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沈从文_第1页
第六讲 沈从文_第2页
第六讲 沈从文_第3页
第六讲 沈从文_第4页
第六讲 沈从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沈从文1一、30年代的小说流派1、“左联“及其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930年3月2日于上海成立

“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倾向”2重要作家及作品:鲁迅《故事新编》茅盾《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蒋光慈《咆哮的土地》其他作家:丁玲、张天翼、沙汀、洪灵菲3存在的问题⑴“左”倾思想影响⑵“革命加恋爱”主题⑶“革命的罗曼蒂克”文学42、“海派”小说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⑵过渡性的描写都市⑶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⑷重视小说形式的较快的创新53、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与“京派”小说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遭,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积极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朱光潜6“京派”小说的共性⑴多些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⑵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用唐绝句的的方法写小说”⑶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抒情体小说74、“京派”与左翼文坛的争论

“和平静穆的美是诗的极境,美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人生哲理最高理想,这是一种超脱现实、泯化一切利害、是非、善恶、恩仇,以达到个人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

——1936年12月朱光潜《“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历来的伟大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静穆的’,一切伟大作家必然是时代的前驱,是不可能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采取超然态度的。”——鲁迅《题未定草·七》81936年10月沈从文《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的“差不多”现象,其原因在于“记着‘时代’忘了‘艺术’”,号召“作家需要有一种觉悟,明白如果希望作品成为经典,就不宜将他媚悦流俗”。1937年7月茅盾《关于“差不多”》批评沈从文将文学的时代性与艺术的永久性对立起来,“幸灾乐祸似的一口咬住了新文艺发展一步时所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幼稚病”95、“京派”与“海派”的争论1933年10月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苏汶《文人在上海》鲁迅《“京派”与“海派”》

10二、沈从文其人沈从文(1902年-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璇若等,字崇文,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11、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沈从文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他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这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迫中积淀的沉忧隐痛14岁进入地方行伍,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1213沈从文生平1928年——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1947年——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142、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15沈从文给张兆和的情书“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沈从文“我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些爱与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的。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些文章了。”——沈从文

163、沈从文和丁玲174、沈从文与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的乡下人心态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由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不免成了‘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象,而且储蓄了一点点经验。”18“湘西“系列以《边城》为代表,“湘西”代表了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它是从文为自己打造的“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萧萧》、《柏子》、《丈夫》、《石子船》、《虎雏》、《三三》等等195、与“湘西”对照的现代都市景观对于沈从文来说,描写都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没有完全独立的意义,总是作为他整个乡村叙述体的陪衬物或者补充而存在对都市两性关系变态以及虚假性的描述,对都市“阉寺性”的批判206、城市文明对乡村的入侵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湘西民国前的文化外景象,人与人之间融融和和的情境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这里文明的脚步来的较慢,与整个沿海地区的不平衡依然突出从《边城》到《长河》21湘西的“常”态

“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的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22三、作品分析《边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