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_第1页
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_第2页
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_第3页
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_第4页
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

本章主要内容:土地行政执法概述土地行政许可和确认土地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强制执行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地行政执法概述

一、土地行政执法的概念国家地政部门依照土地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主体:以中央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地政部门为主。内容:地政部门依法办事、直接影响或涉及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对象:土地行政管理相对人,一般为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在特定情况下包括土地管理者。客体:土地管理相对人从事的与土地这一特定物有关的活动或者行为,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都有可能成为管理相对人。第一节土地行政执法概述

一、土地行政执法的概念二、土地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一)实体要件主体合法—主体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政部门内容合法—在法律赋予或确定的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范围内行使执法符合法定形式—凡是属于要式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符合法定形式才能生效(二)程序要件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例如:地政部门在行使土地监察职责时,必须依法出示国家统一执法的土地监察证件。二、土地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一)实体要件目前土地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行政征收案件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未经省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征收或正在审批,县级政府就未征先用、少征多用或超审批范围用地;未发布征地公告或公告内容不明确;违法授权下级政府或部门组织实施征收土地工作。二是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处理案件问题:乡镇政府超越职权作出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未履行法定程序就作出处理决定;作出处理决定时不告知或错误告知法定救济途径。三是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案件问题:有的对土地权属来源依据审查不严,在无相关权属来源依据的情况下,仅凭几份证明材料就予以土地登记颁证;权属审核时未对土地进行现场勘界等,导致登记的土地面积少于或多于实际面积;有的县政府在土地权属尚存争议时就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有的未办理有关土地征收手续,就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目前土地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行政征收案件问题:农村三、土地行政执法的效力(一)有效的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1、确定力,即不可变更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不再争议、不得更改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取得不可撤销性。2、拘束力,即约束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3、执行力,指地政部门依法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土地行政执法行为得以完全实现的权力。(二)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教材P253)三、土地行政执法的效力(一)有效的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四、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型一般来讲,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基本特征:抽象行政行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政对象,即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具有普遍的效力和不可诉性。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四、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型一般来讲,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二)具体行政行为即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作出的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如政府部门针对特定当事人作出的决定、采取的措施,如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业停产等。其主要的特征有:1、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2、具体行政行为体现了国家行政权的运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目标,因而与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相区别。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法律行为,是以它所拥有的行政职权为前提的。如违反交通规则被处罚,是由国家的交通管理机关作出处罚决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则……。(二)具体行政行为即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作出的具有特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而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它一般不针对特定对象,而是规定在何种情况和条件下,行政机关和被管理一方的行为规则和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土地行政执法行为主要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土地行政许可和确认、土地行政处罚等多种行政执法手段。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第二节土地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二、各种处罚措施结合运用的原则三、处罚法定及其程序公正的原则第二节土地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第三节土地行政执法的手段一、土地行政决定行政决定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是行政机关依法针对特定对象或事物,所做的具体的、单方面的并能直接发生行政法律效力的决定。行政决定的目的在于适用法律规范,因而决定必须是具体的。行政决定也是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一个步骤,在做出决定之后,个人或组织是否执行常常也需要再进行监督检查。对仍不执行决定的个人或组织要视具体情况需做出行政制裁的决定或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可见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进行再监督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与行政强制性措施的依据。第三节土地行政执法的手段一、土地行政决定土地行政决定的种类

权利性行政决定:如根据《土地管理法》关于给农村村民划分宅基地的决定义务性行政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使相对人承担或免除一定义务的行政决定。土地行政决定的表现形式命令、批准、拒绝、赋予、剥夺、委托等土地行政决定的种类

权利性行政决定:如根据《土地管理法》关于二、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

(一)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的特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实施的管理性的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一般采取书面、书证的表现形式。如城市规划管理中选址意见书的批准并颁发证书、土地管理中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批准并颁发证书,是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

(一)行政许可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实施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管理行为行政机关对内的管理行为,如外交部门对地方政府外事办公室、有外事审批权的国务院部门颁发因公护照权、护照签证自办权等的审批,不是外部行政管理行为,不是行政许可;而公安机关对公民申请因私出国护照的审批,是外部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许可。行政许可不包括对民事权利、民事关系的确认。如,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组织机构代码、商品条码的注册,产权登记、机动车登记、婚姻登记、户籍登记、抵押登记等不是行政许可;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实施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管理行为行政3、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无申请即无许可。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取得行政许可,表明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可以依法从事有关活动。如,行政机关采用检验、检测等手段对市场产品的日常监管不是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的程序1、受理申请2、审查3、作出是否颁发证照的决定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三)行政许可制度1、

我国土地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在建设用地管理中使用。以政府或土地管理机关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建设用地许可证》形式出现。2、我国城市规划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总结《城市规划条例》的经验基础上规定了“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许可制度,确立了规划管理的实施程序,明确了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三)行政许可制度1、

