,美国经济依然萧索,全国失业率也从来没有低过14%,到1939年失业率更高达20.7%。最让兰德困扰的是,在罗斯福的时代社会主义思潮泛滥。当时,主流学者以及罗斯福的智囊团都是亲苏派,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发表《苏俄印象记》,他说“苏联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罗斯福的助手,简?亚当斯称“俄国革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实验”;斯图尔特则称苏联是一个“人人有工作的地方”;社会思想家贺拉斯卡伦称“这场革命唤醒了千百万人”,《国家》杂志的编辑维拉德说苏联,“此乃政府亘古未有的最伟大的事业,……贪财好利这种动机突然就从个人那里消除了”,工会主席希尔曼说,“苏俄是一个伟大的经济重建地区……”这些知识分子,有的曾经去苏联进行过短暂的访问,但有的根本就没有去过苏联!他们不象兰德在苏俄长大,经历过残酷的革命斗争,甚至为此背井离乡,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产被政府没收,看着自己的同胞惨遭迫害和屠杀,而束手无策。那是一个没有“个人”价值的恐怖世界,兰德做梦也想逃离的地狱。反集体主义的《颂歌》面对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左转,兰德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说话,她要向世人展示苏联集体主义制度的可怕和残酷。1934年的《我们活着的人》以及1938年的《颂歌》就是兰德基于自己在苏联的遭遇写成的。《颂歌》是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虚构了乌托邦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服务国家而存在。小说里,受集体主义洗脑的主人公“平等7-2521”开篇以“我们”自称,是社会的低级成员,甚至认为活着的是为了“实现我们的兄弟们的愿望。”当平等7-2521意外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光能。为了让这项发明造福人类并让自己进入高级部门,平等7-2521闯进了世界文教部。但是,平等7-2521的发明不但没有得到世界文教部的公正评价,反而因为“低级”(扫街员)身份被质疑。世界文教部的人傲慢地说,“如果政府已指定你们就是扫街员,你们怎么敢认为你们有比扫大街更有用的价值呢?”,“你们怎么敢独自一个人思考,而不是与大家一块儿思考呢?”无奈,平等7-2521只能带着这项发明落荒而逃。最后在未知林的书屋中,平等7-2521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和人生利己的目的。《颂歌》隐喻的是知识分子向往的苏联。兰德认为,在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个人将失去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受政府摆布,最终沦为他们的奴隶。在《颂歌》这部小说中,兰德哲学的理性利己主义已经基本呈现了出来。但是,当时并没有出版商愿意接受这种“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导致《颂歌》的初版只能在1938年于英国发行。直到1946年兰德出名了,《颂歌》才得以回美国再版,结果好评如潮。1991年美国权威的“现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100部英文小说之“读者投票榜单”上,《颂歌》排名第二。弘扬个人主义的《源泉》另一部歌颂个人主义,讽刺集体主义的作品是兰德的长篇小说《源泉》。《源泉》于1934年发表,兰德整整花了7年的时间才把它写完。这部小说讲了一个天才建筑师洛克(HowardRoark)与传统世俗社会对抗的故事。兰德说,她写《源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读者推销她的政治哲学,而是希望塑造一个理想人物。小说开篇就嘲讽集体主义:才华横溢却桀骜不驯学生洛克只不过拒绝沿袭传统风格激怒了教授,而遭到建筑学院“投票”除名;而资质平庸但处事圆滑的学生彼得?吉丁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建筑业的“希望”之星。洛克离开学校后,仍然不肯向客户庸俗的品味妥协,结果只能关了公司,在采石场打工来维持生计。而吉丁则是福星高照,不仅得到建筑业大佬,弗兰肯的垂青,还受到庸俗的媒体人托黑追捧,事业一帆风顺。小说不仅对比洛克和吉丁的遭遇,而且还突出了托黑与洛克之间的矛盾,托黑是集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经常以公众(人民)的名义攻击和诋毁个体主义英雄洛克。但,洛克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托黑的攻击毫不在意。