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_第1页
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_第2页
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_第3页
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_第4页
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主要内容提要★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规划设计★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主要内容提要1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家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家2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什么样的?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什么样的?3居民的环境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

——消闲的需求

——美的需求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4

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以人为本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5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人的活动空间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需求6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国际居住标准7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系统的整体性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8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发展9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1.1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101.2类型

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1.2类型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111.2类型

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1.2类型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121.2类型

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各种层数混合住区1.2类型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13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1.3住区的规模14公共设施的经济性:

·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

·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

·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则服务半径R=800-1000M返回公共设施的经济性:返回15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1.3住区的规模161.3住区的规模1.3.2我国规范中对住区规模的划分三个层次,具有相应的人口规模:居住区——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1.3住区的规模172、住区规划的任务2、住区规划的任务18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19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1.1住区的组成要素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组成要素201.2住区的组成内容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1.2住区的组成内容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211.3住区的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R04住宅用地R01道路用地R031.3住区的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R0221.4住区的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2)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1.4住区的环境组成232、住区的功能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社会互动功能对多样性的包容2、住区的功能243、住区的规划结构3.1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邻里单位模式居住开发单元模式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居住综合体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3、住区的规划结构25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准则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优先考虑。新城市主义模式26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特征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背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街道的次数。新城市主义模式27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的功能要求居民的生活需要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住区的规划结构住28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

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2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30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3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32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33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34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35第三节住区的规划设计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1

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1.2

基本原则整体性经济性:节地、节能、节材、节省维护费用

科学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生态性: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居住区质量,同时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

地方性与时代性: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与历史文脉等因素

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第三节住区的规划设计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36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1.3.1使用要求A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B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C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等1.3.2卫生要求

A日照

B通风

C防止噪声

D减少污染

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37日照为使住宅能够获得好的日照,必须考虑住宅的位置关系。这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是以什么高度角作为标准。其次是两幢住宅之间的间距;由于冬至日是太阳高度角最低的一天,规划一般以这一天作为日照的最低的要求。日照标准: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日照时间的最低日照质量作为该地区的标准,每一户住宅的日照不得低于该标准。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住宅为保证后排在规定的时日能够获得所需的日照量(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间距,这个间距称为日照间距。日照量=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日照时间是建筑物在规定的某一日内受到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的。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累计的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日照38通风建筑物高度越高,深度越小,长度越大时,其背面旋涡区就越大,对建筑的通风有利。但对其背后的建筑通风不利。建筑间距愈大,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就越大,间距大比间距小通风有利。风向入射角与建筑物迎风面的垂直线夹角为30-60。时,建筑群的自然通风有利,并且60。比30。为好。当风向入射角为0。和90。时,间距大小对建筑群通风效果的影响不大。建筑物能错位布置时,对整个群体的通风有利。通风39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1.3.1使用要求A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B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C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等1.3.2卫生要求

A日照

B通风

C防止噪声

D减少污染

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401.3.3安全要求

1、防火

为防止火灾的产生及蔓延,要考虑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

山墙无窗(门)时,间距不应小于3.5m,以便于消防车进入。当建筑长度超过160米时,应在建筑中部底层留有一个净高、宽不小于4米的通道,以保证消防车能够通过;每一个建筑群(组团)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以保证在危急时不影响出入,一些设施的布置也应不影响出入;居住区必须设置消防栓,每一个消防栓的服务半径为150米。城市设有消防站。1.3.3安全要求412、防震

A所处地区安全。不选在地震时的危险地区

B有安全疏散用地。供人们暂时停留。

C道路通畅,便于疏散,且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外。

D房屋体型应尽可能简单

3、防空

A贯彻“平战结合”原则

B地下建筑应与地下工程管网的规划设计密切配合1.3.4经济要求1.3.5美观要求2、防震422、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2.1住宅类型的选择2.1.1住宅选型的总体要求2.1.2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A供家庭居住的建筑——住宅

B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宿舍2、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43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1)住宅层数

居住小区住宅的层数,根据土地资源情况,应选择多层(3层~6层)中的6层和高层中的12层(或12层以上),或采用两者的混合搭配,这是比较合适的。

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44(2)住宅进深

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显著。一般认为住宅进深在11m以下时,每增加1m,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m2左右,可节约用地。(2)住宅进深45(3)住宅长度

住宅长度在30m~60m时,每增加10m,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m2~1000m2左右,在60m以上时效果不显著。长度越长,住宅单元并接越长,山墙越省。但长度不宜过长,过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对通风和抗震都不利。(4)住宅层高据计算,层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3)住宅长度462.1.4合理选择住宅类型(1)住宅标准:面积标准和质量标准(2)套型与套型比

套型—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及卫生间的数量

套型比—各种套型的比例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居民的生活习惯(5)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6)符合城市建筑面貌特色的要求2.1.4合理选择住宅类型472.2住宅的规划布置2.2.1住宅群体的组合(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1)行列式

