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阳师范学院公共必修课《心理学》教学大纲(试用)师范院校的《心理学》,是师范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既是师范生在校期间认识自己的心理品质的需要,更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搞好教育和教学、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范生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是加强师范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师范院校的心理学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即了解正常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研究人的心理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了解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现象的基本途径;形成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框架。师范院校的心理学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在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科学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以及对教育本身进行心理分析的技能,为当前自己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二、 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一) 心理学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探讨,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心理学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 人的心理现象是丰富多彩、异常复杂的,又是完全有规律可循的,心理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如环境、遗传、教育等)的影响,因此,在研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时,要充分考虑影响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的作用,将人的心理放在特定的环境和其他因素中进行分析和处理,尤其要注意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三) 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要体现心理的系统性,将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防止割裂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即既要把心理现象看作是整体,也要看到心理现象的等级结构性,不同的心理现象之间存在高低等级之分。(四) 在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中,要将心理现象是客观的观点贯穿与研究的全过程,是学生意识到,心理现象中的环境变量、刺激变量、反应变量和机体变量都是客观的,因此心理现象本身更是客观存在的,是完全可以进行客观性研究的。(五) 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无论何时,他们的工作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任何调查、研究等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有损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六) 我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宗教相当复杂,因此,在进行心理学教学时既要考虑心理规律的普遍性,又要注意不同民族、地域和宗教对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影响,将心理学的普遍原理和各种情况相结合。(七) 中西文化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介绍西方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时,一定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呕心沥血本土化的道路,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又要将其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防止全盘西化。(八)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很早就对心理学进行了研究,许多观点和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因此,在研究和介绍心理学时,应该使学生既了解我国心理学研究的悠久历史,也要了解现代心理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落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起直追的雄心壮志。三、 教材的安排(一) 本科学生,心理学课程一般于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专科学生,按现行大纲要求,于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二) 教材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告示心理学教程新编》为蓝本,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三)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心理学共开设54学时左右,其中基础理论课36学时,实验和应用课18学时。考虑到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2+1”的教学模式,即2年级下学期开设每周两节课的基础心理学内容,三年级上学期集中10周时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其他应用心理学的内容。本教学大纲主要是涉及基本理论部分教学,共36学时。四、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 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心理学教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二)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 注意心理现象和其他因素的关系,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四)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教学技术,尤其要注意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五) 课堂教学要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阅读心理学著作,进行心理调查和心理研究,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第一章绪论内容说明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怎样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问题是本章内容所要介绍的重点。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1879年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屹立于科学之林。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学的任务是探索和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等等。内容要点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 心理现象及其分类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2、 心理现象的实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方法1、 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高等师范心理学的任务2、 心理学的分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第三节心理学发展概况1、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 相关学科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3、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本章练习一、 名词解释1、 心理学2、 心理过程5、个性心理8、心理状态11客观观察法14自然实验法16、心理测量法二、 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和三个方面。3、心理过程包括 、和。4、个性心理可分为和。5、心理现象的实质。6、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和的原则。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三、 简答题: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2、 简述心理的实质。3、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4、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是什么。6、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高等师范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又是什么?练习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一一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心理过程一是指人在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5、个性心理一一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8、 心理状态一一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11客观观察法一一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在自然情景中人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14自然实验法一一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些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16、心理测量法——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处理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填空题: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心理状态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点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客观性 系统性 教育性观察法 谈话法 自然实验法 问卷法 心理测量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简答题: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答: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简述心理的实质。