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_第1页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_第2页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_第3页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_第4页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第三节五行学说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1第一节精气学说

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古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二)气的基本概念:古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第一节精气学说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2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其存在形式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二、精气的运动变化:气的运动—气机;其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聚、散。气化:是指伴随着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3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的运动变化: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化—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变—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气化的形式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气化的形式4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5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先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切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肃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二、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7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鱼太极图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说明: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阳和大阳含小阴。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鱼太极图它是以8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概念源于西周,发展于舂秋战国时期。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一、阴阳的概9二、事物的阴阳属性1、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1)以人和自然的事物及现象作为划分的对象;(2)以日光的向与背为参照,以事物和现象双方不同的功能属性、运动趋势、位置、发展状态为依据,以水火之特性作为阴阳属性划分的标准。(3)用取象比类(比较)的方法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1、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10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绝对性: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严格的划分,不能随意改变,其阴阳属性一经确定即不可反称(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次未变)。(2)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二、事物的阴阳属性11

交感互藏—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阴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阳中有阳,阳中有阴。学

对立———阴阳双方互相制约、互相斗争的

结果“阴平阳秘”。(相互的动态的

平衡)基

依存———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本

阴消阳长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内

阳消阴长是事物发展的量变过程

由阴转阳形(促)成事物的转化由阳转阴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

质变过程消长—在一定的限度内

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

阴阳的阴阳的事物的对立统一事物永远处于运动之中一阴一阳谓之道交感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6、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疾病产生。)2、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4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交感与互藏: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5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

一方增长另一方消减一方消减另一方增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亦增长一方消减另一方亦消减(1)阴阳互为消长(2)阴阳皆消皆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互为消长(2)阴阳皆消16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5、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既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机理与形式:极、重、甚是事物的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内在因素和必备条件。

渐变突变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7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6、阴阳自和与平衡:

①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生理——自我协调、病理——自我恢复平衡)②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8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1)阴阳的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2)阴阳的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9

阳偏盛阴偏盛正常实证阳偏衰阴偏衰正常虚证

代表阳代表阴阳偏盛20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阴阳互损

当阳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当阴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阳”。4、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望、闻、问、切——四诊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脉症分阴阳

望闻问切

色泽晦暗语声低微无蜷卧静默尺去者阴力,少言而沉身寒喜暖迟者沉

静,呼吸微弱涩细小

色泽鲜明语声高亢宏躁动不安寸至者阳亮,多言而躁身热恶热数者浮动,呼吸有力大洪滑声高气粗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用于疾病的治疗:“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指导养生(2)确定治疗原则A、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有余、“实则泻之”阴偏胜“阴胜则寒”实寒证“寒者热之”阳偏胜“阳胜则热”实热证“热者寒之”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抑制其亢奋之阳,以清泻其热。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消解其偏胜之阴,以温散其阴寒。实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实证2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确定治疗原则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

阴偏衰“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虚“阳虚则寒”滋阴制阳(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扶阳抑阴(不宜用辛温发散以散阴寒)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虚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虚证2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确定治疗原则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利用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阴虚: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阳虚: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3)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5味[五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能清泻阳热之邪,减轻性[四气]消除机体的热象。

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祛除阴寒之邪。减轻和消除机体的寒象。辛甘淡—属阳—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酸苦咸—属阴—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见下一片)药物味[五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药物2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升浮—上升发散—阳:一般而讲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上行向外,或升或浮、或两者兼见,故为阳—桂枝汤、麻黄汤、补中益气汤。沉降—内收、泻下、重镇—阴: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呕等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下行向内,或沉或降、或两者兼见,故为阴,天麻勾藤饮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7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28

五行的概念:#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1、归类的标准:以五行特性为依据;2、归类的对象: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进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五行的概念:#29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火土金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

木土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生生生生生生我我生火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生生生生生生我我生火30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土水火金木土水“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例:由于土克水,故“我克”者为水,水为土之“所胜”;由于木克土,故“克我”者为木,木为土之“所不胜”。

克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克克克克克克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克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31

五行生克示意图: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木火土金水示相生示相克汉、董仲舒曾将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概括为:“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所谓“比”就是紧挨着;所谓“间”就是隔开一位。意即顺着木、火、土、金、水次序的为相生,间隔一位的是相克。。五行生克示意图: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木火32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例:

火木水代表相生代表相克母来顾子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33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2、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例:(盛气)木土金(复气)子复母仇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子复母仇34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三)五行相乘与相侮:1、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例:

木土水火金

不及:木土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太过:木土(过于亢进)(正常水平)乘乘乘乘乘乘乘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乘乘乘乘乘乘乘35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三)五行相乘与相侮:2、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反,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例:金木木土太过:异常不及:金木(亢)(虚)木土

反侮克(正常)克(正常)反侮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反侮克(正常)克(正常)反侮36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火木土金水相乘相侮例:正常情况下金能削木,若木质太硬,或金属太软、太薄,非但不能削木,反而倦刃缺口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火木土金水相乘相侮37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相生—相互资生生克制化“亢则害,承乃制,制则升相克—相互制约化”—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相乘—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气有余。则制自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自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事物发展相侮—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变化的异常现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相生—相互资生生克38

太过(木火刑金)(木旺乘土)侮所不胜制己所胜

(木虚金侮)(土壅木郁)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不及五行亢害承制示意图金所胜所不胜木土气有余其不及

39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四)五行的母子相及:指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后,引起的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1、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一致)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相反)

(1)子病犯母(2)子盗母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40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生理特点;2、构件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阳可以温煦脾土,脾(土)气化生精微物质以充养肺金,肺(金)之精津和肺气肃降下行以滋肾精并助纳气,肾(水)藏精以滋养肝血。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1

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关系心之阳气(火)可以温煦脾土,助脾运化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肝心脾肺肾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关系心之42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水滋润上行于心,可防心火之亢烈;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的清肃太过;肺气的肃降,可抑制肝木的上亢;肝气条达,可以防止脾土的壅滞;脾之运化,可防止肾水的泛滥。(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3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之泛滥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之壅滞肝土水火肺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44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而不至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5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母病及子1、相生关系的传变虚证:心肝血虚子病及母实证:心肝火旺虚实夹杂:“子盗母气”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1)相乘太过(2)相侮太过不及不及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6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木水火金土肝心肾脾肺侮乘子病及母母病及子五脏传变规律示意图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木水火金土肝心肾脾肺侮乘子病47

补五行图心肾肝脾

肺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犯母母病及子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木火刑金补五行图48补五行图

肝肺脾

心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犯母母病及子相乘相侮相乘相侮补五行图49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指导疾病的诊断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五行学说以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规律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包括以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以他脏………确定五脏相兼病变;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主色客色色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0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2、控制疾病的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实则传,虚则受”。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1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疾病的治疗:3、确定治则执治法:(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治则:补母(虚则补其母)与泻子(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命门之火)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治则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治则52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疾病的治疗:3、确定治则执治法:(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治则: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治法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治法5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4、指导针灸取穴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4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人体内外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其基本特点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一)中和思维(二)类比思维强调功能联系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55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第三节五行学说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56第一节精气学说

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古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二)气的基本概念:古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第一节精气学说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57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其存在形式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二、精气的运动变化:气的运动—气机;其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聚、散。气化:是指伴随着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58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的运动变化: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化—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变—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气化的形式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气化的形式59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60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先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1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切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肃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二、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62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鱼太极图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说明: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阳和大阳含小阴。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鱼太极图它是以63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概念源于西周,发展于舂秋战国时期。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一、阴阳的概64二、事物的阴阳属性1、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1)以人和自然的事物及现象作为划分的对象;(2)以日光的向与背为参照,以事物和现象双方不同的功能属性、运动趋势、位置、发展状态为依据,以水火之特性作为阴阳属性划分的标准。(3)用取象比类(比较)的方法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1、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65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绝对性: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严格的划分,不能随意改变,其阴阳属性一经确定即不可反称(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次未变)。(2)相对性:指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二、事物的阴阳属性66

交感互藏—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阴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阳中有阳,阳中有阴。学

对立———阴阳双方互相制约、互相斗争的

结果“阴平阳秘”。(相互的动态的

平衡)基

依存———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本

阴消阳长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内

阳消阴长是事物发展的量变过程

由阴转阳形(促)成事物的转化由阳转阴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

质变过程消长—在一定的限度内

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

阴阳的阴阳的事物的对立统一事物永远处于运动之中一阴一阳谓之道交感67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6、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68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疾病产生。)2、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69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交感与互藏: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0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

