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2--PAGE31-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1.1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水文特征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防洪控制断面石角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立方米每秒(1994年6月)。东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三大水系,东莞石龙以上的流域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6.0%,东江防洪控制断面博罗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2800立方米每秒(1959年6月)。本次防洪规划所采用的珠江流域各主要水文站的洪水资料系列已延长至1997年(部分站点延长至1998年),设计洪水计算以实测资料为主。其中,西江干流大湟江口(加甘王水道)站、梧州站、高要站,北江石角站,西北江三角洲三水站、马口站及思贤滘断面的设计洪水,考虑了上游部分堤防遇中小洪水不溃决时,行、滞洪面积减少而引起的洪峰流量加大的情况(称“洪水部分归槽”),采用部分归槽设计洪水成果。1.3洪涝灾害洪水灾害是珠江流域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尤以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区为甚。1915年7月,西、北江同时发生200年一遇洪水,两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堤围几乎全部溃决,广州市受淹7天,珠江三角洲受灾耕地648万亩,灾民378万人,死伤10余万人。据统计,1915年至1949年的35年间,流域内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2次,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新中国成立后,东江、西江、北江和柳江多次发生大洪水,经过全力抗洪,确保了重点地区防洪安全,但也造成了较大灾害损失。其中,1994年西、北江大水,广东、广西受灾人口近1800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多亿元;1998年6月发生的西江大水,广东、广西的受灾人口也超过1500万人、成灾耕地超过810万亩;2005年西江发生大洪水,梧州部分城区被淹,流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6亿元。台风暴潮也往往造成巨大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1993年“9316”号台风造成广东省11市37县(市)受灾,受灾农田306万亩,受灾人口569万人,死亡25人。1.4防洪形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流域的防洪工作。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流域内已建成388座大、中型水库,江、海堤防1.2万多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堤防工程为基础、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目前,西江下游及北江中下游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多在10年~20年一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在50年一遇左右,西、北江三角洲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潮)标准在20年一遇左右。重点防洪城市和重点保护对象中,保护广州的北江大堤的堤防标准约为50年一遇,与飞来峡水利枢纽、潖江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水道联合运用,可使其防御北江洪水的标准达到200年一遇;西北江三角洲五大联围的防洪(潮)标准约为20年~50年一遇;东莞、惠州等重要城市约能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南宁、柳州及梧州(河西区)等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能力约为50年一遇。珠江流域暴雨频繁,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防洪减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流域防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西江缺乏控制性防洪枢纽,不能有效调控流域洪水,珠江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防洪压力极大;江、海堤防工程标准低、隐患多,加之洪水归槽的影响,实际防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病险水库多、除险任务重;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河障较多,占用分洪道的现象比较普遍,洪水排泄不畅;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害频繁,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危害,而且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发电、航运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人类活动影响加重了部分地区的防洪压力,郁江、浔江及西江干流沿江筑堤引起的洪水归槽现象明显,同等暴雨条件下的洪水量级较过去增加;防洪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流域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及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尚未形成,防洪社会化管理水平较低,防洪非工程措施亟待加强。