我国土地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在建设用地二、行政确认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行政确认一般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法律资格或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确定、认可和证明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行政确认通常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由相对人提出申请,行政主体才能对申请事项进行确认;

第二,行政确认行为是一种外部的具体行政行为。它由申请、受理、审查、确认等一系列程序性要素组合而成,并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行政确认行为;

第三,行政确认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确认行为时必须以书面形式为之,并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

第四,行政确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这种法律效力具体体现为:确定力、证明力、不可撤销力。

二、行政确认(一)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确认的内容1、对法律上主体资格、身份及法律地位的确认。如通过企业、公司登记对企业、公司经营主体资格的确认。2、对权属的确认。如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认、对房屋所有权的确认。3、对法律关系的确认。如婚姻登记就是对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确认。4、对法律事实的确认。如商品房买卖合同鉴证就是对商品房买卖合同这一法律事实的确认。5、对法律责任的确认。如医疗事故鉴定、交能事故的认定便是对法律责任的确认。6、对能力的确认。如技术鉴定即是对个人是否具有从事某种行为的能力的确认。7、对行为的法律效力的确认。如复议机关撤销被提起复议的行政处罚就是对该行政处罚违法性的确认。

(二)行政确认的内容(三)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关系

1、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的联系两者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步骤,确认在前,许可在后。两者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在形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譬如,它们都属于外部的具体行政行为,都以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都必须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结果都以书面形式作出等等。(三)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关系

1、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2、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区别

两种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一、行政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许可是对法律限制的解除,相对人获得了行政许可即意味着获得了从事某一领域活动的权利或资格,因此,行政许可实际上是一种授权行为,而行政确认只是对某项特定法律事实的确认,是对该项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的证明,因此,行政确认是一种证明行为;第二、审查的内容不同。行政许可审查的是相对人是否具备从事被许可活动的能力和条件,而行政确认审查的是相对人申请确认的事项是否存在,是否合法,从而决定是否给予确认;第三、法律后果不同。行政许可的法律后果是相对人取得某项活动的权利或资格,而行政确认的法律后果是相对人获得了某一事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并能够在实践中对抗第三人的有效证明。

2、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区别

两种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案例】2000年12月之前,周某和其子李某二人居住在某市A小区17号102室。2000年12月,周某的户口从A小区迁到B小区与其女儿同住。此后,李某一直是A小区102室的唯一居住人。2001年3月,周某的女儿分配新房,周某作为住房人员之一,户口亦一同迁入新居。其后,周某欲将自己的户口再迁回A小区,但被其儿子李某拒绝。周某谎称户口簿遗失,撇开李某向A小区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该派出所在接受周某提出的补发户口簿申请后,未经调查核实,便于2003年6月作出补发A小区17号102室的户口簿,并迁入周某的户口。李某不服,于2003年12月提起行政诉讼,该派出所自动收回了补发的户口簿。【案例】问题:本案涉及行政确认行为还是行政许可行为?本案涉及行政确认行为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确认权,法律规定行政确认违法的,第三人有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由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违法行政确认予以撤销或者变更。问题:本案涉及行政确认行为还是行政许可行为?本案涉及行政确认本案中,A小区派出所在补发周某的户口簿前,没有查找以前的登记记录,也没有征得A小区17号102室户口簿的户主李某的意见。而周某隐瞒户口簿依然存在的事实,采取谎称丢失的办法申请补发户口簿,也没有尽到如实申报的义务,导致补发了不应补发的户口簿。而且补发户口簿的行政确认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及相关户口管理规定中“一户只能有一本户口簿,户主负责户口申请登记”的规定,侵害了李某的合法权益。因此,该派出所自动收回所补发的户口簿,纠正自己违法的行政确认是正确的。本案中,A小区派出所在补发周某的户口簿前,没有查找以前的登记三、土地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组织依法惩戒违反行政法规的当事人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其特征:1.决定并实施处罚的机关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和受委托的机关或组织);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与违反刑法追求刑事责任不一样;3.承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4.行政处罚是一种严厉的行政行为,可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对行政处罚要规定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三、土地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处罚的依据、设定权、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职权和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即法无明文规定的,不处罚。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定行政处罚,不仅是惩罚违法者,而且是寓教育于惩罚之中,使违法者通过处罚受到教育,提高法制观念。3.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和处罚救济原则。(二)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

三、我国土地行政处罚的

种类及适用范围我国《行政处罚法》将行政处罚确定为七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处罚是指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包括法人)含有经济内容的特定的法律制裁。三、我国土地行政处罚的

