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缺乏课件_第1页
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缺乏课件_第2页
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缺乏课件_第3页
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缺乏课件_第4页
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缺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防治建议”“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防治建议”1“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拟定背景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和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5月在哈尔滨拟定了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拟定基于:1.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佝偻病既是营养缺乏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生物-社会性疾病。2.同时也发现在我国佝偻病防治仍存在诸多误区。有必要对原来的指南重新认识。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拟定背景2拟定《建议》的主要依据1986年我国佝偻病诊断标准、2007年佝偻病防治建议为基础参考2011年美国医师协会(IOM)和美国内分泌协会推荐指南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2008年3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

2008年10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10年7月《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拟定《建议》的主要依据1986年我国佝偻病诊断标准、20073《建议》特点

《建议》对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及家庭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特点:1、对维生素D功能进一步认识2、首次提出“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

3、维生素D的预防范围、剂量、时间4、诊断特点及界值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6、维生素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的其它治疗《建议》特点《建议》对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4维生素D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近年发现维生素D受体几乎遍布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同时有了25-(OH)D的检测手段,使VD骨骼外其他更为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被大家所认识。维生素D的功能:1、调节机体钙、磷代谢,预防或治疗佝偻病;2、调节免疫;3、抗肿瘤4、保护中枢神经系统5、防控代谢综合征等研究证实:VD的水平与多种疾病如小儿呼吸道感染、哮喘、骨质疏松、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子痫前期、过敏性哮喘、风湿性关节炎、I型及II型糖尿病、痴呆、感染性疾病以及十余种肿瘤等密切关联。维生素D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近年发现维生素D受体几乎遍布体内各种5维生素D的非骨骼效应维生素D的非骨骼效应6首次提出“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维生素D缺乏:仅有血25-(OH)D水平的下降,而无临床表现,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与以前提出的亚临床型佝偻病概念相吻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如果儿童血25-(OH)D水平下降且同时有骨骼变化,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首次提出“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维生素D缺乏:仅7维生素D的预防

预防放在首位,范围—

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父母亲及看护人学到有关的知识。VD开始补充的时间:新版《建议》提出了应该于出生后即开始补充VD,以期减少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维生素D的预防预防放在首位,范围—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8

孕妇25-(OH)D水平与胎儿期的预防对孕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研究示: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孕母维生素D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除美国白种人外(孕母及新生儿25(OH)D均值为8.04及67.4nmol/L),几乎所有研究的孕妇及新生儿25(OH)D平均水平都在50nmol/L以下。boharLM.etal.HighprevalenceofvitaminDinsufficiencyinblackandwhitepregantwomenresidinginthenorthernUnitedStatesandtheirneonates[J].Nutr.2007.137447-452孕妇25-(OH)D水平与胎儿期的预防对孕妇及新生儿维生9母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2008版修订的建议中提出:孕末期母亲应补充维生素D400-1000IU/d.美国2001版“膳食维生素D推荐的参考摄入量(RDA)”

孕妇RDA:15ug/d(600IU/d);

UL:100ug/d(4000IU/d)母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2008版修订的建议中提出:10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人群2000版2013版初稿正式版RNIULRNIULRNIUL成年非孕妇女5ug/d(200IU/d)20ug(800IU)15ug(600IU)50ug(2000IU)10ug(400IU)50ug(2000IU)孕妇孕早期5ug/d(200IU/d)孕中、晚期10ug/d(400IU/d)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人11MF.Holick报道,美国孕妇补充VD600IU/d,VD缺乏率达76%、新生婴儿VD缺乏率达81%

乳母每日补充VD800IU,乳汁几乎不含VD

补充4000IU至6000IU,乳汁含能满足婴儿需要LeeJM,SmithJR,PhilippBL,etal.2007VitaminDdeficiencyinahealthygroupofmothersandnewborninfants[J].ClinPediatr(Phila),2007,46:42-44.MichaelF.Holick,TheVitaminDSolution2010,4(1).21MF.Holick报道,美国孕妇补充VD600IU/d,12孕妇与新生儿VitD缺乏孕妇VD缺乏新生儿VD缺乏孕妇VD不足新生儿VD不足吴光驰.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状况及对策.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促进健康研讨会.2014.7.31辽宁

河北

西安南京成都浙江

冬季全年春秋冬季春季全年100%100%88.6%91.2%54.1%44.1%88.7%91.2%孕妇与新生儿VitD缺乏孕妇VD缺乏吴光驰.我国人群维生素D13《建议》提出与2008版相比剂量有所增加妊娠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量改为:800-1000U/d。

