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献的阅读与分析_第1页
第三节 文献的阅读与分析_第2页
第三节 文献的阅读与分析_第3页
第三节 文献的阅读与分析_第4页
第三节 文献的阅读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研究者搜集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阅读、整理、记录和分析文献。一、文献的阅读与记录(一)文献阅读的原则与方法为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与效果,掌握文献阅读的原则与方法是十分必要。1文献阅读的原则计划性原则把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大概浏览一下,根据数量、难度和性质,以及研究课题完成的总体安排和进度做一个具体的阅读计划。这有助于研究者养成高效率阅读和善于控制阅读时间的良好习惯。顺序性原则阅读文献要遵循一定的次序,一般应首先看原始文献,后看综述文献;先看近期文献,后看远期文献;先看中文文献,后看外文文献;先看书籍文献,后看报看文献;先看理论文献,后看应用文献;先看重要文献,后看次要文献等。批判性原则研究过程离不开已有文献的帮助,但研究者却不应毫无批判地迷信于文献,要具有科学的探究意识和怀疑精神,坚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有的成果,对其选题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论证逻辑和结论的得出等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发现不足和空白,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交替性原则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并不是将所需的文献全部搜集完成之后才制定阅读计划并着手进行阅读的,而且文献的搜集工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搜集文献和阅读文献的工作往往是同时或交替进行的。当从已有的文献中受到了启发,需要新的文献资料辅助时,就必须着手查找新的相关资料,以弥补已有文献的不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需要不断扩展文献的查阅范围,增补最新的研究文献。文献阅读的方法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都应当很好地掌握,并善于在研究过程中综合、灵活地运用。浏览浏览就是把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快速地翻阅一遍,目的是对文献的内容、价值和相关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判断,并据此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排序:把相关性高和有价值的资料放在一起,以便对其精读;把相关性较小和初步看起来价值不大的资料放在一起,以备下一步粗读。浏览文献时,要善于从文献的大小标题、关键词和摘要中把握文献的概况。(2)粗读粗读就是把文献资料粗略地阅读一遍,以便是了解研究的意义、方法和结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粗略阅读,一方面可以增进对研究课题全貌的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可对文献资料作进一步的划分,以确定阅读的次序和精细程度。粗读虽然不要求对文献逐字逐句地阅读,但对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的结论等内容要放慢速度,读得相对仔细一些。(3)精读精读是文献查阅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在浏览和粗读的基础上对比较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进行的一种求深、求精、求透、求创新的阅读方式。精读是一种理解性、创造性的阅读,包括准确认读文献,全面把握文献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对文献的观点和材料等提出质疑,提出超越所阅读文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等四个阶段。在精读时,应一边阅读,一边随时记下受文献启发的思考一一文献的要义、文献的创新之初、存在的问题、对文献的评价、自己提出的新见解、解决问题的新观点等。(二)文献记录与积累的方式、方法文献记录和积累就是把通过阅读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保留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记录与积累研究文献的常用方式、方法有:要目索引法为了便于对研究课题进一步作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撰写论文准备材料,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同时要整理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而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观点,什么方法,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文摘卡片法文摘卡片与要目索引相比较,文摘卡片更有其检索快捷方便的特点。当然,制作文摘卡片,平时一面阅读,一面思考,一面摘录,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当多的。文摘卡片在文化用品商店有售,也可自行制作,自行制作卡片应当以摘目齐全、使用方便、检索快捷为目的。下面就是一种通用的文摘卡片。类剔文摘卡片第号书刊备作者出版单位:击版时间]年月研究课感,备注年月日剪贴法剪贴法是将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个案、研究成果或学术动态等资料剪裁下来,按内容分类粘贴在统一规格的本子或纸张上,分册保存活用文件夹归档。剪贴时要注意及时注明作者、出处和时间等信息,以备日后引用。4.笔记法笔记法是将阅读的文献资料及体会以读书摘记与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记录下来的方法。写读书摘记与读书笔记既是积累文献的方法,又在某种意义上是制作文献的方法。因为在读书摘记和笔记中渗透了更多的制作者的思维活动,它有时是第二手文献的构成部分,有时又是新的第一手文献的创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读书摘记以摘记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为任务。因不受篇幅限制,它比卡片式的内容提要详细得多。研究者在读到一些较有价值的文献,或者读到一些在主要观点和总体结构上很有启发的资料时,就可采用读书摘记的方式,把其主要观点和结构的框架摘记下来。总的说来,摘记的重点在“摘记”,不在于“评价”。与摘记不同,读书笔记的重点在“评”。评论的方式有总评、分章节评和重点选评。写得好的读书笔记,即能提出新思想和新观点的读书笔记,本身就是一种科研成果。5.评点法评点法是在阅读自己购买或复印的文献资料时,直接在书刊上标记符号(如问好、着重号等)或书写启发与体会的一种方法。6.现代技术法现代技术法是利用光学、电子学等现代技术存储、积累文献的方法。具体的方式有:复印、摄像、摄影、录音、磁盘或光盘存储、互联网存储等。用现代技术存储、积累资料的方法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速度快、检索方便等特点。二、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对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有定性式和定量式两种,它们各自从不同侧面对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2(一)非结构式定性分析通常说来,文献是对有关事物性质、功能和特征等方面的描述,这些定性描述从直观上较难发现研究主题内变量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者往往倾向于应用哲学思考和逻辑推理来探索和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数量关系。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成了教育研究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文献的定性分析又常被直接称为文献法,它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对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类,选取典型的例证加以重新组织,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与结论。