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3、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4、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5、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答:有观察法(客观和自我观察法)、谈话法、自然实验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和活动产品分析法。6、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高等师范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又是什么?答: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心理规律。高等师范心理学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师范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索在中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心理规律,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做好一个方面的职前准备。本章实验(略)第二章注意内容说明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通过本章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即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外部表现是怎样的,学会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来维持有效的注意,组织教学。掌握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及实现这些品质的条件,同时要特别了解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注意的规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章里还应掌握有关注意的一些实验,了解有关注意的一些实验仪器,如注意分配测试仪、双手调节器、动作稳定器(九洞仪)等。教学时数:3学时一、 什么是注意1、 注意的概念2、 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二一、 什么是注意1、 注意的概念2、 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二、 注意的意义和功能1、 注意的意义2、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三、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 注意的生理机制2、 注意的外部表现第二节一、 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的含义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人本身的特点: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二、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概念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活动 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三、 有意后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种类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人当时的情绪状况和精神状况一、二注意的品质二、注意的广度四、注意的转移第一节注意的概述第一节本章练习一、名词解释:1、 注意2、 无意注意3、 有意注意4、 有意后注意5、 注意的广度6、 注意的稳定性7、 注意的分配8、 注意的转移二、填空: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2、 和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3、注意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注意本身反映事物的属性。4、注意具有、和的功能。5、注意可分为、和。6、注意的品质包括、、和。三、简答和论述:1、 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2、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是什么?3、 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4、 简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5、 如何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练习答案:一、 名词解释:1、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无意注意一一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3、 有意注意一一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 有意后注意一一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5、 注意的广度一一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6、 注意的稳定性一一也是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7、 注意的分配一一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中,注意可以相对维持在不的对象上。8、 注意的转移一一是指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二、 填空:指向 集中指向性 集中性不 不能选择 保持 调节监督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三、 简答和论述:1、 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答: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与刺激物的新异性。二是人的主观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及情绪和精神状态。所以(1)必须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次序;(2)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3)教师要慎重处理好偶发事件;(4)教师的教态要端正。2、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1)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利于维持有意注意;(3)激发间接兴趣;(4)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的意志力。3、 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答:(1)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2)组织好课堂教学;(3)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锻炼自己的有意注意。4、 简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答: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知道注意的特点、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注意的分配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悉或熟练程度等条件。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依赖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如何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用1、2、3的答案外,6、 还有:)答:善于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有意后注意)的规本章实验目的:通过注意分配仪的使用,使学生了解注意分配的现象。还可了解到它不仅可测量注意分配能力的大小,也可检验被试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还可用于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现象。仪器:注意分配仪。程序:主试交代同一的指导语后,被试端坐于仪器前。仪器可呈现二类刺激,要求左、右手分别尽快地作出回答反应:(1)声音刺激分高音、中音、低音三种,要求被试者对仪器发出连续的、随机的、不同声调的声音刺激作出判断和反应;用左手按下与不同音调相应的按键,由仪器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2)同时由右手按下与不同位置灯光相应的按键,关掉灯光,尽快地工作一个单位时间,由仪器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以上两类刺激可分别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出现是随机的。实验结果由仪器自动显示,根据数据计算出注意分配分数。讨论:在实验中出现的注意分配现象该做如何理解,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注意分配现象。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内容说明在心理学研究上,感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人脑与外界世界的直接联系,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皆始于感觉。同时感觉与知觉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有机综合。感觉和知觉分别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本章着重介绍了感知觉的现象、分类及其特性,同时对错觉现象也有所涉及。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同时感觉的变化发展有适应和相互作用规律,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的要求。同样知觉过程也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表现在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上,它们保证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本章还介绍了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使青少年能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征的能力。此外感知觉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多,这里也会作一些详细地论述。教学时数:3学时内容要点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一、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二、 感觉的生理机制和意义三、 知觉的有关理论四、 感知觉的关系第二节 感知觉的分类一、 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现象及其特点听觉及其特点 其他感觉2、 内部感觉二、 知觉的分类1、 空间知觉2、 时间知觉3、社会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角色知觉4、 错觉第四节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 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2、 感觉的适应规律3、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4、 感受性在实践中变化发展的规律5、 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性 知觉的整体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概括性 知觉的恒常性二、正确运用感知规律努力提高学习效率第五节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 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迅速发展二、 持久性有很大发展三、 观察的精确性大幅度提高四、 观察概括性的发展本章练习-、名词解释:1、 感觉2、 知觉3、 后象4、 闪光融合现象5、 空间知觉。