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_第1页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_第2页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_第3页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_第4页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要求:了解温病病因学说的特点;掌握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疠气的致病特点。学习要求:1(一)概述

第一节病因第一节病因2

温病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

3(l)以“辨证求因”为立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以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钱天来

临床证候--依据

(l)以“辨证求因”为立论基础和认识方法。4(2)以“六淫”为病因分类的方法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5(3)联系四时气候变化推求病因

“四时六气”的病因理论陈平伯:“外感不外六淫,民病当分四气”(3)联系四时气候变化推求病因6(二)温邪的分类及其致病特点(二)温邪的分类及其致病特点7

1、风热病邪

风温1、风热病邪

风温8(一)形成条件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气候反常,应寒反暖(一)形成条件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阳气升发,9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10(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叶天士:“肺卫最高,邪必先伤”吴鞠通:“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叶天士:“肺卫最高,邪必先伤”11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汗?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证候:12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陈平伯《外感温病篇》:13(2)易化燥伤阴

风与热两阳相合,极易劫伤津液叶天士:“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2)易化燥伤阴14证候: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渴,舌红少苔等。肺胃阴津证候:肺胃阴津15(3)变化迅速

风性“善行数变”;温邪“热变最速”。致病后变化较为迅速。来势较急,传变较快而消退亦较快。少数病例会迅速发生“逆传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危重证候。(3)变化迅速16

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风热病邪总结致病种类:风温。发于冬者亦名冬温。风热病邪总结致病种类:风温。发于冬者亦名冬温172、暑热病邪

暑温(如乙型脑炎等)、伏暑(散发性脑炎)2、暑热病邪

18

(一)形成条件暑热病邪是在炎夏盛暑的高温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致病温邪,具有典型的火热性质。

(一)形成条件19

夏至-立秋

“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素问·热论》严格的季节性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20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21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22(1)伤人急速,先入阳明气分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邵仙根:“暑之伤人也,不拘表里,不以渐次,不论脏腑”

(1)伤人急速,先入阳明气分23(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津气耗伤(身热,汗出,口渴,神倦,脉虚)津气两脱(汗出不止,气短喘喝,汗出脉微)(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24(3)易于兼夹湿邪(暑湿),郁阻气分

困阻脾胃、弥漫三焦,气机受阻、水湿不运

胸闷、脘痞、呕恶、尿少(消化道中毒)叶天士:“暑必兼湿”;王孟英:“暑令湿盛,必多兼感。”夹湿暑湿、伏暑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25(4)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病程中易出现邪闭心包(暑厥)或肝风内动(暑风)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26总结

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致病种类:感而即发者为“暑温”,伏而后发者为“伏暑”。暑热病邪总结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热病邪27

3、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

湿温

(消化系统感染,肠伤寒某些肠道病毒感染)

3、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28(一)形成条件长夏之季,气温犹高,湿气蒸腾,加之此时雨水较多,湿气偏重,故易形成湿热病邪。季节:四季长夏居多(一)形成条件29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30(1)病位以脾胃为主(同类相召同气相求)湿热直犯中道——呕恶、脘痞、腹胀、便溏、苔腻(脾失升运,胃失和降)(2)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温热>湿热>杂病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31(3)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吴鞠通:“湿闭清阳道路也”。“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3)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32湿遏卫气—身热不扬、恶寒、头身困重(卫阳受困)—胸闷、脘痞(湿阻气机)湿胜阳微—畏寒、肢冷、便溏、心悸、面浮,肢肿、(特殊转归)舌淡、苔白(心衰水肿,真武汤证)湿遏卫气—身热不扬、恶寒、头身困重(卫阳受困)33总结

病变以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汽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致病种类:湿温湿热病邪总结湿热病邪34病案举例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口干,疲乏,头晕等症。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测体温39.9℃.病案举例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口干35

4、燥热病邪

秋燥

4、燥热病邪

秋燥36(一)形成条件初秋季节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容易发生既具干燥特点又有温热性质的致病之邪--燥邪。俞根初:“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为温燥,此属燥热。”(一)形成条件37(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38(1)病位以肺为主燥金之气与肺脏相应-口鼻上受,先犯于肺→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鼻干咽燥→咳嗽气急、胸满胁痛、咽干舌燥→肺胃阴伤

