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参考答案:B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项。故应选B。2.当某一小组讨论启蒙思想的时,其意见分成了两派,甲派认为民主的敌人主要是专制王权,而不是底层民众;乙派认为应该防止底层暴政即所谓的“多数人的暴政”,用法治来限制任何人的暴政。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派观点正确,乙派观点错误

B.甲派观点代表人物中可能有卢梭C.乙派观点的唯一代表人是康德

D.甲派观点不属于人民主权论参考答案:B启蒙思想。材料并不能体现哪一个派别正确与否的问题,因此A项错误;B项说法正确,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王权,故选B。C项错误,法治限制暴政的思想是各个启蒙思想家都提出的观点。D项错误,这种观点是属于人民主权的理论。3.“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材料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为“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制度是什伍连坐制度,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制度对于郡县制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作用【名师点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乎秦国国情。(2)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主要因素。(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4)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为其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是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与掠夺C.第一次工业革命D.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出现了蒸汽机车和汽船,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并未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先进的技术基础;B选项错误,殖民扩张与掠夺并未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先进的技术基础;D选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此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参考答案:A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新的历史条件,①、②项正确。③也属于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但不属于“新的历史条件”的范畴,故错误。王朝统治的腐败历朝历代皆有,故不能称之为“新的历史条件”,④项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项正确。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主张保护私有制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顺应现实 D.罗马法为近代西方理性的源头参考答案:C8.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参考答案:B9.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A.薄伽丘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参考答案:D10.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于(

)A.澄清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B.唤醒了们的“民权”意识C.批判了“私天下”的君主立宪制D.使人们勇于面对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参考答案:D明清进步思潮。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故选D。A项错误,是对顾炎武观点的表面理解;B项错误,顾炎武的观点并没有提出民权概念,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项材料未体现.11.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中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参考答案:A12.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13.据下图所示,1905年和1921年后革命次数出现相似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革命政党的推动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维新力量的衰落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同盟会成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1921年中共诞生后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出现高潮,故A项正确;B项不是直接原因,故排除;C、D两项与1921年的革命高潮无关,故排除。14.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参考答案:C考点:五四运动。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单纯的文化运动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选C。1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参考答案:D16.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参考答案:A多极化趋势。材料中心意思是说20世纪70年代来,国际上出现了多级化的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故选A。BCD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17.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参考答案: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考查《清明上河图》、《兰亭序》、《窦娥冤》、《上林赋》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兰亭序》是东晋时期的作品;《窦娥冤》是元代的作品;《上林赋》是汉代的作品,因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为④②①③.故A项正确.故选A.18.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上述两位的说法与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主张对应最接近的是A.甲—儒、乙—墨 B.甲—儒、乙—法C.甲—法、乙—儒 D.甲—墨、乙—法参考答案:C1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C.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参考答案:B20.1747年,法国作家拉美特利在其发表的《人是机器》中指出,宇宙中没有神,只有运动的物体。最复杂的物体是人,人是一部自我调节的机器,这部机器的运转全靠燃料。这种观点反映出A.科学发展对人的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B.宗教神学的说教已被冲破C.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D.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参考答案:A21.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

B.火药

C.儒学

D.中医参考答案:A2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参考答案:D2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参考答案:李贽的思想。题干反映李贽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因此选B,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2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

C.君主制

D.共和制参考答案:D25.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参考答案:A“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6.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项正确。A项中的礼仪法治,与材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不符,排除;孔子的“仁”本质上也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27.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A.原始岩画

B.山水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参考答案:C28.法国史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参考答案:答案:B考点:历史研究·多元史观·文明史观29.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来的后果是①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②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③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④战争更加残酷,充满更大的危险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30.《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消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5分)(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参考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每点1分,共2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2分)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任答l点,1分)(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每点1分,共3分)(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每点1分,共3分)(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32.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阶段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人唐绍仪、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甲午战争到民国初期: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民国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发展阶段留美学生群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共计有1700人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留苏的政治家群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留日学生群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留欧学生群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阶段主要留学方向及其原因。(12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教育在内容上有何变化?(6分)参考答案:1)(12分)第一阶段:方向:欧美。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科技先进。(4分)第二阶段:方向:留日。原因:甲午战争后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深重,鉴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经验吸引。(4分)

第三阶段: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留苏现象出现)。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促进西方启蒙思想传播,十月革命鼓舞。(4分)

(2)(6分)主要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而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最后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4分)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6分)⑶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4分)(2)①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2分)②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2分)③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分)(3)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没能发展起来,科学发展缺乏经济基础;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交流;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思想。试题分析:古代中国的科技。(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2)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欧洲的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南针便利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火药则是武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