土地行政处罚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2)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转让以及以其他形式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3)没收买卖、非法转让土地等非法所得;(4)撤销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5)责令限期治理或者垦复被破坏的土地;(6)责令退还临时使用的土地和土地的使用权被依法收回的土地;(7)责令退赔或者追回非法占用的土地补偿费;(8)罚款。土地行政处罚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管辖。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在对土地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土地行政处罚方面的权限划分和分工。这种管辖权的划分,通常是根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地域或案件的性质等因素来决定的。根据管辖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主要可分为(教材P258):职能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管辖。如:(1)非法占用耕地3亩以上,其他土地10亩以上的,由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对城市总体规划区内非法占地单位的行政处罚,对非法占地个人的行政处罚,分别由各城区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决定;(3)对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在自留地,自留山和承包的土地上建房,或毁坏土地烧砖瓦,建坟墓的行政处罚由乡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4)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主要责任人或被处罚单位对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1)非法占用耕地3亩以上,其他土地10亩以上的,由市土土地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时效1、受理和立案土地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立案:(1)有明确的行为人;(2)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3)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4)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土地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时效1、受理和立案2、调查、取证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指派承办承办,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土地违当案件调查报告》。3.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权的权利。为了从行政执法程序上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时,依本法的规定,有权就行政机关拟对自己的处罚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陈述和申辩,证明自己没有违法事实的存在,行政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保证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权的行使。2、调查、取证4、处理:根据《土地违当案件调查报告》,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5、送达和执行《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作出后,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3日内送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送达当事人后,作出决定的机关应当督促当事人履行,并将履行情况记入《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处理)决定执行笔录》。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6.结案(教材P260)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四、土地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包括下列两种:一是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了预防或制止正在发展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危险状态以及不利后果,或者为了保全证据、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予以强行限制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也叫“即时强制”。二是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具体行政行为。四、土地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包括下列两种: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第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具体授权为根据;第二,当事人没有充分及时履行行政法义务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第三,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义务被履行的同一状态,它不同于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地政部门为保障土地执法活动正常进行,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土地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内容、措施和程序(见教材P261-262)。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强制拆违须由法院执行行政强制法草案规定了实施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法定原则、适当原则、不得滥用原则、和解原则。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实施强制执行,应当事先进行督促催告;实施行政强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文明执法。

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在夜间和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义务。

强制拆违须由法院执行案例2005年3月19日的某市人民政府要求市国土部门负责省道333一级公路段工程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其手续必须在4月15日前完成,最迟不得超过6月10日。2005年5月27日,原告姜某等人与被告某镇人民政府就原告的住房及附属设施达成拆迁补偿协议。根据补偿协议,原告应得拆迁补偿金8622元。原告已于2005年5月28日领取了60%的补偿款。但原告一直找借口未自行拆除搬迁。2006年2月19日上午,某镇副镇长王泽波、分管干部李国强、镇建管所陈进、胡正庆及镇派出所的干警等有关人员到场,施工人员对原告的三间房屋、三间猪舍进行了强制拆除。原告不服,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被告拆除原告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案例[争点]1、关于被告是否实施了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2、关于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是否合法?原告诉称,2006年2月19日上午,被告的工作人员以镇领导为首的一行数人,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拆除了原告自有的位于海丰镇叶家村三组的三间瓦房、三间猪舍,并将原告放在猪舍的财产拉走,请求法院确认被告拆除原告的房屋的行为违法。被告某镇人民政府辩称,被告没有对原告实施具体的行政行为,叶家村村委会对原告的房屋实施拆除是履行其职责,拆除原告房子时被告的工作人员虽在场,但不能代表被告拆除原告的房子,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争点][评析]

1、关于被告是否实施了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的问题。在拆除原告房屋的过程中,作为副镇长的王泽波等一直在拆除现场,结合证人叶家村主任所说的政府工作人员到场是维持安全秩序的证言,可以认定镇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实施了对原告房屋的行政拆除行为。被告辩解称,是叶家村村委会组织人员对两原告房屋实施拆除的,拆除原告房子时被告工作人员虽在场,但不能代表被告拆除了原告的房子。从法理上讲被告的辩解意见是站不住脚的,其目的是推卸责任,逃避原告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行政诉讼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评析]

1、关于被告是否实施了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的问题。2、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是否合法?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有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这里,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对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首先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交出土地的决定,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无权自行执行。2、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是否合法?本案中,因省道333建设的需要,原告的宅基地被列入征用的范围,其应当服从国家建设需要,达成补偿协议后应主动拆迁让出土地,原告没有理由拒不拆除其房屋、交出土地,但被告作为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在法律法规未授予其强制执行行政职权的情况下,实施了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政行为,属于无权限的越权行为。因此,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政行为不具有合法性。本案中,因省道333建设的需要,原告的宅基地被列入征用的范围[审判]某市人民法院经审认为,被告某镇人民政府在未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实施了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政行为,被告的行为超越了法定职权,违反了法定程序。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应予支持。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确认被告某镇人民政府2006年2月19日拆除原告丁连旺、姜扣娣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一审宣判后,被告某镇人民政府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审理期间,被告又撤回上诉。[审判]案例二2001年4月9日,李某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即动工建房,某市土地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赶至现场,向李某宣传审批建房的有关程序规定,李某未停止施工。4月10日,土地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赶至现场向李某送达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反复做李某的思想工作,劝其停工,李某不听劝告也不停工,被告工作人员当即推倒了李某正在砌建中的砖墙。李某认为被告的行为违法,于2001年11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案例二2001年4月9日,李某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即动工建本案的争议焦点:土地执法部门强制拆除行为合法吗?一种观点认为土地执法部门在未作出处罚决定前无权执行,其行为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83条规定的要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非强制执行,而属制止违法占地行为的强制措施,该行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67条第(4)项的规定。请问:那种观点正确?