(1)病位以肺为主39(2)易致津液干燥《素问》:“燥胜则干”

燥与热俱能消耗津液-津液干燥→口鼻唇咽干燥,干咳无痰→呛咳无痰、鼻咽干燥、口干作渴、舌苔干燥。刘河间:“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燥者濡之(2)易致津液干燥燥者濡之40(3)易从火化

耳鸣目赤咽痛(3)易从火化41总结

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致病种类:秋燥中的“温燥”。燥热病邪总结燥热病邪42

5、温热病邪

(伏寒化温)

春温

(流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患)

5、温热病邪

(伏寒化温)

43(一)形成条件传统—冬感寒邪,未即发病,寒郁日久,春阳蒸动现代—春季阳热之气上升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一)形成条件44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特点的病邪。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特点的45

(二)致病特点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46(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发病初起即现里热证候,且郁热难透。热在气分→高热、烦渴、口苦、溲赤、苔黄热在营分→身热、躁扰、谵语、斑疹隐隐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47(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伤血络,闭窍,动风(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48(3)易耗伤阴液初起→烦渴显著,小便短赤、舌红而少津后期→易耗损下焦肝肾之阴,导致真阴耗竭(3)易耗伤阴液496.疠气

致病暴疠(戾),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季节:不同的季节。致病种类:温疫6.疠气50(一)形成条件疠气的形成与非时之寒暑、疾风淫雨、久旱大涝等气候特别反常有关;亦与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地理环境有关,如岭南地区山岚瘴气特甚,易形成疠气。此外,战乱之后,灾荒之年,环境卫生差,动物尸体腐烂熏蒸,均可促使形成疠气。(一)形成条件51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52

①致病力强:

常常无分老幼,众人触之即病。

①致病力强:

常常无分老幼,众人触之即病。53②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疠气的感染途径以口鼻(空气或饮食物)为主,不同性质的疠气,对脏腑经络有不同的定位倾向。

吴又可:“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②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疠气54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疠气致病来势凶猛,传染性极强,在短时间内可引起疫病大面积流行。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

吴又可:“某年疫气盛行,所患者众,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其为疫”。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疠气致病来55

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疫疠病邪侵袭人体后,发病迅速,传变极快,症状复杂多变,病情险恶,致死率高。

《温疫论》:“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

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疫疠病邪侵袭人体后,发病56

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疫疠病邪致病,对人或不同种属动物有一定的选择性。某些病邪只致人患病而不引起其他动物患病,而某些病邪只引起某些动物患病但不能使人患病。

吴又可:“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

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疫疠病邪57疠气性质?温热湿热疠气致病学说的实际意义仅在于提示温病具有传染和流行特点。疠气性质?疠气致病学说的实际意义仅在于58

7.温毒病邪

7.温毒病邪59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因其致病与时令季节相关,并能引起流行,故又称为时毒。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时毒、温热时毒等。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60

(一)形成条件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候反常有关,乃邪气蕴结而成,并多能引起流行。

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大头瘟,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烂喉痧。

(一)形成条件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候反常有关,61

(二)致病特点

(二)致病特点62具火热之性:

毒是一类致病力很强的病因,具有火热之性,它能导致人体高热、伤津耗阴、脏腑功能严重失调和实质损害、气滞血瘀等多种病理变化的产生。因此,临床上应特别重视清热解毒法的应用。具火热之性:

毒是一类致病力很强的病因,具有火热63攻窜流走,部位多发

既可内攻脏腑,外窜肌腠,又可上冲头面,下结阴器。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64蕴结壅滞

结聚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气血凝滞→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发生溃烂。蕴结壅滞65疠气与温毒病邪实际上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病邪,而各包括了多种病邪。疠气与温毒病邪实际上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病邪,而各包括了多种病邪66第二节发病

第二节发病67

(一)发病因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681.体质因素

风热病邪心阴虚或心气虚之体,易逆传心包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69素体阴精亏损或阳热偏胜--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素体脾虚湿聚之人,或因饥劳、饱逸所致的脾虚失运或脾困失运--湿温素体阴精亏损或阳热偏胜--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702.自然因素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古代2.自然因素“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古代71放射性物质污染尘粉剌激性气体或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防御功能可产生明显影响,降低防邪抗病能力,增加温邪的易染机会。放射性物质723.社会因素

