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证明标准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1.gif)
![证据法学-证明标准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2.gif)
![证据法学-证明标准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3.gif)
![证据法学-证明标准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4.gif)
![证据法学-证明标准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133b10cfa741abd0824cb60b01cc00e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现代诉讼制度中的复杂的证据规则,在自然科学看来简直是一种无稽之谈。如果单凭法官的理性、道德与经验,就能确定已经过去的事实,那么从逻辑上说,这种规则已经排除了证据的作用。相反,当代证据制度又否定概率论的科学内涵,认为统计概率在实际运用中的本质往往难以被全面地认识,因而错误地强调概率原理尚不能替代证据法则的观念,致使证据规则始终陷入在社会一般经验的窠臼。
——[美]弗朗克(T·Flank)《令人生疑的法院》
1现代诉讼制度中的复杂的证据规则,在自然科学看2第十五讲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概述二、证明标准的争论三、证明标准的应用2第十五讲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概述3一、证明标准概述证明标准的概念:又称证明要求、证明任务,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3一、证明标准概述证明标准的概念:4证明标准的意义:
1、证明标准是当事人履行证明责任的灯塔;
2、证明标准是事实认定者决定具体事实能否认定的行为准则。4证明标准的意义:5二、证明标准的争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的导火线樊崇义教授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发表的《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一文,引发了诉讼法学界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巨大争议。客观真实观的代表人物陈光中教授从捍卫客观真实理论的立场出发,先后发表了《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检察日报2000年7月13日)、《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两篇论文。5二、证明标准的争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一6(二)我国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
该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诉讼领域,完全能够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或案件的真实情况;2、我国诉讼中的证明任务即在于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3、在诉讼活动中,查明案件客观真实的具体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6(二)我国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该7
其中,案件事实清楚,是指相关的构成要件事实都已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则是指: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4、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以上4条必须同时具备,才算证据确实、充分。7其中,案件事实清楚,是指相关的构成要件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真实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4个要件结果:唯一性、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真实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4个要9(三)反对客观真实的各种批判理论
1、法律真实理论所谓法律真实,是指公、检、法机关在诉讼证明过程中,运用证据对案件真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从法律的角度认为是真实的程度。
9(三)反对客观真实的各种批判理论1、法律真实10
法律真实论者认为,诉讼证明中的法律真实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1)法律真实不属于主观真实的范畴,而是建立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真实,是含有客观真实内容的真实。(2)法律真实虽然包含有客观真实的内容,但法律真实并不等于客观真实。(3)法律真实在一定的基础上是以概率为基础的,主张以“排除合理怀疑”作为刑事证明的标准。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客观真实是司法证明的目的,法律真实是司法证明的标准。10法律真实论者认为,诉讼证明中的法律真实樊崇义:从“排除合理怀疑”
看实体真实相对性11樊崇义:从“排除合理怀疑”
看实体真实相对性1112
2、相对真实论(卞建林)该观点认为,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理解上存在不足,片面强调认识论的唯物论,即反映论、可知论,却忽略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曲解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诉讼中的证明要达到“客观真实”,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法律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作为诉讼证明的必须达到的标准,是非理性的。
——内心确信122、相对真实论(卞建林)13
3、误区论(陈瑞华)
“误区论”论者认为,由于诉讼以解决利益争端为目的,受到程序法的严格限制和规范,还涉及一系列法律价值的实现和选择过程,因此围绕证据的运用所进行的活动都是以解决利益争端为目的的法律实施活动,其中尽管包括认识过程,但绝不等同于认识活动。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导致三大诉讼都将司法机关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证明标准确定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客观真实标准的原因。
——排除合理怀疑133、误区论(陈瑞华)14(四)客观真实论者的回应陈光中、张继成、张建伟:
1、证据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司法人员能够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即如何保证其主观符合客观,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
2、哲学上的认识论与诉讼证明中的认识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证据制度的理论指导。
14(四)客观真实论者的回应陈光中、张继成、张建伟:153、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是客观真实的基本内涵。相对真实论者模糊了真实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否认将认识论作为证据法的指导理论的“误区论”,其理论本身就是误区,因为这会导致将诉讼事实或法律事实神秘化。
5、法律真实论者不承认客观真实,必然不同程度地会走向不可知论。
153、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16(五)争论的结果和意义争论的结果:排除合理怀疑被写入中国法争论的意义:提升了对程序价值和证据规则价值的认识
16(五)争论的结果和意义争论的结果:排除合理怀疑被写入中国17三、证明标准的应用(一)证明标准的层次性(二)刑事证明标准(三)民事证明标准(四)行政诉讼证明标准17三、证明标准的应用(一181、绝对确定:最高证明标准2、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3、明晰且有说服力的证据4、优势证明5、可成立的理由(盖然性理由)6、合理相信7、有合理的怀疑8、怀疑9、没有信息9层次(一)证明标准的层次性10090705030181、绝对确定:最高证明标准9层次(一)19AbsoluteproofBeyondareasonabledoubtClearandconvincingevidencePreponderanceoftheevidenceProbablecause5070901003019Absoluteproof5070901003020盖然性等级绝对可能绝对不可能可能与否不明无可能0.75相对可能可能最大价值的盖然性实体事实和重要程序事实较高价值的盖然性有价值的盖然性一般程序事实无价值的盖然性20盖然性等级绝对可能绝对不可能可能与否不明无可能0.75相21(二)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审判定罪)英美法系:beyondreasonabledoubt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确立于18世纪初期,最初仅适用于死刑案件,后扩展至所有刑事案件.