6、 时间知觉7、 社会知觉8、 错觉9、 绝对感觉性二、 填空:1、外部感觉主要分为、、、和。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到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为赫兹的声波。3、色觉有三种基本特性:、和。4、听觉的基本特性有、和。5、内部感觉主要包括 、 和 三大类。6、知觉包括有 、和。7、社会知觉可以分为、、和。8、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 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其规律为。9、 1860年,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进一步研究了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 公式。10、“入芬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芳,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说的是感觉的现象。11、吃了苦药之后,接着喝白开水也觉的有点甜,属于感觉的现象。三、 简答和论述:1、 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2、 简述知觉的基本规律。3、 教师在组织直观性教学时应注意什么?4、 试述感知规律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5、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观察力。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感觉一一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知觉一一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 后象——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在头脑中暂时保留片刻,这种现象即后象。4、 闪光融合现象一一在视觉中,临界频率所引起的心理效应就是闪光融合现象。5、 空间知觉一一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6、 时间知觉一一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7、 社会知觉一一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8、 错觉一一心理学上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作错觉。9、 绝对感觉性一一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二、填空题:1、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肤觉2、38078016一一20003、色调明度饱和度4、频率振幅波形5、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6、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错觉7、对他人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角色知觉8、 韦伯9、 E=klgI+C10、 适应11、 对比三、简答和论述:1、 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答: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觉适应规律;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性在实践中变化发展的规律。2、 简述知觉的基本规律。答:知觉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性;知觉的整体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概括性;知觉的恒常性。3、 教师在组织直观性教学时应注意什么?答:应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别;用直观教具时要适时适当;直观教具必须服从儿童感知发展的规律。4、 试述感知规律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答:感知活动的目的准备性;感知对象的鲜明突出性;感知效果的多元依赖性;感知的理解概括性;师生间的第一印象与学习。5、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观察力。答: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保持积极的观察态度;掌握有关的知识,促进观察的顺利进行;进行观察训练掌握观察技能;巩固观察效果,做好观察记录;积极开动脑筋,分析观察
成果。本章实验目的:掌握棒框仪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棒框测验在认知方式研究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仪器:棒框仪。程序:令被试者端坐仪器前,双眼紧贴观察孔,头部保持正直,开始施测。施测者陈述指导语:“注意看框和棒,并将棒调节与地面垂直,时间不限。当你认为棒已与地面垂直,并且每次判断垂直的标准要一致。”施测者在得到调至垂直报告后,记下调节的误差数,不计正负号,只取绝对值。主试者可让框从0°开始,每3°为一个梯级,直至45°。倾斜的度数随机呈现,每个度数随机测验四次,分别从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调节。最后取四次的平均数为该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结果:分别整理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以框的倾斜角度为横坐标,以被试调节棒的平均误差数为纵坐标,绘制棒框测验曲线图。讨论:比较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大小,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看哪个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较大。并结合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分析自己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属于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第四章记忆内容说明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感知、行为到复杂的思维、学习,都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本章主要讲述记忆的三种系统记忆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识记、再认和回忆的能力,学会运用遗忘规律来组织学习。同时要求了解中学生记忆的特点,以便于教师根据记忆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教学时数:3学时内容要点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一) 定义: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二) 记忆的类型:、三种记忆系统瞬时记忆保持时间短时记忆保持时间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一、什么是记忆(一) 定义: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二) 记忆的类型:、三种记忆系统瞬时记忆保持时间短时记忆保持时间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一)特点:(二)特点:(二)特点:编码方式容量模式识别(注意)编码方式容量模式识别(复述)编码方式容量模式识别(复述)三、记忆的品质三、记忆的品质(一)识记的敏捷性(二)保持的持久性(三)记忆的准确性(四)记忆的准备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一)识记的种类1、 (根据有无识记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二)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2、 活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3、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材料对识记效果的影响4、 识记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二、保持和遗忘(一) 保持1、记忆内容的变化2、记忆恢复现象(二) 遗忘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遗忘规律2、 遗忘的原因(1)干扰理论: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2) 痕迹消褪说(三)如何复习三、再认和回忆(一)再认(二)回忆1、回忆的种类2、回忆中的干扰与错误(三)联想1、定义你2、联想的规律第三节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一、 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一) 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二) 意义识记逐渐占优势(三) 抽象记忆能力显著提高二、 中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一) 教育学生优化影响记忆的生理因素(二) 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记忆(三) 使学生了解记忆过程的规律及遗忘的规律(四) 培养学生掌握个性化的记忆方法(五)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记忆力的锻炼一、填空题1、 记忆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基本环节:—、或。2、记忆一般可以为、、、 四种类型。3、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编码,短时记主要以编码,长时记忆主要以编码。4、从信息处理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和的过程。5、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和四个品质。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和。8、遗忘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和。9、著名的遗忘曲线是研究的,表明遗忘的规律是。10、实验表明,以过度学习效果最好。11、联想的方式主要有 、、、。12、学习材料中最难记忆的是部位。二、判断题1、背诵的文章中间部分易应是由于受前摄抑制的影响。2、 倒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3、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4、 一般情况下,有意义识记的效果大大优于机械识记。5、 遗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好的现象。6、 记忆的敏捷性越高,表明一个人的记忆力越好。7、 对法则、定理和定律的记忆属于抽象记忆。