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材料使用环境的温度一般是变化着的,复合材料也不例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将以一定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在宇航技术中,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甚至可以从接近零摄氏度到上万摄氏度,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复合材料能否适应其工作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耐热性能。
第10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其他性能1材料使用环境的温度一般是变化着的,复合材223
为了使复合材料满足使用性能,在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性能设计时,必须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热设计,而热设计的依据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将决定其与外界的热能交换和自身温度变化;其热膨胀性能决定了其结构尺寸稳定性,直接影响应力分布状态和抗热震性能;其在温度升高时的转变和热分解决定了其作为承力结构的使用温度上限。3为了使复合材料满足使用性能,在对其进行其他方410.1热物理性能10.1.1热传导
1)热传导的基本概念热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物体传到另一与之相接触的物体,称为热传导。聚合物材料在许多应用方面都涉及热传导问题。某些情况下,热传导是一种伴随发生的效应,汽车轮胎由于黏弹性损耗而发热就牵涉到热传导问题。由于聚合物存在众多的运动单元(侧基、支链、链节、链段、大分子链),其内部的热流动比金属及玻璃、陶瓷等都要复杂得多。410.1热物理性能5影响复合材料热传导的影响因素影响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因素主要是组分材料的相应性能及相关性能和组分材料间的复合状态,另外还需考虑使用条件的影响。(1)组分材料①组分材料的种类②组分材料的含量5影响复合材料热传导的影响因素6(2)复合状态因素。
①分散相组分的连续性。分散相是颗粒导热性能各向同性分散相连续的导热性能各向异性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比垂直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10倍以上,且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这种差别越来越大。另外,就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而言,纤维连续时比不连续时导热性能也提高了1.5倍。6(2)复合状态因素。7②分散相组分的取向。取向导热性能各向异性分散相组分的取向程度越大,则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越明显;分散相组分与基体材料间导热性能差异越大,分散相的取向所带来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愈明显;最后,不管分散相组分的导热性能比基体材料好还是差,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总是纵向的比横向的好。7②分散相组分的取向。8(3)使用条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有关,影响的程度随纤维含量的改变而改变。8(3)使用条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有关,影响的程度随910.1.2比热容1)基本概念作为物质的基本热性能,比热容是评价、计算和设计热系统的主要参数之一。物质的比热容,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质升温1℃所需的热量。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极其宽广,不同的使用场合,对比热容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短时间使用的高温防热复合材料,希望具有较高的比热,以期在使用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热量;对于热敏功能复合材料却希望其具有效小的比热容,以便具有更高的热敏感度。910.1.2比热容1010.1.3热膨胀系数
1)基本概念温度变化时,材料的尺寸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通常以热膨胀系数表示材料的膨胀程度。热膨胀系数不仅是材料的重要使用性能,而且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同时还与材料抗热震能力、受热后的热应力分布和大小密切相关。1010.1.3热膨胀系数11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组分材料:复合的含量和模量共同影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高的组分材料对复合材料相应参数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复合状态:增强(填充)材料在基体中的分布连续与否及其排布方式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重大影响。如果填料不连续,且无规分布,则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是各项同性的;如果填料是连续的或按一定方向排布的,则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各向异性的,对于单向联系纤维复合材料,横向热膨胀系数大于纵向热膨胀系数。