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上册)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导读:犯罪客观要件又被称为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构成的核心内容,是说明侵害某种刑法所保护客体的危害行为等客观事实特征的总和。客观要件按照其在犯罪构成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危害行为是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即必要要件,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不作为和持有三种形态。其他的如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都是犯罪成立的选择要件。
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观要件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刑法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第二节危害行为第三节危害结果第四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与特征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分类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观要件:指依刑法规定,说明侵害某种客体的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实施危害行为的客观条件等客观事实特征的总和。特征:(一)客观性(二)多样性(三)法定性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分类(一)必要要件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客观要件的事实情况称为必要要件。哪些事实情况可以成为必要要件,在理论上存在着分歧,分歧的关键是危害结果与因果关系是否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必要要件。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分类
(二)选择要件构成部分犯罪要求具备的客观要件的事实情况称为选择要件。选择要件有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选择要件的特点在于,只有部分犯罪将其选作成立犯罪的构成要件,而其他犯罪的成立不以其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至于哪种事实被哪些犯罪选为构成要件,要依据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规定进行判断。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一)犯罪客观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根据(二)犯罪客观要件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准(三)犯罪客观要件是认定主观要件的客观依据(四)犯罪客观要件是影响刑罚的重要因素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第二节危害行为第三节危害结果第四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含义二、危害行为的类型
第二节危害行为
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受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
马克思“无行为则无犯罪也无刑罚”,已经成为现代通行的法律谚语。行为是现代刑法的基础。一、危害行为的含义(一)危害行为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者意识,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主体性
2有体性
3有意性
4有害性
5规范违反性一、危害行为的含义(二)不属于危害行为的情况1、缺少有意性的人的行为。该类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反射动作;睡梦中的动作;精神病人的行为;身体受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2、缺少有害性的行为。这是指形式上具有危害行为的外部特征,而实质上不具有有害性的行为。3、缺少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含义二、危害行为的类型
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作为作为的概念: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作为作为的特殊性:作为的外在表现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作为不是仅指单个的举动,通常的作为是由一系列积极的举动构成。作为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这是作为在违反规范方面的特点。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作为作为的实施方式:(1)利用行为人自身条件的作为。一是利用自身身体条件,如四肢、口、头部等动作实施作为。二是利用自己的自然身份,如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只有男性才可以构成本罪的单独实行犯。三是利用自己的法定身份,如我国刑法规定的贪污罪就只有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才可以单独构成本罪。这种类型作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可能性进行的。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作为作为的实施方式:(2)利用外力条件的作为。一是利用物质工具的作为。如利用刀、枪、棍棒、毒药、电、放射线等杀人、伤人。二是利用他人的作为。即行为人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包括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未成年人和无罪过的人)实施行为。如甲欲毒死病重的妻子乙,让不知情的保姆将有毒的饭菜喂给乙吃。三是利用动物的活动。即将动物作为犯罪工具,达到自己的犯罪意图。如唆使训练有素的猎犬咬伤或咬死他人即属之。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不作为不作为的概念: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种义务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不作为不作为的构成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成立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一)不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1、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2、是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3、是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即由于行为人实施先前行为,使某种合法利益处在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该类义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的先行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二是行为人的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危险的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二、危害行为的类型(三)关于持有的问题持有:是指对某种物品的实际控制状态。它通常始于作为,以不作为维持其存在状态,具有作为与不作为的交融性。但持有却难以直接归入作为或不作为。由于没有身体的积极动作,故不同于作为;由于又不以某种实施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作为成立的条件,故不同于不作为。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第二节危害行为第三节危害结果第四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第三节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四、危害结果的地位和作用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刑法中的危害结果即犯罪结果,是犯罪客观要件的要件之一。作为行为构成要件的行为结果与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结果自然不能直接等同。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二)危害结果的特征1客观性。2特定性。3法定性。4多样性。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一)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构成结果:指危害行为对主要客体(简单客体时)或对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复杂客体时)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或具体危险的事实。非构成结果:指危害行为侵害随意客体而形成的事实。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一)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1、构成结果的种类:普通结果与加重结果。普通结果:成立某种犯罪既遂所必需的起码限度的结果;加重结果:法律明文规定成立某种犯罪加重类型所必须具备的结果。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一)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2、非构成结果的种类:(1)存在于未遂犯与中止犯中的中间结果,这是专指在可以成立未遂和中止的犯罪中,行为人着手实施行为后,虽未产生构成结果,却可能产生的构成结果之外的物质性结果。(2)存在于某些结果加重犯中的基本犯的构成结果。(3)可以存在于任何性质、任何形态之犯罪中的随意结果,这是指危害行为侵害随意客体而形成的又不属于前两类结果的非构成结果。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二)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1、物质性结果: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表现为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特点:以对物质性犯罪对象的作用记录犯罪;认定方法上的数学测量可能性。