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课件_第1页
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课件_第2页
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课件_第3页
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课件_第4页
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控图的制作主讲人:时间:主要内容:1精选质控图的制作主讲人:1精选

质控血清1.内部对照质控血清

2.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各级实验室为了监控每次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检验试剂盒批间差异而设置的一套阴性和阳性对照血清。设立外部对照还可以提示标本处于临界值状态时的检验操作情况。

2精选质控血清1.内部对照质控血清2精选

一、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组成

理想的外部对照应该包括阳性对照、弱阳性对照、临界值对照和阴性对照。在每次实验时应设置一个单一浓度水平的质控品即弱阳性对照。这个弱阳性对照的值以设定在该试剂盒Cut-off值的2-3倍为宜。3精选一、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组成

理想的外部对照应该包括

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来源和选择1)通过向有关机构购买获得2)通过实验室制备获得(比较经济的方法)①混合试剂盒内部对照血清,等量分装。②混合HIV抗体阳性或阴性人血清,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用0.2m生物滤膜过滤除菌后再进行56℃30分钟加热灭活处理。弱阳性对照可以通过使用HIV抗体阴性的正常人血清梯度稀释HIV抗体强阳性血清并经标定后得到。弱阳性对照的OD值以2-3倍于Cut-off为宜。4精选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来源和选择1)通过向有关机构购买获三、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外部对照血清或血浆的一次制备量应该足够本实验室一年使用2)外部对照血清应该均一、无菌3)外部对照血清标定后应该等量分装,每个分装的量应足够一周使用4)外部对照应该分类作好标记,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5)外部对照血清应该存放在-70℃,如无条件则存放在非自动除霜的-20℃冰箱6)外部对照血清一旦融解以后应该存放在2-8℃,一周后必须弃去,不能重新冻存。5精选三、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外部对照血清或血浆的一次制备

四、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原则上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建立质控图,以便监控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之间的误差(批间差异)。6精选四、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原则上每一次实质控图(1)X-2SXX+SX-SX+2S7精选质控图(1)X-2SXX+SX-SX+2S7精选

建立质控图参数

对HIV抗体检测(ELISA)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评价采用多次测定的OD值的均值上下各两个标准差的范围,即外部对照OD值的95%可信限为x

2s。各个外部对照的标定即确定外部对照的均值和可信限,可用下列几个统计学参数来确定可信限:①算术平均值(x)代表一组OD值数的平均值。②标准差(s)③变异系数(cv),8精选建立质控图参数对HIV抗体检测(ELISA)外部次数质控血清ODCut-off值ODS/CO值10.1800.1051.7120.1900.1051.8130.2000.1051.9040.2280.1051.8150.1370.1051.0960.2210.1052.1070.1500.1051.4380.1700.1051.6290.1800.1052.14100.1500.1051.43110.2000.1051.90120.1420.1051.35130.2100.1052.00140.2210.1051.52150.1800.1051.71160.1900.1051.81170.1600.1051.52180.2210.1052.10190.2100.1052.00200.1500.1051.43

范例:参考郑怀竞主编《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1997年出版。

9精选次数质控血清Cut-off值S/CO值10.1800.105x

计算公式为:

Σx

x=──N

s

计算公式为:───────∑(xn-x)2

s=───────N

cv

计算公式为:

s

cv=──x100%

x

10精选x计算公式为:10精选

通过上表,计算S/CO值的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

x=1.72s=0.29cv=16.9%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室内质控框架图,开始质量控制次数日期质控血清ODCut-off值S/CO值217.40.1600.1051.52227.70.1900.1051.81237.80.2000.1051.90247.110.2280.1051.81257.120.1390.1051.10267.150.2210.1052.10277.160.1500.1051.43287.180.1700.1051.62297.190.2250.1052.1411精选通过上表,计算S/CO值的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质控图(Levey-Jennings控制图)12精选质控图(Levey-Jennings控制图)12精

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

如果检验进入质控状态时,质控对照值超出

2s,则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被接受(失控)。

位移:如果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3-5次)都落在均值(中心线)的一边则称之为位移,通常表示存在大的变化(失控)。引起位移的原因有使用新批号的试剂盒、使用新试剂、实验员的更换、孵育温度的改变、仪器(移液器)故障等。