文献的定性研究不太注意文献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完整程度,而注重个人文献及根据研究者自身兴趣和课题要求选择小样本或个案的研究,它在辨别过去的趋势并用该信息去预测与此相关的未来模式方面,具有特别的价值。与定量分析相比,定性研究有其显明的特点:首先,定性分析注重的是对文献的性质作出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事物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它虽然不完全排除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数量分析,但却不太注重文献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完整程度,只要该文献中包含着所研究课题的重要思想和内容,便满足了研究的要求。其次,文献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小样本或个案的研究,包括对信件、日记等个人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它更重视能够证明某一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例子或个案,而较少关注样本的数量以及变量间的数量关系。例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和兹那尼茨基在1918年通过在美国的波兰移民与他们在波兰的亲属之间大量的个人通信信件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对农民信件的分类学,并得出结论说所有的农民信件都是一种基本类型即问候信的变异。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献的定性分析类似于观察研究,因为许多文献具有叙述的自然性、亲切性和发自内心的感觉等优点,所以在研究时比较灵活随意,研究过程的规范程度不太高。文献的定性研究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研究中仍处于主要甚至主导的地位,它对探索我国教育发展的性质、特征和属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是以归纳逻辑为核心,以经验描述为基础,以小样本或个案的文献为依据,而且它的推理缺乏严格的公理化系统的逻辑约束,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往往具有或然性,因而它仅能给出某种研究的大致方向或趋势,只能判定研究对象实体是否存在、结构如何、各要素之间具有何种联结等,不能对特定事件给出严格的描述、说明、解释和阐述,也很难实现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因此,我们的教育文献研究还需要深入一步,还必须对文献中各个因素间的数量关系作出研究,即进行文献的定量研究。(二)结构式定量分析1.结构式定量分析的含义与特点结构式定量分析又叫内容分析,是对文献内容作作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作出定量的统计描述和结论。其实质是将用言语表示的文献转换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有助于使用正式的假设、科学地抽取的大型样本及计算机等现代统计技术对文献作出分析研究。由于内容分析是对大量文献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量化等特点,下列特点,因而可弥补定性研究缺乏系统和确切的不足。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量化性这是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或比例、相关系数等方式来描述。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与定性分析研究法有很多不同之处。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区别翘]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分析对蒙对某深题一系列文献的分析貌舍。直搂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姓理。期酬文献肉④井侧膜整理.把内容分解为分析单元,断定单元膈现的容赠实.文献查阅,签别评价,归类整理.虢先制定分析美目「捐姗序作系统评判记录。结果演述对事实童科作出评述性说明。定堂的筑计描述。2.结构式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抽取文献样本,界定分析类别和记录单位,评判记录,信度分析(1)文献抽样内容分析法一般所面对的总是较大的研究总体,由于现存文献种类繁多,不可能穷尽全体,因此需要抽样,也就是要从大量的文献中选取一部分文献进行研究。具体的抽样方法是先决定总体,在确定总体时,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和它的特殊性。完整性是指要包含所有相关的资料,特殊性就是指要选择与研究假设有关的特定资料。然后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要研究的样本:1)来源抽样,这是指对资料来源的抽样,如选取怎祥的报纸、杂志、教育电视节目、书本、演讲、学生作业等等。2)日期抽样,这是指选择哪一段时间的资料进行分析,例如要研究我国建国后教育理论思想的发展规律,就需要对这五十多年有关刊物论著进行内容分析。但在按日期抽样时,必须注意某种资料的周期性的特征。如果以报纸为研究对象时,间隔抽样就必须避开七或它的倍数,假如以七为倍数,则会使全部样本都集中在每个星期的统一天上;如果以月刊为研究对象时,就必须避开十二或它的倍数,假如以十二为倍数,则会使全部样本都集中在每年的同一个期上。3)单元抽样,即确定抽取所需分析资料的基本单元,可能是整份、一段、一篇和一页。(2)类目划分内容分析工作,就是要按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各类目所表现的客观事实。类目,即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通常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依据研究目的,通过仔细检查所研究的文献,确定它们包含的共同因素并将其抽取出来作为分析类目,即根据假设自行设计的类目。例如,为了分析研究全国各省教育技术刊物2000年以来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报导动向,我们可把内容分析的类目划分为:某于魂代远程敢育的抵$归析类自祥本名吨:评判代\项目单元\中央领导的讲话、g弟.箴争文件国外发展动态与蝗验关于梆学院建设与招生的前恋关于改代远程教育瑰皆5程教育学习资谑建褛观代远程散育的敏学描式舞讨现代碱匙育基础理花俗案瓣建晚代这程教育的管理经雅2000.12000.2■2004.12在划分类目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分类要穷尽无遗,使列举的类别能涵盖分类内容的全部特征;2)分类要相互排斥,使列举的类别不重叠;3)分类要独立,使列举的类别之间无相互依存或影响的关系;4)类目必须是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不能一边分析,一边适应性的修改补充。(3)确定分析单元分桥单元也就是记录单位,是指在判断分析时判定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时间间隔、主题、整篇文献、文章段落、句子或段落等等。如上图中分析单元就是时间间隔。实际研究中,究竟采用哪一种分析单元并无定则,完全依文献的数量以及研究目的而定。如果分析的资料庞杂繁多,逐句逐段分析就不太可能,或许采用“整篇文献”为分析单元较为妥当;如果分析的资料具有明显的主题,则以“主题”为分析单元为宜。(4)评判记录内容分析的评判记录工作,就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在评判时一般做法是:1)评判只能记录某类目的有或无、长或短、大或小等明显的客观的事实,必须避免使用主观的、价值性的词语,如好与坏、善与恶等来对内容作出判断;2)对于相同内容类目的评判,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进行评判记录;3)对于分析类目事实的出现频数,只需按分析单元,依顺序在有关类同栏中以“””作记号进行记录;4)对于具有评论成分的内容分析,通常对含赞扬性、肯定性的内容用“+”符号记录,对合批评性、或否定性的内容则用“一”符号记录。