三、名词解释1、 记忆2、 前摄抑制3、 倒摄抑制4、 遣忘四、简答题1、 简述如何组织复习?2、 进行有意义识记必须满足哪些条件?3、 怎样理解记忆的三种系统?4、 遗忘有什么规律?5、 影响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 简述中学生记忆的特点?答案:一、填空题1、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 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3、 物理特性,听觉方式,材料的意义4、 编码,贮存,提取5、 准确性,准备性6、 7±2个组块7、 消退,干扰8、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9、 艾宾浩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10、150%11、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12、 中间二、判断题1、X;2X;3、J;4、J;5、X;6、X;7、J三、名词解释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2、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3、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4、遗忘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以及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1)为牢固地掌握材料,必须在学习过后及时复习(2)学习程度以过度学习150%效果最好(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5)多种识记方式相结合。2、 (1)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识,一般来说,材料意识性越强,识记越齐易,记忆效果越好。(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上述条件任何一条不具备,都不能进行有意义识记。3、 20世纪50年代后,心理学家开始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记忆干扰,按照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不同,编码方式相异的特点,把人类的记忆划分为三种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 (1)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2)有兴趣的,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不易遗忘。(3)动作遗忘慢,形象材料次之,言语材料比较快,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遗忘最快。(4)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保持良好。(5)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序列位置效应)。5、 (1)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2)再认与回忆的线索(3)再认与回忆中的思维与联想(4)再认、回忆与定势(5)再认、回忆与情绪情感状态6、 (1)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无意识记还比较明显,记忆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有意识记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显著,他们不仅能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给自己提出适当的识记任务,而且能选择有效的识记方法,到初中三年级,有意识记的主导地位已经非常显著。(2)意义识记逐渐占优势。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虽无水平高低之分,但发展的速度却是不均衡的。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形象记忆形象较慢,抽象记忆发展较快。到青少年时期,学生抽象记忆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记忆广度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自己的短时记忆广度2、 与其他同学的记忆广度进行比较,了解记忆广度的个别差异实验仪器: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程序:1、 将被测两人分为一组,一为主试,另一为被试2、 让被试坐在显示窗口前,注视显示窗,实验开始,被试接键上的星形键,呈现数字,被试将看到的数字通过按钮输入机器,如果错误,出现声音提示。3、 直到被试无法记住所呈现的数字时,仪器停机长鸣,实验停止,记录短时记忆的广度和所用时间。结果:1、 短时记忆的广度相当有限。2、 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第五章 想象和思维内容介绍: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便没有文学艺术,便没有创造发明,便没有科学预见。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借助于思维,人的认识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现实中透视本质。想象与思维过程之中,人如果没有同思维内容相联系的想象,思考就发生困难。本章主要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想象种类和形成方式、思维的特点、过程及概念的掌握,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测量。了解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想象一、 表象(一) 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3、表象是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4、能动性(二) 表象的种类1、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2、个别表象、一般表象3、记忆表象、想象表象二、 想象(一) 想象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二) 想象的种类1、 有意想象(1) 再造想象(2) 创造想象(3) 幻想2、 无意想象(三) 想象的形成方式1、粘合2、联合3、夸张强调4、典型化第二节 思维概述一、 什么是思维(一) 定义(二) 思维的特点1、 间接性2、 概括性二、 思维的种类(一)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二)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三)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四) 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 思维过程(一) 分析和结合(二) 比较(三) 抽象与概括(四) 具体化与系统化第三节概念及其掌握一、 什么是概念二、 概念的形成(一) 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 2、类化 3、辨别(二) 在教学条件下概念的掌握1、 过去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2、 提供概念包括的事物的变式,对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3、 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掌握科学概念4、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有助于深入地掌握概念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创造性思维(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四)功能固着(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四)功能固着假设二、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一)知觉的特点(二)情绪与动机(三)定势(五)原型启发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一)算法 (二)启发法四、 创造性思维(一)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1、 新颖性、创见性2、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3、 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4、 以直觉思维为主(二)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三) 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1、变通性 2、独特性 3、流畅性(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五节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一、 中学生思维发散的特点(一) 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二)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三) 思维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二、 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拓展知识经验(二) 培养逻辑思维(三)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四)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本章习题一、填空题1、表象属于认识的阶段。2、表象是向过渡的桥梁。3、想象的形成方式一般有、、、—四种。4、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的首要条件是对或的正确理解。5、 、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6、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助物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三类。7、与是思维基本的智力操作手段。8、从个体思维的发生来看,人的思维发展顺序大致是由发展到最后发展到。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 、、、。