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课件_第1页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课件_第2页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课件_第3页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课件_第4页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单元操作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

1绪论绪论20.1化工(制药)生产与单元操作1.化工生产过程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物后处理物理过程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器物理过程单元操作0.1化工(制药)生产与单元操作1.化工生产过程原料预30.1化工(制药)生产与单元操作2.单元操作(UnitOperation)

单元操作按其遵循的基本规律分类:(1)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流体输送、沉降、过滤、固体流态化等;(2)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3)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萃取、结晶、干燥、膜分离等;0.1化工(制药)生产与单元操作2.单元操作(Uni40.1化工(制药)生产与单元操作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结构;单元操作设备选型设计计算。研究内容高效率、低能耗、环保;开发新的单元操作单元操作集成工艺与技术。研究方向3单元操作的研究内容与方向:0.1化工(制药)生产与单元操作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研50.2单位制与单位换算一、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基本单位:选择几个独立的物理量,根据方便原则规定单位;导出单位:由有关基本单位组合而成。单位制度的不同,在于所规定的基本单位及单位大小不同。0.2单位制与单位换算一、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60.2单位制与单位换算基本单位:7个,化工中常用有5个,即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温度(K),物质的量(摩尔)国际单位制SI制基本单位:长度(厘米cm),质量(克g),时间(秒s)物理单位制CGS制基本单位:长度(米),重量或力(千克力kgf),时间(秒)工程单位制我国法定单位制为国际单位制(即SI制)二、常用单位制0.2单位制与单位换算基本单位:7个,化工中常用有5个,即7三、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换算因数:同一物理量,若单位不同其数值就不同,二者包括单位在内的比值称为换算因数(见附录二中)经验公式的单位换算经验公式是根据实验数据整理而成的,式中各符号只代表物理量的数字部分,其单位必须采用指定单位。0.2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三、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换算因数:同一物理量,若单位80.3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一、物料衡算

1、画出流程示意图,标出物料流向与流量、组成等;物料衡算的步骤2、用虚线划出衡算范围;3、定出衡算基准;4、列出衡算式并求解。0.3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一、物料衡算1、画出流程示意9二、能量衡算

机械能、热量、电能、磁能、化学能、原子能等统称能量,化工生产中常以热量为主,下面以热量衡算为例说明能量衡算过程。注意:作热量衡算时,由于焓是相对值,与温度基准有关,故应说明基准温度。习惯上选0℃为基温,并规定0℃时液态的焓为零。0.3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二、能量衡算机械能、热量、电能、磁能、化学能、原子能等100.4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

1、传递过程(从物理本质上说又下列三种)(1)动量传递过程(单相或多相流动);(2)热量传递过程——传热(3)质量传递过程——传质上表所列各单元操作皆归属传递过程,于是,传递过程成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也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三传一反构成各种工艺制造过程,三传又有彼此类似的规律可以合在一起研究,形成传递过程这门学科,是单元操作在理论方面的深入发展0.4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1、传递过程(从物理本质上说110.4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2、研究方法论必要性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学科,对一些过程作出如实的、逼真的数学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采用直接的数学描述和方程求解的方法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探求合理的研究方法是发展这门工程学科的重要方面。(1)试验研究方法(经验方法)优点、不足(2)数学模型方法(半理论半经验方法)必要性、广泛被应用0.4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2、研究方法论120.5

化工原理课程所回答的问题(1)如何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点,进行“过程和设备”的选择,以适应指定物系的特征,经济而有效地满足工艺要求(2)如何进行过程的计算和设备的设计。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实验以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3)如何进行操作和调节以适应生产的不同要求。在操作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缘由。当然,当生产提出新的要求而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发展新的单元操作时,已有的单元操作发展的历史将对如何根据一个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发展一个有效的过程,如何调动有利的并克服不利的工程因素发展一种新设备,提供有用的借鉴。

0.5化工原理课程所回答的问题(1)如何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13离心泵离心泵14换热器换热器15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16填料塔填料塔17板式塔板式塔18第一章流体流动流体流动规律是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基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流动阻力及流量计算(2)流动对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的影响(3)流体的混合效果第一章流体流动流体流动规律是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基础,191.1.1重要概念一.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密度.公式:

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

m--------流体的质量,kg;

V--------流体的体积,m3。在研究流体流动时,若压力与温度变化不大时,则可认为液体的密度为常数。密度为常数的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严格说来,真实流体都是可压缩流体,不可压缩流体只是在研究流体流动时,对于密度变化较小的真实流体的一种简化。本章中如不加说明均指不可压缩流体。1.1.1重要概念一.密度201.1.1重要概念二.气体密度一般来说气体是可压缩的,称为可压缩流体。但是,在压力和温度变化率很小的情况下,也可将气体当作不可压缩流体来处理。当气体的压力不太高,温度又不太低时,可近似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密度。由

计算

p--------气体的绝对压强,kPa或kN/m2;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kmol;

T--------气体的绝对温度,K;

R--------气体常数,8.314kJ/(kmolK)。1.1.1重要概念二.气体密度211.1.2流体的静压强

一.静压强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或称为静压强。其表达式为

式中p--------流体的静压强,Pa;

FV-------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上的力,N;

A--------作用面的面积,m2。1.1.2流体的静压强一.静压强221.1.2流体的静压强二.静压强的单位1.

按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其单位应为Pa,也称为帕斯卡。其105倍称为巴(bar),

即1bar=105Pa。常用单位有:Pa、KPa、Mpa。2.

