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解读培训课件_第1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解读培训课件_第2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解读培训课件_第3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解读培训课件_第4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解读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0102

03概述部门机构、职责疫苗使用管理要点01概述104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要

点0506070809101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

测及处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

监测与控制资料管理接种率

监测实验室

管理督导、考核与评价04冷链系预防接种要点05060708091011疑2概述01概述0132017/2/82017/2/842017/2/8《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历史沿革•

1987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1998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16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2017/2/8《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历史沿革•19875

修改后第一章

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第五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第六章

接种率监测第七章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第八章

实验室管理第九章

资料管理第十章

督导、考核与评价无附件一

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附件二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附件三

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附件四

名词释义

修改前未修改未修改未修改未修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的处理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未修改资料管理督导、考核与评价实验室管理第十一章

附录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几种主要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2017/2/8附件五缩略语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目录 修改后 修改前2017/2/8附件五缩略语预防接种工作相关6部门机构、职责02部门机构、职责0272017/2/8部门机构、职责•

根据一些新的文件、技术方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等进行了调整•

部分文字和概念修改县CDC、乡镇卫生院、接种单位2017/2/8部门机构、职责•根据一些新的文件、技术方案8疫苗使用管理03疫苗使用管理0392017/2/8疫苗分类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2017/2/8疫苗分类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10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

卡介苗(BCG)、

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IPV)、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C)。•

删除:麻腮疫苗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11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EHF);

发生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时,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的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炭疽疫苗,Anth)

钩端螺旋体疫苗(钩体疫苗,Lep)。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重点人群接种疫苗12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辖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接种的疫苗种类或剂次,疫苗的使用原则依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方案执行,并报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备案。

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

在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疫苗的使用原则依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方案执行。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13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对象、接种剂次及间隔、起始月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和剂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免疫程序执行。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142017/2/8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疫苗种类年(月)龄名称缩写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8月9月

18月

2岁3岁4岁5岁6岁乙肝疫苗HepB1231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BCG

IPV1脊灰减毒活疫苗OPV234百白破疫苗DTaP123451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

DT

MRMMR212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

JE-LMPSV-A1212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MPSV-AC

HepA-L11、24乙脑灭活疫苗1甲肝灭活疫苗

JE-IHepA-I1322017/2/8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疫152017/2/8

一般原则(一)起始免疫年(月)龄: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相应剂次的接种:

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卡介苗:<3月龄完成。

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2剂:<12月龄完成。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麻腮风、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2017/2/8 一般原则•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年龄及时完成16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未完成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儿童补种原则:1.未曾接种:按照各种疫苗具体补种原则规定的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2.未完成剂次: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3.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

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4.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后按照各种疫苗具体的补种原则部分进行。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未完成规定剂次接17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种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减毒和灭活)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3.如果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的接种。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1.不同疫苗同时18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

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预

防接种方案的要求,全年(包括流行季节)开展常

规接种,或根据需要开展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192017/2/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

接种疫苗建议

对于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HIV感染状况分3种:

(1)HIV感染儿童;

(2)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

(3)HIV未感染儿童。

由医疗机构出具儿童是否为HIV感染、是否出现症状、或是否有免疫

抑制的诊断。

HIV感染母亲所生<18月龄婴儿在接种前不必进行HIV抗体筛查,按

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进行接种。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标准(WS

293-2008)2017/2/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艾20无症状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疫苗HIV未感染

儿童

HIV感染儿童

有症状或

无症状和有免疫抑制

无免疫抑制

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

有症状或有免疫抑制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

√暂缓接种

×

×

×

√暂缓接种

×

√√√√√√√√√乙脑灭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注:暂缓接种: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补种,确认HIV抗体阳性儿童不予接种;“√”表示“无特殊禁忌”,“×”表示“禁止接种”。无症状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疫苗HI212017/2/8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

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予接种减毒活疫苗。2017/2/8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除HIV感染者外222017/2/8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2017/2/8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23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3剂次,0、1、6

第1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第2剂:1月龄时接种,

第3剂:6月龄时接种。(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3)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