“大兵之后,必有大疫”;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科学水平3.社会因素73

(二)感邪途径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741.从皮毛而入;2.从口鼻而入。1.从皮毛而入;751.从皮毛而入

皮毛失固,卫外失职,温邪乘虚而入,正邪相争。接触性传染病:风疹、水痘、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艾滋病等。1.从皮毛而入762.从口鼻而入

大部分温邪通过此途径感染人体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呼吸道:风温、秋燥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口气通于胃,邪从口入而直犯脾胃。→消化道:湿温、暑湿等。肠伤寒、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霍乱等。2.从口鼻而入77

(三)发病类型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78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79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80区别新感与伏气的意义:区分病邪性质轻重区别病位浅深提示病机的传变趋向确立不同的治疗方法区别新感与伏气的意义:811、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疫疠病邪致病特点如何?

2、试述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复习思考题

1、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疫疠82学习要求:了解温病病因学说的特点;掌握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疠气的致病特点。学习要求:83(一)概述

第一节病因第一节病因84

温病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

85(l)以“辨证求因”为立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以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钱天来

临床证候--依据

(l)以“辨证求因”为立论基础和认识方法。86(2)以“六淫”为病因分类的方法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87(3)联系四时气候变化推求病因

“四时六气”的病因理论陈平伯:“外感不外六淫,民病当分四气”(3)联系四时气候变化推求病因88(二)温邪的分类及其致病特点(二)温邪的分类及其致病特点89

1、风热病邪

风温1、风热病邪

风温90(一)形成条件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气候反常,应寒反暖(一)形成条件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阳气升发,91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92(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叶天士:“肺卫最高,邪必先伤”吴鞠通:“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叶天士:“肺卫最高,邪必先伤”93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汗?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证候:94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陈平伯《外感温病篇》:95(2)易化燥伤阴

风与热两阳相合,极易劫伤津液叶天士:“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2)易化燥伤阴96证候: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渴,舌红少苔等。肺胃阴津证候:肺胃阴津97(3)变化迅速

风性“善行数变”;温邪“热变最速”。致病后变化较为迅速。来势较急,传变较快而消退亦较快。少数病例会迅速发生“逆传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危重证候。(3)变化迅速98

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风热病邪总结致病种类:风温。发于冬者亦名冬温。风热病邪总结致病种类:风温。发于冬者亦名冬温992、暑热病邪

暑温(如乙型脑炎等)、伏暑(散发性脑炎)2、暑热病邪

100

(一)形成条件暑热病邪是在炎夏盛暑的高温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致病温邪,具有典型的火热性质。

(一)形成条件101

夏至-立秋

“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素问·热论》严格的季节性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02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03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104(1)伤人急速,先入阳明气分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邵仙根:“暑之伤人也,不拘表里,不以渐次,不论脏腑”

(1)伤人急速,先入阳明气分105(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津气耗伤(身热,汗出,口渴,神倦,脉虚)津气两脱(汗出不止,气短喘喝,汗出脉微)(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106(3)易于兼夹湿邪(暑湿),郁阻气分

困阻脾胃、弥漫三焦,气机受阻、水湿不运

胸闷、脘痞、呕恶、尿少(消化道中毒)叶天士:“暑必兼湿”;王孟英:“暑令湿盛,必多兼感。”夹湿暑湿、伏暑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07(4)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病程中易出现邪闭心包(暑厥)或肝风内动(暑风)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08总结

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致病种类:感而即发者为“暑温”,伏而后发者为“伏暑”。暑热病邪总结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热病邪109

3、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

湿温

(消化系统感染,肠伤寒某些肠道病毒感染)

3、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110(一)形成条件长夏之季,气温犹高,湿气蒸腾,加之此时雨水较多,湿气偏重,故易形成湿热病邪。季节:四季长夏居多(一)形成条件111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112(1)病位以脾胃为主(同类相召同气相求)湿热直犯中道——呕恶、脘痞、腹胀、便溏、苔腻(脾失升运,胃失和降)(2)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温热>湿热>杂病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13(3)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吴鞠通:“湿闭清阳道路也”。“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3)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114湿遏卫气—身热不扬、恶寒、头身困重(卫阳受困)—胸闷、脘痞(湿阻气机)湿胜阳微—畏寒、肢冷、便溏、心悸、面浮,肢肿、(特殊转归)舌淡、苔白(心衰水肿,真武汤证)湿遏卫气—身热不扬、恶寒、头身困重(卫阳受困)115总结