本案的争议焦点:土地执法部门强制拆除行为合法吗?1、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并未侵犯原告的财产权《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建房应办理审批手续。土地执法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是其法定职责。《土地管理法》第83条: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施工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条款包含了两种违法行为和两种处置方式,即对违法占地建房的违法行为人土地执法部门应责令限期拆除,继续施工的,土地执法部门有权制止;对施工结束,处罚决定期满当事人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土地执法部门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并未侵犯原告的财产权土地执法部门和人民法院实施的法律形式都表现为拆除,但两者的法律后果却不一样,土地执法部门实施拆除的法律后果是制止违法者继续施工,实施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违法行为继续发展;人民法院实施拆除的法律后果则是剥夺违法者的财产权利,目的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使其违法利益不能实现。根据法律规定,剥夺公民的财产权利只能由人民法院实施,其他机关都无权行使该项权利。《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又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当建筑物形成了财产,形成了财产权利,就只能由人民法院来依法对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其主人是否能够拥有该财产权利进行认定并决定是否要剥夺其财产权利。土地执法部门和人民法院实施的法律形式都表现为拆除,但两者的法并不是所有建筑物都可以形成财产权利,只有当建筑物满足了房屋的构成要件,可以住人,可以存放物品,可以基本实现其使用价值,即形成了财产,形成了财产权利。本案原告未取得建房审批手续而擅自建房已属违法,该行为本来就不受法律保护,况且其房屋并未形成,其所谓的“财产权利”无从谈起,土地执法部门采取措施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这是为了防止违法行为的蔓延,更是为了防止当事人损失的扩大,这符合《土地管理法》第83条规定的第一种处置方式,土地执法部门实施的制止行为并不违反法律,更未侵犯李某的财产权利。并不是所有建筑物都可以形成财产权利,只有当建筑物满足了房屋的2、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属行政强制措施。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7条第(4)项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责令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停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本案李某未取得建房审批手续而擅自建房已属违法,土地执法部门向其送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并数次责令其停工,李某仍不停止违法行为,在李某的违法建设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土地执法部门采取措施制止该违法行为的发展,土地执法部门的措施属行政强制措施。2、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属行政强制措施。所谓行政强制措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为预防、制止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为了保全证据、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等以强行限制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预防性、制止性、紧急性之特征,不采取该措施不足以防止违法行为的蔓延,也不利于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土地执法部门的强制拆除行为与法律并不相悖,实属必须。反之,如土地执法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仅仅口头上的制止,怠于采取上述措施,则“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就成为空谈,就不能预防、制止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就不能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待违法建设形成房屋以后再进行处罚,然后申请法院执行,势必使得当事人的损失扩大,从而使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综上所述,土地执法部门的强制拆除行为合法有效,而李某的诉讼请求不能支持。所谓行政强制措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为预防、制止第四节土地行政监督行为一、土地行政监督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土地行政监督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相对方遵守土地法律、法规、规章,执行与土地有关的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的行政行为。1、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政部门2、对象:作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3、内容:相对方遵守土地法律、法规、规章,执行与土地有关的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第四节土地行政监督行为一、土地行政监督的概念、特征和作4、土地行政监督的目的:为了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和土地行政目标的实现。5、土地行政监督的性质: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其法律意义在于它虽然不直接改变相对方的实体权利与义务,但对相对方设定的某些程序性义务和对其行为或权利进行一定的限制。土地行政监督的作用: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强化土地管理职能。土地监督检查的职权:(一)查阅或复制权(二)询问权(三)进入现场勘测权(四)制止权(五)行政处分权、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处分建议权4、土地行政监督的目的:为了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保障土地监督检查的职责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受理单位和个人对监督检查对象的控告和检举。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执法人员在土地执法过程中遭到打击报复的案件。指导、监督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监督检查部门的土地监督检查工作。土地监督检查的职责土地监督检查的法律后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的,分不同情况处理:(一)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二)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三)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四)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案件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二、土地行政监督的种类、内容、程序及其地政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和方式(见教材P213-216页)。

土地监督检查的法律后果第五节土地行政裁决行为一、行政裁决的涵义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联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五节土地行政裁决行为一、行政裁决的涵义行政裁决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明确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2、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如土地管理机关对与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有关的民事纠纷的裁决等。

3、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包括:行政裁决权由法律授予,而不是依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职权主动进行;行政机关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对平等主体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而不是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行政裁决依照“准司法”程序进行的,而不是依照一般的行政程序。