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珠江流域防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流域防洪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第二章流域防洪总体规划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方案,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关系、防洪减灾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防洪建设与洪水管理的关系,规范水事行为;统筹珠江流域未来防洪建设安排,为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重视防洪减灾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强非工程措施,通过建立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提高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2.2基本原则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坚持和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防洪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既有效控制洪水,又给洪水以出路,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防洪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根据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国家《防洪标准》为基本依据,统筹安排流域防洪建设,使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与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流域防洪体系的整体作用,统筹考虑西江、郁江、柳江防洪水库的防洪与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关系,重点保护对象与一般保护对象之间的关系,流域防洪与交通航运、国土资源、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的关系。四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洪情势,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和防洪标准,重点加强城市及流域下游三角洲防洪建设,兼顾西部及其他贫困落后地区的防洪安全。五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和防洪减灾保障机制,加强防洪风险管理,促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2.3防洪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在分析珠江洪水淹没情况及洪水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特点和洪水特征,划定珠江流域防洪区总面积约为1.91万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2%,内有人口3035万人,耕地1468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0073亿元,分别占流域总人口、耕地面积及国内生产总值的30.5%、21.5%、56.8%。2.3.1防洪保护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中上游、郁江中下游、柳江下游及红柳黔三江汇合地带、浔江、西江、珠江下游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区7大重点防洪(潮)保护区总面积约1.41万平方公里,区内有人口2667万人,耕地1168万亩,地区生产总值9715亿元,分别占珠江流域受洪(潮)水威胁地区人口、耕地及生产总值的84.7%、75.2%和94.9%。2.3.2洪泛区珠江流域人多地少的矛盾历来比较突出,江河两岸漫滩几乎全被开发利用,并为堤防工程所保护,演变为防洪保护区。因此,珠江流域的洪泛区占流域防洪区的比重甚小,且分散。据初步统计,流域洪泛滥区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约32万人。2.3.3蓄滞洪区规划划定北江左岸支流潖江与北江干流交汇口附近的低洼地区为蓄滞洪区,面积79.8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约5.86万人,耕地6.71万亩。2.3.4规划保留区初步列出规划堤防工程、防洪排涝闸、河道与河口整治工程以及防洪水库工程的用地范围,待按程序批准后,划定为规划保留区。包括:规划江、海堤防工程建设(包括所属防洪、排涝闸,新建和除险加固达标)和管理用地约226km2,珠江河口区规划治导线至现有岸线之间的区域约407km2,规划流域控制性防洪水库工程建设用地约828km2。2.4防洪目标本次防洪规划以2015年为近期水平年,以2025年为远期水平年。防洪总体目标是在规划期内,建立起符合流域实际情况、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求的防洪体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生常遇洪水和较大洪水时,能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遭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不致发生大的动荡,生态环境不会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进程不会受到重大干扰。近期,将以防御西江、东江100年一遇、北江100年~300年一遇的洪水为目标,确保中下游和三角洲重点防洪对象的安全。同时,逐步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尽量减少一般防洪保护区遭遇中小洪水、重点保护区遭遇超标准洪水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10年后,使广州市达到防御西江100年一遇、北江3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中心城区防洪、潮堤可防御200年一遇的内洪和潮水;南宁市达到100年一遇、梧州市河西区、柳州及其他地级城市达到50年一遇、县级城市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珠江三角洲重点保护区达到50年~100年一遇、其他重要保护区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使珠江河口区重点海堤达到50年~100年一遇、一般海堤达到10年~2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远期,建成西江干流大藤峡水利枢纽及其他主要河流的控制性防洪枢纽,完成其他江、海堤防的达标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继续加强非工程体系的建设与水土流失和山洪灾害的治理,进一步做好重点城市及重点保护区的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20年后,使广州市具备防御西、北江1915年型洪水的能力,南宁市达到200年一遇、梧州市河西区及柳州市达到100年一遇、一般地级城市达到50年~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珠江三角洲重点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200年一遇,其他重要保护区达