直接以液柱高表示:mH2O、cmCCl4、mmHg等。3.以大气压强表示:atm(物理大气压)、at(工程大气压)

1atm=1.013105Pa=10.33mH2O=760mmHg

1at=9.81104Pa=10mH2O=735mmHg1.1.2流体的静压强二.静压强的单位231.1.2流体的静压强三.静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对压强(ata):以绝对真空为基准量得的压强;表压强(atg):以大气压强为基准量得的压强。

真空度表压强以大气压为起点计算,所以有正负,负表压强就称为真空度,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注意符号:atm--------物理大气压;

at--------工程大气压;

ata--------绝对压强;

atg--------表压强。1.1.2流体的静压强三.静压强的表示方法241.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是描述静止流体内部,流体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当流体质量一定时,其重力可认为不变,而压力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实质上是描述静止流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p2=p1+ρg(Z1-Z2)

(2)p=p0+ρgh (3)

1.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251.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重点讨论:1.方程应用条件:静止,连续,同一流体。静止------受力平衡连续------能够积分同一流体------密度一定2.

当p0一定时,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力与流体密度ρ和所处高度h有关。所以同一高度处静压力相等。3.当表面压强p0变化时,内部压强p也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4.

由p=p0+ρgh可得:h=P表/ρg这就是用流体高度表示压强单位的计量依据。从公式可知,密度ρ会有影响,因此必须注明流体的名称。静力学基本方程主要应用于压强,压强差,液面等方面的测量。U型测压管、U型压差计、微差压差计、玻璃管液面计和液封高度的确定均可以此计算。1.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重点讨论:261.2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化工生产中的流体极大多数在密闭的管道或设备中流动,本节主要讨论流体在管内流动的规律,即讨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体所具有的位能、静压能和动能是如何变化的规律。从而为解决流体流动这一单元操作中出现的工程问题打下基础。流体流动应服从一般的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从这些守恒原理可得到反映流体流动规律的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质量守恒)柏努利方程式(能量守恒)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程式,请大家注意。1.2流体在管内的流动化工生产中的流体极大多数在密闭的管271.2.1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若流体量用体积来计算,称为体积流量,以Vs表示,其单位为m3/s;若流体量用质量来计算,则称为质量流量,以ws表示,其单位为kg/s。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关系为:ws=Vsρ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注意,流量是一种瞬时的特性,不是一段时间的累计量。1.2.1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281.2.2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所流经的距离称为流速。以u表示,其单位为m/s。

流体流过管路时,在管路任一截面上各点的流速沿管径而变化,即在管截面中心处流速最大,越靠近管壁流速就越小,在管壁处的流速为零。流体在管截面上各点的流速分布规律较为复杂,在工程中为简便起见,流速通常采用整个管截面上的平均流速,即用流量相等的原则来计算平均流速。其表达式为:

式中A--------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管路截面积,m2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为:ws=Vsρ=uAρ

1.2.2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所流经的距离称为流291.2.2流速由于气体的体积流量随温度和压强而变化,因而气体的流速亦随之而变。因此采用质量流速就较为方便。质量流速即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路截面积的质量,以G表示,其表达式为:

式中G--------质量流速,亦称质量通量;kg/m2s。1.2.2流速由于气体的体积流量随温度和压强而变化,因而气301.2.3管路直径的估算及选择一般管路的截面均为圆形,若以d表示管路内径,则

于是。所以流体输送管路的直径可根据流量及流速进行计算,所以选择的u越小,则d越大,那么对于相同的流量,所用的材料就越多,所以材料费、检修费等基建费也会相应增加。相反,选择的u越大,则d就越小,材料费等费用会减少,但由于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的阻力与u成正比,所以阻力损失会增大,即操作费用就会增加。所以应综合考虑,使两项费用之和最小。通常流体流动允许压强降:水24.5kpa/100m管空气5.1kpa/100m管可以此来衡量所选择的管径是否合适。对于长距离与大流量输送流体,d应按前述的经济核算原则进行选择;而对于车间内部,通常管道较短,也不太粗,这时可根据经验来选择d。一般液体流速为0.5—3m/s,气体为10—30m/s,蒸汽为20—50m/s。1.2.3管路直径的估算及选择一般管路的截面均为圆形,若以31某些流体在管路中常用流速范围某些流体在管路中常用流速范围321.2.4连续性方程

设流体在管道中作连续稳定流动,从截面2--2流出,若在管道两截面之间流体无漏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截面1--1进入的流体质量流量ws1应等于从2--2截面流出的流体质量流量ws2,即ws1=ws2

因为ws=uAρ,所以u1A1ρ1=u2A2ρ2

此关系可推广到管道的任一截面,即

ws=u1A1ρ1=u2A2ρ2=uAρ=常数上式称为连续性方程。若流体不可压缩,ρ=常数,则上式可简化为

Vs=u1A1=u2A2=uA=常数

1.2.4连续性方程331.2.4连续性方程由此可知,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中,流体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成反比,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亦然。管道截面大多为圆形,故连续性方程又可改写为:

由上式可知,管内不同截面流速之比与其相应管径的平方成反比。1.2.4连续性方程由此可知,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341.2.5柏努利方程

在上图所示的稳定流动系统中,流体从1--1截面流入,从2--2截面流出。流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有以下几种形式:1.