行政裁决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明确授权的特比如甲村和乙村就一块地的权属产生争议,双方争执不下。甲乙两村就告到县政府,请求县政府裁决这块土地归谁所有。县政府经过研究,确定这块土地应为甲村所有,这个确定就是行政裁决。行政裁决具有强制力,但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做出的民事争议裁决不服,可以继续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比如甲村和乙村就一块地的权属产生争议,双方争执不下。甲乙两村二、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区别行政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裁决,以解决争议,维护正当权益,当事人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制度。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行使的机构不同仲裁是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受理并由仲裁庭对双方当事人的争议事项进行审理和裁决,而行政裁决则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其行政管理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二、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区别行政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二)受理的根据不同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是根据当事人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其对案件管辖权的取得完全基于当事人双方的授权。而行政裁决则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实施强制管辖,如对于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是其必经程序,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管辖。

(三)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是仲裁委员会依据《仲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裁决的;行政裁决则是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律和职权进行处理,如征地争议裁决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进行,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裁决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下发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二)受理的根据不同(四)效力不同一般意义上的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当事人双方必须履行。但《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对于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适用的仲裁属于仲裁的一种特殊形式。该法规定,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见,此种仲裁不同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一般意义上的仲裁。仲裁的一种特殊形式:行政仲裁则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并非行政机关运用于行政权的过程。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服,仍可作为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行政裁决依照现有法律法规规定,对行政裁决决定不服的,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申请行政诉讼。(四)效力不同(五)性质不同仲裁是对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裁决;行政裁决则是由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依其行政职权,以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的裁决。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共同点:一、都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断。二、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五)性质不同(三)行政裁决的种类1、对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这是行政主体对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因涉及行政管理事项行政赔偿争议所作的行政裁决。

2、对权属纠纷的裁决这是行政主体对平等主体之间,因特定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所作出的行政裁决。3、对侵权纠纷的裁决

这是指由于作为平等主体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另一方当事人的侵害,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机关处理,行政机关就此争议作出的裁决。(三)行政裁决的种类案例王某和张某,是同一村住宅相邻的两户农民。两户关于宅基地的划线已有多年纷争。他们曾在当地乡政府的主持下达成协议。2003年5月,王某翻建住宅,两家矛盾再次爆发。乡政府多次协调不成,张某天天上县政府上访。该县政府直接出面协调,最后作出《关于王某与张某宅基地使用权中界线的处理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内容:“双方宅基地的中界线以王某家东房山后墙外线向东量4.5寸为一点,以东房山前角外线为另一点,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向南延长到两户南院墙,线以东归张某家使用;线以西归王某家使用。”王某与张某收到县政府《决定》后,均表示不服,便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案例王某和张某,是同一村住宅相邻的两户农民。两户关于宅基地的争点:当地法院在立案时,关于应以民事案件立案,还是以行政案件立案有不同意见。主张以民事案件立案的理由是:两户农民宅基地的纠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的民事纠纷;主张以行政案件立案的理由是两户农民不服并所控告的是县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县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属于行政行为,而不是民事行为。

争点:当地法院在立案时,关于应以民事案件立案,还是以行政案件【评析】本案涉及行政裁决问题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依法申请,对与其行政职权有关联的民事纠纷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本案中,县政府对王某和张某之间的宅基地使用权的处理,属于一种行政裁决行为。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土地所在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评析】本案涉及行政裁决问题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所以,县政府作出的《决定》属于行政裁决行为,虽然行政裁决处理的是民事关系,但它是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强制性作出的,是一种行政行为,当事人对其不服提起诉讼,应当属于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

作业:案例分析案例一:【案情介绍】龚兴仁于1985年11月1日在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集镇购买了一幢房屋,1986年、1992年,又先后将该房改建、扩建为二层、三层楼房。丰城市土地局在执法检查时发现原告所建房屋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和建房许可证,便于1998年8月25日作出处罚决定书,限龚兴仁在9月3日前自行拆除违章建房。丰城市土地局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没有告知龚兴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龚兴仁为此以丰城市土地局为被告,向丰城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问:丰城市人民法院应该怎样判决?理由是什么?作业:案例分析案例一:【案情介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占地案行政机关:××县国土资源局第一当事人:××县××镇××村××组,负责人:×××第二当事人:××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案件事实经查实:2006年3月8日,第一当事人与第二当事人签订《征用土地协议书》,第一当事人将位于城镇用地范围内的一块面积246平方米的土地卖给第二当事人用于建房,土地价款为6660元。2009年上半年,第二当事人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始建房。2010年6月,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了该案,至调查时已经建起了三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155.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466.8平方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占地案行政机关:××县国土资源局二、处理结果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155.6平方米土地;2、没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466.8平方米;3、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计人民币3112(155.6×20)元。当事人应当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自觉履行,罚没款缴至××银行,户名××,账号××。逾期未履行的,××县国土资源局将依法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当事人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为此,××县国土资源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将案卷材料及时移送监察部门,建议给予行政处分。二、处理结果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155.6平方米土地;请问:上案处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1、定性依据。本案中,第一当事人将土地卖给第二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之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构成非法买卖土地行为;第一当事人由此获得的土地款6660元属违法所得。第二当事人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建房用地不属于使用集体土地情形,应当使用国有土地,其通过买卖土地的方式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非法占地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请问:上案处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2、处罚依据本案中,由于买卖土地的行为自发生之日起已经超过了两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对买卖土地的违法行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第二当事人违法占地行为一直处于继续状态,应予依法处罚。因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七十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应给予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可以并处30元/每平方米以下罚款。2、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告知权利?如被处罚人不服本处罚决定,可以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县人民政府或××市国土资源局(为什么不是××县国土资源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县人民法院起诉。告知权利?如被处罚人不服本处罚决定,可以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

