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专题“作用题”现代文阅读专题“作用题”学习目标:1、了解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特点,以及本专题在现代文复习中的地位。2、明确“作用题”的类型,掌握一些答题必要的专业术语。3、把握文章的写法和思路,全面分析,规范答题。学习目标:一、试题回放1、唐山期末试题《生和死浇筑的雕像》第14题,“第二段描写冻土原上的严冬有什么作用?”答案:通过对严冬的描写,引出能从坚硬的冻土和积雪中挣扎出来的白头翁,(2分)衬托其弱小生命的伟大。(2分)一、试题回放答案:通过对严冬的描写,引出能从坚硬的冻土和积雪2、09年全国Ⅰ卷《彩色的荒漠》第14题、17题,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2、09年全国Ⅰ卷《彩色的荒漠》第14题、17题,答:第一问1、题型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考试大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1、题型分析2、题型类别①材料(首段、末段、中间段)的作用②修辞(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的作用③表现手法(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比兴、烘托、不同人称)及其作用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及其作用2、题型类别3、解题方法:①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③从内容、情感,结构,效果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作答。3、解题方法:(一)开头作用类(一)开头作用类1、课堂示例:(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我爱水张秀亚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

……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1、课堂示例:(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知识框架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二)结尾作用类(二)结尾作用类1、课堂示例:(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1、课堂示例: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归纳总结: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3、知识框架: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2、归纳总结: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17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三)文中内容作用类(三)文中内容作用类1、课堂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问题:第(5)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课堂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答案: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为下文抒写樱花凋谢的感情落差作铺垫。(4分,“衬托”1分,“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1分,“铺垫”2分)答案: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3、知识框架承上启下过渡总领后文照应前文突出文章的主旨,衬托烘托铺垫反衬3、知识框架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五、强调、补充①站在写作者的角度,仔细体味②不能只注重对主旨、结构、效果的作用,而忽视最基本的材料本身内容。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2009山东卷《回家的路》)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修辞手法作用题修辞手法作用题【真题回放】

例7.(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案:“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真题回放】答案:“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结合语言、情感、主题多角度分析)。【解题思路】【备选术语】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备选术语】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语气强烈,强化情感。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2009安徽卷)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答案】(1)拟人,比喻。(2)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

2007浙江卷《泰山之思》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答案]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作用题表现手法作用题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真题回放】例8.(2008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真题回放】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描写手法:绘色)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解题思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解题思路】【备选术语】

白描象征反讽(语)类比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比兴【备选术语】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参考答案】(6分)①象征手法。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表达方式作用题表达方式作用题【真题回放】(2006年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例9可答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真题回放】例9可答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真题回放】(2008年宁琼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可这样答: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真题回放】可这样答: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其次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鲜明传神;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等。第三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解题思路】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2009安徽卷)

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大雾遮蔽了一切,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⑴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⑵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不同人称作用题不同人称作用题【真题回放】例11(2008年浙江卷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例11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真题回放】例11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备选术语】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备选术语】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06年辽宁卷,原文《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2009湖北卷)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映山红映山红1.结合语境,简述“音符”在下列两句话中的具体含义。(4分)(1)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2)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2)肯定了大别山映红在“奏响春之歌”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它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特点,映衬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思对即可,2分)(1)比喻盆景映山红渺小卑微,毫不起眼,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中只起到一种陪衬、点缀作用。(意思对即可,2分)

1.结合语境,简述“音符”在下列两句话中的具体含义。(4分)2.“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说说“我禁不住几分悲哀”的原因。(4分)2.家乡的映山红原本热烈奔放,充满活力,(2分)现在却成了江南庭院中的盆景,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作者对这种改变禁不住感到悲哀。(2分)2.“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说说“我禁3.文章题为《映山红》,为什么却宕开笔墨写杜鹃鸟以及“迁客骚人”对杜鹃鸟引发的种种慨?这样写有什么深意?(5分)3.先写映山红赞其外形之美和内在品质,因同名又写到杜鹃鸟,叙其感伤凄凉故事,再引起白居易、文天祥等著名诗人的有关杜鹃鸟诗句,环环相扣,承接自然。(2分)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氛围,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人文底蕴。(3分)(这是答题思路,意思对即可)3.文章题为《映山红》,为什么却宕开笔墨写杜鹃鸟以及“迁客骚4.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映山红的赞美之情?末段作者的“感慨”与这种思想感情有何关联?(5分)4.对比。(1分)文章写江南庭院的的映山红“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对其悲剧色彩的境遇充满同情;下文写家乡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热情洋溢,字里行间充满赞美之情。前后对比鲜明,寄托深远。(2分)作者在文末触景生情,点明映山红的内在品质,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是前文映山红极尽赞美的归结和升华。(2分)4.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映山红的赞美之情?末段现代文阅读专题“作用题”现代文阅读专题“作用题”学习目标:1、了解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特点,以及本专题在现代文复习中的地位。2、明确“作用题”的类型,掌握一些答题必要的专业术语。3、把握文章的写法和思路,全面分析,规范答题。学习目标:一、试题回放1、唐山期末试题《生和死浇筑的雕像》第14题,“第二段描写冻土原上的严冬有什么作用?”答案:通过对严冬的描写,引出能从坚硬的冻土和积雪中挣扎出来的白头翁,(2分)衬托其弱小生命的伟大。(2分)一、试题回放答案:通过对严冬的描写,引出能从坚硬的冻土和积雪2、09年全国Ⅰ卷《彩色的荒漠》第14题、17题,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2、09年全国Ⅰ卷《彩色的荒漠》第14题、17题,答:第一问1、题型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考试大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1、题型分析2、题型类别①材料(首段、末段、中间段)的作用②修辞(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的作用③表现手法(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比兴、烘托、不同人称)及其作用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及其作用2、题型类别3、解题方法:①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③从内容、情感,结构,效果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作答。3、解题方法:(一)开头作用类(一)开头作用类1、课堂示例:(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我爱水张秀亚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

……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1、课堂示例:(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知识框架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二)结尾作用类(二)结尾作用类1、课堂示例:(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1、课堂示例: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归纳总结: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3、知识框架: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2、归纳总结: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17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三)文中内容作用类(三)文中内容作用类1、课堂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问题:第(5)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课堂示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答案: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为下文抒写樱花凋谢的感情落差作铺垫。(4分,“衬托”1分,“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1分,“铺垫”2分)答案: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3、知识框架承上启下过渡总领后文照应前文突出文章的主旨,衬托烘托铺垫反衬3、知识框架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五、强调、补充①站在写作者的角度,仔细体味②不能只注重对主旨、结构、效果的作用,而忽视最基本的材料本身内容。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2009山东卷《回家的路》)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修辞手法作用题修辞手法作用题【真题回放】

例7.(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案:“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真题回放】答案:“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结合语言、情感、主题多角度分析)。【解题思路】【备选术语】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备选术语】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语气强烈,强化情感。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2009安徽卷)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答案】(1)拟人,比喻。(2)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

2007浙江卷《泰山之思》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答案]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作用题表现手法作用题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真题回放】例8.(2008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真题回放】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描写手法:绘色)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解题思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解题思路】【备选术语】

白描象征反讽(语)类比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比兴【备选术语】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参考答案】(6分)①象征手法。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表达方式作用题表达方式作用题【真题回放】(2006年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例9可答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真题回放】例9可答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真题回放】(2008年宁琼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可这样答: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真题回放】可这样答: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其次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鲜明传神;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等。第三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解题思路】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2009安徽卷)

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大雾遮蔽了一切,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