病变以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汽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致病种类:湿温湿热病邪总结湿热病邪116病案举例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口干,疲乏,头晕等症。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测体温39.9℃.病案举例某女,04.7.21.初诊。发热恶寒4天,咳嗽,口干117

4、燥热病邪

秋燥

4、燥热病邪

秋燥118(一)形成条件初秋季节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容易发生既具干燥特点又有温热性质的致病之邪--燥邪。俞根初:“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为温燥,此属燥热。”(一)形成条件119(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120(1)病位以肺为主燥金之气与肺脏相应-口鼻上受,先犯于肺→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鼻干咽燥→咳嗽气急、胸满胁痛、咽干舌燥→肺胃阴伤

(1)病位以肺为主121(2)易致津液干燥《素问》:“燥胜则干”

燥与热俱能消耗津液-津液干燥→口鼻唇咽干燥,干咳无痰→呛咳无痰、鼻咽干燥、口干作渴、舌苔干燥。刘河间:“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燥者濡之(2)易致津液干燥燥者濡之122(3)易从火化

耳鸣目赤咽痛(3)易从火化123总结

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致病种类:秋燥中的“温燥”。燥热病邪总结燥热病邪124

5、温热病邪

(伏寒化温)

春温

(流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患)

5、温热病邪

(伏寒化温)

125(一)形成条件传统—冬感寒邪,未即发病,寒郁日久,春阳蒸动现代—春季阳热之气上升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一)形成条件126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特点的病邪。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特点的127

(二)致病特点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28(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发病初起即现里热证候,且郁热难透。热在气分→高热、烦渴、口苦、溲赤、苔黄热在营分→身热、躁扰、谵语、斑疹隐隐温病的病因与发病课件129(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伤血络,闭窍,动风(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130(3)易耗伤阴液初起→烦渴显著,小便短赤、舌红而少津后期→易耗损下焦肝肾之阴,导致真阴耗竭(3)易耗伤阴液1316.疠气

致病暴疠(戾),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季节:不同的季节。致病种类:温疫6.疠气132(一)形成条件疠气的形成与非时之寒暑、疾风淫雨、久旱大涝等气候特别反常有关;亦与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地理环境有关,如岭南地区山岚瘴气特甚,易形成疠气。此外,战乱之后,灾荒之年,环境卫生差,动物尸体腐烂熏蒸,均可促使形成疠气。(一)形成条件133

(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134

①致病力强:

常常无分老幼,众人触之即病。

①致病力强:

常常无分老幼,众人触之即病。135②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疠气的感染途径以口鼻(空气或饮食物)为主,不同性质的疠气,对脏腑经络有不同的定位倾向。

吴又可:“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②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疠气136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疠气致病来势凶猛,传染性极强,在短时间内可引起疫病大面积流行。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

吴又可:“某年疫气盛行,所患者众,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其为疫”。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疠气致病来137

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疫疠病邪侵袭人体后,发病迅速,传变极快,症状复杂多变,病情险恶,致死率高。

《温疫论》:“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

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疫疠病邪侵袭人体后,发病138

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疫疠病邪致病,对人或不同种属动物有一定的选择性。某些病邪只致人患病而不引起其他动物患病,而某些病邪只引起某些动物患病但不能使人患病。

吴又可:“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

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疫疠病邪139疠气性质?温热湿热疠气致病学说的实际意义仅在于提示温病具有传染和流行特点。疠气性质?疠气致病学说的实际意义仅在于140

7.温毒病邪

7.温毒病邪141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因其致病与时令季节相关,并能引起流行,故又称为时毒。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时毒、温热时毒等。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142

(一)形成条件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候反常有关,乃邪气蕴结而成,并多能引起流行。

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大头瘟,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烂喉痧。

(一)形成条件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候反常有关,143

(二)致病特点

(二)致病特点144具火热之性:

毒是一类致病力很强的病因,具有火热之性,它能导致人体高热、伤津耗阴、脏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