到50年~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5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规划拟定了以堤库结合为主的西、北江中下游、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和柳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和以堤防为主的南盘江中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2.5.1西、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西、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西、北江中下游与三角洲堤防工程及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西江龙滩水电站和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主要工程设施组成,保护对象是浔江、西江及西北江三角洲等防洪保护区。规划北江大堤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北江下游其他主要堤防20年~50年一遇,与飞来峡水利枢纽及潖江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水道联合运用,使北江大堤保护区达到防御北江3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把北江下游重点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规划浔江、西江沿岸一般堤防标准10年一遇、县级城市堤防标准20年一遇、地级城市堤防标准50年一遇,西北江三角洲一般堤防标准为20年~30年一遇、重点堤防标准50年一遇;在西江干流建设龙滩水库和大藤峡水库,堤库联合运用,将浔江段一般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10年~20年一遇提高到20年~30年一遇,将西江段及西北江三角洲地区一般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20年~30年一遇提高到30年~50年一遇、重点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200年一遇。2.5.2东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东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中下游堤防和已建的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组成,通过三库联合运用,使东莞、惠州等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他防洪保护区达到50年~100年一遇。2.5.3郁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郁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郁江中下游堤防和右江的百色水利枢纽、郁江的老口水利枢纽组成,受益范围包括右江沿岸及郁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规划南宁市和贵港市的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堤防10年~20年一于。近期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建成及下游堤防达标后,可将南宁市和贵港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近100年一遇,将右江沿岸城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远期建成郁江老口水利枢纽,可进一步将南宁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2.5.4柳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柳江防洪工程体系由沿江堤防及干流的洋溪水库、古宜河的木洞水库和贝江的落久水库组成,受益范围包括柳州市及沿江各县。规划柳州市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堤防为10~20年一遇;洋溪、木洞、落久三库联合运用,可将柳州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提高沿江各县城的防洪标准。2.5.5南盘江中上游防洪工程体系南盘江中上游无适宜兴建控制性防洪水库的条件,防洪任务主要由堤防承担。规划曲靖市城区的近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河段的防洪标准为20年~30年一遇。第三章防洪工程规划3.1堤防工程堤防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规划标准进行基础处理及加高培厚,完善防汛抢险道路,加固或重建、扩建穿堤建筑物等。3.1.1珠江下游三角洲防洪保护区堤防规划北江大堤堤防标准为100年一遇,广州市和深圳市城区防洪(潮)堤为200年一遇,列为1级堤防;西北江下游及三角洲的景丰联围、樵桑联围、佛山大堤、江新联围、中顺大围、顺德第一联围、容桂联围、沙坪大堤、清东围、清城联围、清西围等,规划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列为2级堤防;十三围、南岸围、新江围、南顺联安围、南顺第二联围、文明围、五乡联围、番顺石龙围、清北围、大旺围、罗格围、齐杏联围、联安围、金安围的堤防标准为30年一遇,列为3级堤防;其余经济地位较为重要或保护耕地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一般堤防为20年一遇标准,列为4级堤防。东江下游及三角洲的惠州大堤和东莞大堤等重点堤防的堤防标准采用30年一遇,列为2级堤防;增博大围、潼湖围、马安围、石龙挂影洲联围、江北大堤等较为重要的堤围,堤防标准采用20年一遇,列为3级堤防。3.1.2西江防洪保护区堤防封开、郁南、德庆和云安等县级城市防洪堤及防护万亩以上耕地的防洪堤采用20年一遇标准,列为4级堤防;其他堤防采用10年一遇标准,列为5级堤防。3.1.3浔江防洪保护区堤防梧州市城区堤防标准采用50年一遇,列为2级堤防,其中河东堤近期按10年一遇标准建设;保护苍梧、藤县、平南、桂平等县级城市的堤防采用20年一遇标准,列为4级堤防;其他堤防采用10年一遇,列为5级堤防。3.1.4郁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堤防南宁市及贵港市城区防洪堤采用50年一遇标准,列为2级堤防;邕宁、横县城区堤防20年一遇,列为4级堤防;其他堤防10年一遇,列为5级堤防。3.1.5柳江下游和红柳黔三江汇流地带防洪保护区堤防柳州市城区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列为2级堤防;红水河、柳江、黔江三江汇流地带的武宣、来宾、象州等县城堤防标准采用20年一遇,列为4级堤防;位于大藤峡水利枢纽库区的乡村与农田的防护,需结合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库区建设规划统筹考虑。