他甚至不在乎社会的看法,不愿意向舆论压力低头,即使是利他主义者所谓的“帮助穷人,扶持弱者”的呼吁。他始终坚持“为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建筑理念而设计”,这样的信念。随着故事的进展,社会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现代派设计峰回路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而吉丁的“二手货”的设计,越来越没市场。每况日下的生意,令吉丁不得不接下了他根本没能力完成的“科特兰德”的安居工程,这是一个政府支持兴建的经济适用房工程。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工程,无能的吉丁,再次上门向洛克求助。两人会面,吉丁承认多年以来犹如寄生虫一样依赖他,他承认自己很多出色的项目都是源于他的帮忙,他希望这次,洛克能出手相助。洛克爽快地答应了吉丁作。但考虑到这个项目与托黑有关,洛克担心自己的设计会被阻扰。于是,他提出这样的一个条件,他说“我设计科特兰德工程,你在上签名字,所有的计费归你,可是你要保证它会严格地按照我设计的原样来修建”。吉丁同意,两人在这份协议上签了字。于是,洛克给了吉丁他的设计方案。但事与愿违,在托黑以及政府关系的影响下,吉丁根本无法按照洛克的设计方案进行。几个月后,当洛克回来发现:他的设计已经被“二手货”们篡改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了一些低造价的框架。洛克非常恼怒,一气之下,便炸毁了这个工程。洛克的行为激起了民愤,他也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洛克并不胆怯而是慷慨陈词,为自己辩护了六分钟多钟(译文版长达8页)。洛克的演讲几乎把兰德理性利己主义的伦理学全盘托出。在辩护中,他指出是创造者在推动这个世界不断进步,但人的目的是自身的,而不是利他,创造者不是无私的,是为自己生存,只有通过为自己生存的这种形式,他才能成就荣耀人类的伟大创举。正如,兰德常说的一句话,“人的自我意识(利己)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源泉》的出版并非一帆风顺,开始还被多家出版商拒绝,但几经周折上市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本书都没有进行过商业促销,就凭着大家口碑相传,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强。而且,这本书经久不衰,几乎每年以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源泉》让兰德声名大噪,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个人主义卫士。讴歌资本主义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源泉》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45年,兰德开始着手写她的第二部巨著,《阿特拉斯耸耸肩》。历经12年,《阿特拉斯耸耸肩》终于发表了。在《源泉》的“叫好又叫座”的号召力下,《阿特拉斯耸耸肩》首版10万册被哄抢一空,连续再版之后,仍然很受欢迎。据统计,《阿特拉斯》每年能卖二十万多册,至今,其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与“每月一书俱乐部”的读者票选结果,《阿特拉斯耸耸肩》被认为是一本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书。2008年末,美国政府准备大规模救市,又让这本书热了起来,到2009年,这本书简直如日中天,甚至一度超过奥巴马的自传。据统计,光09年第1季销量就是08年的三倍。线上书店更是火爆,《阿特拉斯》不但被排入亚马逊畅销书前十强,还一度蝉联冠军。今年4月,随着同名电影上映,《阿特拉斯》再次入榜,最高时冲到第三名。说《阿特拉斯》好评如潮,一点不过分。曾一度打算把《阿》搬上银幕的狮门影业公司副总波恩斯(MichaelBurns)说,“《阿》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具有最丰富、最多彩的角色。我九年级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就立即被它紧紧钉住、挥之不去。”这本厚达千页的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财富创造者因为无法忍受掠夺者的管制和盘剥,最终走上了罢工的道路。首先遭遇掠夺者毒手的是凤凰杜兰戈公司。由于,詹姆斯(塔格特公司总裁)错误的决策,他的圣塞巴斯帝安铁路线的业务不仅失去了,而且里约诺特铁路线的业务也输给了凤凰杜兰戈公司。怀恨在心的詹姆斯利用国家铁路联盟的《反对狗咬狗条例》赶走了凤凰杜兰戈公司。第二个饱受掠夺者侵犯的企业家是汉克?