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12年《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后两章未完,待续)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0题任选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填空题(38空,每空0.5分,共19分)三、简答题回答要点(5题任选3题,每题7分,共21分)四、论述题(4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考试时间:大约第8周或第9周答题要求:1、每题简答题回答内容150字左右;每题论述题回答内容350字左右;2、答题要点不能够全盘照抄,要有自己理解与加工;3、简答题和论述题没有标准答案,在掌握要点基础上,鼓励自由发挥。例题1、简述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仅供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性原理、限制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和可比性原理。通过整理,可以描述如下: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是,由于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影响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因素很多,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土地评价要采用综合、全面、系统分析的方法,而且土地评价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例题2、论述不同土地管理手段的特点及其优劣(仅供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土地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1)行政手段:包括引导性的计划和规划、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命令和单独的行政许可或审批等,这是政府从社会和宏观的角度,通过制订计划和规划来引导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和约束土地利用行为。例如,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规定进入市场的土地用途和开发利用方式等,保证土地利用过程与周围的其他土地利用相协调,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2)法律手段:指管理者按照司法程序,使用调解、仲裁、申请强制执行、诉讼等手段,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较宏观、影响范围较大,通常是全国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而且要求制定法律过程中应有较长期的预见性,同时也要保证法律的相对稳定性;(3)经济手段:通过运用经济利益手段,包括奖励或处罚段措施,鼓励、引导、推动被管理者的行为与管理要求相一致,这是一种相对较微观的方法,适用于对具体的土地利用行为,也就是奖励土地利用的合法、有益行为,处罚或制裁违法、破坏土地行为,例如,对于建房使用老宅基、不占新耕地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对于超标占地、荒废土地给予经济处罚等;(4)技术手段: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如为了鼓励开发边缘地区,若开发商能在投资于中心城区的同时,投资于待开发的边缘地区,则在中心城区的项目可以提高容积率;又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规划与管理。在具体的土地管理方面,经济、法律手段比行政手段更有效。例题3、假设甲地A矿种的储量级别是(122),乙地A矿种的储量级别是(333),试从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及地质可靠程度三个方面阐述甲、乙两地A矿种的开发利用价值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编码中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甲地A矿种的储量级别(122)为预可采储量,第1位数的1代表经济的,说明该矿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开发是可能的。第2位数的2代表做了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做了初步评价,对下一步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第3位数的2代表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说明储量控制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精度要求,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总体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乙地A矿种的储量级别(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第1位数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说明该矿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第2位数的3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仅仅做了概略评价,评价采用的相关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缺乏本矿山准确的参数和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第3位数的3代表地质可靠程度仅仅为推断,是指储量控制仅按照普查的精度进行,依据区域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由于信息有限,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可信度较低,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显然,就目前情况而言,甲地A矿种比乙地A矿种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2012自然资源学复习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的土地上所拥有的一切资源。自然资源: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是陆地表层部分,由岩石,岩石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类型:地表各组成要素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性质均一的土地单元。土地分级: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组织水平即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土地级别。土地分类: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进行归纳的分类。土地生产力(潜力):是一定条件下土地生产能够达到的最大水平。土地调查:就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是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下,对土地的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和投资效益进行鉴定、评价的过程。土地投资效益:也称土地投资收益,指以城市土地条件为基础而产生的超额纯收益。土地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合理地分配土地,确立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配置各种用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规划措施体系。土地管理:是国家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改造等方面的决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系统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土地经营管理:指在土地开发经营活动中,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以及土地市场的管理。城市土地定级: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城市土地质量、使用效益及其在土地空间上分布差异状况的评定,并用等级序列表示其差异或优劣程度的过程。气候资源: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光能、热量、水分、空气与风能等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海洋资源,狭义地理解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海洋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运动能量,海水热量,海底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广义地理解是指不论是海水水体本身还是海洋空间的利用,凡是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物质、能量、空间、设施等等,都可称之为海洋资源。领海是指国家的主权扩及于其领土及内水范围之外的毗连其海岸的海域,并说明,沿海的主权还及于领海上空、海底及海底地下。