13精选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

如果检验进入质控状态时,质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

趋势:当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5-7个)几乎按一个方向分布时称之为趋势(失控),通常由参数的缓慢改变引起,如试剂失效和移液器逐渐不准确等。发生漂移和趋势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试剂(如酶标记物)或对照的失效。14精选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趋势:当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

a.可以先进行最佳条件下的变异测定,即在最佳条件下(人、仪器、试剂、实验室等因素)对同一批质控血清连续进行测定20次以上,获得一组数据,求x

和s值。然后求出常规条件下的x

和s。如果常规条件下的x

和s

值与最佳条件下的x和s值比较接近,则可以接受。若不作最佳条件下的测定,可以用本室以往处于控制状态下的数值替代。b.采用S/CO比值制图要比单用OD或A值制图的方法给出更为精确的评估,因为它将每次/每天OD值的浮动考虑在内。从S/CO质控图中可以直观地发现外部对照值的漂移和趋势。15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15精选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c.由专人负责建立质控图,每月(月末)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讨论本月检测的质量控制情况。检验人员在每次检验之前,了解一下质控图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d.建议长期和稳定地使用一种质量好的试剂盒。16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c.由专人负责建立质控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e.使用新批号或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都必须在质控图上注明使用日期。原则上,如果改用新批号试剂盒,应重新制作室内质控框架图,并建议对新旧两批试剂盒进行平行性试验。f.发现全部对照值剧烈位移,立即报告室主管,分析原因,若是试剂盒质量问题,立刻通知厂家。17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e.使用新批号或使用不同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h.外部和内部阴性对照质控血清出现高值倾向,应该注意试剂、技术或设备出现问题(如洗板机等)。i.

实验室配制新批次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或变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值时,必须重新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建立新的质控图。j.操作者在测定质控血清时,发现质控血清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室负责人,由室负责人决定是否要发出检验报告。18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h.外部和内部阴性对照质控19精选19精选

“即刻法”质控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在常规条件下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按以下统计方法计算,如连续测定3次的结果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即可对第3次结果进行质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20精选“即刻法”质控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在常规条件

“即刻法”的建立参见郑怀竞主编《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为最大值)计算X和s计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21精选“即刻法”的建立参见郑怀竞主编《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SI上限=X最大值

–XSSI下限= X-X最小值

S

将SI上限、SI下限与SI值表中的数字比较。22精选SI上限=X最大值–X22精选SI值表N n3s n2s N n3s n2s

3 1.15 1.15 12 2.55 2.29 4 1.49 1.46 13 2.61 2.33 5 1.75 1.67 14 2.66 2.37 6 1.94 1.82 15 2.71 2.41 7 2.10 1.94 16 2.75 2.44 8 2.22 2.03 17 2.79 2.47 9 2.32 2.11 18 2.82 2.50 102.412.1819 2.85 2.53 112.482.2320 2.88 2.56 23精选SI值表N n3s n2s 当SI上限和SI下限<n2s时,表示该数据处于控制范围内,可以继续往下测定,继续重复以上各项计算;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和n3s值之间时,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告警”状态;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n3s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24精选当SI上限和SI下限<n2s时,表示该数据处于控制范围内,可

处于“告警”和“失控”状态的数值应舍去,需重新测定该外部质控血清和病人样本。舍去的只是本次失控的数值及同时测定的样本,其他次测定值仍可继续使用。当检测的数值超过20次后,不必再使用“即刻法”质控统计计算,可以转入常规的质控图的质控。25精选处于“告警”和“失控”状态的数值应舍去,需重

21次质控血清检测S/CO值

次数 S/CO值 次数S/CO值

1 1.71 12 1.35 2 1.81 13 2.00 3 1.90 14 1.52 4 1.81 15 1.71 5 1.09 16 1.81 6 2.10 17 1.52 7 1.43 18 2.10 8 1.62 19 2.00 9 2.14 20 1.43 10 1.43 21 1.52 11 1.90 26精选21次质控血清检测S/CO值次数 在第3次测定后按“即刻法”计算:n=3三次S/CO值从小到大排列为:

1.71 1.81 1.90

求出X=1.81,S=0.10

计算:SI下限= 1.81-1.71 =1.0 0.10 SI上限= 1.90-1.81 =0.9 0.10 查SI值表:n=3时,n2s=1.15,n3s=1.15,SI上限和SI下限均小于n2s,表示该三次检测数据在控制范围内。27精选在第3次测定后按“即刻法”计算:n=327精选

在第5次测定后,按上法计算:n=51.09 1.71 1.81 1.81 1.90 X=1.66,S=0.33SI下限= 1.66-1.09 =1.73 0.33 SI上限= 1.90-1.66 =0.73 0.33 查SI值表:n=5时,n2s=1.67,n3s=1.75

n2s(1.67)<SI下限(1.73)<n3s(1.75),SI下限值在n2s和n3s之间,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告警”状态,故本次数据及同时测定的样本结果应弃去后重新测定。28精选在第5次测定后,按上法计算:n=528精选第6次检测,n仍为5进行计算:n=51.711.811.811.90 2.10X=1.87,S=0.15SI下限= 1.87-1.71 =1.07 0.15 SI上限= 2.10-1.87 =1.53 0.15