2、非物质性结果: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表现为非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特点:以对非物质性犯罪对象的作用记录犯罪;认定方法的复杂性。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直接结果:与危害行为有直接联系的结果。间接结果:与危害行为有间接联系的结果。直接结果在符合构成结果条件时可以成为构成结果,间接结果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构成结果。例如,甲男强奸妇女乙后,乙因羞愤而自杀,乙之死是甲强奸行为的间接结果,但却可以成为甲的强奸罪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结果。(参见李洁:《犯罪结果论》)二、危害结果的种类(四)实害结果与危险结果1、实害结果: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现实侵害的事实。独有的特征:现实的侵害性。2、危险结果: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现实危险的事实。特征:现实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是由危害行为所造成的某种事实表现出来的,因而不同于行为本身的危险性。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五)单一结果与复合结果单一结果:犯罪行为侵害简单客体产生的结果。复合结果:犯罪行为侵害复杂客体产生的结果。复合结果特点:其一,实施一个行为。其二,侵害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这是复合结果的根本特征。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1在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中明确规定危害结果。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上述规定表明,无论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存在危害结果,只不过是后者将结果的实际发生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而前者无这种必然要求,是否以危害结果的出现作为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依据刑法分则各罪的规定为准。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2将发生有形的、物质性的危害结果作为某些故意犯罪的既遂标准。3将发生某种现实的危险结果作为构成某些故意犯罪的既遂标准。4将造成某种严重危害结果作为构成过失犯罪的标准。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5将发生某种特定的危害结果作为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例如,我国刑法第248条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本规定说明,如果行为人在殴打或者体罚虐待被监管人时,未造成伤残或死亡结果的,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而同样的行为若造成伤残或死亡结果的,就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即以法定的严重结果的发生,作为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6将造成某种严重的结果作为提高法定刑或从重处罚的根据。如刑法第234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第238条规定的非法拘禁罪属于故意犯罪的此种情形;而第131条规定的重大飞行事故罪、第137条规定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属于过失犯罪的此种情形。四、危害结果的地位和作用(一)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两个问题:一是危害结果在犯罪客观要件中属于共同要件还是非共同要件;二是危害结果是哪些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四、危害结果的地位和作用(二)危害结果的作用1影响定罪(1)危害结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2)危害结果是区分犯罪的基本形态与加重、减轻形态的重要界限。(3)危害结果是区分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重要标准。2影响量刑
(1)在立法上,以危害结果的大小作为设立法定罪刑单位及量刑情节的根据之一。
(2)在司法上,以危害结果作为量刑轻重的标准之一。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第二节危害行为第三节危害结果第四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第四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一、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四、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和作用一、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查明因果关系,对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有重要意义。一、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刑法因果关系与哲学因果关系的统一性刑法因果关系作为与哲学因果关系具有统一性的特殊因果关系,它必须具备因果关系的一切基本特征,其中包括: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果关系的相对性。因果关系的顺序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一、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独有特征1刑法因果关系内容的特定性。2刑法因果关系的法定性。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1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必然因果关系:当危害行为中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内在根据,并合乎规律地产生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甲对乙开枪射击,该开枪射击行为中包含着致死他人的根据,因而如果导致了乙的死亡,则甲的开枪射击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偶然因果关系:当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着产生某种危害结果的根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介入因素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甲追打乙,乙在逃跑过程中摔了一跤,头部撞在石头上致死的情况,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就是偶然的因果关系。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2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危害行为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产生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形式。间接因果关系: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第三者作为中间环节相连接的因果关系形式。其中间环节既可以是人的行为,也可以是自然力。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是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刑法因果关系形式的划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或互相代替。必然因果关系未必都是直接因果关系,偶然因果关系也不能与间接因果关系画等号。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例如,甲恼于挂在窗外的两只鸡被盗,又将两只放了毒药的鸡挂在窗外,乙偷了两只鸡后卖给丙,丙食鸡后中毒身亡。此例中,若从联系的远近看,丙之死与甲的下毒行为只有间接联系,但下毒行为中包含着致人死亡的可能性,只要被他人食用,就会有死亡结果发生,因而从行为中是否包含着结果的内在根据来看,甲的下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是必然联系。存在必然性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其他因素介入而产生结果,形成间接因果关系的情况是存在的。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一)必然因果关系说必然因果关系说:即当危害行为中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内在根据,并符合规律地产生了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就是必然因果关系;只有这种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我国刑法理论以前采取。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一)必然因果关系说首先,作为某种原因的行为必须具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必要前提)。其次,只有当具有使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的某一现象已经合乎规律地引起某一结果的发生时,才能确定某一现象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最后,因果关系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因果关系。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二)偶然因果关系说该说的基本观点是,当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危害结果的根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介入因素合乎规律地引起了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就是偶然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必然因果关系。该学说还认为,不能将条件与原因绝对分开,条件是相对于根据而言的,条件和根据都是原因,只是处于不同的等级和层次而已。从重要性来说,与根据相比,条件是次要的、第二位的,但就必要性来说,条件与根据都是不可缺少的。