3.1.6南盘江中上游防洪保护区堤防曲靖市城区堤防近期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列为2级堤防;其他保护区堤防标准采用20年~30年一遇,相应的堤防等级为3级~5级,其中,陆良坝、宜良坝和沾曲左堤的堤防标准采用30年一遇,列为3级堤防。3.1.7珠江三角洲滨海防潮区海堤深圳市西海堤和中珠联围的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列为1级;珠江三角洲民三联围、白蕉联围、赤坎联围、乾务联围、小林联围、木乃围、三灶湾、洪湾北、洪湾南、烽火角、都斛堤、西南边滩堤、番顺联围、市石联围、鱼窝头围、蕉东围、万顷沙围等海堤段,防潮标准为20年~50年一遇(以50年一遇为主),列为2级;其它保护农田面积在1万亩~5万亩的海堤防潮标准为20年一遇,列为4级;保护农田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海堤防潮标准为10年一遇。3.1.8其他堤防玉溪市城区堤防标准50年一遇,为2级堤防;河源市、韶关市城区堤防标准20年一遇,安顺市、兴义市城区堤防标准50年一遇,上述防洪堤列为3级堤防;桂林市城区堤防标准20年一遇,为4级堤防;其他县级城市的堤防标准20年一遇,为4级堤防。3.2控制性防洪工程3.2.1西江干流防洪枢纽龙滩水电站位于西江上游红水河,控制流域面积10.58万平方公里,占西江下游防洪控制断面梧州站以上流域面积的32.4%,在以发电为主的同时,承担下游地区的部分防洪任务。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西江中游黔江段,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水资源调配、发电、航运及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86万平方公里,占梧州站以上流域面积的60.5%。龙滩水电站单独运行时,可将前汛期出现的流域型洪水和中上游型洪水普遍削减一级,但对前汛期出现的中下游型洪水和后汛期洪水,其防洪作用十分有限,无法实现规划防洪目标。龙滩、大藤峡两库联合运行,可将下游洪水由100年一遇削减为50年一遇,同时兼顾削减1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3.2.2北江防洪枢纽飞来峡水利枢纽为已建工程,位于北江下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占北江流域面积的73.0%。枢纽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飞来峡水库与潖江滞洪区及芦苞涌、西南涌分洪水道联合运用,可将下游1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将3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100年一遇。3.2.3东江防洪枢纽枫树坝水库、新丰江水库和白盆珠水库为已建工程,分别位于东江干流和支流新丰江、西枝江,三库共控制流域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占下游防洪控制断面博罗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的46.4%。三库联合运行,可将下游50~1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20~30年一遇。3.2.4郁江防洪枢纽百色水利枢纽为在建工程,位于郁江上游右江,控制流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占郁江南宁控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的27.0%。枢纽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航运,兼有灌溉、供水等效益。老口水利枢纽为规划工程,地处左、右江汇合口下游8.7公里,下距南宁市约30公里,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23万平方公里,占郁江南宁控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的99.5%,为防洪、发电、航运并重的综合利用枢纽。百色水库单独运行,可将南宁市、贵港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近100年一遇,同时使右江沿岸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隆安等市、县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百色、老口两库联合运行,可将南宁市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3.2.5柳江防洪枢纽洋溪、木洞和落久水库为规划工程,分别位于柳江干流和支流古宜河、贝江,三库共控制流域面积1.94万平方公里,占柳州控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的42.7%,三库联合运用,可将柳州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提高沿江柳城、融水、融安等城镇的防洪标准。3.2.6其他防洪枢纽规划新建其他9座大、中型水库,包括北江中上游的湾头水库、乐昌峡水库、莽山水库,桂江的斧子口水库、川江水库和小榕江水库、黄塘水库,东江贝岭水的转塘水库和东江马蹄河的九曲湾水库等。3.3水库除险加固珠江流域隐患较为严重的三类大型病险水库有凤亭河(含屯六)、大王滩、青狮潭、那板、六陈、武思江和锦江等8座,三类中型病险水库有106座,二类大、中型病险水库167座。规划对上述281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西部地区117座三类小(一)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3.4河道、河口及湖泊整治3.4.1珠江三角洲河道整治规划按2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对芦苞涌、西南涌进行疏挖、清障和堤岸整治,恢复芦苞涌1200立方米每秒、西南涌1100立方米每秒的设计过流能力。规划对深圳河采取扩宽挖深、裁弯取直、疏浚河口等工程措施,配合加高右岸堤防,使深圳市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规划对北街水闸、睦州水闸、沙口水闸和磨碟头节制闸闸后的河道进行疏挖,同时整治堤岸,使闸后水道的设计过流能力分别恢复到600立方米每秒、800立方米每秒、600立方米每秒、1200立方米每秒。3.4.2珠江河口整治珠江八大出海口是流域洪水的入海通道,也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河道和出海口门的维护与整治,确保其泄洪功能的正常发挥。口门区治导线是河口整治与开发工程建设的外缘控制线。治导线规划以有利于泄洪纳潮为原则,统筹考虑了航运、防潮、治涝、供水、水产养殖、滩涂利用、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未经充分科学论证并取得规划治导线原批准机关的同意,任何工程建设都不得超越。珠江河口规划有伶仃洋治导线、广州至虎门出海水道治导线、蕉门治导线、横门治导线、磨刀门治导线、黄茅海治导线和鸡啼门治导线。