10、概念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二、 名词解释1、 表象2、 想象3、 再造想象4、 创造想象5、 思维6、 定势7、 创造性思维8、 概念三、 判断题1、 表象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2、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3、 定势对问题的解决不总是起促进作用4、 再造想象中也有创造的成分5、 《阿Q正传》中的阿Q的塑造采用的是联合的方式6、 “天上浮去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是有意想象7、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四、 简答题1、 简述表象的特征?2、 想象的作用?3、 比较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与幻想?4、 思维过程是怎样的?5、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6、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受哪些因素的影响?7、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8、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五、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答案:一、 填空题1、 初级2、 感知,思维3、 粘合,联合,夸张强调,典型化4、 语词,符合,实物标志5、 间接性,概括性6、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7、 分析,综合8、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9、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0、 抽象化,类化,辨别二、 名词解释1、 表象指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事物形象2、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构新形象的过程3、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图样图解、符号或实物标志的示意而在头脑中产生新形示的过程4、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6、 定势是指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7、 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见的思维,也就是个人对社会而言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思维8、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三、 判断题1、X;2、X;3、J;4、J;5、X;6、X;7、J四、 简答题1、(1)直观性(2)概括性 (3)表象是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4)能动性2、 (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2)预见作用(3)代替作用(4)深化作用(5)对机体的调节作用3、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图样图解、符号或实物标志的示意而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的新形象,不是想象看自己独立地创造出来的,而是再现他人描述的形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活动、科学发明与发现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与个体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它具有一定的创造成份,它在构思上并不像一般创造想象那样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它体现着想象者的愿望。4、 思维过程主要四个方面:(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基本的智力操作手段;(2)比较是把事物或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3)抽象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5、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主要有:(1)知觉的特点;(2)情绪与动机;(3)解决问题的策略;(4)原型启发;(5)定势;(6)功能因素6、 (1)过去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2)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对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3)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掌握科学概念;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有助于深入地掌握概念7、(1)新颖性、创见性(2)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4)以直觉思维为主8、 (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3)思维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五、 答案要点(1)拓展知识经验 (2)培养逻辑思维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4)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本章试验定势在解决问题的作用实验目的:了解定势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学习研究定势作用的方法实验材料:火柴、秒表、白纸、铅笔实验程序:1、要求被试用六根火柴棍作出四个等边三角形,主试记录从开始到成功所花时间和进行情况2、被试用铅笔划四条直线把下列九个点子连接起来。一次不成,再换九点,直到成功为止。主试者记录从开始划成功所长的时间,划了几次。3、被试的换做下列题目,指导语“我现在给你一系列问题,请你依次解决,每题不超过二分钟,每题由四个数字组成,前三个数字代表三种量杯的容积,第四个数字为量出水的容题。例题:20,3,1,20做法多种,可自由选择。如:29—3X3=20,29—1X9=30,3X6+1X2=20。怎样利用三个量杯,可以任人选择,只要又快又准,得出所要求的水的容积就行。现在就开始做下列题目。主试分别记录1-10题和11—14题所花时间(1)62147(2)131193100(3)2972435(4)20981450(5)983368(6)123284(7)1341513(8)1032414(9)143686(10)1848422主试提示“A+C',接着被试完成下列题:(11)1539318(12)2349320(13)721672349(14)37861225(四)结果程序1、2的答案与时间。程序3是用定势方法还是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分别统计1—10题和11—14题所花时间。(五)讨论1、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起什么作用?2、 你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运用想象、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3、 解决问题时你采用什么方法?第六章情绪和情感内容说明: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它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本章着重介绍了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情感的种类,以及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学习、工作有一定的积极的促进的作用,要求能够具有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的能力。教学时数:3学时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二)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二、 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三、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一)信号功能 (二)调节功能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类型一、 情绪的种类(一)心境 (二)激情 (三)应激二、 情感的种类(一)道德感 (二)美感 (三)理智感三、 情感的品质(一)情感的倾向性 (二)情感的深刻性(三)情感的多样性 (四)情感的固定性第三节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一、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一)情绪具有半外露、半隐蔽性 (二)情绪表现比较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三)情绪的稳定性提高 (四)情感体验有了很大发展二、 如何实施情感教育(一) 以境育情,融情入境,创设情感教育的良好情境(二) 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拓宽心灵交流的渠道(三) 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挖掘情感教育的深度(四) 以意育情,以情激意,调节情感教育的稳定度,促进情意过程的良性循环一、填空题1、、、是三种不同的字级社会性情感。2、根据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和种状态。3、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通、、体现出来。二、 名词解释1、 情感2、 应激3、 心境三、 判断题1、 “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一个人的激情状态2、 全人类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3、 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健康很不利4、 持续时间最短,强度最强的情绪状态是激情四、 简答题1、 情绪、情感与需要有何关系?2、 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3、 简述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征?答案:一、 填空题1、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2、 心境,激情,应激3、 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二、 名词解释1、 情感是伴随从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2、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感状态3、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三、 判断题1、X;2、J;3、J;4、X四、 简答题1、 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情绪、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不满足而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情感。一般而论,需要满足了,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需要不满足,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2、 (1)信号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情动作体现出来,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表情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手段,人们通过表情互相传递信息,使他人能够判断各种人内心的情况。(2)调节功能。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它们对人的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人们在活动中产生的情绪、情感,无论是肯定的或否定的,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动机的作用,对人的随后的活动起着组织或瓦解的影响。3、情绪与情感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二者往往被人们看作是同义语。但是相对来说它们是有区别的。(1)情绪主要是和机体生理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2) 情绪带有一定的情境性,而情感则较为稳定和持久;(3)情绪比情感具有较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比较深沉而含蓄。4、 (1)情绪具有半外露、半隐蔽性。(2)情绪表现比较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3)情绪的稳定性提高。(4)情感体验有了很大发展。本章实验:在痛刺激条件下观察表情和皮肤电反应变化实验目的:1、 观察在痛刺激条件下,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2、 观察在情感状态下,人的皮肤电反应变化。