使用条件:温度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关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的相对伸长量与温度答题保持直线关系。另外,热循环会导致复合材料界面产生微裂纹,基体可能会进一步固化,线膨胀系数和模量都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11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1210.2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及其应用10.2.1定义高分子聚合物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包括受热软化或熔融,化学变化则包括热作用下的氧化、降解、交联、水解以及热分解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坏,以致丧失实用性。1210.2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及其应用10.2.1定13131410.2.2耐热性的评定指标从表观上看,一旦聚合物材料受热后发生软化、熔融或热分解,即认为它丧失了实用性。Tg、Tf、Td等。1410.2.2耐热性的评定指标1510.4.1高聚物耐磨性能特点优点:自润滑、耐腐蚀、吸收颗粒、抗震消声缺点:抗压强度低,压缩变形量大等10.4.2高聚物材料的摩擦特性1510.4.1高聚物耐磨性能特点10.4.2高聚物材料的摩162)摩擦系数特征:(1)与负荷有关;(2)与滑动速率有关;(3)与温度有关;(4)与表面光洁度有关;(5)与浸润性能和材料表面张力有关162)摩擦系数1710.4.3高分子材料的磨耗磨耗:指在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微粒不断地从被摩擦表面分离的现象,是引起摩擦件尺寸不断改变的机械破坏过程。故也称为磨蚀或磨损。磨耗量:表示磨耗的程度;是用试件在规定试验条件(负荷、速率、温度、湿度等)下,经过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摩擦后,试件被磨去的量(质量、体积等)来表示。1710.4.3高分子材料的磨耗磨耗:指在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微10.3耐化学腐蚀性对于聚合物级复合材料,对耐腐蚀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复合材料基体的性质。腐蚀的程度取决于:1)材料的自身性质2)环境条件(温度、压力、所接触的截至的性质和状态);3)在某种环境下所处的时间1810.3耐化学腐蚀性对于聚合物级复合材料,对耐腐蚀性起决定高分子材料腐蚀的主要形式:1)化学裂解:在活性介质作用下,渗人高分子材料内部的介质分子可能与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水解能,是大分子主价键法神破坏、裂解。2)溶胀和溶解。溶剂分子深入材料内部破坏大分子间的次价键,与大分子发生溶剂化作用。体形高聚物会溶胀、软化,是强度显著降低;线形高聚物可由溶胀而进一步溶解3)应力开裂。在应力(外加的或内部的残余应力)与某些介质(如表面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下,不少高分子材料会出现裂缝,直至发送脆性断裂。4)渗透破坏。对于衬里设备来说,即使深入介质不会使衬里层产生上述的破坏作用,但一旦介质通过衬里层接触到基体,就会引起材料的腐蚀,使设备损坏。1910.3耐化学腐蚀性高分子材料腐蚀的主要形式:19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复合材料吸水后的影响:1)密度增大;2)吸湿发生体积膨胀,从而改变复合材料的内应力分布;3)使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化(如弹性模量、强度降低、韧性增加);4)电阻降低,热导率增大,透明度降低(对于透光用的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降低;5)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发生化学降解;6)加速生物活动。20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20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为了改善复合材料的耐水性:1)选用吸水性小,水对其性能影响小的纤维做增强体,通过改性,使基体树脂具有憎水性,如在树脂大分子主链上引入疏水基团(苯环、长的碳链等);2)选用适当的偶联剂对纤维进行表面化学处理,以改善纤维的表面状态和增加与基体的界面结合;3)改进工艺方法,如通过高温固化是基体固化完全,加压固化以减少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微裂纹与空隙);4)避免纤维断头裸露与复合材料制件表面,如增大树脂含量、在复合材料制件表面涂覆防水层等。21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2110.3耐化学腐蚀性复合材料的耐候性指复合材料处于户外自然环境下,随着时间延长而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造成复合材料老化的自然因素包括阳光、高能辐射、工业废气、盐雾、微生物等,他们与复合材料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作用,造成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变。改善复合材料耐候性的措施:表明涂漆膜;表面制胶衣层(富树脂层);表面粘贴能吸收紫外线的透明薄膜;增加表面树脂含量,例如,使用表面毡,以减少氧气和潮湿侵入的通道;改善基体的耐候性,例如对基体进行改性,选用能改善耐候性的助剂,在基体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等。2210.3耐化学腐蚀性复合材料的耐候性2210.3耐化学腐蚀性耐介质腐蚀性主要指其受酸、碱、盐以及有机溶剂等化学介质的作用而导致抵抗性能下降的能力。化学介质对高聚物的作用包括:1)介质向高聚物渗透,使高聚物溶胀;2)与高聚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类,水解,皂化,氧化,硝化和磺化引起高聚物的共价键破坏、裂解等。这些化学反应构成了高聚物的腐蚀并造成其性能变差。2310.3耐化学腐蚀性耐介质腐蚀性2310.3耐化学腐蚀性塑料在腐蚀破坏方面的规律:1)在聚合物大分子中,若存在酯键、酰胺键、某些无空间位阻的醚键和硅-氧键,则在酸、碱的作用下容易水解;2)当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和环境介质相一致或接近是,则易受侵蚀,繁殖亦然。3)除了受酸、碱、盐和水等电解质的侵蚀作用之外,受硝酸的硝化、浓硫酸的磺化以及它们的氧化作用是高分子材料的另一类重要的腐蚀破坏作用。2410.3耐化学腐蚀性塑料在腐蚀破坏方面的规律:2410.3耐化学腐蚀性2510.3耐化学腐蚀性2510.3耐化学腐蚀性2610.3耐化学腐蚀性2610.3耐化学腐蚀性27