2)周边式

3)混合式

4)自由式2.2住宅的规划布置481)行列式特点:

A日照好,有利通风

B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C工程简单,便于施工

D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E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丰富空间的措施:

A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

B单元错开拼接——产生体型变化

C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1)行列式特点:4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50

2)周边式特点:

A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

B安静、安全

C寒冷地区有利挡风

D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

E不能适应地形变化

F不利于抗震2)周边式特点:5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52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53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54(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

组团的一般分隔手段有:

A以绿化分隔

B以公建分隔

C以自然地形分隔

D以道路分隔(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5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56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成街——以住宅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成坊——住宅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区

3)整体式组合方式

是将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布置方式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57(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对比:指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

韵律及节奏:同一形体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比例与尺度:不要使人感到太空旷,但也不可使人感到压抑、沉闷。色彩:大面积保持稳定、持久,重点部位可做重点处理

绿化:运用不同的绿化手段,与建筑、道路结合,组成生动、活泼的建筑群体空间

道路:注意道路线形的选择及处理,使沿街景色不断变化

建筑小品

(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58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5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2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3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4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52.2.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A住宅错落布置

B布置点式住宅

C住宅偏转布置

D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利用地形2.2.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66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72、住宅群体组合对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A住宅错落布置

B布置点式住宅

C住宅偏转布置

D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利用地形2、住宅群体组合对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68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69(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

A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

B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

C迎风面布短栋建筑

D利用绿化导风(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7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7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72(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隔开噪声源

B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合理布局建筑

D利用绿化

E利用人工障壁

F利用地形(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73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74(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隔开噪声源

B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合理布局建筑

D利用绿化

E利用人工障壁

F利用地形(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7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76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7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78(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隔开噪声源

B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合理布局建筑

D利用绿化

E利用人工障壁

F利用地形(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7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8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812.2.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空间的借用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2.2.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82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3.1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目的和意义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833.2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1、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3.2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842、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程度分类

A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B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按营利与非营利性分类

A营利性

B非营利性(公益性)2、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程度分类853.3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方面指标,计算方法有:①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所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中学、小学、医院等以该指标计算。②民用建筑综合指标--它是按厂矿企业单位每职工多少平方米建筑来进行计算。适用于新建厂矿企业单位居住区的民用建筑投资计算。3.3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863.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3.4.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1)规划布置的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不同内容要求有适当的服务半径:

R居住区

=800—1000MR小区

=400—500MR组团

=150—200M

2)应设于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3)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则应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住区内部安静。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较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3.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87(2)规划布置的方式第一级(居住区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俱乐部、图书馆、派出所、邮电等第二级(小区级):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第三级(组团级):包括居委会、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第二、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须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2)规划布置的方式883.4.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中心的意义(2)居住区文化类设施的布置

A沿街线状布置

B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C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3)居住区商业服务类设施的布置

A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B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3.4.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8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9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9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923.4.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400~500M

(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①商业设施或设于住宅底层或独立设置②中、小学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较僻静地段小学服务半径=500m

中学服务半径=1000m3.4.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93(2)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①托幼最好布置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②小商店设在路口上,服务半径100~150M

(2)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94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9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963.5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基层公共服务设施3.5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973.6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新要求公益性与非营利性服务设施的需求变化空间配置的市场化导向土地复合利用3.7住区就业设施的规划布置3.6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新要求984、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4.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4.1.1按照功能要求划分

①居民日常生活的交通要求②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工程车辆③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通行④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⑤道路走向及线形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4、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998.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8.0.2.2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8.0.2.3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8.0.2.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4.1.2分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8.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10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014.1.3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为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居住区内的道路应按功能进行分级,过境交通不穿越居住区,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并且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若出口较多,可以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的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4.1.3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024、对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个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6、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12米。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形、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的布置有机地结合,组织良好的居住区景观。10、无障碍设计4、对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1034.2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4.2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1044.3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1、道路经济性的衡量标准:

A道路线密度=道路长度/街坊面积(米/公顷)

B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街坊面积(米2/公顷)

2、提高居住区级道路经济性的方法:

A缩短道路长度

B减小道路宽度

C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

D利用现状,分期建设4.3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1054.4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1、自行车存车设施

2、家庭小汽车停车设施规划布置4.4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1065、住区绿地规划布置

5.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改善小气候

2、净化空气

3、遮阳

4、隔声

5、防风、防尘

6、杀菌、防病

7、提供户外活动场地、满足健身需要,美化居住环境5、住区绿地规划布置1075.2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5.2.1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公共绿地包括:

A住区公园

B游园

C住宅组团小绿地

D林荫道(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4)街道绿化(行道树等)5.2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1085.2.2住区绿地指标绿地率新区不应低于30%