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无序采砂和大量修建涉水建筑物,河道分流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泄洪形势日渐严峻。规划采取疏浚、清除河障、修筑导流堤等工程措施,维护珠江河口的泄洪纳潮功能,确保洪水安全下泄和供水、航运安全。3.4.3主要湖泊整治规划建设云南省杞麓湖湖堤,修建泄洪隧道,清挖湖底淤泥,整治出口河道,使杞麓湖周边地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规划建设云南省异龙湖湖堤,新建排涝泵站、溢流堰,疏浚出口河段,使异龙湖周边地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3.5蓄滞洪区潖江蓄滞洪区是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江的一级支流潖江下游江口圩附近。潖江滞洪区的堤防工程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区内的安全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安全区,新建、改建撤退道路,新建桥涵,购置抢险设施,建设滞洪区通信预警系统等。潖江滞洪区工程和安全建设规模尚需在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中进一步论证明确。3.6重点地区治涝珠江流域城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目前城镇治涝标准较低、设备残旧老化,应对短历时、高强度暴雨的能力严重不足,涝灾损失比较严重。城镇治涝工程与防洪工程关系密切,需在防洪工程总体布局中进行统筹安排。农村地区的治涝重点是完善现有治涝工程设施,通过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使其达到规划治涝标准。规划完善南盘江沾、曲、陆平坝区现有排涝工程,治理郁江、浔江易涝区耕地面积约50万亩,完善西江沿岸易涝区的排水布局,改建、扩建西北江三角洲现有排涝设施,提高已治理区的排涝标准。3.7水土保持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6.27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达1.75亿吨。规划加大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坚持工程、生物、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造林种草和封育治理相结合,治理、管护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依照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建立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规划在未来20年内重点实施珠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综合治理工程和坡耕地改造工程、崩岗治理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坡耕地的改造和崩岗整治,在稳定基本农田、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规划近10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万平方公里,远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9万平方公里。3.8山洪灾害防治珠江流域内的各省(自治区)均有山洪灾害发生,尤以西部的云南、贵州最为严重。山洪灾害具有灾害范围小、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伤亡严重的特点,往往造成毁灭性破坏。规划对威胁乡镇、农村和淹没一般农田的山洪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对威胁县城、国(省)道、铁路等重要交通线和大型工矿企业的山洪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山洪灾害防治遵循“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非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编制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完善政策法规等工作;工程措施有山洪沟治理、泥石流沟治理、滑坡治理等措施,规划治理山洪沟4298条、泥石流沟253条、滑坡417处。山洪沟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新建水库和堤围、整治河道、修筑(整治)保护区排洪渠和水土保持等,泥石流沟治理的主要工程包括稳坡工程、拦挡工程、排导工程和生物工程等,滑坡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第四章城市防洪规划4.1重点防洪城市4.1.1广州市广州同受北江、西江洪水及南海风暴潮的威胁。西、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是广州市防御西、北两江洪水的主要工程措施。规划按100年一遇标准完成北江大堤除险加固,抓紧进行芦苞涌和西南涌整治,完善由飞来峡水利枢纽、潖江滞洪区、北江大堤及芦苞涌和西南涌构成的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使广州市具备抗御北江3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加快西江龙滩水电站建设,促进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尽早动工修建,形成完整的西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使广州市具备防御西、北江1915年型洪水的能力。广州水道两岸的堤岸是防御南海风暴潮的主要工程措施,规划按200年一遇标准整修、加固,形成完整的城区堤防体系。4.1.2南宁市南宁市主要防洪保护区分为江北、江南和郊区三片,现状防洪完全依靠单一的堤防工程,市区整体防洪能力约为50年一遇,郊区堤防尚未建成。规划加快南宁市区堤防的达标建设,通过百色和老口水利枢纽联合调度,使其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4.1.3梧州市梧州市河西区堤防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河东区第一期堤防工程按1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郊区堤防按20年一遇标准整修加固。通过龙滩和大藤峡水库联合调度,可使梧州市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4.1.4柳州市柳州市城区主要堤防已按50年一遇标准基本建成,规划建设柳江干流洋溪水库和支流古宜河的木洞水库、贝江的落久水库,通过三库联合调度,将柳州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4.1.5桂林市桂林市城区已建堤防整体标准不足20年一遇。