高分子材料均为有机物,碳氢含量极高。在某些使用场合下,会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和失去机械性能,其中的某些相还可能发生熔化、分解和燃烧,造成事故和损失。同时,高分子材料在300~700℃之间,大多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使人窒息和中毒,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应尽量避免。10.5耐燃性27高分子材料均为有机物,碳氢含量极高。在某些使用28①燃烧产生的条件?②燃烧机理?让它条件不满足终止它的反应28①燃烧产生的条件?②燃烧机理?让它条件不满足终止它的反应29①燃烧产生的条件?A可燃性物质高聚物为什么能燃烧?B氧化剂可跟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空气O2过氧化钠浓H2SO4降低可燃物质稀释氧化剂29①燃烧产生的条件?A可燃性物质高聚物为什么能燃烧?30放热因素能量积累散热因素散热因素放热因素><能量积累C热源能不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着火30放热因素能量散热因素散热因素放热因素><能量C热源能31着火条件不着火着火临界状态31着火条件不着火着火临界状态32RH②燃烧机理?高温R·H·+H·HO·O2O·++
羟基游离基和高分子化合物相遇时,生成碳氢化合物游离基和水,在氧存在的条件下,碳氢化合物游离基分解,又形成HO·,燃烧一直下去(连锁反应)。办法???32RH②燃烧机理?高温R·H·+H·HO·O2O·++33
燃烧的产生有三个必要条件:燃烧性物质、氧化剂、热源燃烧的发生和维持需要三要素同时满足,能消除一个或一个以上要素的措施都可成为阻燃机理。10.5.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33燃烧的产生有三个必要条件:10.5.2聚合物基复合34阻燃机理:1)减少可燃性物质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进某种物质,使其在燃烧时易于产生碳化层,从而抑制可燃性气体产生,设法使聚合物在燃烧时产生不燃性的气体,可以冲稀可燃性气体,并在某种程度上隔离氧,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另外、在燃烧过程中,Ho﹒游离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材料中加入某种物质,燃烧时分解出能接收和捕捉Ho﹒的基团,可终止燃烧过程中的连锁反应。34阻燃机理:352)隔绝热源
大密度气体和碳化层都可以有效地延缓表面燃烧产生的热量向内层传递,而复合材料中阻燃剂的吸热分解或者与燃烧产物间的吸热反应,能更好池消除加热内层材料的热源,抑制燃烧的进一步蔓延。352)隔绝热源36放热因素能量能积累散热因素散热因素放热因素><能量不能积累36放热因素能量散热因素散热因素放热因素><能量373)冲稀或隔离氧气
想法使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燃烧时生成碳化层,一方面隔离氧气与内层聚合物的接触;另一方面可能有效地延缓热量向内层的传递,起到阻燃的作用。燃烧过程中产生密度大的气体可以覆盖于材料表面,同样起到冲稀或隔绝氧气的作用。373)冲稀或隔离氧气3810.5.3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
复合材料的阻燃性主要来自阻燃剂,用于复合材料的阻燃剂主要有卤系、磷系、卤磷系和无机水合物等。加入到复合材料中的方式有表面涂层、物理添加和化学反应等几种,其中以后两种方式较为有效和常用。3810.5.3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复合材料391)阻燃剂种类和相应的机理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在燃烧过程个分解出卤化氢,它们能优先与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活化中心HO﹒作用,以活性低的产物X·和R·取代HO·,抑制燃烧反应。卤化氢的另一个重要阻燃机理是其在燃烧过程中,使聚合物分子卤化,并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键,促使聚合物表面形成碳化物,抑制燃烧。391)阻燃剂种类和相应的机理40
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磷或磷化物在受热时生成磷酸,并进一步生成聚磷酸,而聚磷酸对聚合物有很强的脱水作用,使之生成碳化物,抑制燃烧。卤磷系阻燃剂中既含卤素,也含磷元素,它们除以各自的方式抑制燃烧外,还将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加阻燃作用。40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磷或磷化物在受热时生成41
无机水合物的阻燃机理:如Al(OH)3、Al(SO4)3·18H2O等,在升温时分解并吸热,分解产物氧化铝与聚合物燃烧中产生的碳化物生成不活泼的物质,产生隔热隔氧作用。同时,分解产物水的挥发既吸收热量,又可冲稀可燃气体及氧气的浓度,发挥阻燃作用。41无机水合物的阻燃机理:如Al(OH)3、Al422)不同加入方式的阻燃复合材料基体反应型涂层型添加型/v/b/42566256-1876626351.html422)不同加入方式的阻燃复合材料基体http://vide4310.5.1阻燃性的表征和评价方法