位能相当于质量为m的流体自基准水平面升举到某高度Z所作的功,即位能=mgZ位能的单位[mgZ]=kgm=Nm=J

2.动能质量为m、流速为u的流体所具有的动能为动能=动能的单位

1.2.5柏努利方程在上图所示的稳定流动系统中,流体从1351.2.5柏努利方程3.静压能设质量为m、体积为V1的流体通过如图所示的1-1截面时,把该流体推进此截面所流经的距离为V1/A1,则流体带进系统的静压能为:输入静压能=p1A1V1/A1=p1V1

静压能的单位

4.内能单位质量流体的内能以U表示,质量为m的流体所具有的内能为:内能=mU

内能的单位除此之外,能量也可以其它途径进入流体,它们是:(1)热单位质量流体通过时吸热或放热,以Qe表示,质量为m的流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热量=mQe

热量的单位(2)功单位质量流体获得的能量以We表示,质量为m的流体接受的功为:功=mWe

功的单位流体接受外功为正,向外界作功则为负。1.2.5柏努利方程3.静压能设质量为m、体积为V361.2.5柏努利方程流体通过截面1--1输入的总能量用下标1标明,经过截面2--2输出的总能量用下标2标明,则对此流动系统的总能量衡算为:设单位质量流体在流动时因克服流动阻力而损失的能量为∑hf,其单位为J/kg。于是上式成为1.2.5柏努利方程流体通过截面1--1输入的总能量用371.2.5柏努利方程若流体流动时不产生流动阻力,则流体的能量损失∑hf=0,这种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实际上这种流体并不存在。但这种设想可以使流体流动问题的处理变得简单,对于理想流体流动,又没有外功加入,即∑hf=0,We=0时,上式可简化为:此式即为柏努利方程。1.2.5柏努利方程若流体流动时不产生流动阻力,则流体的能381.3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1)体积力(质量力)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对于均质的流体也与流体的体积成正比。如流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就是一种体积力,F=mg。(2)表面力与流体的表面积成正比。若取流体中任一微小的平面,作用于其上的表面力可分为:

①垂直与表面的力P,称为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压强p。②平行于表面的力F,称为剪力(切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剪力称为应力τ。1.3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391.3.1

牛顿粘性定律式中:μ——流体的粘度,Pa.s(N.s/m2);

——法向速度梯度,1/s。根据牛顿粘性定律,对一定τ,μ↑,↓;μ↓,↑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性。流体粘性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小。1.3.1牛顿粘性定律401.3.1

牛顿粘性定律流动的流体内部相邻的速度不同的两流体层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速度快的流体层有着拖动与之相邻的速度慢的流体层向前运动的力,而同时速度慢的流体层有着阻碍与之相邻的速度快的流体层向前运动的力流体内部速度不同的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就称为流体的内摩擦力或粘性力F,单位面积上的F即为τSI制:Pa.sCGS制:cP(厘泊)1Pa.S=10P=1000cP运动粘度SI制的单位为m2/s粘度μ又称为动力粘度。1.3.1牛顿粘性定律流动的流体内部相邻的速度不同的两流体41μ的变化规律液体:μ=f(t),与压强p无关,温度t↑,μ↓气体:p<40atm时μ=f(t)与p无关,温度t↑,μ↑μ=0,流体无粘性(理想流体,图1-5,实际不存在)μ的变化规律液体:μ=f(t),与压强p无关,温度t↑,μ↓42μ的变化规律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大多数如水、空气),本章主要研究牛顿型流体的流动规律,μ的变化规律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大多数如水431.3.2

流动类型与雷诺数

雷诺实验流体流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型。在前一种流型中,流体质点作直线运动,即流体分层运动,层次分明,彼此互不混杂,故才能使着色线流保持着线形。这种流型被称为层流或滞流。在后一种流型中流体在总体上沿管道向前运动,同时还在各个方向作随机的脉动,正是这种混乱运动使着色线抖动、弯曲以至断裂冲散。这种流型称为湍流或紊流。不同的流型对流体中的质量、热量传递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工程设计上需事先判定流型。对管内流动而言,实验表明流动的几何尺寸(管径d)、流动的平均速度u以及流体性质(密度和粘度)对流型的转变有影响。雷诺发现,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综合成一个无因次数群duρ/μ作为流型的判据,此数群被称为雷诺数,以符号Re表示。1.3.2流动类型与雷诺数雷诺实验441.3.2流动类型与雷诺数雷诺指出:(1)当Re≤2000时,必定出现层流,此为层流区;(2)当2000<Re<4000时,有时出现层流,有时出现湍流,依赖于环境。此为过渡区;(3)当Re≥4000时,一般都出现湍流,此为湍流区。当Re<2000时,任何扰动只能暂时地使之偏离层流,一旦扰动消失,层流状态必将恢复。当Re数超过2000时,层流不再是稳定的,但是否出现湍流,决定于外界的扰动。如果扰动很小,不足以使流型转变,则层流仍然能够存在。当Re>4000时,则微小的扰动就可以触发流型的转变,因而一般情况下总出现湍流。根据Re的数值将流动划为三个区:层流区、过渡区及湍流区,但只有两种流型。过渡区不是一种过渡的流型,它只表示在此区内可能出现层流也可能出现湍流,需视外界扰动而定。1.3.2流动类型与雷诺数雷诺指出:45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理论分析和实验都已证明,层流时的速度沿管径按抛物线规律分布,如图所示,截面上各点速度的平均值u等于管中心处最大速度umax的0.5倍。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理论分析和实验都已证明,层流时的速度46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目前还不能完全利用理论推导求得。经实验方法得出湍流时圆管内速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此时速度分布曲线不再是严格的抛物线,曲线顶部区域比较平坦,Re数值越大,曲线顶部的区域就越广阔平坦,但靠管壁处的速度骤然下降,曲线较陡。截面上各点速度的平均值u近似等于0.82umax。即使湍流时,管壁处的流体速度也等于零,而靠近管壁的流体仍作层流流动,这一流体薄层称层流底层。管内流速越大,层流底层就越薄,流体粘度越大,层流底层就越厚。湍流主体与层流底层之间存在着过渡层。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目前还不能完全利用理471.3.3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管路系统主要由直管和管件组成,无论直管或管件都对流动有一定的阻力,消耗一定的机械能。直管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管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在运用柏努利方程时,先分别计算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损失的数值,然后进行加和。1.3.3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管路系统主要由直管和管件组成48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