本章主要内容:土地行政执法概述土地行政许可和确认土地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强制执行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地行政执法概述

一、土地行政执法的概念国家地政部门依照土地法律、法规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主体:以中央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地政部门为主。内容:地政部门依法办事、直接影响或涉及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对象:土地行政管理相对人,一般为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在特定情况下包括土地管理者。客体:土地管理相对人从事的与土地这一特定物有关的活动或者行为,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都有可能成为管理相对人。第一节土地行政执法概述

一、土地行政执法的概念二、土地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一)实体要件主体合法—主体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政部门内容合法—在法律赋予或确定的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范围内行使执法符合法定形式—凡是属于要式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符合法定形式才能生效(二)程序要件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例如:地政部门在行使土地监察职责时,必须依法出示国家统一执法的土地监察证件。二、土地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一)实体要件目前土地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行政征收案件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未经省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征收或正在审批,县级政府就未征先用、少征多用或超审批范围用地;未发布征地公告或公告内容不明确;违法授权下级政府或部门组织实施征收土地工作。二是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处理案件问题:乡镇政府超越职权作出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未履行法定程序就作出处理决定;作出处理决定时不告知或错误告知法定救济途径。三是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案件问题:有的对土地权属来源依据审查不严,在无相关权属来源依据的情况下,仅凭几份证明材料就予以土地登记颁证;权属审核时未对土地进行现场勘界等,导致登记的土地面积少于或多于实际面积;有的县政府在土地权属尚存争议时就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有的未办理有关土地征收手续,就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目前土地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行政征收案件问题:农村三、土地行政执法的效力(一)有效的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1、确定力,即不可变更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不再争议、不得更改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取得不可撤销性。2、拘束力,即约束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3、执行力,指地政部门依法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土地行政执法行为得以完全实现的权力。(二)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教材P253)三、土地行政执法的效力(一)有效的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四、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型一般来讲,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基本特征:抽象行政行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政对象,即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具有普遍的效力和不可诉性。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四、土地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型一般来讲,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二)具体行政行为即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作出的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如政府部门针对特定当事人作出的决定、采取的措施,如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业停产等。其主要的特征有:1、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2、具体行政行为体现了国家行政权的运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目标,因而与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相区别。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法律行为,是以它所拥有的行政职权为前提的。如违反交通规则被处罚,是由国家的交通管理机关作出处罚决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则……。(二)具体行政行为即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作出的具有特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而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它一般不针对特定对象,而是规定在何种情况和条件下,行政机关和被管理一方的行为规则和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土地行政执法行为主要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土地行政许可和确认、土地行政处罚等多种行政执法手段。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第二节土地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二、各种处罚措施结合运用的原则三、处罚法定及其程序公正的原则第二节土地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第三节土地行政执法的手段一、土地行政决定行政决定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是行政机关依法针对特定对象或事物,所做的具体的、单方面的并能直接发生行政法律效力的决定。行政决定的目的在于适用法律规范,因而决定必须是具体的。行政决定也是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一个步骤,在做出决定之后,个人或组织是否执行常常也需要再进行监督检查。对仍不执行决定的个人或组织要视具体情况需做出行政制裁的决定或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可见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进行再监督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与行政强制性措施的依据。第三节土地行政执法的手段一、土地行政决定土地行政决定的种类

权利性行政决定:如根据《土地管理法》关于给农村村民划分宅基地的决定义务性行政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使相对人承担或免除一定义务的行政决定。土地行政决定的表现形式命令、批准、拒绝、赋予、剥夺、委托等土地行政决定的种类

权利性行政决定:如根据《土地管理法》关于二、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

(一)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的特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实施的管理性的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一般采取书面、书证的表现形式。如城市规划管理中选址意见书的批准并颁发证书、土地管理中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批准并颁发证书,是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

