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课题来源:自选背景情况:王阳明是明代的心学大师,其心学思想的核心“知行合一”说思想的形成是他一生实践成圣的道德理想的过程。他提出“知行合一”是要找到一个救天下之病的方法。他在论证的过程中特别强调道德,把道德从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出来。“知行合一”说之所以能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因为其在道德认识与社会实践领域具有适应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直至今天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的一生,兼内圣于外王为一身,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俱全,成为后世人格追求的楷模。王阳明的生死哲学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大儒的人生风范。课题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注重道德实践,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知行合一说强调人格教化、自我完善,对于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困境具有很好的启示性意义。实际应用价值:王阳明首倡知行合一,反对程朱理学,体现了理论上的进取精神。王阳明强调“知”必须“行”,对于克服社会时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王阳明强调'践履德行',于今天推展道德建设、道德教育更具时代意义。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强调人格教化、自我完善,对于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困境具有很好的启示性意义。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查阅的主要文献国外研究现状:阳明学对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有深远影响,海外研究的成果主要展现在一下这些论著里:戴瑞坤著《阳明学说对日本之影响》,朱谦之编著《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张君劢著《比较中日阳明学》,张崑将著《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郑仁在,黄俊杰编《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等。其中阳明学传入日本之后,在新的文化胚胎中表现出来,并持续发挥作用,最终发展为与中国不同的文化植株。日本阳明学的知行合一说是实践性更强的“知行合一”观,形成了事功主义特色。其中有中江藤树的得意弟子熊泽蕃山(1619-1691)的“时处位”论,佐藤一斋(1772-1859)由“虚”入“实”的气一元论,佐藤一斋在《言志录》中大力宣扬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他说:“就心曰知,知即行之知;就身曰行,行即知之行”等,他主张天下财利公有,指出:“财者,天下公共之物,其可得自私乎?……利者,天下公共之物,何曾有恶?但自专之,则为取怨之道耳。”」日本阳明学产生于日本封建社会的完成和解体时期,从其代表人物中江藤树、熊泽藩山、大盐中斋、林罗山及吉田松阴的理论中可以看出,日本阳明学的思想特质在于他们在接受、改造阳明学的过程中凸显并提高了“心”的主体性作用,使之成为批判幕府体制的思想武器。阳明学在日本明治维新中成为一种思想指导和动力,对日本近代变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内研究现状:1978年以前的阳明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王阳明的政治立场、哲学性质的评价和证实,1978那年年以后则主要是在更高的认识水平和理论层次上探究阳明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范畴和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求得对阳明学蓦本精神的内在理解及其在明清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关于阳明学的理论核心,臧宏、刘兴邦等认为“知行合一”是阳明学的核心。臧文认为,在王阳明那里,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和道德论是同一的,而“知行合一”正是这种同一的概括和反映。如果将其哲学体系中的范畴一一列举出来,就会看到他的哲学体系是一个由许多纽结组成的网,“知”、“行”、“合”、“一”四个范畴则是这个网上的纽结,而“知行合一”的命题便是整个网的《王阳明“知行合一”命题发微》,《论宋明理学》刘文则对“知行合一”的内在逻辑结果以及知行关系的合理内核作了具体分析《王守仁知行合一”说小析》,《湘律大学学报》年第2期参考文献:[1]王守仁.传习录下[M]//王阳明全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王守仁.答储柴虚[M]//王阳明全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3]王守仁.与杨士德薛尚谦书[M]//王阳明全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王守仁.传习录上[M]//王阳明全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王守仁.传习录中[M]//王阳明全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7]朱承.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王晓昕.阳明学摭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三、研究内容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学术构想与思路:本文着重探讨阳明学中知行合一对现代的价值,全文脉络如下第一部分:王阳明执行何以学说的理论构建解读第二部分:知行合一的现代伦理价值第三部分: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社会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一、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理论概括(1)以知为行,以知代行,行中有知,知中有行(2)知外无行,知而必行(3)不行不知,行而后知(4)践行良知,知行合一二、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理论意义三、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社会实践意义(1)王阳明强调知必须行,对于克服社会时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2)王阳明强调践履德行,于今天推展道德建设、道德教育更具时代意义(3)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强调人格教化、自我完善,对于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困境具有很好的启示性意义2.拟采取研究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文献研究法等。(2)实施方案:1定题2收集资料3整理资料4完成初稿5进一步修改6定稿(3)可行性分析: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生,我有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过中国古代哲学史,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并且我本人很喜欢王阳明的思想,所以能够研究这样的课题其次,我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充足的网络资源我相信,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论文(设计)进度安排起止时间主要内容预期目标确定选题开题报告一稿二稿三稿定稿选定报告题目初步拟定思路整理出报告大纲初步完成报告查资料、检查错误完成报告五、审核意见导师意见导师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