流体在均匀直管中作稳定流动时,由柏努利方程可知,流体的能量损失为:

对于均匀直管u1=u2,水平管路Z1=Z2,故只要测出两截面上的静压能,就可以知道两截面间的能量损失。而层流时的能量损失可从理论推导得出: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流体在均匀直管中作稳定流动时,由柏努49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哈根—泊谡叶公式则能量损失为:将上式改写为直管能量损失计算的一般方程式:上式即为层流直管阻力损失计算的公式。其中λ称为摩擦系数,层流时λ=64/Re。令则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哈根—泊谡叶公式令则50湍流时直管阻力计算

而湍流时,引起阻力的原因不只是内摩擦力,所以不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因而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不能用理论推导得到,要用实验方法得到。对均匀直管:上式即为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公式,对于湍流其中ε/d称为相对粗糙度。实验结果可表示为λ与Re和ε/d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对光滑管及无严重腐蚀的工业管道,该图误差范围约在±10%。湍流时直管阻力计算而湍流时,引起阻力的原因不只是内摩擦力,51摩擦系数λ与Re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

摩擦系数λ与Re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521)摩擦系数λ与Re的关系在图上有四个不同的区域:(1)层流区

Re≤2000,λ与管壁粗糙度无关,和Re准数呈直线下降关系。其表达式为λ=64/Re。(2)过渡区

2000<Re<4000,在此区域内层流和湍流的λ-Re曲线都可应用,但为安全计,一般将湍流时的曲线延伸来查取λ。(3)湍流区

Re≥4000及虚线以上的区域。这个区的特点是λ与Re及ε/d都有关。当ε/d一定时,λ随Re的增大而减小,Re增至某一数值后λ值下降缓慢,当Re一定时,λ随ε/d增大而增大。(4)完全湍流区图中虚线以上区域。此区内各λ-Re曲线趋于水平,即λ只与ε/d有关,而与Re无关。在一定的管路中,由于λ、ε/d均为常数,当l/d一定时,hf与u2成正比,所以此区又称阻力平方区。1)摩擦系数λ与Re的关系532)管壁粗糙度对λ的影响管壁粗糙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称绝对粗糙度,以ε表示。绝对粗糙度与管内径d之比值ε/d称相对粗糙度。层流时,流体层平行于管道轴线,流速较慢,对管壁凸出部分没有什么碰撞作用,所以粗糙度对λ值无影响。湍流时,若层流底层的厚度大于壁面的绝对粗糙度,则管壁粗糙度对λ值的影响与层流相近。随着Re值增加,层流底层的厚度变薄,当管壁凸出处部分地暴露在层流底层之外的湍流区域时,流动的流体冲过凸起处时会引起旋涡,使能量损失增大。在Re数一定时,管壁粗糙度越大,能量损失也越大。2)管壁粗糙度对λ的影响541.3.4局部阻力损失

化工管路中使用的管件种类繁多,各种管件都会产生阻力损失。和直管阻力的沿程均匀分布不同,这种阻力损失集中在管件所在处,因而称为局部阻力损失。其它管件,如各种阀门都会由于流道的急剧改变而发生类似的现象,造成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有两种近似的方法:阻力系数法及当量长度法。

1.3.4局部阻力损失化工管路中使用的管件种类繁多,各种55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

一、阻力系数法近似认为局部阻力损失服从平方定律,即:式中常用管件的ξ值可从一些资料中查得。二、当量长度法近似认为局部阻力损失可以相当于某个长度的直管的损失,即:式中le为管件及阀件的当量长度,由实验测得。

必须注意,对于扩大和缩小,以上两式中的u是用小管截面的平均速度。实际应用时,长距离输送以直管阻力损失为主,车间管路则往往以局部阻力为主。

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一、阻力系数法56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一、制药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流体输送机械?

化工生产中大都是连续流动的各种物料或产品。由于工艺需要常需将流体由低处送至高处;由低压设备送至高压设备;或者克服管道阻力由一车间(某地)水平地送至另一车间(另一地)。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对流体作功以提高流体能量,完成输送任务。这就需要流体输送机械。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一、制药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流体输送机械57二、为什么要用不同结构和特性的输送机械?

这是因为化工厂中输送的流体种类繁多:

1、流体种类有强腐蚀性的、高粘度的、含有固体悬浮物的、易挥发的、易燃易爆的以及有毒的等等;

2、温度和压强又有高低之分;

3、不同生产过程所需提供的流量和压头又各异。所以需要有各种结构和特性的输送机械。三、化工流体输送机械分类

一般可分为四类:即离心式、往复式、旋转式和流体动力作用式。这四种类型机械均有国产产品,且大多数已成为系列化产品。二、为什么要用不同结构和特性的输送机械?这是因为化工厂中输58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种类很多,但工作原理相同,构造大同小异。其主要工作部件是旋转叶轮和固定的泵壳(如图所示)。叶轮是离心泵直接对液体作功的部件,其上通常有6到12片后弯叶片(即叶片弯曲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离心泵工作时,叶轮由电机驱动作高速旋转运动,迫使叶片间的液体也随之作旋转运动。同时因离心力的作用,使液体由叶轮中心向外缘作径向运动。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泵壳内,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达到较高的压强,最后沿切向流入压出管道。