旧城改造不宜低于25%5.2.2住区绿地指标109第四节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分析一般包括用地分析、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造价估算等几个方面。1、用地平衡表第四节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分1102、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基底面积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总基低面积/住宅用地面积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m2/hm2)=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m2/hm2)=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人口净密度(人/hm2)=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面积人口毛密度(人/hm2)=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2、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113、住区总造价的估算4、住区规划建设的定额指标用地、建筑面积、造价3、住区总造价的估算1121、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1.1城市旧住区的主要问题城市布局不甚合理

功能混杂,污染工业在其中城市道路不成系统

道路狭窄弯曲,过境交通穿城建筑密度高,质量差

有些已成危险房屋城市基础设施缺乏

给排水、通讯、燃料、供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教育、商业、医疗等公共绿地极少第五节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1、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第五节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1131.2城市旧住区更新的特征复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综合性1.3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1.2城市旧住区更新的特征1142、旧住区的更新改造的方式维修改善更新与整治规划改建2、旧住区的更新改造的方式1153、城市旧住区更新规划的调查研究4、城市旧住区更新规划中的若干问题3、城市旧住区更新规划的调查研究116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主要内容提要★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规划设计★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主要内容提要117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家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家118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什么样的?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什么样的?119居民的环境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

——消闲的需求

——美的需求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20

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以人为本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121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人的活动空间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需求122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国际居住标准123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系统的整体性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124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发展125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1.1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1261.2类型

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1.2类型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1271.2类型

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1.2类型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1281.2类型

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各种层数混合住区1.2类型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129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1.3住区的规模130公共设施的经济性:

·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

·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

·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则服务半径R=800-1000M返回公共设施的经济性:返回131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1.3住区的规模1321.3住区的规模1.3.2我国规范中对住区规模的划分三个层次,具有相应的人口规模:居住区——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1.3住区的规模1332、住区规划的任务2、住区规划的任务134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135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1.1住区的组成要素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组成要素1361.2住区的组成内容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1.2住区的组成内容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1371.3住区的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R04住宅用地R01道路用地R031.3住区的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R01381.4住区的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2)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1.4住区的环境组成1392、住区的功能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社会互动功能对多样性的包容2、住区的功能1403、住区的规划结构3.1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邻里单位模式居住开发单元模式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居住综合体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3、住区的规划结构141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准则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优先考虑。新城市主义模式142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特征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背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街道的次数。新城市主义模式143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的功能要求居民的生活需要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住区的规划结构住144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

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4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46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4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48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4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50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51第三节住区的规划设计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1

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1.2

基本原则整体性经济性:节地、节能、节材、节省维护费用

科学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生态性: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居住区质量,同时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

地方性与时代性: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与历史文脉等因素

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第三节住区的规划设计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52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1.3.1使用要求A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B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C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等1.3.2卫生要求

A日照

B通风

C防止噪声

D减少污染

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153日照为使住宅能够获得好的日照,必须考虑住宅的位置关系。这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是以什么高度角作为标准。其次是两幢住宅之间的间距;由于冬至日是太阳高度角最低的一天,规划一般以这一天作为日照的最低的要求。日照标准: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日照时间的最低日照质量作为该地区的标准,每一户住宅的日照不得低于该标准。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住宅为保证后排在规定的时日能够获得所需的日照量(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间距,这个间距称为日照间距。日照量=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日照时间是建筑物在规定的某一日内受到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的。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累计的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日照154通风建筑物高度越高,深度越小,长度越大时,其背面旋涡区就越大,对建筑的通风有利。但对其背后的建筑通风不利。建筑间距愈大,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就越大,间距大比间距小通风有利。风向入射角与建筑物迎风面的垂直线夹角为30-60。时,建筑群的自然通风有利,并且60。比30。为好。当风向入射角为0。和90。时,间距大小对建筑群通风效果的影响不大。建筑物能错位布置时,对整个群体的通风有利。通风155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1.3.1使用要求A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B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C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等1.3.2卫生要求

A日照

B通风

C防止噪声

D减少污染

1.3住区设计的基本要求1561.3.3安全要求

1、防火

为防止火灾的产生及蔓延,要考虑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

山墙无窗(门)时,间距不应小于3.5m,以便于消防车进入。当建筑长度超过160米时,应在建筑中部底层留有一个净高、宽不小于4米的通道,以保证消防车能够通过;每一个建筑群(组团)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以保证在危急时不影响出入,一些设施的布置也应不影响出入;居住区必须设置消防栓,每一个消防栓的服务半径为150米。城市设有消防站。1.3.3安全要求1572、防震