查SI值表:n=5时,n2s=1.67,n3s=1.75.SI上限和SI下限均小于n2s,数据在控制范围内,说明本次测定样本结果可靠。可继续检测并计算。29精选第6次检测,n仍为5进行计算:n=529精选当测定达到21次时,应舍去一个数据(第5个),n=20,排序如下:1.35 1.43 1.43 1.43 1.52 1.52 1.62 1.71 1.71 1.81 1.81 1.81 1.90 1.90 1.90 2.00 2.00 2.10 2.10 2.14X=1.76,S=0.25SI下限= 1.76-1.35 =1.64 0.25 SI上限= 2.14-1.76 =1.52 0.25 30精选当测定达到21次时,应舍去一个数据(第5个),n=20,排序查SI值表n2s=2.56,n3s=2.88.SI上限和SI下限均小于n2s,数据在控制范围内用20次处于控制范围内的数据的X和s值(X=1.76,s=0.25)做质控框架图,然后可以转入常规的质控图质控。31精选查SI值表n2s=2.56,n3s=2.88.SI上限和谢谢!32精选谢谢!32精选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质控图的制作主讲人:时间:主要内容:34精选质控图的制作主讲人:1精选

质控血清1.内部对照质控血清

2.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各级实验室为了监控每次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检验试剂盒批间差异而设置的一套阴性和阳性对照血清。设立外部对照还可以提示标本处于临界值状态时的检验操作情况。

35精选质控血清1.内部对照质控血清2精选

一、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组成

理想的外部对照应该包括阳性对照、弱阳性对照、临界值对照和阴性对照。在每次实验时应设置一个单一浓度水平的质控品即弱阳性对照。这个弱阳性对照的值以设定在该试剂盒Cut-off值的2-3倍为宜。36精选一、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组成

理想的外部对照应该包括

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来源和选择1)通过向有关机构购买获得2)通过实验室制备获得(比较经济的方法)①混合试剂盒内部对照血清,等量分装。②混合HIV抗体阳性或阴性人血清,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用0.2m生物滤膜过滤除菌后再进行56℃30分钟加热灭活处理。弱阳性对照可以通过使用HIV抗体阴性的正常人血清梯度稀释HIV抗体强阳性血清并经标定后得到。弱阳性对照的OD值以2-3倍于Cut-off为宜。37精选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来源和选择1)通过向有关机构购买获三、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外部对照血清或血浆的一次制备量应该足够本实验室一年使用2)外部对照血清应该均一、无菌3)外部对照血清标定后应该等量分装,每个分装的量应足够一周使用4)外部对照应该分类作好标记,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5)外部对照血清应该存放在-70℃,如无条件则存放在非自动除霜的-20℃冰箱6)外部对照血清一旦融解以后应该存放在2-8℃,一周后必须弃去,不能重新冻存。38精选三、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外部对照血清或血浆的一次制备

四、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原则上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建立质控图,以便监控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之间的误差(批间差异)。39精选四、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原则上每一次实质控图(1)X-2SXX+SX-SX+2S40精选质控图(1)X-2SXX+SX-SX+2S7精选

建立质控图参数

对HIV抗体检测(ELISA)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评价采用多次测定的OD值的均值上下各两个标准差的范围,即外部对照OD值的95%可信限为x

2s。各个外部对照的标定即确定外部对照的均值和可信限,可用下列几个统计学参数来确定可信限:①算术平均值(x)代表一组OD值数的平均值。②标准差(s)③变异系数(cv),41精选建立质控图参数对HIV抗体检测(ELISA)外部次数质控血清ODCut-off值ODS/CO值10.1800.1051.7120.1900.1051.8130.2000.1051.9040.2280.1051.8150.1370.1051.0960.2210.1052.1070.1500.1051.4380.1700.1051.6290.1800.1052.14100.1500.1051.43110.2000.1051.90120.1420.1051.35130.2100.1052.00140.2210.1051.52150.1800.1051.71160.1900.1051.81170.1600.1051.52180.2210.1052.10190.2100.1052.00200.1500.1051.43

范例:参考郑怀竞主编《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1997年出版。

42精选次数质控血清Cut-off值S/CO值10.1800.105x

计算公式为:

Σx

x=──N

s

计算公式为:───────∑(xn-x)2

s=───────N

cv

计算公式为:

s

cv=──x100%

x

43精选x计算公式为:10精选

通过上表,计算S/CO值的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

x=1.72s=0.29cv=16.9%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室内质控框架图,开始质量控制次数日期质控血清ODCut-off值S/CO值217.40.1600.1051.52227.70.1900.1051.81237.80.2000.1051.90247.110.2280.1051.81257.120.1390.1051.10267.150.2210.1052.10277.160.1500.1051.43287.180.1700.1051.62297.190.2250.1052.1444精选通过上表,计算S/CO值的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质控图(Levey-Jennings控制图)45精选质控图(Levey-Jennings控制图)12精

