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要塞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要塞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要塞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要塞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要塞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要塞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2.下列各项中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的是(

)A.“君权神授”

B.王权高于议会

C.限制王权

D.王权至上参考答案:D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形成于A.五四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参考答案:B考查毛泽东思想。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1928~1930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故应选B。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参考答案:D陆贾、叔孙通融合阴阳家的思想,贾谊引用《老子》的理论,这为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西汉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并未成为汉代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内容也不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是儒家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故选B。5.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参考答案:A6.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B.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D.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是因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人们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排除;C项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不是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D项在“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背景下诞生的。故选B项。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7.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反映了他思想主张:A.追求人自由B.追求现实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参考答案:B8.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周恩来的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结合1956年这一时间和周恩来的表态,可以准确判断出A项,因为1956年我们并开始提出并实行了“双百方针”,周恩来的态度正好就是对这一方针的最好诠释。B应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故排除;题干中1955年的现象反映了C;而题目的主旨是对学术问题政治化错误的纠正,故排除C;D项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实行【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9.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B.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C.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D.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对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起到重要作用,说明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AC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绝对,排除。10.“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出分封制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

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

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参考答案:C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可以看出,分封制进一步明确了君臣等级关系,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的特点,排除A;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高度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分封制之前和分封制之后君臣之间地位和关系,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结合,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结合分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1.到十八世纪基督时代为止,世界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已有一千年了,然而,在十八世纪,人们离开了原始的生活基地,进入到从未梦想过的新天地。这场革命在十九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刘易斯芒福德写道;“机械学成了新宗教,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救世主”。“这场革命”是指A.工业革命 B.经典力学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参考答案:A12.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的著名诗人,其著作风格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故选C。A项光荣革命是1688年;B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D项说法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13.“×××,教授。1940年1月生,1946——1949年为地主家放牛,1950——1956年进小学读书,……1969——1978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上山下乡,1978——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书,后任南京财经大学教授……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①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②“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积极作用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④1972年中美建交为他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D14.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文中“原理”指分权与制衡

B.秦朝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C.作者反对“原理”的长期不变

D.作者否定了“后世”官制参考答案:B15.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参考答案:C汉代儒学。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确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符合题意。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发展的客观反映。A项错误,B与提议无关,秦时已完成统一,无法说明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D项。1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17.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参考答案:B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些变化:1935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年修改《中立法》,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18.“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维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C.强调知行合一 D.强调人类的理性参考答案:考点:83:苏格拉底.分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苏格拉底思想主张: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来自于知识;③主张“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解答:根据材料“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维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说明黑格尔更强调人的理性,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9.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说明均田制实行之后豪强地主依旧大肆兼并土地,这是土地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古代中国庄园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形态,而且也不存在井田制恢复一说,这与史实不符,排除A。“庄园”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排除B。“庄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与史实不符,排除D。20.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

A.所有人的民主

B.是所有男性的民主

C.是所有男性公民的民主

D.是部分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参考答案:D21.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方针C.把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参考答案:A22.“消息传出,广大台胞悲苦万分,哭声达于四野。在北京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联名上书,‘祖宗坟墓,岂忍舍之而去?田园庐舍,谁能挈之而奔?’”与之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广大台胞悲苦万分,哭声达于四野”反映了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史实,故C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都与割让台湾无关,故AB错误;《辛丑条约》也没有割让台湾的内容,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广大台胞悲苦万分,哭声达于四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内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3.73年,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恢复东汉政府一西域各国的交往

B.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北匈奴

C.恢复西域都护、打通丝绸之路

D.为了同大秦建立直接的联系

参考答案:A24.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C.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立国的根本

D.为了纪念神农氏参考答案:C25.“断发易服”、“禁止缠足”主张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参考答案:C26.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政权更替频繁B.封建国家分裂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交融加强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汉人的饮食融入了外域胡人的饮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族间交流融合的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流融合的加强,不是政权的更替频繁;B选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并非完全处于分裂时期,这不是此时期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原因;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方汉族的饮食融入了外域胡人的饮食,与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无关,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7.《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参考答案:B“克己复礼”的解释大意是:仁是本心全部的道德。克己复礼是指,战胜自己的私欲,从而通过遵循礼制来顺应天理。根据所学可知,主张消除个人私欲,顺应天理是宋明理学的主张,即“存天理,灭人欲”。故选B。ACD不符合材料,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的分析理解。28.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创造发明常常基于科学理论的突破,其中与探究和利用原子和宇宙有直接关系的重大理论突破是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参考答案:D29.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影响女性地位的关键原因是()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C.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参考答案:C依据“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发展理学阶段,宋明理学主张遵循儒家伦理道德,“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严重束缚妇女,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急转直下,故C项正确;ABD三项对女性地位下降影响不大,排除。30.南戏在宋代兴起,《宋书》载:“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材料反映了南戏兴盛的根本原因是()。A.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B.城市商业的兴盛C.宋代文人阶层的扩大D.统治者的推崇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明史记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从本质上说明A.明朝的政治比较清明,皇帝较多采纳臣下的意见B.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很高C.君主采用多种手段驾驭臣下

D.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参考答案:D32.读下面这段史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⑶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答案:1、明朝,明太祖2、吏户礼兵刑工,皇帝3、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3.材料一、1938年,从纳粹德国传来一条惊人的消息:核裂变会产生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座城市。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推举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罗斯福采纳了建议。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1942年开始实施以“曼哈顿工程”命名的庞大计划。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摘编自何青青《美国原子弹研制内幕》材料二、罗斯福时期的远东战略最突出的表现在雅尔塔协定上,由于太平洋战场日益增长的美军伤亡人数,苏联出兵远东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7月17日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明确表示:“因为现在已发现了一种力量与性质都是全新的武器,以致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也不需要其他任何国家”。他还在18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相信在俄国人参战前日本人就将彻底失败;我相信当曼哈顿(原子弹)出现在它们本土上时肯定会如此。”﹣﹣戴超武《美国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与原子弹的使用》(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进行原子弹研制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原子弹研制成功对美国远东战略的影响。参考答案:考点: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考查美国进行原子弹研制的背景;原子弹研制成功对美国远东战略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从纳粹德国传来一条惊人的消息:核裂变会产生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座城市”、“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推举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罗斯福采纳了建议”可以得出背景是德国已经着手原子弹的研制;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具备人才和科技条件及政府的支持.(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因为现在已发现了一种力量与性质都是全新的武器,以致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也不需要其他任何国家”、“我相信在俄国人参战前日本人就将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