(一)行政许可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实施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管理行为行政机关对内的管理行为,如外交部门对地方政府外事办公室、有外事审批权的国务院部门颁发因公护照权、护照签证自办权等的审批,不是外部行政管理行为,不是行政许可;而公安机关对公民申请因私出国护照的审批,是外部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许可。行政许可不包括对民事权利、民事关系的确认。如,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组织机构代码、商品条码的注册,产权登记、机动车登记、婚姻登记、户籍登记、抵押登记等不是行政许可;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实施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管理行为行政3、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无申请即无许可。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取得行政许可,表明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可以依法从事有关活动。如,行政机关采用检验、检测等手段对市场产品的日常监管不是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的程序1、受理申请2、审查3、作出是否颁发证照的决定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三)行政许可制度1、

我国土地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在建设用地管理中使用。以政府或土地管理机关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建设用地许可证》形式出现。2、我国城市规划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总结《城市规划条例》的经验基础上规定了“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许可制度,确立了规划管理的实施程序,明确了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三)行政许可制度1、

我国土地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在建设用地二、行政确认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行政确认一般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法律资格或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确定、认可和证明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行政确认通常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由相对人提出申请,行政主体才能对申请事项进行确认;

第二,行政确认行为是一种外部的具体行政行为。它由申请、受理、审查、确认等一系列程序性要素组合而成,并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行政确认行为;

第三,行政确认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确认行为时必须以书面形式为之,并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

第四,行政确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这种法律效力具体体现为:确定力、证明力、不可撤销力。

二、行政确认(一)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确认的内容1、对法律上主体资格、身份及法律地位的确认。如通过企业、公司登记对企业、公司经营主体资格的确认。2、对权属的确认。如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认、对房屋所有权的确认。3、对法律关系的确认。如婚姻登记就是对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确认。4、对法律事实的确认。如商品房买卖合同鉴证就是对商品房买卖合同这一法律事实的确认。5、对法律责任的确认。如医疗事故鉴定、交能事故的认定便是对法律责任的确认。6、对能力的确认。如技术鉴定即是对个人是否具有从事某种行为的能力的确认。7、对行为的法律效力的确认。如复议机关撤销被提起复议的行政处罚就是对该行政处罚违法性的确认。

(二)行政确认的内容(三)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关系

1、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的联系两者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步骤,确认在前,许可在后。两者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在形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譬如,它们都属于外部的具体行政行为,都以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都必须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结果都以书面形式作出等等。(三)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关系

1、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2、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区别

两种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一、行政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许可是对法律限制的解除,相对人获得了行政许可即意味着获得了从事某一领域活动的权利或资格,因此,行政许可实际上是一种授权行为,而行政确认只是对某项特定法律事实的确认,是对该项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的证明,因此,行政确认是一种证明行为;第二、审查的内容不同。行政许可审查的是相对人是否具备从事被许可活动的能力和条件,而行政确认审查的是相对人申请确认的事项是否存在,是否合法,从而决定是否给予确认;第三、法律后果不同。行政许可的法律后果是相对人取得某项活动的权利或资格,而行政确认的法律后果是相对人获得了某一事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并能够在实践中对抗第三人的有效证明。

2、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区别

两种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案例】2000年12月之前,周某和其子李某二人居住在某市A小区17号102室。2000年12月,周某的户口从A小区迁到B小区与其女儿同住。此后,李某一直是A小区102室的唯一居住人。2001年3月,周某的女儿分配新房,周某作为住房人员之一,户口亦一同迁入新居。其后,周某欲将自己的户口再迁回A小区,但被其儿子李某拒绝。周某谎称户口簿遗失,撇开李某向A小区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该派出所在接受周某提出的补发户口簿申请后,未经调查核实,便于2003年6月作出补发A小区17号102室的户口簿,并迁入周某的户口。李某不服,于2003年12月提起行政诉讼,该派出所自动收回了补发的户口簿。【案例】问题:本案涉及行政确认行为还是行政许可行为?本案涉及行政确认行为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确认权,法律规定行政确认违法的,第三人有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由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违法行政确认予以撤销或者变更。问题:本案涉及行政确认行为还是行政许可行为?本案涉及行政确认本案中,A小区派出所在补发周某的户口簿前,没有查找以前的登记记录,也没有征得A小区17号102室户口簿的户主李某的意见。而周某隐瞒户口簿依然存在的事实,采取谎称丢失的办法申请补发户口簿,也没有尽到如实申报的义务,导致补发了不应补发的户口簿。而且补发户口簿的行政确认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及相关户口管理规定中“一户只能有一本户口簿,户主负责户口申请登记”的规定,侵害了李某的合法权益。因此,该派出所自动收回所补发的户口簿,纠正自己违法的行政确认是正确的。本案中,A小区派出所在补发周某的户口簿前,没有查找以前的登记三、土地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组织依法惩戒违反行政法规的当事人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其特征:1.决定并实施处罚的机关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和受委托的机关或组织);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与违反刑法追求刑事责任不一样;3.承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4.行政处罚是一种严厉的行政行为,可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对行政处罚要规定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三、土地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处罚的依据、设定权、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职权和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即法无明文规定的,不处罚。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定行政处罚,不仅是惩罚违法者,而且是寓教育于惩罚之中,使违法者通过处罚受到教育,提高法制观念。3.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和处罚救济原则。(二)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

