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劳动力市场学第一章绪论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的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名词解释)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多选)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单选)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名词解释)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劳动报酬即货币工资,非货币报酬即以各类实物支付的福利。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层次性、规范性。(多选)2)劳动力市场的特性:(简答题)①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②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③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④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要素、价格要素、基础要素、保障要素、调控要素。(多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和卖方在企业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名词解释)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基本特征:(简答题)(1)有高度的组织与管理。(2)把特权地位给予已经聘用的人而不是给外部人。(3)工资常常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规则与程序受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多选)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资源配置、激励鞭策、经济促进、信息传递、窗口导向。(简答题)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名词解释)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简答题)答:劳动力市场的非经济性因素包括组织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它们通过改变供求双方的对比状态和工资价格的水平等经济要素,间接地对劳动力市场运行产生影响。1)组织性因素是指政府、工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多选)2)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多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论述题)1)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增加利润,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只要降低劳动力费用,就会使利润相应增加,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企业有尽可能降低人工费用,特别是降低工资的动机。而另一方面,作为劳动者,其他条件不变,工资越高,其得到的效用就相应增加,因此,劳动者存在着获得高工资的动机。2)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具体体现在:信息障碍:是指由于信息缺陷和信息偏误,劳动力市场不能达成互惠交易。劳动者缺乏必要的信息,会出现职业选择面过窄、选择不当,甚至不能就业的问题;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也难于把合适的人配备到工作岗位上。市场缺陷:是指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工资刚性等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易参与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劳动力市场不能达到均衡最优。制度障碍:是指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惯例、政策法规、体制安排给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阻碍。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单选)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单选)劳动的边际产量(MP):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的劳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生产的三个阶段中关于生产函数的总结(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第一阶段IA以递增的速率增加IB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增加且大于AP减少但大于AP增加增加第二阶段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减少且小于AP减少第三阶段减少为负且仍小于AP减少劳动力需求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我们将其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表达式:Ed=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化的百分比。(计算题)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L/L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需求无弹性、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为正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了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两类劳动称为总替代。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论述题)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的类型:个别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社会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是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条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效用就是人们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负斜率、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图、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一条将市场中的所有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水平相加的结果,它描述的是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市场上提供劳动供给的所有劳动数量总和的一种关系。劳动参与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名词)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论述题)宏观经济状况:当经济总体形势好,处于高涨、繁荣状态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就业机会越多,工资水平越高,就会有更多人有更强的就业欲望和信心,从而劳动力参与率越高,社会劳动力供给越多。如果经济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可能打击个人心情,失去寻找工作的耐心和意愿,这将使他们退出劳动力群体,从而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其中的生育政策,它不仅影响总人口规模,而且影响到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另一方面,它会调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从而导致劳动力参与率变化。一般来说,男性人口比例越高,社会的劳动力参与率也越高。在年龄结构上,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与年轻型人口的社会,所导致的劳动力参与率是截然不同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一般说国家规定的就业年龄越小,退休年龄越大,劳动适龄人口比例越大。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要有差别,复杂劳动应比简单劳动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参与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劳动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就业型社会保障制度会刺激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其趋势是人们的商品观念越浓,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从事家务劳动的必要时间就会越少,处于就业年龄女性的社会就业越多,从而劳动力参与率越高。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名词解释)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供给无弹性、供给有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供给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无弹性,是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又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或瓦尔拉斯均衡分析。凯恩斯的失业均衡:是一个论,因为失业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即使在商品市场和资金市场上都存在着供求相等,但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仍然存在超额供给,因而是非均衡的,而不是均衡的。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简答题)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原因是: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率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调节。自愿失业:是指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着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最低工资率之下,即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名词解释)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它不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数量限制而引起的失业。