10μg,不论产妇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②重组(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20μg的HepB。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2017/2/81.24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2.其他事项(1)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出生的医疗机构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次接种。未在医疗机构出生儿童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但在该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3)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2.25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4)危重症新生儿: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严重出生缺陷、

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5)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6)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

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426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3.补种原则(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3.27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3)接种剂量:0.1ml。2.其他事项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2017/2/81.免疫程282017/2/8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3.补种原则(1)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3)≥4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2017/2/8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3.补种原29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其中2月龄接种1剂(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OPV)。(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IPV: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OPV:口服接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活疫苗(IPV)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302017/2/8(3)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IPV或含脊灰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脊灰灭活疫苗(IPV)2.其他事项

(1)2016年5月1日开始使用二价(bOPV)

(2)以下人群建议按照说明书全程使用IPV:

原发性免疫缺陷、

胸腺疾病、

有症状的HIV感染或CD4

T细胞计数低、

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

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B皮质类

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

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

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2017/2/8(3)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IPV或含312017/2/8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活疫苗(IPV)3.补种原则(1)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

≥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

补种时两剂次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2)I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后,无论在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或者常规免疫中发现脊灰疫苗为0剂次的目标儿童,首剂接种IPV。(3)2016年5月1日后,对于仅有bOPV接种史(无IPV或tOPV接种史)的儿童,补种1剂IPV。(4)既往已有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而无IPV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用现行免疫规划用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2017/2/8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32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分别于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臀部,肌肉注射。(3)接种剂量:

0.5ml。2.其他事项•

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2017/233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2017/2/83.补种原则(1)3月龄~5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6个月。(2)≥6岁接种DTaP和白破疫苗累计<3剂的儿童,用白破疫苗补齐3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1~2月,第3剂与第2剂间隔6~12个月。(3)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岁使用DTaP,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12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2017/234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2017/2/8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接种对象及剂次:6周岁时接种1剂。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2017/2/8免疫35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麻风疫苗,MR)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未变2.其他事项(1)满8月龄儿童应尽早接种MR。(2)如果接种时选择用MMR,可视为完成MR接种。(3)MR可与其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不同部位接种。(4)如需接种多种疫苗但无法同时完成接种时,则优先接种MR疫苗,若未能与其他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则需间隔≥28天。(5)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MR,接种MR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6)当针对麻疹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可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考虑对疫情波及范围内的6~7月龄儿童接种1剂MR,但不计入常规免疫剂次。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2017/2/81362017/2/8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麻风疫苗,MR)3.补种原则(1)扩免前出生的≤14岁儿童,如果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使用MR或MMR补齐。(2)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应至少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未完成上述接种剂次者,使用MR或MMR补齐。2017/2/8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337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未改变2.其他事项(1)满18月龄儿童应尽早接种MMR疫苗。(2)MMR疫苗可与其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不同部位接种,特别是免疫月龄有交叉的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3)如需接种多种疫苗但无法同时完成接种时,则优先接种MMR疫苗,若未能与其他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则需间隔≥28天。(4)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MMR,接种MMR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3.补种原则(1)参照MR的补种原则。(2)如果需补种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间隔≥28天。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2017/38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2剂次。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0.5ml。2.其他事项(1)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无免疫史的居民迁居其他省份或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往其他省份旅行时,建议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JE-L。3.补种原则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减毒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12个月。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2017/2/39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MPSV-A)、A群C群(MPSV-AC)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于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于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2.其他事项(1)A群流脑多糖疫苗两剂次间隔≥3个月。(2)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与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间隔≥12个月。(3)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两剂次间隔≥3年。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4)当针对流脑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应根据引起疫情的菌群和流行病学特征,选择相应种类流脑疫苗。(5)对于≤18月龄儿童,如已按流脑结合疫苗说明书接种了规定的剂次,可视为完成流脑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应在3岁和6岁时各接种1剂流脑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MPSV-A)、A群C群(MPSV-402017/2/8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MPSV-A)、A群C群(MPSV-AC)3.补种原则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的,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流脑疫苗的种类:(1)<24月龄儿童补齐A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2)≥24月龄儿童补齐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不再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2017/2/8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MPSV-A)、A群41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18月龄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0.5ml或1.0ml,按照疫苗说明书使用。2.其他事项(1)甲肝减毒活疫苗不推荐加强免疫。(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HepA-L。3.补种原则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补种,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2017/42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JE-I)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

