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域内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1页
靖边县域内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2页
靖边县域内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3页
靖边县域内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4页
靖边县域内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靖边县域内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报告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与现实社会相对的“虚拟社会”。在这种全新的网络生存环境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上网群体,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面临网络的种种挑战和考验。这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网络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心理素质研究在我国风毛麟角,且大多是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不深入,难以诱发青少年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重点是研究未成年人对网络影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具体研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多视角调动了活动者参入的积极性。关键词:网络环境;教育资源;心理素质一、研究的背景。当前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互联网这一信息工具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提供给人们以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时间,等于掌握了效率,等于掌握了主动权,而作为人们信息重要来源的网络也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互联网在我国自1995年开始向公众开放以来,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而且在上网人群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数字。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为青少年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文化同时也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网上文化侵略、网上黄色流毒、网上黑色信息、网上暴力文化、网络诈骗等也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网络中存在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造成青少年身心扭曲、道德意识弱化、民族意识虚化、违法犯罪增多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当务之急。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将从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同时进行培养,探讨网络和未成年人身心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寻找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并结合网络特点,找出切入点,总结出一般性的、较为普遍性的策略等据半年来对我县痴迷于上网的学生的观察了解,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总结如下:网络这把“双刃剑”,它在给中小学生带来了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伴随着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大多忙于生活,无暇顾及小学生的内心需求,造成部分孩子精神空虚;再加上学生的阅历有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致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不健康心理与不良心理素质日益加剧。使未成年人的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交友,改变自己的性别和身份,扮演自己想的任何一个角色,并且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没有权利和义务而言,一些同学便学会了撒谎骗人,甚至为了上网需要的钱,骗家长更甚的偷家里的钱,为逃学上网骗老师,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独生子女增多,生活上的养尊处优,使孩子心理脆弱,易偏激,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不定;一些同学终日沉浸在暴力的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出现一种暴力崇拜,到现实的生活中,遇事时冲动,爱用武力、暴力来摆平一切,依靠暴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学习等不感兴趣,白天上课萎靡不振,谈到网上的游戏、聊天可以滔滔不绝,但是对真实生活中的事情却毫无反应,上网久了回到现实生活中却不会表达,无力和他人沟通,甚至出现不和同学、家长交谈的现象。产生心理上的孤独,为摆脱寂寞,便再回到网上交流,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不能自拔。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而本课题重点是研究中小学生对网络影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具体研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多视角调动了活动者参入的积极性。总之,加强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研究实施(一)、总体思路研究的总体思路是: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据实呈现青少年网络生活实际面貌。通过访谈、调查、实验、主题班会和干预研究,如实体现青少年网络生活事实。2、利用有限代表性样本进行具体个案研究。在课题能够把握的有限资源范围内,尽可能折射和代表我县城区与家村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状况。3、为解决青少年健康有利地使用网络提供参考意见。强调必须解决问题的理念,不只关注问题,必须找到促进青少年健康网络使用的有效途径及方法。运用网络环境,家校同步开展心理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二)、方式方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对比实验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学生主题班会讨论法等。并采用多种途径研究:1、抽样问卷调查及分析。对城区和农村中小学生上网状况对家长,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及分析,了解学生的上网的基本状况,揭示学生上网取向的目的所在,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真实的原始资料。根据调查,总结现在我县城乡学生上网取向的思想动态,挖掘上网行为问题的根本所在。2、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文明上网。学校做好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向学生展示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示负面的网络案例,使学生能分辨网络的利弊,能科学地认识并使用网络,能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3、正确思想引导,“变堵为疏”。我们认为学校单纯对学生上网进行“堵”、“截”、“阻”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学校应“变堵为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好微信、QQ、E-mail、论坛等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开通思想咨询信箱,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4、家校联合,促进教育。学校应与家长联合,畅通教育通道,形成教育合力,找出症结所在。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以减少孩子沉溺网络的可能性。5、适当的行为引导,转移学生兴趣。学校应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高现实交流和沟通能力,让学生体验现实活动和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减小网络的不当依赖,努力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用工具,而不是使其沉迷的深渊。(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研究内容:课题申报、宣传、发动、组织和培训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机构。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开展初步研究。完成学生学习习惯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分析、数据分析、个别访谈。达成目标:查找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心理、学业行为的内在关系;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2、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3月)研究内容:实施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全面实施学习习惯的教育干预和训练,并对优秀生、后进生的个案进行研究,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检测,撰写课题的中期报告,参加课题中期报告会暨实验学校现场交流会。达成目标:寻找一套高效能的学习习惯和一套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干预系统。阶段性成果:收集学生学习心理调节及学习习惯的矫正的若干个案分析,撰写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案研究报告、心理探究案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教育教学论文。3、实验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研究内容:继续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充实资料,总结、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准备上报有关部门验收。先进实验教师颁奖,参加结题报告。达成目标:完善高效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干预系统。阶段性成果:汇集学生学习心理调节及学习习惯的矫正的案例进行集锦和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指导、评估,申报、评奖,争取出版。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研究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我们提出“预防和引导、个性咨询、自我调控、自我教育”教育模式,使具有不良个性心理的学生有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预计的实施步骤是:问卷调查——个案分析——总结归纳——教育引导——效果反馈。三、研究的过程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主要拟定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的知识,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2、实施阶段: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活动、访谈调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以及阶段性研究总结。(1)、组织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2)、利用对学生情况掌握的优势,组织文明上网活动,主动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针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抵制纠正不良行为。