大陆架是指“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之外的水下区域的海底及其地下,其水深达200米或虽超过此限度,但其上覆海水的的深度容许开发该区域的天然资源者”矿产资源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分析、己知矿床类比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普查:是对普查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比较系统勘查与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勘探:是对已知的勘探区,加密系统工程及采样,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储量:是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基础储量可采部分,地质可靠程度达到勘探阶段,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基础储量:是指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现行的采矿和生产需要。资源量:是指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目前开采技术不可行、经济不合理。成矿区域:在空间上,是矿床比较集中的地区,显示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律性。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形成各种规模的﹑各种方向的﹑以不同矿床组合为特征的成矿带。成矿时代:在地质历史上,矿床形成比较集中的时代,显示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作为地壳组分的成矿元素随著地壳的演化而不断分异,在地壳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各种矿床。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矿业城市: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有的概念,围绕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一个以矿石开采、加工、冶炼为主要产业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即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二、填空题国土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的传统分类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工业自然资源,后者又包括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自然资源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六大类。自然资源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制管理、情报管理等。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有:针对(使用目的)性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土地构成三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和区位要素。土地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包括:气候要素、地质地貌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植被要素。土地构成要素中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区位因素包括:离市场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应物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土地纲、土地类与土地型;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别是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和土壤植被类型。土地评价类型从评价对象出发可分为农用地评价和非农用地评价。土地评价类型按评价内容方面可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土地适宜性分为现实适宜性和潜在适宜性两种,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分。农用土地评价方法包括:直接法、定性法和定量方法。农用地评价程序分四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野外调绘阶段、成果整理阶段和检查验收阶段。城市土地定级的方法包括: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级差收益测算评定法和地价分区定级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种类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种类按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划分:全国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级规划。土地管理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包括:使用的无限性与有限性、存在的相对稳定性和波动性、区域分布的规律性和差异性、相互依存性和不可替代性。水资源的分类按存在的方式可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湖泊蓄水、沼泽水、冰川融水和海洋淡化水)、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原因有: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称为自然污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称为人为污染;由两因素共同造成的,则称为混合污染。水质污染造成的危害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类型包括:水量型水资源问题、水质型水资源问题和混合型水资源问题。生物资源从生物分类学角度分: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从研究利用角度分: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栽培作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驯化动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海洋动植物资源、遗传基因(种质)资源等。我国近期采取与生物资源、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政策是,在山区实行退耕还林,在草原实行退牧还草和在湿地保护区实行退渔还湖政策。按照资源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划定领海基线的方法有以下四种:正常基线法(也叫低潮基线法)、直线基线法、混合基线法和特定基线法。大陆架的行使主权是独占的,其上覆的海水为公海。按海洋资源能否恢复的分类,海洋生物、潮汐能均属于再生性资源,滨海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均属于非再生性资源。矿产资源按其性质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矿产资源根据矿产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分为内生矿产、外生矿产和变质矿产。矿产资源根据矿产的产出状态,分为固体矿产、液体矿产和气体矿产。主要由岩浆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内生矿床,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造山带或活动地槽区,相当于现代的山区;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外生矿床,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或稳定地台区,相当于现代的平原盆地区。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保有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长。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率低,开发秩序混乱、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矿业集成度低、优势矿产优势地位逐步丧失和政府管理薄弱。我国矿产资源的四大发展战略是:稳定老区、发展新区、开拓海外和适度储备。当今世界范围存在日益尖锐的问题是:人口在膨胀,资源在枯竭,环境在恶化,就此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发展“极限”观点与可持续发展论观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阶跃性原则。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和生态—经济统一原则。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城市的形成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称为先矿后城式,另一种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称为先城后矿式。三、简答题回答要点(仅供参考,不是标准答案)简述自然资源的特性包括:综合性与整体性;时空变化的不平衡性与节律性;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可塑性和演变的不可逆性。简述自然资源的研究任务包括:(1)资源调查: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调查、模拟调查;(2)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制订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规划的基础研究。(3)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全国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题规划三大类,其中区域规划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是全国总体规划的起步。(4)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就是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进行的组织、协调、规划、立法、监督等活动的总称。