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
“之”字的用法
主讲人:张文娣单位: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主讲人:张文娣一、“之”作代词用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语句中的“之”字: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一、“之”作代词用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二、“之”作动词用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之”作动词用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②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事”、“变诈”、“狱”)或名词性短语(如“东北角”)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三、“之”作助词用“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3.发展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二、水运与航空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三、从驿传到邮政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2.电讯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串点成面·握全局][串点成面·握全局]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2.特点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典题例析][例2](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C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
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报先后发明。(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
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图说历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
一次国共
合作正式实现,国民大革命兴起。(3)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连克武昌、九江,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图说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3)1924年,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它成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
命的旗帜。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图说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
“之”字的用法
主讲人:张文娣单位: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主讲人:张文娣一、“之”作代词用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语句中的“之”字: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一、“之”作代词用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二、“之”作动词用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之”作动词用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②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事”、“变诈”、“狱”)或名词性短语(如“东北角”)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三、“之”作助词用“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3.发展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二、水运与航空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三、从驿传到邮政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2.电讯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串点成面·握全局][串点成面·握全局]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2.特点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小结课件[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典题例析][例2](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机与冲突》课件
- 2024年度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委托协议书3篇
- 2024年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生产与销售合同
- 2024年校园网络安全责任协议2篇
- 2025年盐城货运从业资格证在哪考
- 2025年德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共多少题
- 非谓语动词解题原则与技巧课件
- 2025年六盘水货运上岗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度轻工企业节能减排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答案大全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配套精选练习题74页
-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ppt
- 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小学生体检表1页
- 上级建设政府部门检查监理公司用表
- 糖尿病 第九版内科学
- 滨江大道西段污水管道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电热水器澳洲标准中文版(doc 83页)
- 第二章珠江水系
- 牛头刨床说明书
- SJ8002B电子测量原理实验指导书(V3.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