2、实验材料:简易晶体管皮肤电反射仪,简易晶体管钾离子测痛仪,人体电极。方法和程序:1、 用直流电一一钾离子透入法进行刺激,无关电极为10X5厘米的镀银铜片,下垫盐水纱布,置于右侧小腿下端,有关电极为有机玻璃帛成的测痛头,在2X4厘米的有机玻璃块中心处开直径为4毫米的小孔,孔内涂上氯化钾导电膏,置于右手背部测痛部位。2、 用皮肤电反射仪观察皮肤电反应情况:将皮肤电反射仪的一对人体电极,按置在左手的手掌上。实验时,先请被试者保持平静,安定下来,然后将皮肤电反射仪,指针调至)处,随后,开动钾离子测痛仪,电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当被试报告“受不了”时,即关闭测痛仪电流,实验者观察整个臻痛过程中皮肤中反应变化,并作好记录。3、 观察痛刺激过程的表情动作:在记录了皮肤电反应情况之后,即关去皮肤电反射仪电源。然后再开动钾离子测痛仪,观察痛刺激过程中表情动作的变化。表情动作可从下列一些方面进行观察:语言的自如或变化;动作的协调或头动、手动、上身动、握掌全身动;表情的安详或注意、全神、皱眉、咬牙等。当被试者报告“受不了”时,即关去电源。实验结果:整理实验结果,求出每种实验结果的均数讨论:1、 皮肤电反应和痛反应以及情绪变化三者的关系?2、 痛反应过程中情绪的变化,试从语言、动作和面部表情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七章 意志内容说明:本章阐述了意志这种心理现象,意志和认识,情感共同构成了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意志的概念,意志过程,意志的品质以及青少年意志发展的特点等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教学时数:2学时内容要点:第一节 意志概述一、 什么是意志(一) 意志的定义(二) 意志的特征1、 意志行的意识性和目的性2、 意志行动对心理活动和行动的主动调节作用3、 意志和认识、情感的关系二、 意志和认识、情感的关系(一) 意志和认识的关系(二) 意志和情感的关系第二节一、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 准备阶段1、动机斗争和确定目的(二) 执行阶段(三) 制约意志努力的条件二、 意志的基本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与盲从(三)意志的果断性与优柔寡断第三节一、少年期意志品质特点(一)意志过程和意志品质2、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二)意志的坚韧性与动摇性(四)意志的自制力与冲动性青少年意志发展特点(二)(三)(四)自觉性品质有所提高,但自觉性和幼稚性仍错综矛盾果断性品质有发展,自制能力有所增强,坚韧性还很不成熟,但有轻率的倾向但抗拒诱惑,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欠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青年期意志品质特点(一)自觉性更加增强(三)稳定性的意志品质特征逐渐形成三、青少年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严格管理教育,在行动中锻炼,针对个别差异,启发诱导学生,(二)意志行动的独立性更加增强(四)意志品质还不完全成熟(一)(二)(三)(四)(五)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本章习题一、填空1、 每个意志行动可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2、 从形式上看,动机的冲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三类。3、 做事虎头蛇尾,容易动摇,退却,反映了意志的动摇性品质。4、 与意志力的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冲动性。5、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6、 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心理活动的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二、 名词解释1、 意志一一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2、 双趋冲突一一是指一个人对同时并存的目的具有同样强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有所决择,这样就会产生难于取舍的心理冲突。3、 双避冲突一一是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都想避开的目的而产生的动机冲突,但必须接受其中的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这样就会产生左右为难的心理状态。4、 趋避冲突一一指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是好而趋之,另一是恶而避之。这样就会产生趋与避的矛盾心理。5、 意志的自觉性一一指一个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6、 意志的坚韧性一一指一个人具有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7、 意志的果断性一一指一个人善于及时而坚定地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毅然决然地去完成决定的意志品质。8、意志的自制力指一个人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三、 简答题1、 意志行动具有哪些特征?答:意志行动的特征表现在:(1)意志行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这是意志的首要特征。(2)意志行动对心理活动和行动的主动调节作用。(3)意志行动表现在克服行动中的困难。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没有困难的行动就无意志可言。2、 简述意志的情感的关系。答:(1)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积极的情感推动或支持人的意志活动,而消极的情感则阻碍或削弱人的意志活动。(2)意志既影响情感的发展,又可调节情绪。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才可能体验到各种积极的情感。(3)情感和意志是统一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心理过程。3、 意志的基本品质有哪些?答:(1)意志的自觉性,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与此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2)意志的坚韧性,指一个人具有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与此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3)意志的果断性,指一个人善于及时而坚定地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毅然决然地去完成决定的意志品质。与此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4)意志的自制力,指一个人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与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冲动性。四、 论述题1、试以生活或学习中的事例分析意志行动的过程。答案要点:每个意志行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1)准备阶段:①动机斗争和确定目的。人的任何意志行动都是从主动提出和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目的开始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②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目的确定以后,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并且还需要拟定行动计划等。(2)执行阶段:就是实行所作出的决定,实际去完成意志行动的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以上各点,要注意结合学习或生活的实际。2、结合实例说明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有哪些特点?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答:答案要点:一、青少年意志品质特点:(一)自觉性品质有所提高,但自觉性和幼稚性仍错综矛盾。(二)果断性品质有发展,但有轻率的倾向。(三)自制能力有所增强,但抗拒诱惑,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欠缺。(四)坚韧性还很不成熟,容易虎头蛇尾,见异思迁,半途而废。二、青年期意志品质特点:(一)自觉性更加增强。(二)意志行动的独立性更加增强。(三)稳定性的意志品质特征逐渐形成。(四)意志品质还不完全成熟。三、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二)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三)在行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四)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五)启发培养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在回答时,应注意以上各知识点要结合实例阐述。五、判断题1、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J2、 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X。3、 在学习上,少年既希望老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又不希望老师管得过死,这种心理冲突叫趋避冲突。J4、 到了青年时期,人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基本成熟。X5、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对意志依赖于认识的形象化描述。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内容说明:人的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它是统一活动的整体。为了作科学的理解,我们从其各方面或组成部分加以分析研究。前面所论述过的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个方面,从本章起我们将讨论另一些方面一一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以及后面章节的个性心理特征等,以便逐步达成对人的心理全貌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作科学的理解。教学时数:2学时内容要点:第一节个性概述一、 什么是个性(一)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二)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 个性的基本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 (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三) 个性的独特性 (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第二节个性倾向性一集、(一)需要的概念