A所处地区安全。不选在地震时的危险地区

B有安全疏散用地。供人们暂时停留。

C道路通畅,便于疏散,且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外。

D房屋体型应尽可能简单

3、防空

A贯彻“平战结合”原则

B地下建筑应与地下工程管网的规划设计密切配合1.3.4经济要求1.3.5美观要求2、防震1582、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2.1住宅类型的选择2.1.1住宅选型的总体要求2.1.2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A供家庭居住的建筑——住宅

B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宿舍2、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159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1)住宅层数

居住小区住宅的层数,根据土地资源情况,应选择多层(3层~6层)中的6层和高层中的12层(或12层以上),或采用两者的混合搭配,这是比较合适的。

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160(2)住宅进深

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显著。一般认为住宅进深在11m以下时,每增加1m,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m2左右,可节约用地。(2)住宅进深161(3)住宅长度

住宅长度在30m~60m时,每增加10m,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m2~1000m2左右,在60m以上时效果不显著。长度越长,住宅单元并接越长,山墙越省。但长度不宜过长,过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对通风和抗震都不利。(4)住宅层高据计算,层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3)住宅长度1622.1.4合理选择住宅类型(1)住宅标准:面积标准和质量标准(2)套型与套型比

套型—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及卫生间的数量

套型比—各种套型的比例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居民的生活习惯(5)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6)符合城市建筑面貌特色的要求2.1.4合理选择住宅类型1632.2住宅的规划布置2.2.1住宅群体的组合(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1)行列式

2)周边式

3)混合式

4)自由式2.2住宅的规划布置1641)行列式特点:

A日照好,有利通风

B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C工程简单,便于施工

D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E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丰富空间的措施:

A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

B单元错开拼接——产生体型变化

C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1)行列式特点:16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66

2)周边式特点:

A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

B安静、安全

C寒冷地区有利挡风

D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

E不能适应地形变化

F不利于抗震2)周边式特点:16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68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6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0(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

组团的一般分隔手段有:

A以绿化分隔

B以公建分隔

C以自然地形分隔

D以道路分隔(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7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2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成街——以住宅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成坊——住宅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区

3)整体式组合方式

是将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布置方式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173(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对比:指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

韵律及节奏:同一形体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比例与尺度:不要使人感到太空旷,但也不可使人感到压抑、沉闷。色彩:大面积保持稳定、持久,重点部位可做重点处理

绿化:运用不同的绿化手段,与建筑、道路结合,组成生动、活泼的建筑群体空间

道路:注意道路线形的选择及处理,使沿街景色不断变化

建筑小品

(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174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6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8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7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8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812.2.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A住宅错落布置

B布置点式住宅

C住宅偏转布置

D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利用地形2.2.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82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832、住宅群体组合对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A住宅错落布置

B布置点式住宅

C住宅偏转布置

D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利用地形2、住宅群体组合对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84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85(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

A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

B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

C迎风面布短栋建筑

D利用绿化导风(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186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8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88(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隔开噪声源

B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合理布局建筑

D利用绿化

E利用人工障壁

F利用地形(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189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90(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隔开噪声源

B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合理布局建筑

D利用绿化

E利用人工障壁

F利用地形(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19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92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93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94(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

A隔开噪声源

B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合理布局建筑

D利用绿化

E利用人工障壁

F利用地形(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19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96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1972.2.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空间的借用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2.2.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198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3.1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目的和意义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1993.2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1、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3.2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2002、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程度分类

A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B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按营利与非营利性分类

A营利性

B非营利性(公益性)2、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程度分类2013.3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方面指标,计算方法有:①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所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中学、小学、医院等以该指标计算。②民用建筑综合指标--它是按厂矿企业单位每职工多少平方米建筑来进行计算。适用于新建厂矿企业单位居住区的民用建筑投资计算。3.3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2023.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3.4.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1)规划布置的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不同内容要求有适当的服务半径:

R居住区

=800—1000MR小区

=400—500MR组团

=150—200M

2)应设于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3)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则应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住区内部安静。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较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3.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203(2)规划布置的方式第一级(居住区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俱乐部、图书馆、派出所、邮电等第二级(小区级):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第三级(组团级):包括居委会、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第二、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须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2)规划布置的方式2043.4.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中心的意义(2)居住区文化类设施的布置

A沿街线状布置

B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C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3)居住区商业服务类设施的布置

A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B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3.4.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205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206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20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2083.4.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400~500M

(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①商业设施或设于住宅底层或独立设置②中、小学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较僻静地段小学服务半径=500m

中学服务半径=1000m3.4.3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209(2)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①托幼最好布置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②小商店设在路口上,服务半径100~150M

(2)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210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211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课件2123.5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基层公共服务设施3.5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骤2133.6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新要求公益性与非营利性服务设施的需求变化空间配置的市场化导向土地复合利用3.7住区就业设施的规划布置3.6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新要求2144、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4.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4.1.1按照功能要求划分

①居民日常生活的交通要求②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工程车辆③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通行④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