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59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在液体受迫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的同时,在叶轮中心处形成真空。泵的吸入管路一端与叶轮中心处相通,另一端则浸没在输送的液体内,在液面压力(常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的压差作用下,液体经吸入管路进入泵内,只要叶轮的转动不停,离心泵便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由此可见离心泵主要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故名离心泵。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在液体受迫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的同60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若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这种现象就称为“气缚”。所以离心泵启动前必须向壳体内灌满液体,在吸入管底部安装带滤网的底阀。底阀为止逆阀,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失。滤网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靠近泵出口处的压出管道上装有调节阀,供调节流量时使用。2-1-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若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61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此式即为离心泵基本方程式。表示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流量、叶轮的转速和直径、叶片的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由式(2-11)可看出,当叶片几何尺寸(b,β)与流量一定时,离心泵的理论压头随叶轮的转速或直径的增加而加大。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离心泵的理论压头6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2.离心泵的功率与效率2.1泵的有效功率与效率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存在种种损失,使泵的实际(有效)压头和流量均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较理论值为高,设H─泵的有效压头,即单位量液体在重力场中从泵获得的能量,m;Q─泵的实际流量,m3/s;ρ─液体密度,kg/m3;Ne─泵的有效功率,即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泵处获得的机械能,W。有效功率可写成Ne=QHρg由电机输入离心泵的功率称为泵的轴功率,以N表示。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定义为泵的总效率η,即

2.2泵内损失

(1)容积损失ηv

(2)水力损失ηh

(3)机械损失ηM

离心泵的总效率即包括上述三部分:η=ηvηhηM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2.离心泵的功率与效率6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H、Q、η及N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具体定量关系由实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用曲线形式表示,即为特性曲线。

左图即为4B20型清水泵在转速n=2900转/分钟条件下测得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性能参数H、Q、η及N之间并非孤立64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关于特性曲线,由此图可见:(1)离心泵的压头H随流量Q的增加而降低;(2)离心泵的轴功率N随着流量Q的增大而上升,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所以离心泵启动时,应关闭泵的出口阀门,使启动电流减小,保护电机;(3)随着流量Q的增大,泵的效率η也随之上升,并达到一最大值。以后流量再增大,效率就下降。这说明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有一最高效率点,称为设计点。与最高效率点对应的Q、H、P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根据输送条件的要求,离心泵往往不可能正好在最佳工况点运转,因此一般只能规定一个工作范围,称为泵的高效率区,通常为最高效率的92%左右。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关于特性曲线,由此图可见:65离心泵的转数和叶轮直径对特性曲线的影响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转速下测定的,当转速由n1改变为n2时,与流量、压头及功率的近似关系为:当转速变化小于20%时,可认为效率不变,用上式计算误差不大。当叶轮直径变化不大,转速不变时,叶轮直径与流量、压头及功率之间的近似关系为离心泵的转数和叶轮直径对特性曲线的影响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66液体物理性质对离心泵特性的影响

(1)密度的影响由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可知,离心泵的压头、流量均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所以效率也不随液体的密度而改变,但轴功率会随着液体密度而变化。(2)粘度的影响所输送的液体粘度越大,泵内能量损失越多,泵的压头、流量都要减小,效率下降,而轴功率则要增大。液体物理性质对离心泵特性的影响(1)密度的影响67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一、工作点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泵本身固有的特性,它与外界使用情况无关。但是,一旦泵被安排在一定的管路系统中工作时,其实际工作情况就不仅与离心泵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还取决于管路的工作特性。所以,要选好和用好离心泵,就还要同时考虑到管路的特性。在特定管路中输送液体时,管路所需压头He随着流量Qe的平方而变化。将此关系绘在坐标纸上即为相应管路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一、工作点68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若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与其所在管路特性曲线绘于同一坐标纸上,如上图所示,此两线交点M称为泵的工作点。选泵时,要求工作点所对应的流量和压头既能满足管路系统的要求,又正好是离心泵所提供的,即Q=Qe,H=He。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若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与其所在管路特性69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二、流量调节1)改变阀门的开度改变离心泵出口管线上的阀门开关,其实质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当阀门关小时,管路的局部阻力加大,管路特性曲线变陡,工作点由M移至M1,流量由QM减小到QM1。当阀门开大时,管路阻力减小,管路特性曲线变得平坦一些,工作点移至M2,流量加大到QM2。用阀门调节流量迅速方便,且流量可以连续变化,适合化工连续生产的特点。所以应用十分广泛。缺点是阀门关小时,阻力损失加大,能量消耗增多,不很经济。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二、流量调节70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2)改变泵的转速改变泵的转速实质上是改变泵的特性曲线。泵原来转速为n,工作点为M,如下图所示,若把泵的转速提高到n1,泵的特性曲线H–Q往上移,工作点由M移至M1,流量由QM加大到QM1。若把泵的转速降至n2,工作点移至M2,流量降至QM2。这种调节方法需要变速装置或价格昂贵的变速原动机,且难以做到连续调节流量,故化工生产中很少采用。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2)改变泵的转速71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一、汽蚀现象