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4个指标可以表征其阻燃性或燃烧性,即表面燃烧速率、燃烧百分失重、燃烧指数FI和氧指数OI。表面燃烧速率是指复合材料试件在开始燃烧1min或3min内的平均燃烧速率。燃烧百分失重表示复合材料试件在燃烧1min或3min内的质量损失。燃烧指数是指表面燃烧速率与燃烧百分失重的乘积值。氧指数是指在指定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分数表示。4310.5.1阻燃性的表征和评价方法对于44
材料使用环境的温度一般是变化着的,复合材料也不例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将以一定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在宇航技术中,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甚至可以从接近零摄氏度到上万摄氏度,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复合材料能否适应其工作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耐热性能。
第10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其他性能1材料使用环境的温度一般是变化着的,复合材45246
为了使复合材料满足使用性能,在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性能设计时,必须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热设计,而热设计的依据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将决定其与外界的热能交换和自身温度变化;其热膨胀性能决定了其结构尺寸稳定性,直接影响应力分布状态和抗热震性能;其在温度升高时的转变和热分解决定了其作为承力结构的使用温度上限。3为了使复合材料满足使用性能,在对其进行其他方4710.1热物理性能10.1.1热传导
1)热传导的基本概念热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物体传到另一与之相接触的物体,称为热传导。聚合物材料在许多应用方面都涉及热传导问题。某些情况下,热传导是一种伴随发生的效应,汽车轮胎由于黏弹性损耗而发热就牵涉到热传导问题。由于聚合物存在众多的运动单元(侧基、支链、链节、链段、大分子链),其内部的热流动比金属及玻璃、陶瓷等都要复杂得多。410.1热物理性能48影响复合材料热传导的影响因素影响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因素主要是组分材料的相应性能及相关性能和组分材料间的复合状态,另外还需考虑使用条件的影响。(1)组分材料①组分材料的种类②组分材料的含量5影响复合材料热传导的影响因素49(2)复合状态因素。
①分散相组分的连续性。分散相是颗粒导热性能各向同性分散相连续的导热性能各向异性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比垂直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10倍以上,且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这种差别越来越大。另外,就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而言,纤维连续时比不连续时导热性能也提高了1.5倍。6(2)复合状态因素。50②分散相组分的取向。取向导热性能各向异性分散相组分的取向程度越大,则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越明显;分散相组分与基体材料间导热性能差异越大,分散相的取向所带来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愈明显;最后,不管分散相组分的导热性能比基体材料好还是差,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总是纵向的比横向的好。7②分散相组分的取向。51(3)使用条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有关,影响的程度随纤维含量的改变而改变。8(3)使用条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有关,影响的程度随5210.1.2比热容1)基本概念作为物质的基本热性能,比热容是评价、计算和设计热系统的主要参数之一。物质的比热容,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质升温1℃所需的热量。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极其宽广,不同的使用场合,对比热容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短时间使用的高温防热复合材料,希望具有较高的比热,以期在使用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热量;对于热敏功能复合材料却希望其具有效小的比热容,以便具有更高的热敏感度。910.1.2比热容5310.1.3热膨胀系数
1)基本概念温度变化时,材料的尺寸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通常以热膨胀系数表示材料的膨胀程度。热膨胀系数不仅是材料的重要使用性能,而且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同时还与材料抗热震能力、受热后的热应力分布和大小密切相关。1010.1.3热膨胀系数54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组分材料:复合的含量和模量共同影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高的组分材料对复合材料相应参数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复合状态:增强(填充)材料在基体中的分布连续与否及其排布方式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重大影响。