1、 需要的定义2、 需要的特点(1)对象性 (2)不平衡性 (3)起伏性(二) 需要的分类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二、动机(一)动机的概念1、 什么是动机2、 动机的功能(1)始发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功能(二) 动机的分类1、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 初级原发性动机和高级的习得性社会动机(三) 动机与学习1、 学习动机的涵义2、 学习动机的分类(1)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2) 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3、成就动机与志向水平(1)涵义 (2)影响志向水平的因素4、 成败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5、 学习动机的激发4、 成败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5、 学习动机的激发(1) 内部因素①学生的理想、奋斗目标(2) 外部因素①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③教学方法的新颖性⑤表扬与批评三、 兴趣(一) 兴趣的概念1、 什么是兴趣2、 兴趣的发展水平(1)有趣;(2)乐趣;(3)志趣(二) 兴趣的作用1、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三) 兴趣的分类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四) 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倾向性3、 兴趣的持久性四、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一)理想概述②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与热爱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睦关系④学习结果反馈的及时性⑥竞赛2 、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3、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兴趣的广泛性4、兴趣的效能(二)信念和世界观概述本章实验实验一动机冲突(一) 目的人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而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彼此互斥,不能同时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是有年龄特征的。有关研究表明当团体的期望和个人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小学四至五年级的多数儿童采取了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并且没有体验到任何内心的冲突;而七年级只有少数学生采取了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并且67%的学生体验到十分剧烈的内心冲突。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动机冲突的年龄特点。(二) 材料划消数字材料,马表,小纸条(三) 程序1、 从小学至六年级中各选出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主试(由班主任担任)在班上宣布学校要从一些班级的学生中选派一个参观团到市内去参观我省科技新成就展览会。代表将从班上同学推行的候选人和注意力测验的优秀者中选派。接着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让他们不同班同学中推行出15名代表,把他们的姓名写上小纸条上。主试收回小纸条后,佯装着经过票数统计,然后向全班宣布已经选出了15名代表。他们的票数多组转接近。2、 用划消数字材料,对全班学生作划消数字的注意力测验。3、 限被试进行个别交谈。告诉被试“班上大多数同学提名参加参观团的候选人不是你,而是别人。但是,注意力测验的结果表明,你比班上提出的候选人要好。请你告诉我,是让班上提名的同学去还是你去?(第二次问:是你去呢还是让班上提出的同学去?)”主试提问一结束便按动表马,被试开始回答问题就按停马表,记下被试的反应时间。被试回答后让其回答“为什么?”记下被试的反映内容和表情动作等。(四) 结果1、 算出各年级班中主张“自己去”的平均反应时间、人数及其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2、 算出各年级班中主张“让班上提出的同学去”的平均反应时间、人数及其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3、 算出各年级班中犹豫不决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人数及其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4、 以年级顺序为横坐标,以上述三类的平均反应时间和人数的百分化为纵坐标,以图示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五) 讨论1、 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本实验所涉及的动机冲突属于哪一类型的动机冲突?2、 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个人愿望和班级期望的冲突?3、 试分析哪些教育手段能促使学生接受社会期望,将自己的个人愿望与团体期望统一起来。另外,本章实验二抱负水平(见《实验心理学》P326)本章习题一、填空题1、 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2、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基本特征。3、 根据需要的起源,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4、 需要作为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对象性、不平衡性和起伏性。5、 动机具有始发功能、指向功能和调节功能。6、 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是一种内部动机。7、 兴趣发生和发展的层次是1、有趣;2、乐趣;3、志趣。8、 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泛性、兴趣的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二、 名词解释1、需要一一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有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2、 个性一一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3、 个性心理特征一一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4、 动机一一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5、 志向水平一一指一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6、 成就动机一一就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7、 兴趣一一人积极探究其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8、 兴趣的倾向性一一指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9、 兴趣的广泛性一一指个体兴趣的范围。10、 兴趣的持久性一一指个体兴趣稳定的程度。11、 兴趣的效能一一指个体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12、 间接兴趣一一不是由于事物或活动本身,而是由于该事物或该活动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有重要意义而引发的兴趣。13、 理想一一指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14、 信念一一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15、 世界观一一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三、 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2、 影响学生志向水平的因素有哪些?答:(一)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与子女志向水平密切相关。(二) 志向水平与原来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三) 志向水平与集体的间接经验有关。(四) 教师对学生期望水平与学生志向水平相关。3、 兴趣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哪些作用?答:(一)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二)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三) 兴趣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4、 试述个性的基本特性。答:(一)个性具有整体性,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个性。(二)个性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一方面,个性比较稳定,另一方面,个性又具有可塑性,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变化。(三)个性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在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四、 论述题教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要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学习者内部,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另一方面的因素来自外部,教师通过各种外在的手段,激发学习者潜在的学习动机。(一) 激发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1、 学生的理想、奋斗目标2、 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需要条件:(1)明确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是产生认识兴趣的起始条件;(2)让学生面临实际任务;(3)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4)某一领域实际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领域的认识兴趣的基本条件;(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不断地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二) 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1、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睦关系 3、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4、学习结果反馈的及时性五、 判断题1、 需要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2、 意象、意图是一种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需要。()3、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4、 学生的志向水平与原来的血虚成绩呈正相关。()5、 兴趣是人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过程。()6、 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性区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7、 兴趣的第一阶段是有趣,但这种兴趣不稳定,带有主观性盲目性和弥散性的特点。()8、 学生为应付老师检查而努力学习,这是受近景性学习动机的驱使。