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三)条件说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二)条件说1,作为条件的行为必须是有导致结果发生可能性的行为。2,条件关系中的“结果”是指具体的、特定形态、特定规模与特定时间发生的结果。3,条件关系是一种客观联系,与行为人预想的发展过程是否符合,并不影响条件关系的成立与否。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三)条件说4,行为是结果发生的条件之一时便可认定条件关系,并非是唯一条件时才肯定条件关系。在数个行为共同导致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如果除去一个行为结果将发生,除去全部行为结果将不发生,则全部行为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5,与前“条件”无关的后条件直接导致结果发生,而且即使没有前“条件”也将发生结果时,前“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6,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由于介入第三者的行为或者特殊自然事实导致了结果发生,那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中断。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认定因果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是某种结果的原因。(2)一个危害结果完全可能由数个危害行为造成,在认定某种行为是某种危害结果的原因时,不能轻易否认其他行为同时也是该结果发生的原因;一个危害行为可能造成数个危害结果,在认定某种行为造成了某一危害结果时,也不要轻易否认该行为同时造成了其他危害结果。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3)如果结果的发生虽然和行为人的行为有关系,但是以基于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所无法预料的方式发生(异常的因果历程),那么不可以归责于先前行为人,即在介入独立的行为或事实导致结果发生时,例外地否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介入因素:独立的行为或事实包括:自然事件、他人行为、被害人的自身行为、行为人的第二次行为。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考虑:首先,介入因素的性质以及同先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因果关系认定举例:例一,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暴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女友的死亡和甲的危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例二,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苏某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四、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主要是指它是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问题。刑法因果关系对认定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表现为它作为犯罪构成中的一个独立要件要素,而是表现为它对犯罪客观要件中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决定作用。在认定某一行为和结果是否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时候,因果关系的认定是其必备步骤。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三)条件说第四,行为是结果发生的条件之一时便可认定条件关系,并非是唯一条件时才肯定条件关系。在数个行为共同导致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如果除去一个行为结果将发生,除去全部行为结果将不发生,则全部行为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第五,与前“条件”无关的后条件直接导致结果发生,而且即使没有前“条件”也将发生结果时,前“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第六,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由于介入第三者的行为或者特殊自然事实导致了结果发生,那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中断。第六章犯罪客观要件第一节犯罪客观要件概述第二节危害行为第三节危害结果第四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一、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的概念和种类二、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的法律规定三、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四、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一、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的概念和种类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是指犯罪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手段)等因素。它们是选择性的客观要件。这些客观要件主要是指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犯罪时间,是指犯罪实施的时间条件。犯罪地点,是指犯罪实施的空间条件。犯罪方法,是指犯罪实施的方式、手段、步骤和途径等。二、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的法律规定(一)对犯罪时间的规定两种方式:一为明定式,指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时间由刑法明文规定。如非法狩猎罪中规定的“禁猎期”即属此类。二为隐含式,指法条虽未明定犯罪时间,但根据刑法条文规定可以推断出对犯罪时间的特定要求。如妨碍公务罪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期间。若不是在法条隐含的特定时间内实施,就不能构成该罪。二、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的法律规定(二)对犯罪地点的规定一般采用明文规定的方式。在我国刑法中明定的犯罪地点有很多,主要有海关口岸、边防海防线;内海、领海海域;禁渔区;禁猎区;羁押、监管人犯的场所;战场、军事行动区、犯罪的当场等。二、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的法律规定(三)对犯罪构成方式的规定采用明定式。其规定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利用职务便利的方法、利用封建迷信的方法、强制手段、使用禁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等。若非使用法定的犯罪方法,则不构成该罪。四、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在我国刑法中,大多数犯罪的成立对危害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因素没有要求,但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犯罪行为本身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大小,影响量刑的轻重。比如,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严打”期间实施暴力犯罪,其社会危害性程度就比平时要大一些,量刑时就需要适当从重处罚。另外,有的刑法条文直接明确地把特定的方法、地点作为某罪加重处罚的条件。比如,刑法第236条规定,行为人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章相关主要法条(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一条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章相关主要法条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本章相关主要法条第二百四十八条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1因果关系的认定2不作为犯罪的认定3持有型犯罪的认定【近三年司法考试考点】【课后练习】1.犯罪客观方面2.作为与不作为3.危害行为4.危害结果5.刑法因果关系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A.危害结果B.危害行为C.特定犯罪时间、地点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2.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罪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大学《领导科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课程设计I》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合同书新
- 环保型环卫保洁服务方案
- 电力工程脚手架搭建方案
- 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学方法总结
- 在线教育售后服务方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2.2运动的规律性课时作业含解析统编版必修4
- 新标准-实+用综合教程(第三版)1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二手私房交易合同模板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
- 2 0 2 4 年 7 月 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纸质考试 试题及答案
- 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经开区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DB23T 3842-2024 一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期中模拟押题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环氧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报告
-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测量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新信息科技三年级第四单元:创作数字作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