在高年级开展了“睁开慧眼看网络”的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本身无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针对部分同学沉溺于社会上的网吧不能自拔的现象,开展了“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活动,在活动后我校大队部还制定了大安镇中心小学上网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对个别网瘾严重的学生单独立案,专人负责,及时注意心理波动,和家长联手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指导。(3)、利用校园网资源和一些绿色教育网站,强化学生的学习与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健康的上网。依靠校园网与因特网的连接为学生营造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教育资料,各类资料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实用、信息量大面广,并具交互功能。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来获取各类自主学习的资源,作为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帮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了基础。与我校的习惯养成教育有效结合,达到教育的有机融合。(4)、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利用各科正在进行的整合课,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多方转移学生上网无所事事的无聊行为,引导其正确上网科学上网。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渗透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的教育能否利用网络的优势(如网上搜索、信息下载等)来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育内容是否能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目标,也成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5)、依托家长学校,共同架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调查,了解到现在城区约有82%、农村约有65%的学生能够在家中上网,我们认识到这是拓展家长学校功能的重要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家长与社会等各方之间进行互动,聚集教育合力,这恰是发挥网络作用的最大优势和有效手段。四、研究结果:(一)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学生学习能力的得到发展。(1)收缴上有效问卷共200份调查问卷,对学生网络环境学习兴趣与意识做了调查在前测中学生喜欢上网的77.17%,喜欢电脑这一学习方式的83%,利用电脑主动学习的18.17%,完成作业的23.5%,通过前测我们了解到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如何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工具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却存在模糊认识。在中测的调查中学生喜欢上网的人数由原来的77.17%上升到94.83%,喜欢电脑这一学习方式的由原来的78.16%上升到88.9%,利用电脑主动学习的由原来的18.17%上升到82.11%。(2)阅读、写作综合能力的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的效果,课题组与2007年7月在课题研究一年时,对初中一年级网络实验班与非网络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调查。通过统计结果分析,我们从中发现,网络班阅读能力平均是78.62,非网络班阅读能力平均是72.6,表面上看差距好像并不特别明显,但在写作的统计中我们看到网络班写作能力平均为:85.59,平均字数是281;非网络班写作能力平均为66.19,平均字数是182。从数据的统计分析,网络班的综合能力明显好于非网络班。2、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为了观察与了解学生在课题实施中是否通过一系列基本上网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有效祢补网络对学生身体发育与视力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对4个实验班与4个非网络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的身心素质的调查。我们发现,接触网络较频繁的实验班级各项身体指标明显低于不经常接触网络的非实验班级。由此可见,计算机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着力分析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的各种成因,针对性地制定学生健康上网行为指引,编制学生上网休息操等,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我们明显发现,实验班的孩子身心素质的健康率有明显提高。3、学生健康上网健康心理素质得到了发展。通过对个案变化的分析,呈现出了学生在上网文明习惯、安全习惯、自我保护习惯及自我约束习惯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案一:靖边四中八(2)班学生陈雪阳,15岁,男。由于孩子从小由受到家庭溺爱,没有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情况下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网络上,他与老师及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和聊天中,总是出言不逊。课题实施阶段,家校沟通达成共识,使用系统的矫治策略,取得了双赢,家长、老师、学生皆大欢喜。个案二:靖边二中九(3)班学生黄天乐,15岁,男。该生对自我行为缺乏自制,在网络环境下常常无视操作规程,任意删除计算机信息与他人文件,也喜欢上网时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下载不良游戏。教师采用了削弱与增强法紧密结合,进行行为类化,让他从次上网实践着手,进行反思,每周进行考核和跟踪评估。从下可以看到他身上发生的变化。我们再听听黄天乐家长的体会:过去我们看见他总是愁眉不展,和他说不搭理,老师也不喜欢他,一年来经过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孩子反思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现在不仅上网时注意自控,连带其他时候,他也懂得用同样的道理指导自己,虽然仍有反复,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现在他就象名字一样:天天快乐!(二)课题促进教师的发展通过课题的实践,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网络道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老师,虽然如今的老师大多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但网络技能却不尽人意。因此随着课题的深入,我们从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与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两个纬度,促使学校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现在我们的教师能与学生共用同一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可以针对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比较熟练地加以处理、解决。(三)课题促进学校新型德育模式的构建为了增强课题实施的有效性,学校构建起校园道德网络体系,加强校园网建设,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我们完善了校园网,并通过宽带接入方式将校园网接入Inter网,在校园网中提供了丰富的,学生关心的,有利于他们成长信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倡导学生共同参与校园网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上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开设教师、学生个人主页,组织各种竞赛,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和评价水平。同时还开设了家校留言板、论坛等专栏,鼓励学生甚至家长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和捆扰,通过校园网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课题实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四)总结了一些有效教育策略。1、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校日常道德教育工作中。今天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空间,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和挑战。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言行的是他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要把网络德育教育纳入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学生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与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2、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是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保障。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也不是全无法规和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向学生灌输应遵守网络规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不应该做的,如果我违反了规则,我会受到什么惩罚。3、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在培养孩子健康上网行为习惯时,我们可以考虑分以下几步进行教育(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了。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的时间有多长,就得严格遵守;认识到无意识上网、浏览不良内容这些坏处,就得在上网时倍加注意,确保安全上网;意识到了不良上网习惯的危害,就得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上网计划,就得定时定量地去完成。(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学生,已经认识到打网络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了,可一走进网络就忘乎所以,无法把握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是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实践中,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对于一些少儿不宜的网络领域坚决不要浏览。(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上网时间超过了,发现上网时自己目的有了偏差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上网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健康的上网行为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进入了自由王国,觉得再也不必刻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地做惯性运动。五、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1、结果分析(1)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对青少年身心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2)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网络对青少年身心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2、我们的思考与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相比较,其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2)加大力度,逐步实现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权益保护机构的网络化。(3)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加强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工作,正确制定应对措施。(5)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