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大豆白粉病防治决策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大豆白粉病防治决策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大豆白粉病防治决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大豆白粉病防治决策

一、分布与危害大豆白粉病是一种区域性和季节性较强的病害,其易于在凉爽、湿度大、早晚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出现,但也有文献报道其容易在湿度低的环境发病。大豆白粉病与1931年在美国报道,到了上世纪70年代才严重爆发于美国的东南部及中西部;日本在1982年报道白粉病的发生,17年后在九州岛大面积爆发;巴西与1996/1997年大面积出现大豆白粉病;1998年,韩国、越南、台湾等地都相继出现大豆白粉病。此病普遍发生于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巴西的主要大豆生产区以及东亚等地区,能导致大豆减产。国内分布于河北、四川、吉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二、发生规律温度15℃~20℃和相对湿度大于70%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雨水过大不利于病害发生。大豆白粉病的发生与下面因素有关:(1)与品种有关。(2)与肥料有关。氮肥多、发病重。(3)与叶片部位有关。中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发病重三、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斑点圆形,具黑暗绿晕圈。逐渐长满白色粉状物,后期起白色粉状物上衣出黑褐色球状颗粒物。大豆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不为害豆荚,叶柄及茎秆极少发病,发病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后向中上部蔓延。感病叶片正面,初期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扩大后呈边缘不明显的片状自粉斑严重发病叶片表面以撒一层白粉病菌的菌丝体及分生泡子后期病斑上白粉逐渐由白色转为灰色,最后病叶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四、鉴定方法外部形态观察:观察发病大豆叶片的症状,其中包括病斑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光学显微镜观察:用干净的透明的胶布轻粘大豆单一病斑的边缘,后粘贴在灭菌的载玻片上,尽量让胶布紧贴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特征。将双蒸水滴于患病的大豆叶片单一病斑上,后用刀片轻刮病斑,接着将带有病菌的水转移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OlympusCX40型显微镜下检查,并测量分生孢子的大小和分生孢子梗长度。五、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3.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4.化学防治方法: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可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毫升,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