(5)信度分析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分析,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低,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为1+伽-"K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或多个评判员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K的计算公式是:K=2MM+M其中M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栏目,N1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a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如一项研究分为10个类目,一个评判员与另一个评判员的判断有8项是一致的,则相互同意度K为0.8,信度R则为0.89。(6)统计处理内容分析在对单个文献样本进行评判的基础上,还要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众多文献资料的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以确定发展过程和演变趋势,如进行描述统计处理和元分析等。结构式定量分析的主要用途4趋势分析定量分析可利用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的比较,分析某种现象或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今后趋势。例如,通过收集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教育学报刊中有关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文献,对其作出内容分析,就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里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变化过程及趋势。比较分析定量分析可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和个人的教育思想、教学效果及工作方式等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课程政策的异同,比较两个学术流派学术观点的异同,比较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异同,比较两种不同教学计划的差异,比较两个不同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状况的差别等等。4汪琼主讲网络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网页,/methods/textbook/class09_02_00_00_i.htm,2002.11.17.

意向分析定量分析可通过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不同的场合所显示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该对象的意向。例如,分析某优秀教师的经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教师、学生的心理状态、潜在动机和价值观念,分析某一时期不同对象在教育问题上的关注焦点,分析某教育家的教学目的、动机等。结论在教育研究中,对各类教育文献资料,如论文、调研报告、会议文献、专题论著及各种教科书、教学计划、教案、课堂实录、学生练习等作出定量分析,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内一种重要的文献分析方法,它不仅能从不同角度审视教育现象,而且也有助于确定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实,展现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全景和未来的可能走向,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三、文献综述的撰写研究者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读与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相关研究领域中某一时期(一般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较为全面的评述,这就是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与作用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它要指出目前的研究水平、研究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提出研究者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根据评述内容的不同,综述又可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文献综述是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评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的作用是综述能把原始文献中的大量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使读者花不多的时间就可以了解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概貌,进而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业在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启后的作用是综述能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它能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为新研究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预期提供事实依据。因此,综述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研究者此次科研的成效。(二)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由于课题、材料的占有和资料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多种多样,很难完全统一或限定各类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但从总体上来看,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为:前言、历史发展轨迹、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参考文献目录等五个部分。前言文献综述的前言,与其它教育研究文章的前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般都应说明撰写本文的原因、目的,在社会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介绍报告的基本内容。前言应力求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历史发展轨迹应以时间为序,从纵向上叙述各个阶段本课题的主要发展情况,特别是重大进展阶段是在什么条件和背景下发生的,特点是什么,这是纵向对比。国际、国内和本地区、本系统对该课题的研究历史也应简单介绍,进行横向对比。探究课题历史发展轨迹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前人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解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还有那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3.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从横向上对现阶段各类研究、各个流派(包括国内外)的思想、观点、方法、已取得的成果、依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与国家及政府的方针政策、研究队伍状况以及科研投入等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现状、水平、条件等进行具体分析,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评论,指出其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存在问题与建议根据前三部分的分析,总结出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然后根据现有条件和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其中包括对其进行研究的可能性、新的研究走向与研究方案等。