如果填料不连续,且无规分布,则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是各项同性的;如果填料是连续的或按一定方向排布的,则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各向异性的,对于单向联系纤维复合材料,横向热膨胀系数大于纵向热膨胀系数。使用条件:温度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关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的相对伸长量与温度答题保持直线关系。另外,热循环会导致复合材料界面产生微裂纹,基体可能会进一步固化,线膨胀系数和模量都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11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5510.2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及其应用10.2.1定义高分子聚合物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包括受热软化或熔融,化学变化则包括热作用下的氧化、降解、交联、水解以及热分解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坏,以致丧失实用性。1210.2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及其应用10.2.1定56135710.2.2耐热性的评定指标从表观上看,一旦聚合物材料受热后发生软化、熔融或热分解,即认为它丧失了实用性。Tg、Tf、Td等。1410.2.2耐热性的评定指标5810.4.1高聚物耐磨性能特点优点:自润滑、耐腐蚀、吸收颗粒、抗震消声缺点:抗压强度低,压缩变形量大等10.4.2高聚物材料的摩擦特性1510.4.1高聚物耐磨性能特点10.4.2高聚物材料的摩592)摩擦系数特征:(1)与负荷有关;(2)与滑动速率有关;(3)与温度有关;(4)与表面光洁度有关;(5)与浸润性能和材料表面张力有关162)摩擦系数6010.4.3高分子材料的磨耗磨耗:指在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微粒不断地从被摩擦表面分离的现象,是引起摩擦件尺寸不断改变的机械破坏过程。故也称为磨蚀或磨损。磨耗量:表示磨耗的程度;是用试件在规定试验条件(负荷、速率、温度、湿度等)下,经过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摩擦后,试件被磨去的量(质量、体积等)来表示。1710.4.3高分子材料的磨耗磨耗:指在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微10.3耐化学腐蚀性对于聚合物级复合材料,对耐腐蚀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复合材料基体的性质。腐蚀的程度取决于:1)材料的自身性质2)环境条件(温度、压力、所接触的截至的性质和状态);3)在某种环境下所处的时间6110.3耐化学腐蚀性对于聚合物级复合材料,对耐腐蚀性起决定高分子材料腐蚀的主要形式:1)化学裂解:在活性介质作用下,渗人高分子材料内部的介质分子可能与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水解能,是大分子主价键法神破坏、裂解。2)溶胀和溶解。溶剂分子深入材料内部破坏大分子间的次价键,与大分子发生溶剂化作用。体形高聚物会溶胀、软化,是强度显著降低;线形高聚物可由溶胀而进一步溶解3)应力开裂。在应力(外加的或内部的残余应力)与某些介质(如表面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下,不少高分子材料会出现裂缝,直至发送脆性断裂。4)渗透破坏。对于衬里设备来说,即使深入介质不会使衬里层产生上述的破坏作用,但一旦介质通过衬里层接触到基体,就会引起材料的腐蚀,使设备损坏。6210.3耐化学腐蚀性高分子材料腐蚀的主要形式:19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复合材料吸水后的影响:1)密度增大;2)吸湿发生体积膨胀,从而改变复合材料的内应力分布;3)使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化(如弹性模量、强度降低、韧性增加);4)电阻降低,热导率增大,透明度降低(对于透光用的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降低;5)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发生化学降解;6)加速生物活动。63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20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为了改善复合材料的耐水性:1)选用吸水性小,水对其性能影响小的纤维做增强体,通过改性,使基体树脂具有憎水性,如在树脂大分子主链上引入疏水基团(苯环、长的碳链等);2)选用适当的偶联剂对纤维进行表面化学处理,以改善纤维的表面状态和增加与基体的界面结合;3)改进工艺方法,如通过高温固化是基体固化完全,加压固化以减少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微裂纹与空隙);4)避免纤维断头裸露与复合材料制件表面,如增大树脂含量、在复合材料制件表面涂覆防水层等。6410.3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2110.3耐化学腐蚀性复合材料的耐候性指复合材料处于户外自然环境下,随着时间延长而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造成复合材料老化的自然因素包括阳光、高能辐射、工业废气、盐雾、微生物等,他们与复合材料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作用,造成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变。改善复合材料耐候性的措施:表明涂漆膜;表面制胶衣层(富树脂层);表面粘贴能吸收紫外线的透明薄膜;增加表面树脂含量,例如,使用表面毡,以减少氧气和潮湿侵入的通道;改善基体的耐候性,例如对基体进行改性,选用能改善耐候性的助剂,在基体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等。