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

如果检验进入质控状态时,质控对照值超出

2s,则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被接受(失控)。

位移:如果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3-5次)都落在均值(中心线)的一边则称之为位移,通常表示存在大的变化(失控)。引起位移的原因有使用新批号的试剂盒、使用新试剂、实验员的更换、孵育温度的改变、仪器(移液器)故障等。

46精选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

如果检验进入质控状态时,质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

趋势:当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5-7个)几乎按一个方向分布时称之为趋势(失控),通常由参数的缓慢改变引起,如试剂失效和移液器逐渐不准确等。发生漂移和趋势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试剂(如酶标记物)或对照的失效。47精选质控图的判定和分析趋势:当几个连续质控对照值(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

a.可以先进行最佳条件下的变异测定,即在最佳条件下(人、仪器、试剂、实验室等因素)对同一批质控血清连续进行测定20次以上,获得一组数据,求x

和s值。然后求出常规条件下的x

和s。如果常规条件下的x

和s

值与最佳条件下的x和s值比较接近,则可以接受。若不作最佳条件下的测定,可以用本室以往处于控制状态下的数值替代。b.采用S/CO比值制图要比单用OD或A值制图的方法给出更为精确的评估,因为它将每次/每天OD值的浮动考虑在内。从S/CO质控图中可以直观地发现外部对照值的漂移和趋势。48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15精选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c.由专人负责建立质控图,每月(月末)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讨论本月检测的质量控制情况。检验人员在每次检验之前,了解一下质控图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d.建议长期和稳定地使用一种质量好的试剂盒。49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c.由专人负责建立质控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e.使用新批号或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都必须在质控图上注明使用日期。原则上,如果改用新批号试剂盒,应重新制作室内质控框架图,并建议对新旧两批试剂盒进行平行性试验。f.发现全部对照值剧烈位移,立即报告室主管,分析原因,若是试剂盒质量问题,立刻通知厂家。50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e.使用新批号或使用不同

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h.外部和内部阴性对照质控血清出现高值倾向,应该注意试剂、技术或设备出现问题(如洗板机等)。i.

实验室配制新批次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或变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值时,必须重新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建立新的质控图。j.操作者在测定质控血清时,发现质控血清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室负责人,由室负责人决定是否要发出检验报告。51精选质量控制图建立和分析的注意要点h.外部和内部阴性对照质控52精选19精选

“即刻法”质控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在常规条件下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按以下统计方法计算,如连续测定3次的结果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即可对第3次结果进行质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53精选“即刻法”质控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在常规条件

“即刻法”的建立参见郑怀竞主编《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为最大值)计算X和s计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54精选“即刻法”的建立参见郑怀竞主编《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SI上限=X最大值

–XSSI下限= X-X最小值

S

将SI上限、SI下限与SI值表中的数字比较。55精选SI上限=X最大值–X22精选SI值表N n3s n2s N n3s n2s

3 1.15 1.15 12 2.55 2.29 4 1.49 1.46 13 2.61 2.33 5 1.75 1.67 14 2.66 2.37 6 1.94 1.82 15 2.71 2.41 7 2.10 1.94 16 2.75 2.44 8 2.22 2.03 17 2.79 2.47 9 2.32 2.11 18 2.82 2.50 102.412.1819 2.85 2.53 112.482.2320 2.88 2.56 56精选SI值表N n3s n2s 当SI上限和SI下限<n2s时,表示该数据处于控制范围内,可以继续往下测定,继续重复以上各项计算;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和n3s值之间时,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告警”状态;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n3s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57精选当SI上限和SI下限<n2s时,表示该数据处于控制范围内,可

处于“告警”和“失控”状态的数值应舍去,需重新测定该外部质控血清和病人样本。舍去的只是本次失控的数值及同时测定的样本,其他次测定值仍可继续使用。当检测的数值超过20次后,不必再使用“即刻法”质控统计计算,可以转入常规的质控图的质控。58精选处于“告警”和“失控”状态的数值应舍去,需重

21次质控血清检测S/CO值

次数 S/CO值 次数S/CO值

1 1.71 12 1.35 2 1.81 13 2.00 3 1.90 14 1.52 4 1.81 15 1.71 5 1.09 16 1.81 6 2.10 17 1.52 7 1.43 18 2.10 8 1.62 19 2.00 9 2.14 20 1.43 10 1.43 21 1.52 11 1.90 59精选21次质控血清检测S/CO值次数 在第3次测定后按“即刻法”计算:n=3三次S/CO值从小到大排列为:

1.71 1.81 1.90

求出X=1.81,S=0.10

计算:SI下限= 1.81-1.71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