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

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

0.5ml。2.其他事项无。3.补种原则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2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2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3年。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2017/2/843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HepA-I)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2剂次,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3)接种剂量:0.5ml。2.其他事项如果接种2剂次及以上含甲肝灭活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甲肝灭活疫苗免疫程序。3.补种原则(1)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6个月。(2)如已接种过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但无条件接种第2剂甲肝灭活疫苗时,可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完成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2017/244第二类疫苗2017/2/8•

根据国家制定的第二类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或国家、省级发布

的接种第二类疫苗建议信息或疫苗使用说明书接种第二类疫

苗。•

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自愿自费选择第二类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在接种时间上有冲突的,原

则上应优先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但在特殊情况下,用于

预防紧急疾病风险的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狂犬病疫苗、

黄热病疫苗或其他需应急接种的疫苗,可优先接种。第二类疫苗2017/2/8•根据国家制定的第二类疫苗使用45疫苗的计划和供应2017/2/8•

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

全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计划、分发和

管理工作。•

第一类疫苗:逐级上报计划政府采购,逐级供应•

第二类疫苗:县级疾控机构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购第二类疫苗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疫苗的计划和供应2017/2/8•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46疫苗的储存与运输

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种单位应根据免疫程序、年度工作计划、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冷链储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确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储存数量。

疫苗和稀释液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

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采用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含吸附剂疫苗不可贴壁放置。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将可冷冻保存的疫苗存放在底部、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冰箱上部,避免冻结。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在2~8℃条件下避光储存和运输。

脊灰减毒活疫苗在-20℃以下保存,运输过程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

其他疫苗和疫苗稀释液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使用说明的规定执行。

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2017/2/8

放在冷藏箱中运输。疫苗疫苗的储存与运输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47疫苗使用管理小结2017/2/8••••••••••修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删除:麻腮疫苗增加: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使用规定增加:各疫苗剂次完成接种时间修改:乙肝疫苗:酵母疫苗10ug增加:乙肝母婴阻断使用免疫球蛋白使用规定增加: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减毒活疫苗不受流行季节限制增加:2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接种增加: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的规定;增加:免疫球蛋白和减毒活疫苗使用规定•

增加: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

苗接种建议•

修改:疫苗计划的计算,引入流动人口系数疫苗使用管理小结2017/2/8•修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48冷链系统管理04冷链系统管理0449冷链系统管理根据《疫苗贮藏和运输管理规范》及修改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调整、修改部分工作要求–

新增:冷链设备档案表–

修改: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修改:疫苗运输记录表冷链系统管理根据《疫苗贮藏和运输管理规范》及修改后《疫苗流通50疫苗储运温度要求变化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

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

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

疫苗等在2~8℃条件下避光储存和运输。

脊灰减毒活疫苗在-20℃以下储存。疫苗储运温度要求变化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51记录日期记录时间记录人记录日期记录时间记录人

温度(℃)冷藏

冷冻

温度(℃)冷藏

冷冻123417181920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1415…2231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16上午下午表3-3

______年____月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各级通用)冷链设备名称:设备编码:使用单位:填写说明:每台冷链设备一张表,每天记录2次温度,间隔不少于6小时•储存温度监测记录日期记录记录人记录日期记录记录人 温度(℃) 温度(℃)52疫苗名称生产企业规格(剂/支或粒)批号有效期数量(支或粒)运输温度记录:日期/时间疫苗储存温度冰排状态环境温度启运年

分℃℃途中年

分年

分℃℃—℃℃℃℃

到达

分启运至返回时行驶公里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货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货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货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货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3-4

