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鹿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此现象是()对生物生理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2.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3.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A.光照B.坡C.海拔D.坡度

4.农谚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说明中耕是对作物起()

A.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B.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C.综合作用的生态因子D.补偿作用的生态因子

5.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6.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

8.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9.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大气D.水分

10.生态系统的功能是()。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1.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这种过程称

A.种群衰退B.种群平衡C.种群爆发D.生态入侵

12.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13.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14.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15.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16.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

17.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贡献最大的是()

A.N2

B.O2

C.CO2

D.SO2

1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9.全球水循环的关键是()。

A.海洋B.大气C.陆地D.森林

20.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21.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A.土地退化B.土壤污染C.生态平衡失调D.土地沙化

22.均匀分布是由于种群个体成员间进行什么引起的()

A.竞争B.争夺资源C.种内斗争D.他感作用

23.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4.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25.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沙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26.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27.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28.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29.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30.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31.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32.生理有效辐射是()。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

33.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4.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35.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36.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37.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38.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个体层次为主D.以宏观层次为主

39.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A.初级生产B.次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

40.下列群落中,季相变化最大的是()

A.常绿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林

41.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

42.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43.下列有关次级生产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级、三级消费者不能同是次级生产

B.生态学中没有三级、四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的过程

D.动物性生产都称为次级生产

44.两种生物之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是()。

A.竞争关系B.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

45.对人来说,住址是(),职业是()。

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

46.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47.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4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9.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50.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二、填空题(20题)5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生态学的萌芽、生态学的建立、生态学的巩固、__________四个时期。

52.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3.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划分,森林砍伐迹地的演替属______。

54.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_______。

55.在北半球因光照的差别,常把南坡称为______,北坡称为______。

56.沙漠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靠植物体的______这部分器官完成。

57.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体现在形态结构适应、行为适应和__________适应等三个方面。

58.一个物种在没有受到其他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叫______。

59.系统输出的一部分(物质、能量、信息)又反过来作为输入对原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叫______现象。

60.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通常划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和______。

61.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62.土壤有机质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63.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______生产。

64.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65.我国对植物群落主要分为三级: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群丛。______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

66.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______。

67.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从基质的性质可称为______。

68.()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的场所。

69.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______。

70._____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72.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73.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A.否B.是

74.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75.水体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热污染与油污染。()

76.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

A.否B.是

77.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B.错误

78.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79.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80.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82.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83.从不同的角度,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84.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85.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五、论述题(2题)86.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87.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参考答案

1.D

2.D解析:次级生产力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海洋中能量流动与贮存多维持在消费者层次中,故其次级生产力最高,选D。

3.A

4.A

5.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6.D

7.D

8.B

9.C

10.D

11.A

12.C

13.A

14.C

15.D

16.A

17.C

18.D

19.B解析:水循环的关键是大气,从降水到蒸发进入大气都离不开大气运动,故选B。

20.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21.C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土壤沙化。

22.C

23.D

24.B

25.B

26.D

27.B

28.C

29.B

30.D

31.A

32.A生理有效辐射一般指波长在380~760nm的可见光。尤以波长在620~760nm的红光和波长在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重要,红橙光为叶绿树最容易吸收的部分。

33.D

34.A

35.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36.D

37.D

38.B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

39.A

40.D

41.A

42.A

43.A

44.C

45.B解析:生境是指生活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而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也指某种关系中的位置,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46.D

47.B

48.D

49.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50.B

51.现代生态学

52.负

53.外因演替外因演替

54.活动温度

55.阳坡;阴坡

56.茎茎

57.生理

58.基础生态位基础生态位

59.反馈

60.饱和期饱和期

61.生态适应性

62.腐殖质;非腐殖质

63.次级次级

64.内禀增长率

65.高级单位——植被型

66.分层现象(或成层性)分层现象(或成层性)

67.旱生演替旱生演替

68.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69.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70.食物链

71.Y

72.Y

73.N

74.N

75.Y

76.Y

77.A

78.Y

79.N

80.Y

81.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

82.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

83.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②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②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84.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

85.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予明确的定义;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奥德姆:集生态学研究于大成写出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系统精辟地论述了生物—环境—人的全部关系。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予明确的定义;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奥德姆:集生态学研究于大成,写出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系统精辟地论述了生物—环境—人的全部关系。

86.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没有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的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如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具有K对策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