规划按2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漓江两岸堤防和桃花江防洪堤,调整已建青狮潭水库的任务,兴建小溶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川江水库,与青狮潭水库联合运用,使桂林市漓江两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通过在桃花江中游黄塘村附近修建黄塘滞洪水库,结合河道疏浚、清障等措施,使桂林市桃花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4.1.6深圳市近期通过深圳河整治,结合深圳河防洪(潮)堤建设,使主要城区达到100年一遇标准;远期进一步加高、整修深圳河防洪(潮)堤,结合其他综合措施,使主要城区的防洪标准逐步提高到200年一遇。4.1.7珠海市珠海市区防洪堤规划标准为50年一遇,远期通过西江龙滩和大藤峡水库将其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中珠联围规划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市区其他海堤的规划标准为50年一遇。4.2一般地级城市1)曲靖市规划曲靖市防洪标准近期为50年一遇,远期为100年一遇,防洪任务主要由堤防工程承担。2)玉溪市玉溪市近期防洪采用堤库结合的方案,由州大河的东风水库、红旗河的红旗水库和城区堤防共同承担防洪任务,同时辅以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使玉溪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3)兴义市规划城市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主要规划工程为毛栗寨水库除险加固,湾塘河、洗布河及泄洪渠整治改造,堤防加固等。4)安顺市规划城市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主要防洪工程措施包括5条主要支流的整治、阻水桥梁的拆除或扩孔改建等。5)贵港市规划贵港市城区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右江百色水利枢纽与老口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可将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6)韶关市规划韶关市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通过兴建浈水的湾头水库,堤库结合将市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在此基础上建成武水的乐昌峡水库,进一步将市区的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7)清远市清远市城区主要位于清东围及清城联围内,规划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结合飞来峡水库调度,可将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清远市所属清北围,规划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8)河源市河源市位于东江中游,上游已建有新丰江、枫树坝水库,规划堤防按堤库结合10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9)肇庆市肇庆市位于景丰联围保护区,规划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近期西江干流龙滩水库建成后,可将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100年一遇;远期西江干流大藤峡水库建成后,两库联合运用,可将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200年一遇。10)江门市江门市位于江新联围保护区,规划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近期西江干流龙滩水库建成后,可将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100年一遇;远期西江干流大藤峡水库建成后,两库联合调度,防洪标准可达100年~200年一遇。11)佛山市佛山市位于佛山大堤保护区,规划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近期西江龙滩水库建成后,可防御西江50年~100年一遇的洪水;西江大藤峡水库建成后,与龙滩及北江飞来峡水库联合调度,防洪标准可达100年~200年一遇。12)中山市中山市位于中顺大围保护区,规划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近期西江干流龙滩水库建成后,可将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100年一遇;远期西江干流大藤峡水库建成后,与西江龙滩和北江飞来峡水库联合调度,防洪标准可达100年~200年一遇。13)惠州市惠州市位于东江下游的惠州大堤保护区,规划按30年一遇(堤库结合10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堤防,并与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等3座水库联合运用,使其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14)东莞市东莞市位于东江三角洲的东莞大堤保护区,规划按30年一遇(堤库结合10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堤防,并与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3库联合运用,使其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4.3其他城镇贵州省的榕江、从江、三都、荔波、平塘、望谟、册亨等县及六枝特区,湖南省的宜章县和临武县,江西省的寻邬县和定南县等,规划采用近期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远期为50年一遇。第五章防洪非工程措施5.1防洪区风险管理5.1.1防洪保护区管理加强防洪保护区的风险管理,绘制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经审批后向社会公布,作为指导城乡建设和经济开发的依据。对广州等重要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等重要防洪保护区,应全力确保其防洪安全,编制和落实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对浔江、西江等防洪标准较低的防洪保护区,应建立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大力推行洪水保险,回避或转移洪水风险。5.1.2洪泛区管理加强对洪泛区的管理,严禁从事妨碍行(蓄)洪的活动,严格限制在河道内进行经济开发,建立符合洪水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土地利用方式。