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目录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出撰写文献综述时都引用了那些资料,表明文献综述时有依据的,并非是作者的杜撰;二是为读者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列参考文献时,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出版机构往往有不同的格式要求,但一般是按照图书、报纸、期刊登文献类别的出版时间排序的,有时也把参考的书籍列在一起,把参考的期刊列在一起,便于读者查阅。附:教育文献研究参考案例2003年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综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十年来我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分析2003年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综述王丽华摘要: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表明,2003年国内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关注:继续引进和介绍国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表明了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同时揭示了教学设计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理论基础;本土化;教育应用1987年,钟启泉等引进和介绍了国外的教学设计,10多年后的今天,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已成了国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研究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这一变化从200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足以说明。除了出版的著作外,2003年发表的篇名中含有“教学设计”术语的论文大约有1000篇,其主要涉及的论题为(按文献数目由少到多排序):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引介,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教学设计应用研究,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等。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引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设计的引介不仅再次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也成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1、影印了教学设计原版教材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或英语授课,是教育部为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教学设计》教材也在引进之列。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引进了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沃特•迪克、罗•凯瑞等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系统教学设计》一书,并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设计课程的选用教材之一。该书的各个版本一直作为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很受欢迎的教科书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多家网上书店最畅销的专业教科书之一。由此可见,该教材的引进不仅体现了决策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教材建设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推动教学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方面,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翻译了教学设计著作针对国内缺乏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文工具书的现状,台湾淡江大学教育科技学系及研究所的徐新逸教授和施郁芬教授合作开展了该方面的引介工作,《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翻译并出版是两位教授为教学设计工作者提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多媒体需求评估及分析,多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发展及实施,多媒体评价。整体而言,该书就像是一本步骤或行动手册。本书的特色就在于作者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步骤及教材发展流程中会使用到的表单一一罗列出来,并且阐述了作者本身的经验与心得。3、引介了国外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近年来,动机原理如何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鉴于国内鲜有学者开展该方面的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祖忻教授在美国访学期间,专访了负责接待并联系张教授研究活动的约翰・M・凯勒教授,凯勒教授正是动机系统学说方面的著名专家。张教授在专访凯勒教授和结合自己的研究的基础上,就“对动机的基本认识”、“动机设计模型”、“ARCS动机模型的具体运用”、“关于动机研究的趋势及其他”四个方面,介绍并阐明了“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虽然大多数教育家认为问题求解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结果,但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却很少涉及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问题,据此,有学者编译了美国学者乔纳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良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为:回顾先决性的构成概念、规则和原理,提出问题领域的概念模型或因果模型,模拟成功案例中的问题求解方式,提出实践问题,支持解决方法的寻求,反思问题状态与问题解决方法;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为:阐明问题的情境,介绍问题的限制条件,为学习者查找、选择和开发案例,支持知识库的构建,支持观点的构建,评价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有学者介绍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性研究”问题,形成性研究是建立在形成性评价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研究方法,可用来创建和改进教学设计理论。还有学者介绍了“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该教学设计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家斯肯克创立的,它以获取现实的问题解决技能为目的,为学习者或接受训练者提供一个获取各种技能或程序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模式,新理论发展对教学设计研究的影响,教学设计研究的本土化探索,教学设计中某个要素的研究等。1、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如何确切理解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国内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一般以“过程论”居多,其表现形式是特定的教学设计模式。