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缓冲器接头模具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弹簧缓冲器接头模具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弹簧缓冲器接头模具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弹簧缓冲器接头模具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弹簧缓冲器接头模具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弹簧缓冲器接头模具设计一、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1.1题目背景模具在现代生活中,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1]。由于利用模具生产制件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等特点,现在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家用电器,轻工日用品等部门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目前在电子,汽车,仪表和通讯等产品中,70%至85%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现在,模具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1.2题目的研究意义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3]。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4]。本文设计弹簧缓冲器接头C模具,零件的形状下部为一个圆柱,圆柱内部中空,内部孔径为32.外部圆柱直径为40.高度为90.上部有一个耳朵厚度为4,中心孔直径16.为了做出直径16中心孔,模具要做侧抽芯[5]。1.3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现在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市场广阔,1996至2004年间,模具制造业的产值平均增长14%左右,目前全世界的模具年产值越有900亿美元。近几年,虽然我国在模具数量,质量,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民经济的需求和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一些大型复杂的仍需要进口[6]。国外的模具发展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1)集成化技术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系统不仅应强调信息的集成,更应该强调技术人和管理的集成。在开发模式制造系统时强调“多集成”的概念,即信息集成、智能集成、串并行工作机制集成及人员集成,这更适合未来制造系统的需要[7]。(2)智能化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品。此时需要通过实物的测量,然后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实物的CAD几何模型的重新构造。这种过程就是反求工程RE。建立了CAD几何模型后,就可以依据这种数字化的几何模型用于后续的许多操作[8]。(3)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快速成形制造技术RPM基于层制造原理,迅速制造出产品原型,而与零件的几何复杂程度无关,尤其在具有复杂曲面形状的产品制造中更能显示其优越性。它不仅能够迅速制造出原型供设计评估.装配校检.功能实验。而且还可以通过形状复制,快速经济地制造出产品模具,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具制造的费时和耗成本的NC加工,因而RPM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求,目的2.1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本次设计弹簧缓冲器接头C模具设计(分型面,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模具结构浇口的位置,注射机型号,推出机构,排气系统,侧抽芯机构,导向与定位,复位,冷却系统),作为零件,一端作为法兰,固定用,一端为固定套。2.2本课题的研究要求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包括:(1)塑料注射模具与模具工业;(2)弹簧缓冲器接头实物分析;(3)塑件的成型及使用性能;(4)型腔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5)注塑量的计算;(6)模具的调试[10]2.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1)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并熟练地使用相关的软件;(2)掌握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过程,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科技开发工作和撰写科研论文打下基础。(3)培养独自思考,制作塑料模具的能力[11]。三.工件展示和你用的研究方案,措施3.1弹簧缓冲器接头金属零件如图3.1:图3.1弹簧缓冲器接头金属零件3.2弹簧缓冲器接头塑料零件如图3.2:图3.2弹簧缓冲器接头塑料零件3.3弹簧缓冲器接头零件图如图3.3:图3.3弹簧缓冲器接头零件图3.4研究方案(1)确定分型面(如图3.4)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零件表面的最大轮廓线为分型面[12],因此我选择零件的最底端为分型面,采用整体式的直浇道,立式注射机注射,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浇口位于零件的上方。图3.4分型面选择图(2)弹簧缓冲器接头注塑模具浇注系统方案一模一腔方案如图3.5一模两腔方案如图3.6图3.5一模一腔图3.6一模两腔一模一腔方案`;能有效地减少废频率,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精度,但模具产量较低[13]。一模多腔方案;主要是为了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设计出来的,一模多腔就是说一副模具可以同时有多个型腔成型零件,远比单腔的模具产量大得多[14]。当然,前提是工艺条件能否满足。比如说,设备的注塑量、锁模力等参数能否达到一模多腔的要求。综合该零件精度不是要求特别高,因此我选择一模多腔[15]。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的工作。3.1研究难点: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软件,3.2已开展的工作:搜集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模具设计的过程,确定研究方案四.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进度安排。第1-2周查阅资料,绘制零件工程图,准备开题答辩;第3周论文摘要,英文翻译;第4-5周模具方案制定,总图设计;第6-7周模具零部件工程图设计;第8-9周模具设计开合过程分析;第10-11周动画设计;第12周对所有图纸进行校核;第13-14周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资料提交老师检查;第15周准备毕业答辩。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指导教师:年月日所在系审查意见:系主管领导:年月日参考文献[1]张秀国.模具的现状与发展[M].模具制造.2008[2]宋奇慧.我国铸造模具发展现状分析[M].职教研究.2008[3]杨伟.注塑成型工艺[M].2004.[4]童永来.注塑模型腔快速成型工艺[M].新技术工艺.2001[5]刘昌丽.模具设计从入门到精通[M].三维书屋工作室.2012[6]王忠洲.国内外模具发展概况[M].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2[7]赵昌盛.国外模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M].模具制造.1994[8]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J]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9]王毅.模具技术沟通方式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10]张针.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指导[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1]成都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塑料成型模具》[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12]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13]张克惠.注塑模设计[C].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14]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5]王建华.徐佩弦.热流道系统的设计和喷嘴的选择[M]塑.料制造..2006.[16]Pye.R.G.W.,InjectionMouldDesign-4thEd.,byLongmanScientific&Technical,London,1989

[17]Dym.J.B.,InjectionmoldsandMolding-A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