确需在洪泛区建设非防洪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取得《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5.1.3蓄滞洪区管理为加强流域蓄滞洪区的管理,应根据本次防洪规划的要求,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制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计划,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对潖江蓄滞洪区堤外区居民,有计划地组织外迁,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应建立蓄滞洪区的扶持和补偿、救助制度与办法,加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与管理。5.1.4防洪保留区管理防洪保留区的管理重点是土地使用的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工程建设的安排情况,分期分批办理规划防洪保留区的土地使用权。对暂时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的,当地政府可临时使用,但不得在区内建设与防洪无关的永久性工程设施,当防洪工程建设需要时,应立即办理土地使用权,进行防洪工程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使用性质的规划防洪保留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保留区土地利用与申报、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在珠江河口管理范围内的规划防洪保留区,按《珠江河口管理办法》进行管理。5.2河湖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及《珠江河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合理确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范围与目标,实行河道、河口与湖泊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应建立年度清障督察制度,每年汛前由河道管理部门对清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已存在的阻水建筑物,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要求和规定,由河道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除或改建。河道内滩地具有行洪功能,应参照洪泛区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监督与管理,编制河道采砂规划,划定允许采砂和禁止采砂的范围;加快河道观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河道观测制度,规范河道观测内容,为河道管理提供技术依据。5.3防洪调度管理成立由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珠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组成的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国家防总的领导下,在珠江流域行使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监督职责,指挥有关省(自治区)防汛指挥部门的防汛抗旱工作,加强流域防汛抗旱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根据《防洪法》的规定,组织有关省(自治区)编制珠江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批准后,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方案的执行、流域的防洪协调和监督。在汛期,流域内的水库、闸坝和其他水工程设施的运用,必须服从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调度指挥和监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2]46号),珠江委应研究不同量级洪水的水库调度方案,并会同有关省、自治区及项目法人,明确洪水调度管理权限和责任,建立防洪枢纽独立运行或与其他枢纽联合调度的优化调度模型,实现优化调度,制定《珠江流域防洪骨干水库运行调度管理办法》,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较好地兼顾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加强省界河流水库工程的防洪协调工作。5.4防洪工程设施管理防洪工程设施(包括防洪工程的附属水文、气象观测设施,通讯、交通、防汛抢险设施,生产、生活及其他维护设施等)是国有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严格管理。在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建设碍洪建筑物、构筑物及倾倒垃圾、渣土,禁止开采地下水、考古发掘、放牧、集市贸易。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打井、爆破、采石、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安全的活动。流域内跨省(自治区)的骨干防洪工程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议由流域机构负责管理或参与管理;省(自治区)内跨行政区划的工程或工程所在一个行政区内,但其控制运用涉及相邻行政区的原则上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同一行政区划内的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5.5防洪管理设施建设5.5.1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珠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四部分组成,包括一个流域中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个省(自治区)中心和各地的水情、工情、旱情分中心,以及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和珠江委报汛的229个水文(水位、水库)站,另向珠江委报汛的101个水文(水位、水库)站。规划建设珠江委和云南、贵州、广西、广东5个信息采集中心,27个水情分中心,31个工情分中心,45个旱情分中心,改造327个向国家防总和珠江委报汛的水文(水位、水库)站,新建3个向珠江委报汛的水文站。各信息采集站(点)与珠江委和各省(自治区)的信息采集中心、水情分中心、工情分中心和旱情分中心共同构成流域信息采集网络。规划建设珠江委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自治区)防汛指挥办事机构之间的卫星通信、800兆集群通信和程控交换网,改造完善天广微波通信。