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_第1页
《竹石》教学设计_第2页
《竹石》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石桃花江镇狮子山小学鲁辉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通过多种方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者立志做人的感情熏陶。4.弘扬竹之精神,培养少年君子,在班级内形成“谦虚、正直、坚韧、向上”的人文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教学难点:深入感受诗人的高洁品质。三、教学过程(一)导学领航1.同学们,天气好了你们都想去哪里踏青了呢?2.鲁老师将会到我的工作的县城,那里有一个天然氧吧,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沿着小路盘山而上,沿途全是绿色竹茵,春天可观雨后春笋,夏天可享竹林清凉。登至山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万亩竹林,喜沐春风,山山楠竹翠,坡坡泛绿波,竹荫涛声声,百鸟相鸣和。置身此景,谁都像置身仙境,忘却名利,思想升华。3.问:这里盛产哪种植物?4.宋朝有个人,特别喜欢竹子,门前屋后都种着竹子,他画的竹子是栩栩如生。由于他长年累月对竹子的细微观察,竹子在四季的形状变化他都摸得一清二楚,到了后来,他画竹子都不用照着画,因为他的心里已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这个人是文与可,这个成语是胸有成竹。5.清朝有个人也喜欢竹子,他喜欢画长在岩石缝里的竹子,这个人是郑燮,人称郑板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竹石》。(二)自主学习1.复习古诗学习的方法。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懂情感。3.找出诗中的景物。(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竹子、青山、岩石、风)竹子可写的东西很多,竹笋鲜嫩可口,是一道美味佳肴;竹叶四季常青,又可以入药;竹竿修长挺拔,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特别是那虚心、有品节的精神,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这些,诗人写了没有?那他到底想写什么?(精神,顽强不屈的精神。)探究二:如果将每句诗缩减至一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出竹子的精神?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预设咬:使尽全身力气。立:挺拔的姿态。劲:在磨难之后仍旧坚劲有力。任:无惧困难。(四)交流指导1.请小组分句汇报。2.其他小组补充汇报。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的石中竹,它顽强、潇洒。顽强到什么程度呢?咬山而立,潇洒到什么地步呢?任风而磨。4.再读古诗。(五)拓展延伸。1.郑板桥只是在写竹子吗?赞誉那些有竹子品性的人。2.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有着竹子精神的人。老师来说郑板桥的生平事迹,大家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高洁品质。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郑燮其事:*一生坎坷孤独,三岁丧母,后来父亲穷困而死,儿子也饿死,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求学的决心,直到44岁才考取功名。*50岁才当上县官,他爱民如子。有一年,发生饥荒,他因开仓放粮得罪权贵,被迫辞官。*辞官时,郑燮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便只能以卖画为生,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笔,为世人留下一幅幅千古佳作。3.竹子精神,扎根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你觉得,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