同时服用钙剂。同时检测25(OH)D水平如存在维生素D缺乏,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使25-(OH)D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建议》提出与2008版相比剂量有所增加14维生素D的预防

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400U或800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VD的预防人群:0~18岁,高危儿生后即应补充VD800~1000U/d,连用3个月,3个月后改为400~800U/d。日光照射: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周户外活动2h,避免10,00~16.00的太阳照射。维生素D的预防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400U或800U/150~18岁儿童的预防1、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户外活动应考虑到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地区特点进行。接受阳光的皮肤面积逐渐增加,如面部(避免阳光直接晒到眼睛)、手臂、腿、臀部等。晒太阳的时间逐渐增多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h/d。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0~18岁儿童的预防1、户外活动:160~18岁儿童的预防2.维生素D补充:

婴儿出生应该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U/d;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剂量;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对有低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的钙剂是必要的。0~18岁儿童的预防2.维生素D补充:17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2013年董瑞君等对孕妇妊娠末期及新生儿冬季维生素D水平研究中报道:受检对象中无一例25-(OH)D水平达50nmol/L;其中<25nmol/L的中、重度维生素D缺乏新生儿高达72.8%。董瑞君,辛雅丽,金春华,等.孕妇妊娠末期及新生儿冬季维生素D水平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466-468。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2013年董瑞君等对孕妇妊娠18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把儿童维生素D补充开始时间确定为生后,不分季节,随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胎儿分娩时,其血清25羟维生素D就已十分低下,尤其是冬季分娩的新生儿。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即使提前2周补充维生素D,两周的累积维生素D剂量大约为5600-7000IU(400-500×14天),也是十分安全的剂量,不会对新生儿造成维生素D过量的危害。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把儿童19www.hrbmush.维生素D补充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城市高楼林立,儿童户外场所缺乏。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缺乏。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经常穿防辐射服限制了皮肤通过光照来获得维生素D的途径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有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维生素D缺乏相应增加ZhuZhW,ZhanJY.HighprevalenceofvitaminDdeficiencyamongchildrenaged1monthto16yearsinHangZhou,china[J].BMCPublicHealth,2012,12:16-23.维生素D补充的年龄阶段—20沈阳

大同北京河北兰州成都广西南京杭州舟山广东VD缺乏VD不足吴光驰.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状况及对策.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促进健康研讨会.2014.7.31

各省市儿童不同年龄段维生素D缺乏状况冬季夏季春季全年全年全年冬季全年全年全年全年沈阳大同北京河北兰州21张会丰等研究中显示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年龄(岁)25OHD(nmol/L)张会丰韩笑。血清25(OH)D水平对评估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意义和界值。中华儿科杂志。201553(3).张会丰等研究中显示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年龄(22仰曙芬,李秋实等。2014年哈尔滨903名7-12岁学龄儿童VitD缺乏情况。2014年全国佝偻病大会论文汇编。

仰曙芬,李秋实等。2014年哈尔滨903名7-12岁学龄儿童23《建议》提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父母及看护人学到有关的知识。《建议》提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24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1992年:我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的VitD预防佝偻病剂量:

婴儿期从生后2周开始:每日服VD:400-800IU;每月一次服VD:5-10万IU;每季一次服VD:15-30万IU。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1992年:我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25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新生儿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其是否辅助添加配方奶粉,均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26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7年:中华儿科学会儿保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的预防剂量:从生后2周开始,为每日400IU.早产儿800-1000IU,生后3月改为400IU。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7年:中华儿科学会儿保学组、全国佝27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每日维生素D剂量由200IU提高到至少400IU补充时间提前至生后不久即开始补充目标是防治婴儿、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每28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0年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所属医学研究所(IOM)修订了1997年出版的维生素D膳食参考公布了新的维生素D膳食参考摄入量婴儿至少400IU/d1岁以上儿童至少600IU/d依据骨健康状况指标,而不是机体健康指标其目标是评估美国及加拿大大多数健康人群维生素D营养情况。oucherBJ.The2010recommendationsoftheAmericanInstituteofMedicinefordailyintakesofvitaminD.PublicHealthNutr.2011;14(4):740.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0年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委托美国国家科29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新生儿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其是否辅助添加配方奶粉,均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30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婴儿400-1000IU/d1-18岁600-1000IU/d强调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性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健康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达到最佳使机体因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而降低某些疾病的危险性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3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

中国居民膳食VitD的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中国居民32《建议》提出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400IU/d或800IU/d。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连用三个月后改为400~800U/d。《建议》提出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3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新版《建议》提出:VD缺乏的定义主要依据“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进行诊断,确诊需参考血清25-(OH)D水平”。目前将VD营养状况—血清VD水平达到50~250nmol/L