规划建设国家防总至珠江委和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自治区)防汛指挥办事机构的骨干网(以公网通信为主信道,卫星通信为备用信道);建设珠江委至流域内各主要防汛指挥办事机构及流域重点大型水利枢纽管理部门(以帧中继为主信道)的流域地区网;建设珠江委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四省(自治区)防汛指挥办事机构的同一城市异地办公的同级水文、防汛抗旱部门之间连接的园区网;建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自治区)中心至其所辖地区的省(自治区)地区网;建设珠江委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自治区)防汛指挥办事机构的局域网;建设珠江委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四省(自治区)网管中心。规划建设珠江委、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自治区)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信息接收处理、气象产品应用、洪水预报、汛情监测和信息服务、防洪调度、会商、防汛管理、灾情评估等八个子系统和综合数据库。重点是建立西江中下游、北江、东江、柳江、郁江、珠江三角洲、贺江、桂江等重点河流和河段的防汛指挥系统。5.5.2防洪设施自动化控制与监测设施建设防洪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状况及自动化水平,事关防洪安全和防洪管理的效率,应逐步完善防洪工程的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规划利用现代化监测设备与手段,动态、准确地掌握防洪水利枢纽、1级和2级堤防及所属附属设施、分洪水闸等工程的安全与运行情况。珠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沿堤水闸众多,应建立水闸群运行调度系统。新建工程应配套建建设工程安全全、运行监测测及自动化调调度运行设施施,并满足防防汛指挥系统统的要求。5.6防汛抢险及及重点地区超超标准洪水防防御方案5.6.1防洪抢抢险防汛抢险工作实行行各级人民政政府行政首长长负责制,统统一指挥,分分级分部门负负责,必须健健全防汛指挥挥机构,坚持持“安全第一、常常备不懈,以以防为主,全全力抢险”的方针,遵遵循团结协作作和局部利益益服从全局利利益的原则,开开展防汛抗洪洪活动。不断断改进防汛抢抢险装备,建建立一支以高高科技武装的的防汛抢险专专业队伍,提提高防汛抢险险的科技水平平。开展防洪洪抢险的宣传传教育和培训训工作,做好好防汛物资准准备。逐步实实现防汛工作作的制度化、规规范化和现代代化。5.6.2重点地地区超标准洪洪水防御方案案在西江干流未建成成龙滩、大藤藤峡水库工程程前,如西江江出现超50年一遇的大大洪水,或龙龙滩、大藤峡峡水利枢纽建建成后,西江江出现超100年一遇的大大洪水,且西西北江三角洲洲重点堤围出出现重大险情情时,拟利用用西江下游的的联安围和金金安围临时滞滞蓄洪水。当北江出现超2000年一遇(北北江大堤除险险加固完成前前)或300年一遇(北北江大堤建设设达标后)洪洪水,虽经飞飞来峡水利枢枢纽调洪和潖潖江滞洪区的的运用,北江江大堤及下游游三角洲重点点堤防仍出现现危险局面时时,拟利用北北江下游的清清西围临时滞滞洪削峰,以以确保重点防防洪保护对象象的安全。当东江出现超1000年一遇洪水水,虽经上游游三大水库调调洪,仍不能能解除洪水对对惠州大堤、东东莞大堤等重重要堤防的威威胁时,可利利用平马、永永良、东湖、仍仍图、广和、横横沥等6个堤防区自自上而下临时时滞洪,以保保障上述重点点堤防的防洪洪安全。沿江各主要城镇,应应根据各自的的实际情况编编制具有可操操作性的洪水水预案,确定定发生超标准准洪水时的人人、财、物转转移线路和安安全安置地带带,划定不同同地区向安全全地带撤移的的路线,保证证路线畅通和和有足够的交交通与通讯工工具。5.7政策法规建建设珠江流域现有水利利部批准的《珠珠江河口管理理办法》和各各级地方政府府制定的各项项政策法规,针针对目前防洪洪工作存在的的问题,今后后应重点研究究、制定珠江江流域防洪骨骨干水库运行行调度管理办办法、珠江流流域主要河段段采砂管理办办法和潖江蓄蓄滞洪区管理理办法及临时时滞洪区管理理办法。5.8防洪规划管管理防洪规划是为防御御流域洪涝灾灾害和风暴潮潮灾害而制定定的总体部署署,各级人民民政府应当积积极组织有关关部门、单位位,动员社会会力量,积极极筹集资金,依依靠科技进步步,有计划地地进行江河、湖湖泊的治理,加加强防洪工程程设施建设,尽尽快完善各主主要江河、水水系的防洪体体系,以满足足经济社会可可持续发展的的要求。为加加强流域的统统一管理,对对防洪规划的的实施和管理理提出以下意意见:1)根据《防洪法》的的规定,防洪洪规划应当服服从所在流域域、区域的综综合规划;区区域防洪规划划应当服从所所在流域的流流域防洪规划划。修改防洪洪规划,应当当报经原批准准机关批准。流流域内重要河河段、重要支支流的防洪规规划应通过流流域机构审查查。2)防洪规划是江河河、湖泊治理理和防洪工程程设施建设的的基本依据,各各地区、部门门和有关单位位在建设和加加固沿江堤防防工程时,应应严格遵守流流域防洪规划划确定的防洪洪标准,各省省、自治区应应严格按照有有关基本建设设项目的管理理办法进行审审批。堤防等等水利工程在在上报项目可可行性研究报报告之前,应应取得流域机机构对其建设设标准的书面面意见。3)要加强防洪工程程建设的管理理,严格按程程序报批,严严格执行建设设管理的各项项制度。防洪洪工程的设计计、施工、监监理等单位应应由有相应资资质的单位承承担,项目法法人必须按审审批权限,向向主管部门提提出工程开工工申请报告,经经批准后,工工程才能正式式开工;工程程建设项目必必须严格实行行项目法人制制、招投标制制、工程监理理制和合同管管理制。4)在防洪规划方案案实施过程中中,建设部门门应与各相关关部门的规划划保持协调,尤尤其是城市防防洪规划与城城市总体规划划关系密切,除除加强与流域域内城镇体系系规划、城市市总体规划以以及土地利用用规划的协调调和衔接外,在在城市防洪工工程实施过程程中,应征求求有关地方建建设(规划)行行政主管部门门的意见,并并注意与城市市环境与景观观建设相协调调。第六章实施意意见与效果6.1实施意见见计划在未来10年年主要进行l、2级江、海堤堤防的整修加加固,并根据据保护对象的的重要性,逐逐步安排其他他堤防工程的的加固建设;;实施三类大大中型病险水水库和西部地地区重要三类类小(一)型型水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赛事场地租赁合同书
- 建筑工地零工合同
- 委托奔驰车租赁合同
- 药理复习测试有答案
- 房地产融资借款合同
- 吉普手车买卖居间服务合同
- 五四青年节演讲活动策划青春风采五四内容介绍
- 自家冷库出售合同范本
- 长期送货承揽合同范本
- 沙果批发服务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选必修2第三单元B卷
- 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果园种植管理合作合同范本
- 居室空间设计 课件 项目四 起居室空间设计
- 2025年江苏省高职单招《英语》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电力检修安全培训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湘教版 2025年春)
- 中国水泥回转窑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医体重管理临床指南》
- 《档案编研工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