在如图所示的管路中,在液面0—0与泵进口附近截面1—1之间无外加能量,液体靠压强差流动。因此,提高泵的安装位置,叶轮进口处的压强可能降至被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引起液体部分汽化。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一、汽蚀现象72汽蚀现象实际上,泵中压强最低处位于叶轮内缘叶片的背面,当泵的安装位置高至一定距离,首先在该处发生汽化并产生汽泡。含汽泡的液体进入叶轮后,因压强升高,汽泡立即凝聚,汽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液体以高速涌向汽泡中心,造成冲击和振动。尤其是当汽泡的凝聚发生在叶片表面附近时,众多液体质点犹如细小的高频水锤撞击着叶片;另外汽泡中还可能带有氧气等对金属材料发生化学腐蚀作用。泵在这种状态下长期运转,将会导致叶片的过早损坏,这种现象称为泵的汽蚀。离心泵在产生汽蚀条件下运转,泵体振动并发出噪音,流量、扬程和效率都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吸不上液体。为了避免汽蚀现象,泵的安装位置不能太高,以保证叶轮中各处的压强高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汽蚀现象实际上,泵中压强最低处位于叶轮内缘叶片的背面,当泵的73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一般采用两种指标对泵的安装高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汽蚀,现将这两种指标介绍如下:(1)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是指泵入口出压力p1可允许达到的最高真空度,其表达式为:式中Hs—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m液柱;

pa—大气压强,Pa;

ρ—被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一般采用两种指标对泵的安装高度加以限制,以7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在前图所示的截面0—0与泵进口附近截面1—1间列柏努利方程:式中Hg——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m;∑Hf0-1——液体从截面0—0到1—1的压头损失,m。由于贮槽是敞口的,p0为大气压pa,上式可写为

所以

此式可用于计算泵的安装高度。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在前图所示的截面0—0与泵进口附近截面1—175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由上式可知,为了提高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应该尽量减小u12/2g和∑Hf0-1。为了减小u12/2g,在同一流量下应选用直径稍大的吸入管路;为了减小∑Hf0-1,应尽量减少阻力元件如弯头、截止阀等,吸入管路也尽可能地短。注意,工厂在泵出厂时给出的Hs是在介质为清水,20℃,大气压为10mH2O时的值。若使用介质条件变化,要对Hs作适当修正。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由上式可知,为了提高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应该尽76离心泵的安装高度(2)汽蚀余量汽蚀余量⊿h是指离心泵入口处,液体的静压头p1/ρg与动压头u12/2g之和大于液体在操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头pv/ρg的某一最小指定值,即因为将以上两式合并,可得出汽蚀余量与允许安装高度之间的关系

式中p0——液面上方的压强,若液位槽为敞口,则p0=pa。应当注意,泵产品样本上的⊿h值也是按输送20℃水而规定的。当输送其他液体时,需进行校正。离心泵的安装高度(2)汽蚀余量77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一、类型

离心泵的种类很多,化工生产中常用的离心泵有清水泵、耐腐蚀泵、油泵、液下泵、屏蔽泵、杂质泵、管道泵和低温用泵等。在化工生产中除了离心泵之外,还会用到其它一些种类的泵,包括往复泵、计量泵、旋转泵以及旋涡泵等等。二、选用离心泵的选用原则上可分为两步:(1)根据被输送液体的性质和操作条件,确定泵的类型;(2)根据具体管路布置情况对泵提出的流量、压头要求,确定泵的型号。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一、类型78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在泵样本中,各种类型的离心泵都附有系列特性曲线,以便于泵的选用。每一种型号的泵都有其最佳的工作范围,有时会有几种型号的泵同时在最佳工作范围内满足流量Q及压头H的要求,这时可分别确定各泵的工作点,比较各泵在工作点的效率。一般总是选择其中效率最高的一种,但同时也应考虑泵的价格。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在泵样本中,各种类型的离心泵都附有系列特性792-2-1往复泵的构造及操作原理

往复泵装置如图所示。往复泵是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能量传递给液体,以完成液体输送任务,往复泵输送液体的流量只与活塞的位移有关,而与管路情况无关,但往复泵的压头只与管路情况有关。这种特性称为正位移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泵称为正位移泵。2-2-1往复泵的构造及操作原理往复泵装置如图所示。802-2-1往复泵的构造及操作原理往复泵的构造、操作原理与离心泵一样,往复泵也是借助泵体内减压而吸入液体,所以吸入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往复泵的低压是靠泵体内活塞移动使空间扩大而形成的。往复泵在开动之前,没有充满液体也能吸液,故具有自吸能力。往复泵的构造、操作原理离心泵可以用出口阀门来调节流量,但对往复泵此法却不能采用。因为往复泵属正位移泵,其流量只与泵的几何尺寸和泵的往复次数有关,而与管路特性无关。安装调节阀非但不能改变流量,而且还会造成危险。一旦出口阀完全关闭,泵缸内的压强将会急剧上升,导致机件破损或电机烧毁,根据往复泵的特点,其流量调节的方法是:2-2-1往复泵的构造及操作原理往复泵的构造、操作原理812-2-2往复泵的流量调节(1)旁路调节如上图所示,在往复泵出口处装上旁路,使一部分液体返回进口处。在旁路上装调节阀,通过阀门调节旁路流量,可以达到调节主管流量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很不经济,只适用于变化幅度较小的经常性调节。(2)改变原动机的转速,调节活塞往复次数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活塞的行程,可以改变泵的流量。因电动机是通过减速装置与往复泵相连接的,改变减速装置的传动比可以方便地改变转速,达到流量调节的目的。因此改变转速调节法是最常用的经济方法。此外,对输送易燃、易爆液体的蒸汽推动往复泵,可改变蒸汽进入量使活塞往复次数改变,从而实现流量的调节。2-2-2往复泵的流量调节(1)旁路调节(2)改变原动机822-3气体输送机械