(名词解释)工资漂浮:是市场非均衡的结果,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名词解释)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如果将组织外部的各种人才供给来源称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应地,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条件:专业技巧和知识、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有效地激励员工、有利于人员的筛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简答题)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岗位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第五章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移动和流动。(名词解释)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多选)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简答题)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与工作匹配的意愿。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多选)A、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B、地域之间的流动;C、行业之间的流动;D、职业之间的流动;E、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F、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地域之间的流动(多选):地区之间的流动、国家之间的流动。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简答题)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论述题)年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流动行为越少。教育程度:从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决策看,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迁移距离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①通过劳动就业信息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②通过迁移成本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家庭因素:在年龄、学历相同的情况下,已婚劳动力比单身劳动力更不易流动。职业与技术等级:技术水平越高,流动率越低。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流动性要比熟练工人的流动性小得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总流动率要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流动率。劳动力流动的有关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描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规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被称为“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拉尼斯、费景汉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流动模型,这集中反映在他们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三阶段论”中。▲拉尼斯、费景汉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小于不变制度的工资。第三阶段: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大于零,且大于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大于不变制度工资。托达罗模型,出发点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作出的。▲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为:(1)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以缩小城乡之间的不平衡;(2)由于拓展城市少量的就业机会可能引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供给,导致更多的失业,因此开创城市就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问题;(3)农村居民的学历越高,其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就越高,因而不加区别的发展教育事业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的失业;(4)应当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村的综合开发,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提供教育和卫生设施,发展电力、供水和交通,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等等,从而缓解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这突出表现在:A、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B、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农村社会体系,又难以被城市社会所接纳,往往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C、户籍障碍。D、成本障碍。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论述题)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A、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B、劳动力市场要面向全社会劳动者统一开放、有序运作。深化劳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因素。A、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B、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制经济,首先应抓紧与《劳动法》相配套的法规的建设,减少各地政策性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从立法角度保障参与流动的劳动者享有平等权利;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参与流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三是加快配套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劳动力流动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A、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B、大力推进普通教育的发展;C、发展职业教育;D、实施职业资格推入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应加快我国有潜力、有前景的大中城市的发展。第六章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简答题)由于歧视和文化习俗造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由于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由于政策法规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制度性分割。职位竞争理论是瑟罗和卢卡斯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建立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基础上的。职位竞争理论包括的内容(多选/简答题)职位有好有坏,其数量种类和结构由技术进步状况决定,生产力的提高归功于职位而不是工人。各职位之间的工资是不同的,但每个职位上的工资却是相对固定的,其高低由技术状况、社会习俗、工会力量、培训费在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分配等决定。每个工人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他在劳动力阶梯中的位置,处在阶梯上端的工人更有机会获得好的职位,从而收入较高;而处在阶梯末端的工人则只能得到较差的职位,其收入也就相对较低。相应地,教育没有了人力资本理论中的那种提高生产的作用,而只是一种“信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点(简答题)城乡分割明显,城镇内部的劳动力也具有分割性,但是界限模糊。导致分割的因素种类多,但是制度性因素显著。分割状态变迁的速度非常快。市场分割的非制度因素影响增大。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A、用工比较规范;B、社会保障制度完备,福利收入高。C、隐性失业严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多选题)A、降低经济效率;B、扭曲收入分配关系;C、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D、有违公正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措施?/如何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简答题)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破除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构建城乡统一的培训机制。加快搭建城乡统筹就业的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与规制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确保市场机制正常发挥功能的制度结构,另一方面是从总体上调控劳动力市场以弥补市场缺陷的宏观政策。(选择题)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多选题)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C、劳动生产率。D、就业状况。E、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名词解释)收入政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当前,通常采用的形式是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工资—物价指导、经济激励或处罚等。★人力资源政策,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名词解释)各国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经常性调节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几个方面:(简答题)A、加强就业服务;B、实施创业就业计划;C、加大教育投资;D、激励就业;E、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的差异表现在:(简答题)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受政治体制的和群众意见的约束。