疫苗运输记录表(各级通用)疫苗运输工具:⑴冷藏车

⑵疫苗运输车

⑶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疫苗冷藏方式:⑴冷藏车

⑵车载冷藏箱

⑶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疫苗情况:填写说明:本表供各级发放/购进疫苗运输时填写;运输超过6小时需记录途中温度,每天记录2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使用冰排保冷时,只在启运和到达时填写冰排状态(冻结、冰水混合物、完全融化)。•运输温度监测疫苗名称生产企业规格(剂/支或粒)批号有效期数量(支或粒)运53冷链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及时将可以使用的疫苗转移到其他设备中,不能使用的疫苗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当冷链设备状况异常时,应及时报告、维修、更换,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冷链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及时将可以使用的疫苗转移到其54WHO和我国的热稳定性资料

20-25℃数月至1年

24个月

24个月

18个月

12个月

28周

--

--

4个月

1个月

1个月

特殊条件37℃1个月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无差异

--

--

60℃条件下稳定6周

--

40℃18周

--

缺乏国内数据。2-8℃有效期1年

--

I型对温度敏感,32℃条件下20天

45℃为5.4天

疫苗名称

乙肝疫苗

Hib疫苗

AC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狂犬病疫苗

轮状病毒活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脊灰灭活疫苗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水痘减毒活疫苗

37℃>1个月

1个月

--

--

6个月

18周

3个月

7天7-10天

1-2天

13天

7天WHO和我国的热稳定性资料 20-25℃ 特殊条件5505预防接种服务管理05预防接种56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修改:“常规免疫”改为“常规接种”•

修改:“强化免疫”改为“补充免疫”•

修改:村级接种点改为村级接种单位•

修改:出生时接种改为产科接种单位•

增加:临时接种点的要求(附件二)•

增加:接种单位档案表•

增加:预防接种卡样式•

调整:注射器材的管理并入第二章疫苗管理部分•

修改:产科接种单位可为新生儿办理预防接种证•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的使用和管理:根据新的工作要求调整了部分内容,更具操作性•

修改:接种后现场留观时间,从15-30分钟,改为30分钟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修改:“常规免疫”改为“常规接种”•57部分概念变化•

常规接种–

常规接种是指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为适龄儿童和目标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群体性预防接种–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威胁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

补充免疫(原称为“强化免疫”)是一种较常采用的群体性预防接种。•

产科接种单位–

设有产科接种单位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新生儿出生时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的预防接种服务部分概念变化•常规接种–常规接种是指接种单位按照国家58预防接种服务频次要求提高

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在乡级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以乡为单位实行按日(周、旬、月)进行预防接种。

农村地区根据人口、交通情况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置覆盖

1个或几个行政村的定点接种单位,至少按月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服务频次要求提高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在乡级卫59增加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临时预防接种–

在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时,在流动人口等特

定人群聚集地,可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选择适宜时间

,为目标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见附件二。增加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临时预防接种–在开展群体性60

产科接种单位可建证–

产科接种单位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

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或直接为新生儿办理预防接

种证。

增加:预防接种证参考格式

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预防接种证、卡管理产科接种单位可建证–产科接种单位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61预防接种记录疫苗与剂次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疫苗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接种单位接种人员乙肝疫苗123预防接种记录疫苗与剂次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疫苗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62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的要求

已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地区,可以用儿童预防

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但不得代

替儿童预防接种证。如为异地建档儿童,需联网下载该儿童

的既往预防接种资料。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儿童预防接

种个案信息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

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儿童相关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的要求已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63流动儿童管理•

年龄范围:“≤7岁”

改为“≤6岁”•

接种单位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儿童情况。•

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对流动儿童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共享预防接种信息,或建立其预防

接种个案信息,确保按时接种。流动儿童管理•年龄范围:“≤7岁”改为“≤6岁”•64预防接种操作肌内注射法•

①适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等。•

②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预防接种操作肌内注射法•①适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6506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06疑似预防接种异常66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不良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接种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67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附件三表5-1)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

