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_第1页
高二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_第2页
高二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_第3页
高二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_第4页
高二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二政治理科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文化生活)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不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是()A、文化的力量B、政治的力量C、经济的力量D、军事的力量3、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以上论断共同说明()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4、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采取的措施是()A、中国和法国互办文化年B、中央出台各项政策,整治小煤矿,保障安全生产C、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D、2000年我国依法共关闭了1100多个淫秽色情网站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①世界观②人生观③价值观④发展观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文化产业在我国总体经济格局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广东、四川、上海等省市文化产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文化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书报刊零售、印刷等行业就业人数增长较快。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这些歌曲不该是他们的至爱。回答7-9题:7、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来进行的8、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这些歌曲本不该是他们的至爱。但这些歌曲之所以成为他们的至爱,是因为()①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②儿童歌曲的缺乏③这些歌曲通俗易懂④它们正确地反映了儿童的心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这些歌曲本不该是他们的至爱,这是因为()①文化能塑造人生②文化能决定人生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我们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见诸()等各方面:①语言文字②自然风光③宗教信仰④思想理论⑤文学艺术⑥民居建筑⑦风俗习惯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④⑤⑥⑦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A、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B、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要继承就不应的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12、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13、安徽金寨县的山区小学迎来5名来自英国的英语教师,十乡百里村民蜂拥而来,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这是因为,过去城里才有的外教,今天第一次来到了山村。材料中的文化交流是通过()形式实现的。A、商业活动B、人口迁徙C、网络D、教育14、“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博客用户已经达到9000万人。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15、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C、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16、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是财富,对传统文化要全部继承B、传统文化是包袱,对传统文化要全部抛弃C、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传统文化束缚我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经济发展水平③科学技术水的进步④思想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北京奥运会前后,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上述材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20、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汉字②史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23、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其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体现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A、时效性B、实用性C、地域性D、观赏性25、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处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26、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A、文化的区域特征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C、文化的求同存异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27、张艺谋在谈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说,使用一种中国人、外国人都能看得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特别美丽的中国故事,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了()A、消除文化差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B、各民族文化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D、传统文化的弘扬必须借助外来文化的形式28、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C、艰苦奋斗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全盘继承传统文化④全盘拒绝外来文化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④30、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主张放弃使用武力B、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1、2009年,神舟七号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所涌现的航天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创新性B、时代性C、开放性D、区域性3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应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33、下列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③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集中体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4、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5、“炒作”以吸引眼球从而获得更好的利益是某些媒体的常用伎俩。这说明文化传媒存在()A、商业性B、大众性C、轰动性D、及时性36、看风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迷信活动。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甚至一些学者的论著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B、积极参与实践,推动文化创新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文化污染37、当前文化市场上,积极健康的文化开始逐渐占据市场,但一些不健康的精神垃圾也在一些地区占有一定的市场。对待文化市场的正确做法是()A、鼓励竞争,任其发展B、规范秩序,严格控制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追求多样,公平竞争38、我们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应做到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让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

⑤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39、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40、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坚持多样化原则C、大力推进文化创新D、大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41、中国红歌会是江西电视台组织的大型年度活动,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超过13万人参加。红歌之所以这样红是因为()①凝聚了时代和民族精神的力量②有着强而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以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健康性,展示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④属于流行文化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2、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使人们受益。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要想克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必须()①加大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②发展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提升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③遏制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④加大对落后文化的改造力度,取缔腐朽文化,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3、一方面是红歌的不断走红,一方面是对网络文化担忧的加深,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发展要弘扬主旋律②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③要正视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④文化发展应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为导向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5、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判断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是()A、国家性质B、社会制度C、指导思想D、经济基础46、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精神文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科学文化建设D、民主政治建设47、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国家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指出,当今少数出版物的确存在着格调低下、差错充斥、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的现象,有的还比较严重。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人们()A、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B、更多接触社会,全面了解中国国情C、承认文化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学派D、把科技进步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8、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A、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B、集体主义爱社会主义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50、广州市以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开展了“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这项活动的开展()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形式②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认识,陶冶思想道德情感④彻底摆脱腐朽文化的侵蚀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51、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为此,我们应该()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2、春节期间,夫子庙地区成了六朝古都南京最热闹的地方:美妙绝伦的秦淮河彩灯、难得一见的秦淮民俗、异彩纷呈的金陵“绝活”、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等等让游客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这告诉我们()A、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C、传统文化是当今文化生活的主流D、要发展各种文化53、“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②“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③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④“第五媒体”的出现有利于良好文化环境的创建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4、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55、“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5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发挥“主心骨”的作用57、2009年2月6日,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①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实现全面发展②落实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③奠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8、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9、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去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08年1月23日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0、每年在“同祭先师,共享和谐”的主题下,海峡两岸携手共祭中华民族文化的先哲,这说明()①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有着广泛的认同②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6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C、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62、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文化对人的影响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B、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63、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64、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季羡林先生认为应该加以改造:君为臣纲,应该把君臣的关系改造成国家和人民的关系,那么国家爱人民,人民爱国家就稳定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不是绝对的服从,应该把它变成一种平等的关系。季先生的观点启示我们应()A、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B、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C、改造和剔除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D、抛弃传统文化,创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全新的现代文化6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表明()A、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