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规模的决策者是各级政府,凭借国家权利为实现国家职能活动所决定,其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政府部门的就业量与国家活动保持同向变化,而与经济周期则保持一定距离。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公共部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不能用货币指标进行准确的评价与度量。不能用货币来计量其价值。公共部门产品性质不同于企业部门产品。需求没有弹性的。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性收入的特点。(简答题)工资收入中附加福利的比重要高于私人部门。社会保险待遇高于各类企业部门,辞职率低于各类企业部门。职业工资结构比较平均化。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简答题)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保证劳动力市场在竞争和公平的基础上运行。能够改善劳动关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规则。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影响工资水平和就业量。劳动保护是现代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劳动保护的含义:(选择题)广义的劳动保护是指有关劳动保护的全部法律规范,不仅包括在劳动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法规,而且还包括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奖励处罚、人员的录用、辞退和调动及民主管理等各种权利在内。狭义的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企业为了保护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和。职业许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短期内可以限制特定职业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市场工资。为那些获得许可的工人提供经济租金,同时也造成那些没有获得许可的工人的效率损失。为获得有限的许可证而进行的竞争。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它是相对于全日制就业形式而言的。弹性就业包括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如短期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业、传呼就业、独立就业)、派遣就业、雇用型派遣就业和登记型派遣就业、钟点工等。就业的功能(论述题)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A、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就业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功能,这是其他功能的基础与前提。B、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的功能。C、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就业协调了人与人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为人们服务于社会提供了途径。就业的社会功能。A、增加社会财富功能。就业使分离的生产要素得以结合,从而生产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没有就业活动,人类的财富就失去了源泉。B、社会稳定的功能。就业问题解决的如何关系到社会的平等与稳定的环境。劳动就业可以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安心工作,使良好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相反,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C、社会发展的功能。就业是一种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简答题)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还比较弱。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劳动者整体素质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是影响就业的两个重要方面。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简答题)非正规就业无组织性。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未受保护。非正规就业人员缺乏社会保障。行政执法部门存在执法手段不当现象。发展非正规就业的意义(简答题)可以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有利于国有经济的体制改革。灵活就业的特征:劳动关系非正规化;劳动报酬低,环境差;与社会保险几乎没有制度性联系。灵活就业的种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自营就业、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的意义(简答题)有效开拓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弱势群体收入,减少城镇贫困人口。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外政府促进灵活就业的经验或措施(论述题/简答题)政府在信贷、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A、国际劳工组织在部分工业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等国,开展了通过小型信贷手段帮助失业人员自营就业的计划。B、丹麦政府为支持自营就业,制定并实施了家庭服务计划。方法是政府财政对自营就业者创办的企业提供补助。政府建立指导机构,对灵活就业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政府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积极引导不规范灵活就业的发展。政府从哪些方面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简答题)制定用工标准,保护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革和发展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加快发展灵活就业的对策。(多选题)A、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B、实施积极的灵活就业政策;C、完善就业法律法规;D、完善灵活就业的服务体系。第九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人员形成弱势地位的原因(简答题)1)城乡差距扩大;2)城市化进程缓慢;3)产业结构调整;4)市场经济竞争出现分配不公。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政策: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支持;发展社区服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问题?(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太小2)社会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3)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平衡收入、缩小差别的作用。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论述题/简答题)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在社会目标上,要达到公平和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经济目标上要达到收支方面的可持续性和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政治目标上,要达到不同人群利益关系的平衡及其连续性。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制度保证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明确非劳动收入合法有效的途径,从法律上、制度上界定收入的合法和非法,有效地保护一切的合法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它所占用的资金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相比居于首位。社会保险应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措施。要完善社会保险的制度体系,应把改革重点放在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大块上。4)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更要保障其发展权。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被誉为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障弱势全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5)建立与完善沟通机制。一项政策是否得到落实,运行是否成功,政府的精心设计固然重要,但建立与完善沟通机制,倾听“基层”的“声音”也不能忽视。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简答题)1)健全最低保障制度。2)广泛的援助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援助、精神援助。第十章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最早产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公共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多选)公共就业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名词解释)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与功能(简答题)1)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2)有利于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结合的实现。3)是国家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手段。4)能够促进社会稳定。职业介绍是公共就业服务最传统的服务项目,也是就业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介绍的原则(多选):客观性、引导性、科学性、无偿性。就业培训,也称职业培训,是指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和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纪律等而进行的教育训练。(名词解释)就业培训所包括的内容(简答题)1)上岗资格培训;2)转岗技能与知识的培训;3)在岗技术与知识的培训。失业补贴是指国家对失业者提供的收入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它主要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发放。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1)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期限。