里尔登,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制出一种神奇的合金,它的性能和价格远远超越钢材。然而,伪商人,政客,庸众们对这项合金技术不怀好意。首先发难的是,国家科学院。他们不仅无法证明自己对“合金不安全”的指控,反而威胁里尔登说,“价值是相对的,如果里尔登合金不好,就会给公众带来实际的危害,如果好的话,就是社会危害。”事实上,里尔登合金是否安全他们并不关心,他们担心里尔登合金的出现会破坏科学院的声誉。试想,如果人们知道他们的冶金研究部,耗费了纳税人两千多万还一事无成,而里尔登只用了150万就研发出这种结实轻便的合金,这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么?当达格尼和里尔登忙于建设高尔特铁路线的时候,国会却通过《机会平衡法案》要里尔登卖掉自己的铁矿和煤矿,因为该法条规定必须给“没有出路”的竞争者有公平的机会。接着,以沃伦?伯伊勒为首的一群人要求通过《生活保障法》,该法规定里尔登合金产量不能超过任何一家同等水平钢厂。到后来,里尔登合金卖给谁,卖多少也决定不了,因为《公平分配法》要求每一个需要里尔登合金的顾客都得到平等的供应。政府每增加一次管制,就给里尔登企业制造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又带来政府新的管制,直至里尔登工业被这些掠夺者拖垮为止。事实上,《阿特拉斯》的整个社会都处在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好的企业被迫关门停产,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一个个神秘地消失。高尔特线的达格尼和里尔登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逃亡企业家的藏身之处--亚特兰蒂斯。他们见到了天才的发明家、工程师约翰?高尔特(JohnGalt)。原来,高尔特和他们遭遇类似,但他不愿意向财富掠夺者妥协,拒绝为社会做出任何创造性的贡献。他说,“我以我的生命和我的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了他人的缘故而活,也永不在要求别人为我而活。”高尔特不仅自己罢工,而且游说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发明家,加入到罢工的行列。由于,创造者的罢工,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这时候,高尔特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国发表了一次长篇演说。高尔特的演说,让兰德详细阐述了她主要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形而上学:客观现实(“要想征服自然,就应该服从自然或者愿望本身无法成为事实”),认识论:理性(“你不能既想吃掉蛋糕,又想留着它”),伦理:利己(“人本身就是目的”),政治:资本主义(“不自由,毋宁死”)。现在,每年的4月15日,茶党都会举着“AtlasShrugs”,“GoGalt!”牌子上街,看过《阿特拉斯》这本书的人,应该会知道美国正在发生什么。《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摩尔(StephenMoore)在《在52年内从虚构变成现实》中写道,“只要要求每位欧巴马政府官员与国会议员,都阅读《阿特拉斯耸耸肩》,那么,我相信我们会加速摆脱当前的经济危机。”是的,每次政府要出台重要的干预市场政策时,人们就想到了兰德,就想到了高尔特,这等于在警告政府说,“不要把我们这些小业主逼急了,否则我们也要罢工了”。奥巴马被茶党看做是罗宾汉似的人,“给富人加重税为穷人发福利”是他执政的主导思想。2008年,奥巴马还在俄亥俄州竞选造势的时候,曾经被一位想创业的水管工拦住问,如果自己投资一家能获利28万的小公司,是不是反而要交更多的税?结果,奥巴马回答,让兰德的粉丝大跌眼镜,他说:“我觉得当你将财富四周传播的时候,对每个人都好。”这种均贫富的说法,不就是罗宾汉主义吗?在半个世纪前,兰德就深刻地否定了罗宾汉的这个文学形象。在小说《阿特拉斯》中,兰德通过丹尼斯约德告诉人们,“在人们能够了解代表人类的一切象征和意义之前,罗宾汉是最不道德、最卑鄙的象征,地球上将不会有正义,人类将难以生存。”丹尼斯约德是兰德塑造的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虽然他是海盗,但他打劫的都是政府横征暴敛来的财产,而且政府企图把这些财富分给不劳而获的穷人。丹尼斯约德说,他其实是警察,罪犯是强行霸占财产的人(政府),警察就是要保护私人财产,找回被盗的财产,把财产归还给财富的创造者。自从奥巴马上任,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09年,奥巴马在出台刺激经济的法案的时候,他一边让“韦斯利?莫奇”之类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