据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师会误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几个环节,由此还曾经引发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论的关系之争。为此,有学者采访了当代国际著名的教学设计理论家、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授。赖格卢斯指出:不同的人对“教学设计”这一术语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它看作过程,一种是将它看作结果。将教学设计看成是结果的人,主要关注教学设计最后要形成的产品或者要实现的任务。将教学设计看成是过程的人,重点放在探讨如何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如何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实际上,“教学设计”常用于指称过程和结果中的任何一个,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确定“教学设计”的含义,但无论将教学设计看成结果还是过程,其根本任务都是为改进教学实践服务的。也有学者介绍了美国学者罗兰德的两种教学设计观,即理性的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观。持理性设计观的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连接科学,而设计是寻求对规则的理解的一门科学,在实施这些规则时,设计更接近工程学;持创造性的设计观的学者把教学设计描述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更多地是借助直觉来归纳背景中影响设计的因素并识别出关键信息,把握独特情境中的机会,阐明各种需求来确定潜在的策略,教学设计的实践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艺或艺术。根据上述观点,该文作者认为,教学设计是理性与创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2、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可操作性、灵活性,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有学者在介绍了自导式学习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自导式学习的四种教学设计模式:学习依赖型教学设计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型教学设计模式,学生主导、教师主动提供帮助的教学设计模式,自导学习模式。进而,作者认为,自导学习模式是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社会中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保证,但是,并不是说只要自导式学习模式,放弃其他模式。实际上,其他三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有时第一阶段的模式可以很快地让学习者掌握一门新学科(或介入新领域),具有很高的学习效率。有学者在追溯了教学设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为了有效提高媒体的效果,媒体的制作也都逐渐采用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模式,并强调指出,系统化有符合逻辑性及整体性双重意义。大部分媒体的教学设计模式都会包括五个基本阶段:分析、设计、发展、应用及评价,不过,根据普洛涅克的观点:有些教学设计模式会特别适用在某类教学媒体的开发。据此,针对信息技术类媒体的开发,发展出一套教学设计模式,称为“杨氏模式”,其包括三个阶段十项工作。另外,还有学者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针对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3、新理论发展对教学设计研究的影响近年来,新理论不断涌现,如后现代理论、复杂性理论、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探讨了后结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问题,并构建了后结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设计策略。基于国外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和维恩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新理论发展对教学设计研究的影响。基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乔纳森从解释学的视角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即“追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关注学习者对问题的诠释”。维恩例举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学习结果、元认知发展、情境认知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强调了人类行为不可完全预测的观点,倡导“教学设计者的活动需要发生在学生与教学材料互动之时,而不是之前。这就意味着可以在‘运行中’选择与拓展方法,并对学生所思所为作出迅速反应”。根据上述观点,该文认为,从教学设计所依赖的基础学与教的科学原理,以及据此对教学设计所做的理性分析的过程来看,教学设计是一种包含着一定的不可约化的科学化技术,但从设计者(尤其是教师)经验的复杂多维性与设计对象教学系统不确定性、复杂性、变迁性而言,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延续、依据情境脉络变化时“创作”的过程。4、教学设计研究的本土化探索通过对专家型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比较了教师计划教学与专业教学设计之间的异同,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了差距存在的原因,进而,作者认为,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设计者,并为专业设计人员研究教师行为及教学设计提出了如下建议:对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研究应成为专业设计者和研究者关注的内容,且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在设计的产品(行动中的实际教学)而不是设计程序上;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互动式的,强调的是“对话”的开放性与参与性,专业人员提供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原则应该反映出设计的目标、策略或问题解决方法的发展,并确保“对话”中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设计特别是决策过程中来。强调指出,那种教师侧重于将自己在课堂上“如何讲”和“讲什么”作为中心的经验式备课(计划)活动,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或者说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引起关注的观念。依据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沃特•迪克、罗•凯瑞等经过30多年理论和实践探索而构建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出发,进行了本土化的、较为系统的探索,并初步构建了一个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然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普遍没有掌握教学设计理论,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师范教育中无论是职前还是在职的基础教育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规范训练。在众多的教学设计流派中,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其操作性强,能有效指导培训者和教学材料开发者的实践,在美国受到广泛欢迎。