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

群体性AEFI登记表(附件三表5-2),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

疾控机构报告。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68严重AEFI•

严重AEFI:导致死亡;危及生命;导致永久或显著的伤残或器官

功能损伤•

包括:–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

热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晕厥–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严重AEFI•严重AEFI:导致死亡;危及生命;导致永69群体性AEFI•

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明显增多。群体性AEFI•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70病例诊断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病例诊断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71处置原则常见反应的处置

接种人员对较为轻微的全身性一般反应和接种局部的一般反应,可给予一般的处理指导;

对接种后现场留观期间出现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等,应立即组织紧急抢救。

对于其他较为严重的AEFI,应建议及时到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处置原则常见反应的处置接种人员对较为轻微的全身性一般反7207接种率监测07接种率监测73接种率监测•

依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信息监测方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报告–

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

接种率监测包括预防接种报告和预防接种调查、评价。接种率监测•依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信息监测方案》–74接种率调查调查内容•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及预防接种卡、证填写符合率。•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未接种原因。接种率调查调查内容•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及预防接种750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

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0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76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不具体提出单个疾病监测的技术要求•

提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与控制原则性要求•

疾病监测•

血清学和病原性监测•

暴发疫情处理要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不具体提出单个7709实验室管理09实验室管理78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工作

任务与要求、

生物安全管理、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操作、

记录的管理、

标准采集/运输和管理、

化学试剂的使用管理、

检测试剂的使用管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等

10方面提出原则性要求•

提出各级麻疹、脊灰、流脑、乙脑实验室职责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工作生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7910资料管理10资料管理80资料管理•

新增:预防接种个案报告要求•

新增: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要求•

新增: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的报告统计要求–

日常记录–

信息系统上报/统计–

手工上报/统计资料管理•新增:预防接种个案报告要求•新增:预防81注:√日常记录;▲信息系统上报/统计;△手工上报/统计表9-1

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的报告统计要求村级国家

√▲

表格名称表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报表表2-2

疫苗出入库登记表表2-3

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表3-1

冷链设备档案表表3-2

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表3-3

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表3-4

疫苗运输记录表乡级

√/▲

√/▲

√/▲

√县级

√▲

√▲

√▲

√市级

√▲

√▲

√▲

√省级

√▲

√▲

√▲

√表4-1

预防接种证表4-2

预防接种卡表4-3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单√√√

√√/▲

√√√表5-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表5-2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表5-3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表6-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表6-2

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表8-1

人口情况报表△△△△△注:√日常记录;▲信息系统上报/统计;△手工上报/统计表9-82谢

谢!谢谢!83要

点0102

03概述部门机构、职责疫苗使用管理要点01概述8404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要

点0506070809101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

测及处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

监测与控制资料管理接种率

监测实验室

管理督导、考核与评价04冷链系预防接种要点05060708091011疑85概述01概述01862017/2/82017/2/8872017/2/8《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历史沿革•

1987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1998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16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2017/2/8《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历史沿革•198788

修改后第一章

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第五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第六章

接种率监测第七章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第八章

实验室管理第九章

资料管理第十章

督导、考核与评价无附件一

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附件二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附件三

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附件四

名词释义

修改前未修改未修改未修改未修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的处理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未修改资料管理督导、考核与评价实验室管理第十一章

附录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几种主要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2017/2/8附件五缩略语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目录 修改后 修改前2017/2/8附件五缩略语预防接种工作相关89部门机构、职责02部门机构、职责02902017/2/8部门机构、职责•

根据一些新的文件、技术方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等进行了调整•

部分文字和概念修改县CDC、乡镇卫生院、接种单位2017/2/8部门机构、职责•根据一些新的文件、技术方案91疫苗使用管理03疫苗使用管理03922017/2/8疫苗分类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2017/2/8疫苗分类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93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

卡介苗(BCG)、

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IPV)、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C)。•

删除:麻腮疫苗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94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EHF);

发生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时,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的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炭疽疫苗,Anth)