(20~100ng/mL)范围认定为适宜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因为血清25-(OH)D因其浓度高、稳定、半衰期较长,是反映机体VD代谢的重要指标,也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过去使用的其它指标仅作参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新版《建议》提出:VD缺乏的定义主3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以血清25(OH)D作为佝偻病诊断依据,在基层医院因检测仪器和检测费用高而增加诊断佝偻病的难度,佝偻病的诊断应该从严、慎重,更要重预防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又因各种原因不能检查25(OH)D时,要重视查找高危因素,预防措施要跟上,不诊断佝偻病并不是不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以血清25(OH)D作为佝偻病诊断3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分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1.初期: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血25-(OH)D降低。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

血25-(OH)D显著降低。3.恢复期:

血25-(OH)D逐渐恢复正常。4.后遗症:同上。其他症状同原标准。诊断要考虑有无高危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诊需以年龄、生活史、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多项综合指标来判定。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分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3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提高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畸形。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饮食,坚持经常晒太阳(6个月以下避免直晒)。2.药物疗法:活动期口服VD2000~4000U/d,连服1个月后,改为400~800U/d.

如有条件,应监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25-(OH)D水平。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VD15~30万U(3.75~7.5mg)/次,肌注,1个月后VD再以400~800U/d维持。用药应随访,1个月后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提高血清维生素D的水37《建议》中的其他治疗钙剂补充: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在补充VD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同时需要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钙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儿童钙摄入量为:

0~6月200mg(300)7月~1岁250mg(400)1~3岁600mg4~6岁800mg7~10岁1000mg11~13岁1200mg14~18岁1000mg;

《建议》中的其他治疗钙剂补充: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在补38《建议》中的其他治疗同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钙摄入量为1000mg如母乳充足或者能摄入足够的配方奶,可满足婴幼儿的钙需求。2.微量营养素补充:VD缺乏性佝偻病多伴有锌、铁降低,及时适量补充,有利于骨骼健康成长,也是防治VD缺乏性佝偻病的重要措施。3.外科手术:严重的骨骼畸形可采取外科手术矫正畸形。

《建议》中的其他治疗同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钙摄入量为10039

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VD中毒症状:长期大量服用或短期超量误服或对VD过于敏感,可导致中毒:轻者或早期表现:可有低热、烦躁、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渴、无力等,重者或晚期:可出现高热、多尿、少尿、脱水、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VD中毒症状:长期大量服用或短期超量误40维

D中

治严重者:可因高钙血症导致软组织钙沉着和肾功能衰竭而致死。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25-(OH)D>375nmol/L(150ng/mL),同时出现血钙、尿钙增加.尿蛋白或血尿素氮增加。X线表现:长骨临时钙化带过度钙化.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其他组织器官可出现异位钙化灶。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严重者:可因高钙血症导致软41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

治疗:1.立即停用VD;

2.处理高钙血症,限制钙盐摄入;3.给利尿剂加速钙的排泄,同时应用强的松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降钙素抑制骨钙释出。除严重者有不可逆的肾损害外,预后多良好。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治疗:42

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

预防:1.应做好V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2.大力提倡多晒太阳。3.用VD防治时应注意掌握剂量和时间,并应密切观察。《建议》刊登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第7期(

781)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43总结孕妇及儿童合理晒太阳;饮食应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物质;妊娠后三个月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同时加服钙剂;婴儿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U/D;高危人群应补充800~1000U/d.连用3个月后改为400~800U/d;维生素D的补充应从婴幼儿直到青春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达50~250nmol/L(20~100ng/ml)范围为适宜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清晰对维生素D中毒的认识。总结孕妇及儿童合理晒太阳;饮食应含维生素D、钙、磷44“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防治建议”“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防治建议”45“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拟定背景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和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5月在哈尔滨拟定了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拟定基于:1.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佝偻病既是营养缺乏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生物-社会性疾病。2.同时也发现在我国佝偻病防治仍存在诸多误区。有必要对原来的指南重新认识。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拟定背景46拟定《建议》的主要依据1986年我国佝偻病诊断标准、2007年佝偻病防治建议为基础参考2011年美国医师协会(IOM)和美国内分泌协会推荐指南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2008年3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

2008年10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10年7月《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拟定《建议》的主要依据1986年我国佝偻病诊断标准、200747《建议》特点

《建议》对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及家庭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特点:1、对维生素D功能进一步认识2、首次提出“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