在我国,除了少数学者关注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已有学者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方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梳理了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其理论和模式以及比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我国的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出发,探讨了系统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据此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系统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和评价试题的编制,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系统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最后,构建了以上述内容为要素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此外,对系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贯一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等问题已得到初步的探索。除了上述诸方面外,也有学者研究了教学设计中的某个要素,如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阐明等。三、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指把已有的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应用于相关领域,2003年度,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教学设计在各教育阶段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于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开发、媒体的设计等。1、教学设计在各教育阶段中的应用分析2003年的文献可以发现,教学设计在各教育阶段中的应用是研究的热点,应用的范围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如有学者认为幼儿真正有意义和有实际效果的学习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将来能够迁移的关键,在于经验的连续性和内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对于幼儿来说有两种顺序:一是学科的逻辑,二是心理逻辑,但主要是心理逻辑,而心理逻辑更多是教学设计的任务。据此,幼儿园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经验的准备、表达的需要、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对于教学设计理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语文、初中数学、高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中的应用,其文献至少有近百篇。关注比较多的学科是物理和数学。华东师大高文教授在谈到数学教育时指出,要把搭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作为今天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在现今的数学教育领域中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其重要原因是,在数学教育理论研究者与一线数学教师之间缺乏一根联系的纽带,那就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而,高教授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学设计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具有先进理念支撑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这方面的工作对实际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与改进是十分有益的,但在国内,尚显薄弱。心理素质训练课是一种既不同于学科课程,又不同于一般活动课的全新课程。它具有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据此,心理素质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主题适宜性原则、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环境互动化原则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多样性原则。此外,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注意。根据美国学者巴纳斯和赖格卢斯提出的宏观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宏观教学设计理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三个层次的应用,分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水平层次,高等教育的学科课程水平层次,单科课程和教学单元的水平层次。进而,探讨了宏观教学设计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实施的方法。也有学者探索了研究生讨论课的教学设计问题。还有人探讨了函授教育中的教学设计问题。2、教学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随着教育向大众化、终身化方向发展,远程教育成了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的发展需要相关理论的运用。为此,学者们探索了教学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运用教学设计理论设计远程教育课程平时的作业。要解决目前课程平时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对其进行系统设计,使其更趋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而提出课程作业教与学过程实施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运用新理论设计课程应注意的9个问题。应用教学设计理论设计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开发与利用网上资源、如何有效地与学科教学整合、如何有效地评估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就是其中的关键课题之一。为此,有学者研究了“网络教学设计”网站的建设背景、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开发过程以及初步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等问题。探讨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有学者在介绍教学设计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设计原则、教学系统设计原则。3、教学设计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从不同视角结合网络课程自身的特性,研究了网络课程开发中遵循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有学者认为,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设计;针对网络课程只是简单的书本搬家这一现象,提出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十大要点,并以这十大要点为根据,开发了《刑事诉讼法学网络课程》等;还有学者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总体的发展来进行。4、应用教学设计理论设计课件课件的设计已从经验式、直觉式的设计慢慢发展到遵循特定的理论阶段。从不同角度结合实践探讨运用教学设计指导课件设计的问题。