一方增长另一方消减一方消减另一方增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亦增长一方消减另一方亦消减(1)阴阳互为消长(2)阴阳皆消皆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互为消长(2)阴阳皆消7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5、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既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机理与形式:极、重、甚是事物的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内在因素和必备条件。

渐变突变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6、阴阳自和与平衡:

①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生理——自我协调、病理——自我恢复平衡)②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1)阴阳的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2)阴阳的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4

阳偏盛阴偏盛正常实证阳偏衰阴偏衰正常虚证

代表阳代表阴阳偏盛7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阴阳互损

当阳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当阴虚至一定的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阳”。4、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望、闻、问、切——四诊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脉症分阴阳

望闻问切

色泽晦暗语声低微无蜷卧静默尺去者阴力,少言而沉身寒喜暖迟者沉

静,呼吸微弱涩细小

色泽鲜明语声高亢宏躁动不安寸至者阳亮,多言而躁身热恶热数者浮动,呼吸有力大洪滑声高气粗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7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用于疾病的治疗:“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指导养生(2)确定治疗原则A、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有余、“实则泻之”阴偏胜“阴胜则寒”实寒证“寒者热之”阳偏胜“阳胜则热”实热证“热者寒之”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抑制其亢奋之阳,以清泻其热。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消解其偏胜之阴,以温散其阴寒。实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实证78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确定治疗原则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

阴偏衰“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虚“阳虚则寒”滋阴制阳(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扶阳抑阴(不宜用辛温发散以散阴寒)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虚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虚证79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确定治疗原则

B、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不足“虚则补之”利用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阴虚: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阳虚: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3)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80味[五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能清泻阳热之邪,减轻性[四气]消除机体的热象。

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祛除阴寒之邪。减轻和消除机体的寒象。辛甘淡—属阳—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酸苦咸—属阴—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见下一片)药物味[五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药物8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趋向升浮—上升发散—阳:一般而讲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上行向外,或升或浮、或两者兼见,故为阳—桂枝汤、麻黄汤、补中益气汤。沉降—内收、泻下、重镇—阴: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呕等作用的药物,大多药力下行向内,或沉或降、或两者兼见,故为阴,天麻勾藤饮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82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83

五行的概念:#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1、归类的标准:以五行特性为依据;2、归类的对象: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进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五行的概念:#84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火土金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

木土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生生生生生生我我生火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生生生生生生我我生火85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土水火金木土水“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例:由于土克水,故“我克”者为水,水为土之“所胜”;由于木克土,故“克我”者为木,木为土之“所不胜”。

克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克克克克克克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克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86

五行生克示意图: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木火土金水示相生示相克汉、董仲舒曾将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概括为:“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所谓“比”就是紧挨着;所谓“间”就是隔开一位。意即顺着木、火、土、金、水次序的为相生,间隔一位的是相克。。五行生克示意图: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木火87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例:

火木水代表相生代表相克母来顾子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88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制化与胜复(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2、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例:(盛气)木土金(复气)子复母仇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子复母仇89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三)五行相乘与相侮:1、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例:

木土水火金

不及:木土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太过:木土(过于亢进)(正常水平)乘乘乘乘乘乘乘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乘乘乘乘乘乘乘90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三)五行相乘与相侮:2、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反,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例:金木木土太过:异常不及:金木(亢)(虚)木土

反侮克(正常)克(正常)反侮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反侮克(正常)克(正常)反侮91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火木土金水相乘相侮例:正常情况下金能削木,若木质太硬,或金属太软、太薄,非但不能削木,反而倦刃缺口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火木土金水相乘相侮9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相生—相互资生生克制化“亢则害,承乃制,制则升相克—相互制约化”—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相乘—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气有余。则制自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自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事物发展相侮—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变化的异常现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相生—相互资生生克93

太过(木火刑金)(木旺乘土)侮所不胜制己所胜

(木虚金侮)(土壅木郁)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不及五行亢害承制示意图金所胜所不胜木土气有余其不及

94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四)五行的母子相及:指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后,引起的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1、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一致)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与相生次序相反)

(1)子病犯母(2)子盗母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95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生理特点;2、构件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