气体输送机械的结构和原理与液体输送机械大体相同。但是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和比液体小得多的密度(约为液体密度的千分之一左右),从而使气体输送具有某些不同于液体输送的特点。气体输送机械根据它所能产生的进、出口压强差或压强比(称为压缩比)进行如下分类:1)通风机:出口压强不大于1.47104Pa(表压),压缩比为1~1.15;2)鼓风机:出口压强为(1.47~29.4)104Pa(表压),压缩比小于4;(3)压缩机:出口压强为29.4104Pa(表压)以上,压缩比大于4;(4)真空泵:用于减压,出口压力为1大气压,其压缩比由真空度决定。此外,气体输送机械按其机构与工作原理又可分为离心式、往复式、旋转式和流体作用式。2-3气体输送机械气体输送机械的结构和原理与液体输送机械83

第三章

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843.1概述混合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凡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且不存在相界面者,称为均相混合物。凡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且界面两侧物料性质截然不同者,称为非均相混合物或非均相物系。非均相物系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如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乳浊液中的液滴、泡沫液中的气泡,称为分散相或分散物质;包围着分散物质的流体,则称为连续相或分散介质。由于非均相物系中分散相和连续相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工业上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将两相进行分离。工业上分离非均相混合物的目的是:3.1概述混合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凡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853.1概述1)回收有价值的分散物质例如从某些类型干燥器出来的气体及从结晶机出来的晶浆中都带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必须回收这些悬浮的颗粒作为产品。2)净化分散介质以满足后继生产工艺的要求例如某些催化反应的原料气中夹带有会影响催化剂活性的杂质,因此,在气体进入反应器之前,必须除去其中尘粒状的杂质。3)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为了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要求排放的废气或废液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很多含碳物质及金属细粉与空气形成爆炸物,必须除去这些物质以消除隐患。3.1概述1)回收有价值的分散物质例如从某些类型干863.2离心沉降

重力沉降速度ut离心沉降速度ur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的沉降过程叫作离心沉降。流体带着密度大于流体的颗粒旋转时,受到惯性离心力、向心力和阻力的作用,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颗粒在径向相对于流体的速度ur即为颗粒在此位置的离心沉降速度。式中:d–粒径,mmμ–流体粘度,PaS

ρS

–颗粒密度,Kg/m3ρ

–颗粒密度,Kg/m3

ζ–曳力系数3.2离心沉降重力沉降速度ut873.2离心沉降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的比较:1)离心沉降速度ur计算公式中将重力沉降速度计算公式中的加速度g改为离心加速度;2)离心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3)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离心沉降速度ur也随颗粒的位置而变。同一颗粒在同种介质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的比值比值Kc称为分离因数:

(3-15)Kc是颗粒所在位置上的惯性离心力场强度与重力场强度之比。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性能指标。3.2离心沉降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的比较:883.2.1离心分离设备

3.2.1离心分离设备893.3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

3.3.1颗粒床层的特性一、床层空隙率ε

影响空隙率ε值的因素有颗粒的大小、形状、粒度分布与充填方式等。一般乱堆床层的空隙率大致在0.47~0.70之间。二、床层的比表面积ab单位床层体积具有的颗粒表面积称为床层的比表面积ab。若忽略颗粒之间接触面积的影响,则

ab=(1-ε)a

(3-16)式中

ab─床层比表面积,m2/m3;

a─颗粒的比表面积,m2/m3;

ε─床层空隙率。3.3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

3.3.1颗粒床层的特903.3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3.3.2过滤及过滤基本方程一、概述过滤操作如图所示。实现过滤操作的外力可以是重力、压强差或惯性离心力。1.过滤方式工业上过滤基本方式有两种:深层过滤和滤饼过滤。在深层过滤操作中,颗粒尺寸比过滤介质孔径小,颗粒附着在孔道壁面上,过滤在过滤介质内部进行。滤饼过滤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上,形成一颗粒层,称为滤饼。3.3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3.3.2过滤及过滤基本方913.3.2过滤及过滤基本方程2.滤饼的压缩性当滤饼两侧的压强差增大时,颗粒的形状和颗粒间的空隙都不发生明显变化,单位厚度床层的流动阻力可视作恒定,这类滤饼称为不可压缩滤饼,反之称为可压缩滤饼。二、过滤基本方程

1.过滤速度与过滤速率单位时间获得的滤液体积称为过滤速率,单位为m3/s。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过滤速率称为过滤速度,单位为m/s。任一瞬间的过滤速度u、过滤速率分别为:

(3-21b)(3-21c)式中V——滤液量,m3;

θ——过滤时间,s;

A——过滤面积,m2。3.3.2过滤及过滤基本方程2.滤饼的压缩性923.3.3过滤设备

1.板框压滤机

3.3.3过滤设备1.板框压滤机933.3.3过滤设备2.叶滤机

3.3.3过滤设备2.叶滤机943.3.3过滤设备3.回转真空过滤机

3.3.3过滤设备3.回转真空过滤机953.3.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过滤机的生产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获得的滤液体积。1.间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间歇过滤机的整个操作周期T为T=θ+θW+θD式中θ─一个操作循环内的过滤时间,s;

θW─一个操作循环内的洗涤时间,s;

θD─一个操作循环内辅助操作所需时间,s。生产能力Q的计算式为(3-42)3.3.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过滤机的生产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963.3.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2.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以转筒真空过滤机为例。转筒表面浸入滤浆中的分数为浸没度ψ:

(3-43)转筒回转一周所用时间T,在此周期内过滤时间为

(3-44)N─转筒转速,r/minK

过滤常数转筒每转一周所得的滤液体积为

(3-45)3.3.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2.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973.3.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为(3-46)