(5)资源立法:这是实现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简述土地构成要素(1)自然要素:①气候要素;②地质地貌要素;③土壤要素;④水文要素;⑤植被要素;(2)社会经济技术要素:①经济要素;②技术要素;③社会要素;(3)区位因素:①离市场远近;②交通的通达性。简述土地构成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三个方面:1.经济要素:土地开发人财物;土地利用集约化;土地自然属性与利用类型-基本农田保护;2.技术要素:科学技术水平、农业技术、交通推动土地开发利用;岩土技术促进地下利用;3.社会要素:土地所有制与使用制度-使用权可以买卖、抵押、出租、转让、继承-流转。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与任务包括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空间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及权属关系、土地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潜力及存在问题。查清调查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界线并反映在图上,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查清调查区域内各类土地的数量、结构,最后对土地利用现状加以分析。简述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六:①多样性原理,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②限制性原理,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即限制程度不同;③相对性原理,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不同,土地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的;④综合性原理,土地的不同性状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⑤系统性原理,应用系统分析原理,改善土地-土地利用系统结构,获得最理想的土地经济效益;⑥可比性原理,土地评价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包括:1.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2.土地资源丰富,但相对面积小;3.山地多,平地少,不宜农用的地多;4.不同适宜性土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5.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简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应该遵循如下原则:1.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原则;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性原则;3.保护耕地,节约非农业用地原则;4.适度利用,集约经营原则。简述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气候资源具有如下分布特点:1)平均气温:自南至北,自东至西变化大;2)太阳辐射量:西多东少;3)降雨量:东南多,西北少;4)平均风速:差异大,新疆-内蒙古北部、青藏高原北部、东南沿海较大。简述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具有如下特性:1)补给上的可恢复性…;2)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性…;3)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性…;4)存在状态上的流动性…;5)开发利用上的有限性…;6)经济上的两重性…;7)利用上的多样性…;8)开发上的整体性…。简述中国水资源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空间分布上不均匀性,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分为五个带;2)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性,一年中有雨季与旱季之分,相对而言南方雨季比较长,北方雨季比较短;3)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平均降水量低,人均占有量更加不足(与世界相比较…)。简述城市水资源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城市水资源问题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天然可用水量远远大于城市用水需求量,天然水体的环境容量远远大于水体污染负荷,表明水质优良,策略是开源利用;2)平衡阶段:天然可用水量与城市用水需求量趋于平衡或天然水体的环境容量与其污染负荷趋于平衡,表明水质尚可良,策略是减量回收;3)水荒阶段:天然可用水量远远小于城市用水需求量,或天然水体的环境容量已远远小于其污染负荷,表明水质已经恶化,策略是开展综合整治。森林资源系统及其生态功能森林资源系统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最大的物质生产者和能量储存库:全球31.7%覆盖率的森林形成的生物能量占生物圈的63%;(2)调节空气: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尘土;(3)调节气候: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相对湿度则高;(4)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防风固沙;(5)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世界上50%以上的物种栖息繁衍在各类森林特别是天然林中;(6)全球气候变化的缓冲剂:森林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减少酸雨,减缓海平面上升。简述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矿产资源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矿产资源的有限性…;(3)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4)矿产资源赋存的多样性…;(5)矿产资源的多组分和综合性…;(6)矿产资源的可变性和开拓性…。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如下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仅居世界第53位;(2)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钨、锡、钼、锑储量居世界前列,而大宗矿产储量相对不足,铝、铜保有储量仅占世界比例4.92%和1.44%;(3)贫矿较多,富矿稀少,开发利用难度大,如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有0.87%,智利、赞比亚等主要产铜国的铜品位达几%;(4)中小型矿床众多,超大型矿床稀少,矿山规模偏小,如我国329个铜矿山累计年产铜不足44万吨;而智利仅丘基卡玛塔一个矿山年产铜就达65万吨;(5)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利用成本高,如我国铜矿床资源中共、伴生型铜矿占了72.9%;(6)我国矿种比较齐全,但各个矿种产地相对集中,地理分布不均衡;(7)部分矿产资源自给程度较高,但矿产资源进口量逐年上升,钨、锡等优势矿种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四、论述题回答要点(仅供参考,不是完整标准答案)论述土地构成自然要素及其对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土地构成的自然要素包括:1)气候要素有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她们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温度带、气候区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2)地质地貌要素包括地表岩石类型、纬度、海拔、地貌、坡度,产生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3)土壤要素包括土壤质地类型、土层厚度、土壤养分和pH值;4)水文因素包括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配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效果。5)植被对土地利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植被类型、植物生产力和生态调节功能。论述不同土地管理手段的特点及其优劣(1)行政手段:引导性的计划和规划;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命令;单独的行政许可或审批;(2)法律手段:指管理者按照司法程序,使用调解、仲裁、申请强制执行、诉讼等手段;(3)经济手段:运用经济利益鼓励、引导、推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市易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承揽协议书
- 建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
- 房屋委托装修出售合同
- 《重庆配合比宣贯》课件
- 版手房买卖合同
- 个人之间的委托投资协议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详细解读3篇
- 花的类型课件
- 2024年度物流合同:国际快递服务与供应链管理2篇
- 课件素材结束语图片
- Module8Unit1WeregoingtovisitHainan(课件)英语四年级上册
- 北斗应用设备项目市场营销方案
- 安全标兵申报材料
- 混凝土搅拌站安装指导工艺课件
- 14普罗米修斯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工程造价师招聘模板范本
- 保证书(女方出轨)
- 第十四章精神科护理相关的伦理和法律
- 洗车机操作保养规程
- 电杆套筒基础施工方案
- 自我评价主要学术贡献、创新成果及其科学价值或社会经济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