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Winship案的判决中,认为:以“无合理怀疑”为有罪心证门槛是为了适用刑事法时能赢得社会的尊敬与信赖,若采用较低的心证门槛致社会大众不确定被定罪之人是否确实有罪,将会减损刑事法的道德力量。在今日自由社会下,人们坚信,除非适当的审判者有极强的确信,否则政府不能判一个人有罪。21(二)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审判定罪)英美法系:beyon22什么是“排除合理怀疑”:众说纷纭
1、将排除合理怀疑与人们在日常生活状态中作出重要决定时的心理状态相比
2、要求合理怀疑必须是由理由的怀疑
3、排除合理怀疑是被告有罪的一种坚定确信
4、排除合理怀疑是一种道德上的确定性5、从数量上界定排除合理怀疑(90%以上)
——详情参见陈永生:《排除合理怀疑及其在西方面临的挑战》,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22什么是“排除合理怀疑”:众说纷纭2312AngryMen2312AngryMen24大陆法系:内心确信
《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53条:法律并不考虑你们通过何种途径达成内心确信;法律并不要求你们必须追求充分和足够的证据;法律只要求你们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凭自己的诚实和良心,依靠自己的理智,根据有罪证据和辩护理由,形成印象,作出判断。法律只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已形成内心确信?这是你们的全部职责所在。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形成的那种内心信念为“心证”,当此“心证”达到深信不疑或者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便形成确信。24大陆法系:内心确信25中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2款(新增)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如何理解?25中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如何理解?推荐阅读文献1、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中外法学,2012年第6期2、李训虎:“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叙事,法学家2012/05
26推荐阅读文献1、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中外法学27案例讨论[基本案情]:某城市巡警在午夜拦查了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并且在其车后架上的麻袋里发现了一具女尸。该男子解释说,他在一个垃圾堆上见到这个麻袋,以为里面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想驮回家去看看。关于女尸,他一无所知。警察不相信他的“鬼话”,便带回公安局讯问。经过一番“较量”,该男子“供认”了自己强奸杀人的“事实”。但是后来在法庭上,被告人翻供,声称受到了刑讯逼供。法官经过对看守所有关人员的调查,认定被告人确实曾经受到过刑讯逼供。在本案中,公诉方除了被告人口供笔录和证明被告人曾在深更半夜骑车驮着一具女尸的证据之外,没有其他证据。27案例讨论[基本案情]:某城市巡警在午夜拦查了一个骑自行车28[问题]:假如你是法官或者陪审员,请分别根据“排除合理怀疑”、“内心确信”以及我国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分析能否给被告人确定有罪?28[问题]:29(三)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英国法上刑事案件需要比民事案件更高的证明标准。但必须注意民事和刑事案件都没有绝对的标准,民事法庭上审理欺诈案件所要求的盖然性当然会高过于过失案件。
——丹宁
法律出版社29(三)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国法上刑事案件需30从美国辛普森案看刑、民证明标准的差异
辛普森案是美国20世纪末争论最大的案件。辛普森是美国橄榄球明星后来进军好莱坞娱乐圈。1994年6月12日晚辛普森前妻尼科尔·布朗及其男友罗纳德·戈德曼被人残忍杀害。辛普森本人成为警方最大的嫌疑犯。但在随后的法院审理中辛普森高薪聘请了大律师团(梦幻律师团)为自己辩护。经过474天的审理,1995年10月3日,陪审团宣告辛普森无罪。受害者亲属对判决不满,又将他告到民事法院,1997年,亲属获得了3350万美元。30从美国辛普森案看刑、民证明标准的差异辛普森案31英美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盖然性占优势如果证据已经达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法官可以说:“存在的可能性比不存在的可能性大”,那么这种证明责任已经完成了。但是如果这种事实存在的可能性与不存在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话,证明责任就没有完成。
——丹宁31英美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盖然性占优势32英国:原则上盖然性占优势(Preponderanceofprobability)美国:原则上优势证据(Preponderanceofevidence)就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本身而言,英美国家也有层次性,即在原则上以盖然性占优势为标准的同时,在一些特殊案件中也采取更高的标准,如在欺诈、身份关系等领域,采取清楚且有说服力的标准(clearandconvincingevidence)32英国:原则上盖然性占优势(Preponderanceo33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盖然性的三个层次:相对占优的盖然性较高程度的盖然性明显的盖然性(非常可能的)一般以较高程度的盖然性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但对于某些特殊事实的证明,也允许采用推定或者释明的方式证明(相对占优的盖然性)33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证明标准:34中国的民事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法》本身没有直接规定,但传统理论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最高法院《民事证据规定》第73条: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34中国的民事证明标准:35(四)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外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原则上界于刑事证明标准与民事证明标准之间。中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35(四)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外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36
现代诉讼制度中的复杂的证据规则,在自然科学看来简直是一种无稽之谈。如果单凭法官的理性、道德与经验,就能确定已经过去的事实,那么从逻辑上说,这种规则已经排除了证据的作用。相反,当代证据制度又否定概率论的科学内涵,认为统计概率在实际运用中的本质往往难以被全面地认识,因而错误地强调概率原理尚不能替代证据法则的观念,致使证据规则始终陷入在社会一般经验的窠臼。
——[美]弗朗克(T·Flank)《令人生疑的法院》
1现代诉讼制度中的复杂的证据规则,在自然科学看37第十五讲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概述二、证明标准的争论三、证明标准的应用2第十五讲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概述38一、证明标准概述证明标准的概念:又称证明要求、证明任务,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3一、证明标准概述证明标准的概念:39证明标准的意义:
1、证明标准是当事人履行证明责任的灯塔;
2、证明标准是事实认定者决定具体事实能否认定的行为准则。4证明标准的意义:40二、证明标准的争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的导火线樊崇义教授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发表的《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一文,引发了诉讼法学界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巨大争议。客观真实观的代表人物陈光中教授从捍卫客观真实理论的立场出发,先后发表了《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检察日报2000年7月13日)、《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两篇论文。5二、证明标准的争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一41(二)我国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
该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诉讼领域,完全能够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或案件的真实情况;2、我国诉讼中的证明任务即在于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3、在诉讼活动中,查明案件客观真实的具体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6(二)我国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该42
其中,案件事实清楚,是指相关的构成要件事实都已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则是指: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4、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以上4条必须同时具备,才算证据确实、充分。7其中,案件事实清楚,是指相关的构成要件事4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真实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4个要件结果:唯一性、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真实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4个要44(三)反对客观真实的各种批判理论
1、法律真实理论所谓法律真实,是指公、检、法机关在诉讼证明过程中,运用证据对案件真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从法律的角度认为是真实的程度。
9(三)反对客观真实的各种批判理论1、法律真实45
法律真实论者认为,诉讼证明中的法律真实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1)法律真实不属于主观真实的范畴,而是建立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真实,是含有客观真实内容的真实。(2)法律真实虽然包含有客观真实的内容,但法律真实并不等于客观真实。(3)法律真实在一定的基础上是以概率为基础的,主张以“排除合理怀疑”作为刑事证明的标准。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客观真实是司法证明的目的,法律真实是司法证明的标准。10法律真实论者认为,诉讼证明中的法律真实樊崇义:从“排除合理怀疑”
看实体真实相对性46樊崇义:从“排除合理怀疑”
看实体真实相对性1147
2、相对真实论(卞建林)该观点认为,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理解上存在不足,片面强调认识论的唯物论,即反映论、可知论,却忽略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曲解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诉讼中的证明要达到“客观真实”,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法律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作为诉讼证明的必须达到的标准,是非理性的。
——内心确信122、相对真实论(卞建林)48
3、误区论(陈瑞华)
“误区论”论者认为,由于诉讼以解决利益争端为目的,受到程序法的严格限制和规范,还涉及一系列法律价值的实现和选择过程,因此围绕证据的运用所进行的活动都是以解决利益争端为目的的法律实施活动,其中尽管包括认识过程,但绝不等同于认识活动。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导致三大诉讼都将司法机关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证明标准确定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客观真实标准的原因。
——排除合理怀疑133、误区论(陈瑞华)49(四)客观真实论者的回应陈光中、张继成、张建伟:
1、证据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司法人员能够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即如何保证其主观符合客观,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
2、哲学上的认识论与诉讼证明中的认识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证据制度的理论指导。
14(四)客观真实论者的回应陈光中、张继成、张建伟:503、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是客观真实的基本内涵。相对真实论者模糊了真实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否认将认识论作为证据法的指导理论的“误区论”,其理论本身就是误区,因为这会导致将诉讼事实或法律事实神秘化。
5、法律真实论者不承认客观真实,必然不同程度地会走向不可知论。
153、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51(五)争论的结果和意义争论的结果:排除合理怀疑被写入中国法争论的意义:提升了对程序价值和证据规则价值的认识
16(五)争论的结果和意义争论的结果:排除合理怀疑被写入中国52三、证明标准的应用(一)证明标准的层次性(二)刑事证明标准(三)民事证明标准(四)行政诉讼证明标准17三、证明标准的应用(一531、绝对确定:最高证明标准2、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3、明晰且有说服力的证据4、优势证明5、可成立的理由(盖然性理由)6、合理相信7、有合理的怀疑8、怀疑9、没有信息9层次(一)证明标准的层次性10090705030181、绝对确定:最高证明标准9层次(一)54AbsoluteproofBeyondareasonabledoubtClearandconvincingevidencePreponderanceoftheevidenceProbablecause5070901003019Absoluteproof5070901003055盖然性等级绝对可能绝对不可能可能与否不明无可能0.75相对可能可能最大价值的盖然性实体事实和重要程序事实较高价值的盖然性有价值的盖然性一般程序事实无价值的盖然性20盖然性等级绝对可能绝对不可能可能与否不明无可能0.75相56(二)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审判定罪)英美法系:beyondreasonabledoubt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确立于18世纪初期,最初仅适用于死刑案件,后扩展至所有刑事案件.