()第九章气质内容说明: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本章所阐述的是“气质”这种心理特征,“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相近似,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教学时数:3学时内容要点:第一节气质概述一、 什么是气质(一)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二) 气质的天赋性(三)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二、 气质的学说(一)气质的体液说 (二)气质的体形说(三)气质的血型说 (四)气质的激素说(五)气质的活动特性说三、 气质的生理基础四、 气质的类型(一)多血质(二)胆汁质(三)粘液质(四)抑郁质五、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一) 气质对智力的影响(二) 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三)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第二节气质的测量一、 观察法二、 自陈量表法(一) 瑟斯顿气质量表(二) 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三) 内向一一外向测验(四) 气质的问卷三、 条件反射测定法(实验法)心理测量采用我国山西省教科所张拓基、陈玄昌编制的《气质类型调查表》,本问卷共有60个题目,可以大致确定一个人的气质类型,目前广泛用于心理咨询、就业咨询与就业指导、人才评价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该问卷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人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的人的忍耐性、感受性、可塑性、敏捷性、兴奋性都有所不同,每种气质也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发展其优点,克服其气质方面的消极方面。问卷指导语:以下60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请您按题号顺序阅读,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与题目相符合的程度,按下列要求作相关的选择。1—很符合;2—较符合;3——般;4一较不符合;5—很不符合本章习题一、 填空题1、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2、 气质的体液说认为,在体液的混合比例中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抑郁质。3、 气质的活动特性说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和冲动性。4、 巴甫洛夫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类型。5、 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有反应快、活动性、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6、 属于活泼型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粘液质的人属于安静型。7、 我们测定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可以通过观察法、条件反射测定法和自陈量表法。二、 名词解释1、 气质一一是个人典型的稳定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2、 胆汁质一一属于兴奋型的气质类型,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3、 气质类型一一表现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气质特征的典型结合。三、 简答1、说明气质对智力活动的影响?答:(一)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在织纪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时,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较弱型的效果要好。(二)气质还影响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例如多血气和胆汗质的人在学习时表现为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对新教材感兴趣,但对旧知识缺乏兴趣,而抑郁质的人学习时易感到疲劳,学习新教材时常感到困难,但在复习旧知识时表现出主动性,思维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四、 论述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答案要点: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所以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对其行为表现作出预测,并采取适合其气质特点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都有可能形成优良品质或不良的品质。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善于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有意识地利用其积极方面,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第二,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例如,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具有说服力的严格教育的方法,既要触动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学会坚韧、自制,又不要轻易激怒他们。而对抑郁质学生应该更多关怀和体贴他们,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等。第三,由于气质特征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效率以及智力活动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气质特征,在学习途径、方式和方法上,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例如,对多血质学生要发挥其机智、灵敏、兴趣广泛等特点,控制其烦躁,不踏实的学习方式;而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发挥其谨慎、细心、思维的深刻性的特点,以弥补其犹豫、迟缓、精力不足。这样,无论何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完全可以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风格取得好成绩,提高其智力水平。五、 判断题1、 一个人的气质与他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有较大的联系。()2、 根据气质的体液说,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黏液质,冷酷无情,气质似冬天一样。()3、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主要来自后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是不能后天改变的。()4、 注意力易转移,情感易发生变化,粗心浮躁是多血质类型的消极特征。()5、 气质在社会意义的评价上没有好坏之分。()第十章 性格内容说明:性格使人们比较熟悉的心理现象,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思想家孔子就对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过精辟地分析,古希腊学者提奥夫拉斯塔也对性格进行过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性格的基本概念,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的结构和类型、性格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现、了解和测量人的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最后介绍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以及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育和学生性格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3学时内容要点: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一、 什么是性格1、 国外不同学派的学者对性格的定义及分析2、 我国学者对性格的及对定义的分析3、 我们自己对性格定义的理解二、 性格的可塑性1、 影响性格的几种主要因素的介绍遗传因素及其主要影响 ②环境因素及其作用③教育因素及其作用 ④自我教育对性格的重要影响2、 性格可塑性的原因分析3、 性格形成理论三、 性格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1、 性格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简介2、 重点介绍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性格对气质的影响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和性格的类型一、 性格的结构1、 国外学者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简介2、 我国学者对性格结构的分析①性格的态度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②性格的意志结构及其特征分析性格的情绪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④性格的理智结构及其分析二、 性格的类型1、 按知、情、意、行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分类2、 从心理倾向划分性格类型3、 文化、社会学的类型说4、 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性格类型三、 性格的测量1、 性格特征的测量 《卡特尔的16项个性因素测验》2、 性格类型的测验 EPQ内外向性量表Y—G内外性量表 MMPI个性倾向量表第三节 青少年性格的特点一、 少年性格的主要特点1、 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2、 对行为支配和调节的独立性的发展情况3、 道德理想形成的重要特点二、 青年性格的主要特点1、 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2、 行为目的性更加明确,独立性、自制力和坚韧性增强三、 青少年性格的培养1、 加强品德教育2、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3、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给青少年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4、 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个别指导5、鼓励青少年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礼仪文化传承模板
- 公开课课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好制度
- 嘉兴新式别墅花园施工方案
- 2024年镇小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 校园帮扶工作计划格式
- 小学上学期2021教学科研处工作计划新选
- 2024年乡镇法律法规学习计划教研学习计划
- 2024年校长学期工作计划要点
- 韶关市计划生育证明书
- 乡年普法工作计划
- G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 中医养生课件:冬季养生
-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 建筑工程四个标准化管理要素
- 城市设计导则案例
- “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8
- 预拌干混砂浆生产线建设导则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
- 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配套精选练习题74页
-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ppt
- 小学生体检表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