2)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3)履行某些义务。(多选)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多选):减轻国家经济负担;促进就业功能。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简答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问题表现在: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就业培训质量不高;对困难群体的帮助不够;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资金和组织管理问题:(1)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机构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2)在建设就业服务机构的各项硬件及软件资源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从业人员问题。编制较少、机构薄弱、文化程度低、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等等。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措施(简答题)1)依靠政策力量;2)加大政府投入;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4)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5)推进就业服务的社会化;6)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就业培训质量。7)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8)加大“一条龙”就业服务的推广力度。9)大量培养和充实就业服务从业人员。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概念。所谓“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比当前实际工资更低的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2011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常见的劳动力市场形式是(C)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市场C.不完全竞争市场D.寡头市场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工资的关系表现为(A)A.劳动力供过于求,工资下降B.劳动力供小于求,工资下降C.工资增加,一定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工资没有关系3.处于生产第二阶段,下列表述比较恰当的是(C)A.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B.MP增加且大于APC.MP减少且小于APD.AP增加4.在等产量图示中,将不同的等产量线上斜率为无穷大或为零的点分别连接起来的曲线就是脊线,在脊线区域以内,等产量线的斜率(B)A.为0B.为负C.为正D.不能确定5.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A、B两类,A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称为(D)A.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供给弹性C.劳动力需求的要素替代弹性D.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6.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这种倾向造成的工作轮番上升现象是(C)A.劳动力过剩B.平均主义C.工资漂浮D.劳动力短缺7.劳动力的居住地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职位发生了变动,可能是劳动力由于自己或外界的原因主动转换职业,这种流动属于(D)A.地域之间的流动B.地区之间的流动C.国家之间的流动D.职业间的流动8.补充了“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并回答了为什么农村向城市的移民过程中会不顾城市失业或隐蔽失业的存在而继续进行的是(C)A.二元经济结构模型B.哈利斯模型C.托达罗模型D.费景汉-拉尼斯模型9.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劳动力,有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以货币收入或非货币收入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形式存在的收益称为(A)A.分割性收益B.隐性收益C.体制外收益D.市场收益10.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标是(C)A.干预市场B.增加政府收入C.实现充分就业D.实现宏观调控11.从刺激总需求的角度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是(D)A.社会保险政策B.劳动立法C.人力资源政策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2.公共部门的就业最直接受制于(C)A.政府机构的规模B.社会产品的规模C.财政收入的规模D.财政赤字13.劳动保护就是要保护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主要的实现途径是(D)A.政府立法B.政府投入C.工会干预D.用工单位不断改善劳动条件14.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都是不变的,这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是(A)A.需求无弹性B.需求无限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15.根据经济学原理,当工资率提高时,意味着单位劳动时间价格上升,闲暇的机会成本(B)A.降低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16.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称为(D)A.正弹性的劳动力供给B.单位弹性的劳动力供给C.逆变弹性的劳动力供给D.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17.社会学对特殊劳动群体的研究源自(A)A.社会分层理论B.职业分层理论C.社会差别理论D.社会隔离理论18.从第三部门的管理看,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日渐(C)A.多元化B.社会化C.市场化D.竞争化19.失业保障体系的主体是(A)A.失业保险制度B.失业救济制度C.失业补贴制度D.免费职业培训指导20.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C)A.滞后的B.缓慢的C.迅速的、及时的D.表现为一种粘性特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A.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B.劳动力市场是有有形与无形之分,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一样,也有自身的载体和形式,是内在机制与外在形式的统一C.劳动力市场代表着一种经济关系,实质是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D.劳动力市场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如组织及社会因素的影响E.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买卖双方的一个简单组合,它是一个静态的概念2.根据劳动力工资需求弹性的不同取值,可以把劳动力的工资需求弹性划分为(ABCDE)A.需求无弹性B.需求有无限弹性C.单位需求弹性D.需求富有弹性E.需求缺乏弹性3.下列关于家庭生产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E)A.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力供给价格呈现正态分布B.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力参与具有负向的影响C.人力资本投资将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负向的影响D.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力供给增加E.家庭已就业成员劳动收入的增加对非就业成员的参与将产生负向影响4.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趋势是(ABCDE)A.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B.从内地落后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C.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D.在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流动E.由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向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流动5.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包括(AD)A.体制性分割B.差异性分割C.区域性分割D.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E.体制内分割6.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体现在(ABE)A.保障基本生活B.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C.增加社会财富D.身体健康E.服务社会7.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应包括(BCD)A.覆盖面增加B.健全最低保障制度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叉车三包维修承包合同
- 2024年长沙客运上岗证考试题多少道题
- 2024年通辽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试题
- 2024年事业单位聘用规定合同书
- 2024年南阳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4年搬运承包合同之二
- 2024年万科设计合同范本
- 2024年南昌客运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湖北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杭州客运资格证在线考试答案
- 石大皮肤性病学教案
- 筹集资金的核算课件
- 课文解释-the-story of an hour翻译
- 2022年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共36张PPT)
-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 初三物理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报告单
- 海姆立克急救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医院年薪计算工分制方案-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设计
- 小学综合实践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主题活动三:影子的作用》教案
- DB11T 712-2019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