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Winship案的判决中,认为:以“无合理怀疑”为有罪心证门槛是为了适用刑事法时能赢得社会的尊敬与信赖,若采用较低的心证门槛致社会大众不确定被定罪之人是否确实有罪,将会减损刑事法的道德力量。在今日自由社会下,人们坚信,除非适当的审判者有极强的确信,否则政府不能判一个人有罪。21(二)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审判定罪)英美法系:beyon57什么是“排除合理怀疑”:众说纷纭
1、将排除合理怀疑与人们在日常生活状态中作出重要决定时的心理状态相比
2、要求合理怀疑必须是由理由的怀疑
3、排除合理怀疑是被告有罪的一种坚定确信
4、排除合理怀疑是一种道德上的确定性5、从数量上界定排除合理怀疑(90%以上)
——详情参见陈永生:《排除合理怀疑及其在西方面临的挑战》,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22什么是“排除合理怀疑”:众说纷纭5812AngryMen2312AngryMen59大陆法系:内心确信
《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53条:法律并不考虑你们通过何种途径达成内心确信;法律并不要求你们必须追求充分和足够的证据;法律只要求你们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凭自己的诚实和良心,依靠自己的理智,根据有罪证据和辩护理由,形成印象,作出判断。法律只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已形成内心确信?这是你们的全部职责所在。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形成的那种内心信念为“心证”,当此“心证”达到深信不疑或者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便形成确信。24大陆法系:内心确信60中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2款(新增)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如何理解?25中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如何理解?推荐阅读文献1、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中外法学,2012年第6期2、李训虎:“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叙事,法学家2012/05
61推荐阅读文献1、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中外法学62案例讨论[基本案情]:某城市巡警在午夜拦查了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并且在其车后架上的麻袋里发现了一具女尸。该男子解释说,他在一个垃圾堆上见到这个麻袋,以为里面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想驮回家去看看。关于女尸,他一无所知。警察不相信他的“鬼话”,便带回公安局讯问。经过一番“较量”,该男子“供认”了自己强奸杀人的“事实”。但是后来在法庭上,被告人翻供,声称受到了刑讯逼供。法官经过对看守所有关人员的调查,认定被告人确实曾经受到过刑讯逼供。在本案中,公诉方除了被告人口供笔录和证明被告人曾在深更半夜骑车驮着一具女尸的证据之外,没有其他证据。27案例讨论[基本案情]:某城市巡警在午夜拦查了一个骑自行车63[问题]:假如你是法官或者陪审员,请分别根据“排除合理怀疑”、“内心确信”以及我国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分析能否给被告人确定有罪?28[问题]:64(三)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英国法上刑事案件需要比民事案件更高的证明标准。但必须注意民事和刑事案件都没有绝对的标准,民事法庭上审理欺诈案件所要求的盖然性当然会高过于过失案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勤径学升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
- 高利贷借款合同在2025年的法律地位分析
- 2025年居民共同租赁居住环境协议
- 2025年甲氨蝶呤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数字电视有条件接收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全屋定制用品合同样本
- 2025年专利共有权策划协议样本
- 2025年中学生实验操作安全协议
- 2025年碳酸丙烯酯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会议中心使用协议
- 外科手术及护理常规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解读课件完整版
- 学校开学教师安全培训
- 出口潜力分析报告
- 晋升的述职报告
- 档案盒(文件盒)标签模板(正面、侧面)
- 消防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进度网络图
- 微信视频号运营技巧攻略详解全套
- 2023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期末复习完成句子专项练习
-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