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伊春市丰城剑南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发明于宋代的是()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参考答案:D【考点】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本题以四大发明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宋代发明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A、火药出现于唐朝末年,排除;B、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发明,排除;C、造纸术发明于汉代,排除;D、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掌握:火药出现于唐朝末年;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发明;造纸术发明于汉代;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B.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C.封建文人有了臼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可以看出书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不同的需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无法看出统治者的对文化的统治是否减弱的问题,故B、D项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故应选A。3.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参考答案:D【详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体现的是法家与时俱进的主张,D项主张法治,属于法家观点,故答案为D项。A项是儒家主张,B项是道家主张,C项是墨家主张,均排除。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A5.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下列画作处于该图第二个高峰期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
D.《墨兰图》参考答案:C6.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A.有利于实现自强和求富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C.表明近代海权意识增强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参考答案:C近代社会海洋霸权主义兴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传统思想的转变,故选C;材料与洋务运动思想无关,排除A;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B;政府被动挨打局面并未因为洋务运动而得到根本改变,排除D。7.张謇是晚清民国初年最有影响的商界人物。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力主清廷予以镇压,不久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他转而支持共和,通电要求清帝退位。由此可知其政治态度属于A.洋务派 B.立宪派 C.革命派 D.保皇派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兴办了一批洋务企业,多属官僚性质和官商合办性质,而张骞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实业救国”,故A项错误;立宪派是在清末新政时期形成的,主张政治民主化和工业近代化,其政治立场不坚定,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也是因为立宪派的摇摆不定的立场,故B项正确;革命派主张坚定的民主共和之路,反对清政府,故C项错误;保皇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不主张清帝退位,故D项错误。8.下表是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大事记:上述内容说明二二八事件A.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B.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C.缘于日本在台的奴化教育D.是解放战争的组成部分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材料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发对国民党统治的群众运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答案为D。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共的信息,A错误。结合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台湾已经光复,受当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今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是国民党政府造成的,是1949年内战的结果,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日本的奴化,台湾的起义主要是与国民政府统治相关,C错误。9.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参考答案:A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大量使用童工,导致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A正确;B中催生不符合材料主旨;福利国家是二战后普遍实施,C错误;D中缓解劳动力不符合事实。10.
《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A.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
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C.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
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参考答案:A(3分)BC(1分)D(0分)11.“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植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反映的耕作技术是()A.垄作法
B.代田法
C.耕耙耱技术
D.耕耙技术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翻译题干内容可知: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可见题干反应的耕作技术是垄作法,正确答案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12.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玄学的出现反映了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参考答案:B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玄学是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可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也说明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摆脱儒学束缚,故B项正确,C项错误;D项材料未反映,故排除。
13.以鲜血而赢得胜利,自是其价值的充分体现。以鲜血而换来失败,也可能不是无谓的,即所谓“血的教训”。一个失败的民族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下列历史事件中不符合“血的教训”的是A.鸦片战争结束后“天朝”额手相庆,欢喜依旧B.甲午战争之后康梁维新党仿效日本,实行变法C.南昌起义后,毛泽东率领残余力量走上井冈山D.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加快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参考答案:A14.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参考答案:A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市民文学开始兴起”错误,排除B;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无法体现“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15.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日本纱印度纱1918.5—1919.470891392511919.5—1920.434177138906增减-36714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参考答案:C16.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1942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将美国提供的贷款除了用于军事之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国民政府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C项正确;A、D材料都没有体现;国民政府从1937年开始大规模抗日,而材料中的贷款是1942年,故B项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7.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参考答案:B根据题干“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可知贵族世袭特权遭到破坏,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排除A,B项正确。C项是在秦朝确立,不符合题干中“大黄金时代”,排除。D项“大一统”局面也与题干中“大黄金时代”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8.“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参考答案:A材料表明,罗马歧视和限制妇女现象并不像传统农业社会那样严重,这是因为罗马法规定借助于法律调解纠纷,从而在家庭关系上制约了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权益,故A项正确;“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说明罗马的家庭结构是家长制,妇女的家庭地位与男子并不平等,故B项错误;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故C项错误;“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说明实行了强有力的集权体制,D错误。19.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出礼则入刑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D.以刑代礼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材料所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律体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论语》的内容,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A项错误;“出礼则入刑”,这正是对西周法律体系的概括,故B项正确;“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这同样是《论语》的内容,也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C项错误;“以刑代礼”,这明显与重视宗法分封制的西周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20.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倾向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精神牧师”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参考答案:D21.区域经济集团有四个层次: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其中共同市场的含义是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以下经济组织把共同市场作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共体
B.欧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参考答案:A2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西周时以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重大事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青铜器上的铭文不是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排除。材料说明充分发挥文书功能,故C排除。青材料无法体现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金文23.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参考答案:C24.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
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
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的挑战参考答案:B25.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参考答案:【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B解析:生产技术的复杂化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而垄断组织的出现也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正确选项是B;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A项与材料所述不一致;D项叙述错误,垄断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思路点拨】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找出题干中的因果关系。26.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C.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参考答案:C国民党只有在抗战初期执行的才是较为积极的杭战态度和政策,在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之后,其政策的重点就变为“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故A错误;运动战是国民党抗战采取的办法,故B错误;国民党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同日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故C正确。“国民党执行片面杭战路线”,即只依靠政府军而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27.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股票,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C.计划经济的盛行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参考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反映,股票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表现。故二者的并存体现了当时的上海经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故选B。A、C、D三项均无法全面体现材料内容。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28.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9.“他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文中□□□□中应为(
)A.数学计算
B.实验事实
C.力学定律
D.自然哲学参考答案:B30.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全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参考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1)活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述。由材料中的“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以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可以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可以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可从中国自身努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结合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参与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与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直接相关;由材料中的“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可以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可知也与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有关。名师点睛:这一题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这一史实来考查中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同时也隐性介入了抗日战争这一热点问题,由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年初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这一次重大修改,让我们再次关注了抗战历史,形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让更多人开始讨论抗战历史,关注抗战历史,高考试题再次给予关注也是情理之中。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和概括材料信息以及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试题深深折射出中国的大国自信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主题。32.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四
(1)根椐材料一概括西欧经济扩张具有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10分)
材料二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年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呈现出哪两大体系?并简要分析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3)材料三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评价中美两国改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6分)
材料四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4)材料四的作者站在什么史观的角度看待当今世界发展模式?纵观四则材料,你对近代以来世界发展模式有何认识?(6分)参考答案:(1)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三点即可)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答其一即可)(2分)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2分)(2)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分)(只要答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可得分)原因: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②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大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③美苏势均力敌,形成两极格局。(6分)(3)方法:对比分析法(或综合分析法)。(2分)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4)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2分,答其一即可)认识:①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②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③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4分,两点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一: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1)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2)变化: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评价: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