有学者针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课件开发的实际经验,并依据教学设计流程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医学教育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原则;[31]对于基于网络的教学课件的重要设计思想之一,就是系统集成的思想,该思想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和确定、教学策略设计、页面整体设计、教学评价四个主要环节。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把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之中。四、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由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的实施迫切需要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因此,在2003年的文献中,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的文献最多。这里所指的实践研究主要是指各学科根据教学设计理论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由于不同层面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该研究,故不归纳于“教学设计应用研究”,而专门以“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为主题单独综述。文献查阅结果表明,刊登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成果较多的杂志为: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各科教学参考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各地教育杂志如北京教育、天津教育、广西教育、黑龙江教育等,教学与管理、语文教学通讯、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已引起了多方的重视,主要表现在:(1)人员的参与面广。从发表的教学设计方案的作者机构看:有基础教育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师,教研员,教学管理人员,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者等;(2)涉及的学科多。如小学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初中语文、数学、科学、社会、信息技术等,高中各科,职业教育的有关科目,医学教育的相关科目,此外,也有少数高校的教学科目的教学设计方案。除了论文外,也出版了一些以“XX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为书名的书籍。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教学设计已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尤其是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除了理论工作者继续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并应用于相关领域外,一线的基础教育教师已普遍关注到需要由传统的经验式备课向科学的教学设计转变的重要性的迫切性。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空间。同时,由于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尚停留于引进和介绍阶段,系统化、本土化的理论研究缺乏,这直接导致一线教师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于实践时遇到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又由于一线教师既缺乏对教学设计理论的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思考,也缺乏基本的教学设计操作规范的训练;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缺乏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经过系统性研究并具有原创性的教学设计成果;(2)缺少从专业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出发,符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和教育需要的、适合一线教师适用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规范;(3)如何科学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于相关的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4)如何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于各学科的实践研究,仍处于经验性的摸索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指导。教学科学研究是认真、严肃的工作,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这正如美国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斯所说:教学科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还非常年轻,各种理论观点都带有某些合理性,但每一种理论只能部分把握教学的本质。这好比是人们进入一座未曾去过的深宅大院,透过每一扇窗户只能窥其一斑。有些理论透过不同的窗户看到的是同一间房间,而另外一些理论则看到的是不同的房间。针对教学科学家而言,目前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是认识到在这座大院里有不同的房间,我们应透过多扇窗户看清楚每一间房间以把握其完整面目。为此,教学科学家应做到:(1)只就描述每一间房间发表意见而不是声称已看清了整座大院;(2)明确澄清所描述的是哪一间房间;(3)利用某一房间中的各扇窗户对其作出透彻的描述;(4)把对各间房间的描述综合起来以说明整座大院的面貌。参考文献(略)(资料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3期)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李延贵(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州350007)摘要:以福建师范大学2001〜2003年间部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引文的数量、语种、年代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引文的规律,并对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研究;引文分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新设置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教育硕士入学后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组织地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并写出一定水平的学位论文,同属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我校自1998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至今已有5年时间,其人数在我校研究生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成为我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的主要读者群。教育硕士虽属研究生的一种,但与学术型的教育学硕士在文献需求方面又有所不同,统计分析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信息素质、文献需求特点及馆藏的满足程度。材料与统计方法从我校已毕业的2001〜2003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随机挑选了100篇作为统计对象,其中01届34篇、02届33篇、03届33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学位论文所附参考文献(引文)的数量、语种、类型、发表年代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引文统计结果与分析1引文数量分析引文数量是指一篇论文中所引用参考文献的数目,具体地说,就是该生撰写论文时参考并接受了多少别人或前人的成果。