6510.3耐化学腐蚀性复合材料的耐候性2210.3耐化学腐蚀性耐介质腐蚀性主要指其受酸、碱、盐以及有机溶剂等化学介质的作用而导致抵抗性能下降的能力。化学介质对高聚物的作用包括:1)介质向高聚物渗透,使高聚物溶胀;2)与高聚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类,水解,皂化,氧化,硝化和磺化引起高聚物的共价键破坏、裂解等。这些化学反应构成了高聚物的腐蚀并造成其性能变差。6610.3耐化学腐蚀性耐介质腐蚀性2310.3耐化学腐蚀性塑料在腐蚀破坏方面的规律:1)在聚合物大分子中,若存在酯键、酰胺键、某些无空间位阻的醚键和硅-氧键,则在酸、碱的作用下容易水解;2)当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和环境介质相一致或接近是,则易受侵蚀,繁殖亦然。3)除了受酸、碱、盐和水等电解质的侵蚀作用之外,受硝酸的硝化、浓硫酸的磺化以及它们的氧化作用是高分子材料的另一类重要的腐蚀破坏作用。6710.3耐化学腐蚀性塑料在腐蚀破坏方面的规律:2410.3耐化学腐蚀性6810.3耐化学腐蚀性2510.3耐化学腐蚀性6910.3耐化学腐蚀性2610.3耐化学腐蚀性70
高分子材料均为有机物,碳氢含量极高。在某些使用场合下,会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和失去机械性能,其中的某些相还可能发生熔化、分解和燃烧,造成事故和损失。同时,高分子材料在300~700℃之间,大多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使人窒息和中毒,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应尽量避免。10.5耐燃性27高分子材料均为有机物,碳氢含量极高。在某些使用71①燃烧产生的条件?②燃烧机理?让它条件不满足终止它的反应28①燃烧产生的条件?②燃烧机理?让它条件不满足终止它的反应72①燃烧产生的条件?A可燃性物质高聚物为什么能燃烧?B氧化剂可跟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空气O2过氧化钠浓H2SO4降低可燃物质稀释氧化剂29①燃烧产生的条件?A可燃性物质高聚物为什么能燃烧?73放热因素能量积累散热因素散热因素放热因素><能量积累C热源能不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着火30放热因素能量散热因素散热因素放热因素><能量C热源能74着火条件不着火着火临界状态31着火条件不着火着火临界状态75RH②燃烧机理?高温R·H·+H·HO·O2O·++
羟基游离基和高分子化合物相遇时,生成碳氢化合物游离基和水,在氧存在的条件下,碳氢化合物游离基分解,又形成HO·,燃烧一直下去(连锁反应)。办法???32RH②燃烧机理?高温R·H·+H·HO·O2O·++76
燃烧的产生有三个必要条件:燃烧性物质、氧化剂、热源燃烧的发生和维持需要三要素同时满足,能消除一个或一个以上要素的措施都可成为阻燃机理。10.5.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33燃烧的产生有三个必要条件:10.5.2聚合物基复合77阻燃机理:1)减少可燃性物质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进某种物质,使其在燃烧时易于产生碳化层,从而抑制可燃性气体产生,设法使聚合物在燃烧时产生不燃性的气体,可以冲稀可燃性气体,并在某种程度上隔离氧,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另外、在燃烧过程中,Ho﹒游离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材料中加入某种物质,燃烧时分解出能接收和捕捉Ho﹒的基团,可终止燃烧过程中的连锁反应。34阻燃机理:782)隔绝热源
大密度气体和碳化层都可以有效地延缓表面燃烧产生的热量向内层传递,而复合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医药设备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研究报告
- 2025-2030包装检测仪器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研究报告
- 2025-2030办公用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2030再生钢市场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金融领域的大数据IT支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病历(EMR)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丝网清洗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β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牙刷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信贷风险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儿童牙齿分龄护理方案
- 最优控制理论课件
- 苍虬阁诗集完整版本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下)期中英语试卷
- 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 任务2 比亚迪·秦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
-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起PEP常用表达法(三四年级共4册)
-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拖挂式房车商业发展计划书
- 09S304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护士长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