3、维生素D的预防范围、剂量、时间4、诊断特点及界值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6、维生素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的其它治疗《建议》特点《建议》对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48维生素D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近年发现维生素D受体几乎遍布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同时有了25-(OH)D的检测手段,使VD骨骼外其他更为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被大家所认识。维生素D的功能:1、调节机体钙、磷代谢,预防或治疗佝偻病;2、调节免疫;3、抗肿瘤4、保护中枢神经系统5、防控代谢综合征等研究证实:VD的水平与多种疾病如小儿呼吸道感染、哮喘、骨质疏松、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子痫前期、过敏性哮喘、风湿性关节炎、I型及II型糖尿病、痴呆、感染性疾病以及十余种肿瘤等密切关联。维生素D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近年发现维生素D受体几乎遍布体内各种49维生素D的非骨骼效应维生素D的非骨骼效应50首次提出“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维生素D缺乏:仅有血25-(OH)D水平的下降,而无临床表现,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与以前提出的亚临床型佝偻病概念相吻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如果儿童血25-(OH)D水平下降且同时有骨骼变化,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首次提出“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维生素D缺乏:仅51维生素D的预防

预防放在首位,范围—

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父母亲及看护人学到有关的知识。VD开始补充的时间:新版《建议》提出了应该于出生后即开始补充VD,以期减少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维生素D的预防预防放在首位,范围—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52

孕妇25-(OH)D水平与胎儿期的预防对孕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研究示: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孕母维生素D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除美国白种人外(孕母及新生儿25(OH)D均值为8.04及67.4nmol/L),几乎所有研究的孕妇及新生儿25(OH)D平均水平都在50nmol/L以下。boharLM.etal.HighprevalenceofvitaminDinsufficiencyinblackandwhitepregantwomenresidinginthenorthernUnitedStatesandtheirneonates[J].Nutr.2007.137447-452孕妇25-(OH)D水平与胎儿期的预防对孕妇及新生儿维生53母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2008版修订的建议中提出:孕末期母亲应补充维生素D400-1000IU/d.美国2001版“膳食维生素D推荐的参考摄入量(RDA)”

孕妇RDA:15ug/d(600IU/d);

UL:100ug/d(4000IU/d)母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2008版修订的建议中提出:54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人群2000版2013版初稿正式版RNIULRNIULRNIUL成年非孕妇女5ug/d(200IU/d)20ug(800IU)15ug(600IU)50ug(2000IU)10ug(400IU)50ug(2000IU)孕妇孕早期5ug/d(200IU/d)孕中、晚期10ug/d(400IU/d)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人55MF.Holick报道,美国孕妇补充VD600IU/d,VD缺乏率达76%、新生婴儿VD缺乏率达81%

乳母每日补充VD800IU,乳汁几乎不含VD

补充4000IU至6000IU,乳汁含能满足婴儿需要LeeJM,SmithJR,PhilippBL,etal.2007VitaminDdeficiencyinahealthygroupofmothersandnewborninfants[J].ClinPediatr(Phila),2007,46:42-44.MichaelF.Holick,TheVitaminDSolution2010,4(1).21MF.Holick报道,美国孕妇补充VD600IU/d,56孕妇与新生儿VitD缺乏孕妇VD缺乏新生儿VD缺乏孕妇VD不足新生儿VD不足吴光驰.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状况及对策.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促进健康研讨会.2014.7.31辽宁

河北

西安南京成都浙江

冬季全年春秋冬季春季全年100%100%88.6%91.2%54.1%44.1%88.7%91.2%孕妇与新生儿VitD缺乏孕妇VD缺乏吴光驰.我国人群维生素D57《建议》提出与2008版相比剂量有所增加妊娠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量改为:800-1000U/d。

同时服用钙剂。同时检测25(OH)D水平如存在维生素D缺乏,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使25-(OH)D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建议》提出与2008版相比剂量有所增加58维生素D的预防

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400U或800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VD的预防人群:0~18岁,高危儿生后即应补充VD800~1000U/d,连用3个月,3个月后改为400~800U/d。日光照射: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周户外活动2h,避免10,00~16.00的太阳照射。维生素D的预防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400U或800U/590~18岁儿童的预防1、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户外活动应考虑到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地区特点进行。接受阳光的皮肤面积逐渐增加,如面部(避免阳光直接晒到眼睛)、手臂、腿、臀部等。晒太阳的时间逐渐增多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h/d。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0~18岁儿童的预防1、户外活动:600~18岁儿童的预防2.维生素D补充:

婴儿出生应该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U/d;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剂量;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对有低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的钙剂是必要的。0~18岁儿童的预防2.维生素D补充:61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2013年董瑞君等对孕妇妊娠末期及新生儿冬季维生素D水平研究中报道:受检对象中无一例25-(OH)D水平达50nmol/L;其中<25nmol/L的中、重度维生素D缺乏新生儿高达72.8%。董瑞君,辛雅丽,金春华,等.孕妇妊娠末期及新生儿冬季维生素D水平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466-468。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2013年董瑞君等对孕妇妊娠62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把儿童维生素D补充开始时间确定为生后,不分季节,随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胎儿分娩时,其血清25羟维生素D就已十分低下,尤其是冬季分娩的新生儿。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即使提前2周补充维生素D,两周的累积维生素D剂量大约为5600-7000IU(400-500×14天),也是十分安全的剂量,不会对新生儿造成维生素D过量的危害。维生素D补充初始时间----出生后尽早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把儿童63www.hrbmush.维生素D补充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城市高楼林立,儿童户外场所缺乏。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缺乏。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经常穿防辐射服限制了皮肤通过光照来获得维生素D的途径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有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维生素D缺乏相应增加ZhuZhW,ZhanJY.HighprevalenceofvitaminDdeficiencyamongchildrenaged1monthto16yearsinHangZhou,china[J].BMCPublicHealth,2012,12:16-23.维生素D补充的年龄阶段—64沈阳

大同北京河北兰州成都广西南京杭州舟山广东VD缺乏VD不足吴光驰.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状况及对策.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促进健康研讨会.2014.7.31

各省市儿童不同年龄段维生素D缺乏状况冬季夏季春季全年全年全年冬季全年全年全年全年沈阳大同北京河北兰州65张会丰等研究中显示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年龄(岁)25OHD(nmol/L)张会丰韩笑。血清25(OH)D水平对评估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意义和界值。中华儿科杂志。201553(3).张会丰等研究中显示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年龄(66仰曙芬,李秋实等。2014年哈尔滨903名7-12岁学龄儿童VitD缺乏情况。2014年全国佝偻病大会论文汇编。

仰曙芬,李秋实等。2014年哈尔滨903名7-12岁学龄儿童67《建议》提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父母及看护人学到有关的知识。《建议》提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68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1992年:我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的VitD预防佝偻病剂量:

婴儿期从生后2周开始:每日服VD:400-800IU;每月一次服VD:5-10万IU;每季一次服VD:15-30万IU。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1992年:我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69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新生儿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其是否辅助添加配方奶粉,均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70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7年:中华儿科学会儿保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的预防剂量:从生后2周开始,为每日400IU.早产儿800-1000IU,生后3月改为400IU。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7年:中华儿科学会儿保学组、全国佝71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每日维生素D剂量由200IU提高到至少400IU补充时间提前至生后不久即开始补充目标是防治婴儿、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每72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0年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所属医学研究所(IOM)修订了1997年出版的维生素D膳食参考公布了新的维生素D膳食参考摄入量婴儿至少400IU/d1岁以上儿童至少600IU/d依据骨健康状况指标,而不是机体健康指标其目标是评估美国及加拿大大多数健康人群维生素D营养情况。oucherBJ.The2010recommendationsoftheAmericanInstituteofMedicinefordailyintakesofvitaminD.PublicHealthNutr.2011;14(4):740.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0年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委托美国国家科73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新生儿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其是否辅助添加配方奶粉,均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74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婴儿400-1000IU/d1-18岁600-1000IU/d强调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性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健康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达到最佳使机体因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而降低某些疾病的危险性维生素D预防剂量调整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剂量7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

中国居民膳食VitD的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中国居民76《建议》提出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400IU/d或800IU/d。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连用三个月后改为400~800U/d。《建议》提出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7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新版《建议》提出:VD缺乏的定义主要依据“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进行诊断,确诊需参考血清25-(OH)D水平”。目前将VD营养状况—血清VD水平达到50~250nmol/L

(20~100ng/mL)范围认定为适宜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因为血清25-(OH)D因其浓度高、稳定、半衰期较长,是反映机体VD代谢的重要指标,也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过去使用的其它指标仅作参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新版《建议》提出:VD缺乏的定义主7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以血清25(OH)D作为佝偻病诊断依据,在基层医院因检测仪器和检测费用高而增加诊断佝偻病的难度,佝偻病的诊断应该从严、慎重,更要重预防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又因各种原因不能检查25(OH)D时,要重视查找高危因素,预防措施要跟上,不诊断佝偻病并不是不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以血清25(OH)D作为佝偻病诊断7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分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1.初期: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血25-(OH)D降低。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

血25-(OH)D显著降低。3.恢复期:

血25-(OH)D逐渐恢复正常。4.后遗症:同上。其他症状同原标准。诊断要考虑有无高危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