三、我国土地行政处罚的

种类及适用范围我国《行政处罚法》将行政处罚确定为七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处罚是指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包括法人)含有经济内容的特定的法律制裁。三、我国土地行政处罚的

土地行政处罚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2)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转让以及以其他形式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3)没收买卖、非法转让土地等非法所得;(4)撤销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5)责令限期治理或者垦复被破坏的土地;(6)责令退还临时使用的土地和土地的使用权被依法收回的土地;(7)责令退赔或者追回非法占用的土地补偿费;(8)罚款。土地行政处罚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管辖。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在对土地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土地行政处罚方面的权限划分和分工。这种管辖权的划分,通常是根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地域或案件的性质等因素来决定的。根据管辖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主要可分为(教材P258):职能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土地行政处罚的管辖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管辖。如:(1)非法占用耕地3亩以上,其他土地10亩以上的,由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对城市总体规划区内非法占地单位的行政处罚,对非法占地个人的行政处罚,分别由各城区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决定;(3)对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在自留地,自留山和承包的土地上建房,或毁坏土地烧砖瓦,建坟墓的行政处罚由乡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4)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主要责任人或被处罚单位对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1)非法占用耕地3亩以上,其他土地10亩以上的,由市土土地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时效1、受理和立案土地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立案:(1)有明确的行为人;(2)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3)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4)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土地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时效1、受理和立案2、调查、取证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指派承办承办,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土地违当案件调查报告》。3.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权的权利。为了从行政执法程序上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时,依本法的规定,有权就行政机关拟对自己的处罚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陈述和申辩,证明自己没有违法事实的存在,行政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保证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权的行使。2、调查、取证4、处理:根据《土地违当案件调查报告》,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5、送达和执行《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作出后,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3日内送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送达当事人后,作出决定的机关应当督促当事人履行,并将履行情况记入《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处理)决定执行笔录》。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6.结案(教材P260)第十三章-土地行政执法课件四、土地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包括下列两种:一是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了预防或制止正在发展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危险状态以及不利后果,或者为了保全证据、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予以强行限制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也叫“即时强制”。二是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具体行政行为。四、土地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包括下列两种: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第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具体授权为根据;第二,当事人没有充分及时履行行政法义务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第三,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义务被履行的同一状态,它不同于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地政部门为保障土地执法活动正常进行,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土地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内容、措施和程序(见教材P261-262)。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强制拆违须由法院执行行政强制法草案规定了实施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法定原则、适当原则、不得滥用原则、和解原则。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实施强制执行,应当事先进行督促催告;实施行政强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文明执法。

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在夜间和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义务。

强制拆违须由法院执行案例2005年3月19日的某市人民政府要求市国土部门负责省道333一级公路段工程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其手续必须在4月15日前完成,最迟不得超过6月10日。2005年5月27日,原告姜某等人与被告某镇人民政府就原告的住房及附属设施达成拆迁补偿协议。根据补偿协议,原告应得拆迁补偿金8622元。原告已于2005年5月28日领取了60%的补偿款。但原告一直找借口未自行拆除搬迁。2006年2月19日上午,某镇副镇长王泽波、分管干部李国强、镇建管所陈进、胡正庆及镇派出所的干警等有关人员到场,施工人员对原告的三间房屋、三间猪舍进行了强制拆除。原告不服,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被告拆除原告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案例[争点]1、关于被告是否实施了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2、关于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是否合法?原告诉称,2006年2月19日上午,被告的工作人员以镇领导为首的一行数人,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拆除了原告自有的位于海丰镇叶家村三组的三间瓦房、三间猪舍,并将原告放在猪舍的财产拉走,请求法院确认被告拆除原告的房屋的行为违法。被告某镇人民政府辩称,被告没有对原告实施具体的行政行为,叶家村村委会对原告的房屋实施拆除是履行其职责,拆除原告房子时被告的工作人员虽在场,但不能代表被告拆除原告的房子,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争点][评析]

1、关于被告是否实施了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的问题。在拆除原告房屋的过程中,作为副镇长的王泽波等一直在拆除现场,结合证人叶家村主任所说的政府工作人员到场是维持安全秩序的证言,可以认定镇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实施了对原告房屋的行政拆除行为。被告辩解称,是叶家村村委会组织人员对两原告房屋实施拆除的,拆除原告房子时被告工作人员虽在场,但不能代表被告拆除了原告的房子。从法理上讲被告的辩解意见是站不住脚的,其目的是推卸责任,逃避原告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行政诉讼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评析]

1、关于被告是否实施了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的问题。2、被告强制拆除原告房屋的行为是否合法?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有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