引文量的多与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作者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一般情况下,引文量愈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就愈强;反之,则说明该作者吸收外界文献信息的能力不强。经统计,100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均附有引文,附引文的论文比例达100%。共引用文献2614篇,平均引文量26.14篇。这个数字与我校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量相比,明显偏低,说明我校教育硕士在撰写学位论文时查阅的文献量还有待于提高。在100篇学位论文中,引文量最多的为49篇,最少的仅有10篇。如果以10篇为一区间进行分组,就可以发现,90%的论文其引文量在21〜40篇之间,引文数量介于21〜30篇之间的论文最多,占总论文篇数的52%,详见表1。在1引文数量分组表组别分组区间论文数蛆%11F1D22211~业2020221-305252431〜401818541-508%2引文语种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引文语种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育硕士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利用国内外文献的情况、吸收国外信息的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在统计的2614篇引文中,中文文献共2578篇,占总引文量的98.62%;而外文文献引文率极低,总共只有14人,36篇,占总引文量的1.38%,而且这36篇外文文献都是英文。也就是说,除英文外的其他外文文献的引文率为零。统计结果表明教育硕士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参考的几乎全是中文文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外文文献所占比例如此之低,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引文语种分析的结果,也客观地反映出教育硕士外语水平偏低这一实际情况。表2引文语种分布引文语种中文英文合计引文篇数2578362614%98.621.381002.3引文文献类型分析在统计的2614篇引文中,文献类型还是比较广泛的,包括公开出版图书、期刊、论文集、内部文件、网络资源等类型。为便于统计,将几种数量较少及一些无法归类的文献放在一起,作为“其他”文献类型来统计。外文书刊因数量太少,不做单独分析,我们将之与中文书刊合并。文献类型分布详见表3。表3引文类型分布表期刊图书.比它合计引文量1&1272562614%49.24S.662.14100在2614篇引用文献中,期刊1286篇,占总引文量的49.2%;公开出版图书有1272篇,占总引文量的48.66%,其他类型文献资料56篇,占2.14%。由于期刊具有内容新、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等优点,历来是科研人员主要的信息源。但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中却看不出这一点。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中,图书和期刊的引文数量几乎相等,未体现出期刊丝毫的优势,不仅如此,有的论文期刊引用量甚至为零。其中有一篇论文,其引文数量是28篇,但全部是公开出版的图书。经统计,在100篇论文中,期刊引用量为零的共有8篇;引用量在5篇以下的共用26篇,高达26%;有46篇论文期刊引文的数量在其单篇论文的总引文量的50%以下。2.4引文年代分布引文年代分布可以从时间概念上了解引用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能反映教育硕士利用文献的范围情况,揭示用户利用文献的高峰期。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年代分布见表4。在4『文年代分布出版时间引文数量引文率0(*1年)1043.外153120.31247017.9832529.6442188.3451716.546〜1036213.8511-2031412.0121-2S1.07不洋1646.28合计2614100在2614篇引文中,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18年,最近的为当年发表的文献,其间跨度虽长达83年,但在某些时间段内引文又表现为相对集中,文献在出版五年后累计被引用率为66.79%,10年后为80.64%,20年后为92.65%,实际数字应当超过这个比例,因为在年代不详的164篇中肯定有大部份仍属这个范围内。21年以上的仅占1.07%。从表4可以看出,文献在出版后的第二年被引用率最高,而且是逐年成下降趋势,这说明教育硕士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是比较新的,具有新颖性,他们注意吸收最新的教育和教学改革理论文献资料。结论及建议通过此次调查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多数在21〜30篇之间,最高的也只有49篇,平均引文量有待提高。(2)因教育硕士总体外语水平有限,引文语种单一,他们在阅读文献资料方面基本上只选择中文文献。因此图书馆馆藏在购置相关类目文献资料时应以是中文文献为主,其他语种的文献应尽量少订,以免浪费有限的图书经费。(3)期刊类文献虽具有新颖性等特点,但教育硕士大多数是县乡中学教师,他们除用少部分时间到学校集中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攻读,他们一方面要完成繁忙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完成学位论文。更主要的是,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在当地图书馆里很难找到。因此他们只有充分利用到校面授的时间,大量查阅有关资料,临走时再借些图书带回参考,而期刊类资源,特别是现刊,因校图书馆规定不能外借,他们只能参考面授期间有限的查阅所得。因此也就出现引文中期刊类文献偏少这一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指导教育硕士充分利用我馆现有的现代化检索设备,为教育硕士开展光盘、数据库查检服务。我馆从1998年开始,陆续购进了光盘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科技文摘数据库》等光盘文献,门类齐全,定期更新,是非常适用的数据库,为读者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文献提供了方便。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教育硕士却很少使用这些数据库。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馆藏,不知有这些数据库;二与他们不懂得用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教育硕士进行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育。(4)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规定,每篇被引文献均应有: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文献类型及载体标识、出版项、文献起止页等。但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有不少论文的引文的著录格式不够规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专著著录格式中缺出版项,未注明出版社、出版时间;第二,连续出版物仅写出题名,未写出原文献题名,或未注明卷(期)数;第三,未写出引文责任者。经统计,在01届34人共834篇中有153篇引文信息不全,占18.35%,接近四分之一。其中有一人引文总数为31篇,但仅有一篇著录完整,其中27篇仅列出刊名,无论文题名、责任者,另外引用的3本图书也未注明出版时间。著录格式的缺项,会给读者查找原文带来不便,应引起教育硕士的足够的重视。造成缺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硕士平时查资料时,没有养成记录文献资料有关信息的习惯,论文写完后需附引文时才发现缺乏有关项目,但是却已无处查询,只好空缺;另一方面与学校有关部门或指导教师未按项目严格要求有关。从统计情况来看,此类情况基本上只集中在01届,从02届毕业生开始已较少出现缺项。(5)从引文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综观2614篇引文,未发现一篇为往届硕博士学位论文。但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却发现在教育硕士来校面授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