钩端螺旋体疫苗(钩体疫苗,Lep)。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重点人群接种疫苗95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辖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接种的疫苗种类或剂次,疫苗的使用原则依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方案执行,并报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备案。

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

在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疫苗的使用原则依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方案执行。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96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对象、接种剂次及间隔、起始月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和剂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免疫程序执行。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972017/2/8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疫苗种类年(月)龄名称缩写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8月9月

18月

2岁3岁4岁5岁6岁乙肝疫苗HepB1231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BCG

IPV1脊灰减毒活疫苗OPV234百白破疫苗DTaP123451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

DT

MRMMR212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

JE-LMPSV-A1212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MPSV-AC

HepA-L11、24乙脑灭活疫苗1甲肝灭活疫苗

JE-IHepA-I1322017/2/8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疫982017/2/8

一般原则(一)起始免疫年(月)龄: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相应剂次的接种:

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卡介苗:<3月龄完成。

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2剂:<12月龄完成。

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麻腮风、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2017/2/8 一般原则•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年龄及时完成99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未完成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儿童补种原则:1.未曾接种:按照各种疫苗具体补种原则规定的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2.未完成剂次: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3.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

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4.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后按照各种疫苗具体的补种原则部分进行。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未完成规定剂次接100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种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减毒和灭活)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3.如果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的接种。2017/2/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1.不同疫苗同时101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

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预

防接种方案的要求,全年(包括流行季节)开展常

规接种,或根据需要开展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1022017/2/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

接种疫苗建议

对于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HIV感染状况分3种:

(1)HIV感染儿童;

(2)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

(3)HIV未感染儿童。

由医疗机构出具儿童是否为HIV感染、是否出现症状、或是否有免疫

抑制的诊断。

HIV感染母亲所生<18月龄婴儿在接种前不必进行HIV抗体筛查,按

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进行接种。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标准(WS

293-2008)2017/2/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艾103无症状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疫苗HIV未感染

儿童

HIV感染儿童

有症状或

无症状和有免疫抑制

无免疫抑制

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

有症状或有免疫抑制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

√暂缓接种

×

×

×

√暂缓接种

×

√√√√√√√√√乙脑灭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注:暂缓接种: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补种,确认HIV抗体阳性儿童不予接种;“√”表示“无特殊禁忌”,“×”表示“禁止接种”。无症状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建议疫苗HI1042017/2/8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

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予接种减毒活疫苗。2017/2/8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除HIV感染者外1052017/2/8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2017/2/8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106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3剂次,0、1、6

第1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第2剂:1月龄时接种,

第3剂:6月龄时接种。(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3)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

10μg,不论产妇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②重组(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20μg的HepB。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2017/2/81.107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2.其他事项(1)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出生的医疗机构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次接种。未在医疗机构出生儿童由辖区预防接种单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但在该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3)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2.108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4)危重症新生儿: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严重出生缺陷、

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5)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6)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

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4109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HepB)3.补种原则(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2017/2/8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3.110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3)接种剂量:0.1ml。2.其他事项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2017/2/81.免疫程1112017/2/8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3.补种原则(1)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3)≥4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2017/2/8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3.补种原112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其中2月龄接种1剂(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OPV)。(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IPV: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OPV:口服接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活疫苗(IPV)2017/2/81.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1132017/2/8(3)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IPV或含脊灰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脊灰灭活疫苗(IPV)2.其他事项

(1)2016年5月1日开始使用二价(bOPV)

(2)以下人群建议按照说明书全程使用IPV:

原发性免疫缺陷、

胸腺疾病、

有症状的HIV感染或CD4

T细胞计数低、

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

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B皮质类

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

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

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2017/2/8(3)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IPV或含1142017/2/8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灭活疫苗(IPV)3.补种原则(1)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

≥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

补种时两剂次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2)I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后,无论在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或者常规免疫中发现脊灰疫苗为0剂次的目标儿童,首剂接种IPV。(3)2016年5月1日后,对于仅有bOPV接种史(无IPV或tOPV接种史)的儿童,补种1剂IPV。(4)既往已有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而无IPV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用现行免疫规划用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