当滤布阻力可以忽略时,θe=0、Ve=0,则上式简化为(3-46a)3.3.4过滤机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为98第四章传热第四章传热994.1概述传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的转移,又称热量传递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凡是存在温度差就必然导致热量自发的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传递现象。在化工生产中,传递过程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在化学工业中几乎所有的化工生产过程均伴有传热操作。化工生产中对传热的要求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化传热,比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另一种是削弱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学习传热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分析影响传热速率的因素,掌握控制热量传递速率的一般规律,以便根据生产要求来强化或削弱热量的传递,正确地计算和选择适宜的传热设备和保温措施。4.1概述传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的转移,又称热量传递过1004.1.1传热过程及其基本方式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或系统内的两部分间有温度差存在而引起的,净的热流是由高温处流向低温处,显然传递的推动力是温度差,其极限是温度平衡.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1.导热(热传导):因为分子的微观振动,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与之接触的低温物体,或同物体内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也称为热传导。2.对流传热(热对流):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交换。对流传热仅仅发生在流体中。但要注意,在对流传热时,必然伴随着流体质点间的热传导。若将两者合并处理时,一般也称为对流传热,也可称为热对流或给热。4.1.1传热过程及其基本方式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或系统1014.1.1传热过程及其基本方式3.辐射传热(热辐射):高温物体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传递而被低温物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的过程称为辐射传热.辐射传热不仅有热量的转移,而且还伴有能量的转换.4.1.2传热速率传热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1.热流量Q:单位时间内在整个传热面积上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量。2.热通量q:单位传热面积上通过的热流量。4.1.1传热过程及其基本方式3.辐射传热(热辐射):1024.2热传导一.傅立叶定律

Q=-λ·S·(dt/dn)

q=Q/S=-λ·(dt/dn)

λ-导热系数W/(m·k)

dt/dn-温度梯度k/m(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傅立叶定律表明:在热传导时,其传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及传热面积成正比。必须注意,λ作为导热系数是表示材料导热性能的一个参数,λ越大,表明该材料导热越快。和粘度μ一样,导热系数λ也是分子微观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4.2热传导一.傅立叶定律1034.2热传导二.导热系数1.物理意义:当导热面积S=1m2,温度梯度为1k/m时,单位时间内以热传递方式传递的热量。2.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金属的最大,非金属的次之,液体的较小,而气体的最小。(1)固体的导热系数固体的导热系数大多与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均质固体,其λ值与温度大致呈线性关系:λ=λ0(1+a't)同种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可在化工手册中查到,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一般采用该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值。4.2热传导二.导热系数1044.2热传导(2)液体的导热系数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比一般液体要高,而且大多数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小。一般说来纯液体的导热系数比其溶液的要大。(3)气体的导热系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当大压强范围内,气体的导热系数与压强几乎无关。由于气体的导热系数太小,因而不利于导热,但有利于保温和绝热。工业上的保温材料,例如玻璃棉等,就是因为其空隙中有气体,所以导热系数低,适用于保温隔热。4.2热传导(2)液体的导热系数1054.2热传导三.傅立叶定律的应用1.单层平壁热传导(1)单层如图4-6所示Q=(t1-t2)/(b/λS)=△t/R4.2热传导三.傅立叶定律的应用1064.2热传导(2)三层如图4-7所示Q=λ1S(t1-t2)/b1=λ2S(t2-t3)/b2=λ3S(t3-t4)/b3=(t1-t4)/[(b1/λ1S+b2/λ2S+b3/λ3S)](3)N层Q=总推动力/总热阻4.2热传导(2)三层如图4-7所示1074.2热传导2.圆筒壁热传导单层如图4-8所示

Q=-λS·(dt/dr)=-λ·2πrL·(dt/dr)Q=2πLλ(t1-t2)/ln(r2/r1)或Q=(t1-t2)λSm/b其中b=r2-r1,Sm=2πrmL,rm=(r2-r1)/ln(r2/r1)

当r2/r1<2时,rm=(r2+r1)/24.2热传导2.圆筒壁热传导Q=-λS·(dt/dr)=-1084.3对流传热一.对流传热的概念和传热速率方程1.对流传热假设对流传热过程是在厚度为δt的有效膜内进行的,而且膜内只有热传导,δt是集中了全部传热温差并以导热方式传热的虚拟膜厚。

Q=λ·S·△t/δt

Q=α1S(T1-Tw)或Q=α2S(tw-t)

α-对流传热膜系数△t-流体和壁的温差4.3对流传热一.对流传热的概念和传热速率方程1094.3对流传热2.对流传热系数αα的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当壁面与流体主体的温度差为1K时,每一平方米固体壁面与流体之间传递的热量。二.影响α的因素1.流体的种类及相变化情况2.流体的物理性质ρ、μ、Cp、λ3.流体运动状态依Re划分4.对流状况自然对流、强制对流5.传热壁的形状、大小及安装位置4.3对流传热2.对流传热系数α1104.3对流传热三.无相变流体α的确定(因次分析法)关联式f(Nu,Re,Pr,Gr)=0或Nu=CRem·Prn·Gri

c、m、n、i由实验测得四.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1.管内的强制对流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层流一般在换热器等设备中,为了提高α,多呈湍流流动2.管外强制对流1)流体垂直于管束流动;2)流体在换热器管间流动4.3对流传热三.无相变流体α的确定(因次分析法)1114.3对流传热4.3对流传热1124.3对流传热4.3对流传热1134.4传热计算4.4.1能量衡算若Q损=0,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Q=Qh=Qc无相变 Qh=Wh·Cph(T1-T2)Qc=Wc·Cpc(t2-t1)有相变 Qh=Wh·rn

Qc=Wc·rc4.4传热计算4.4.1能量衡算1144.4传热计算4.4.2.总传热速率方程1.微分式dQ=KdS(T-t)1/(KdS)=1/(αidSi)+b/(λdSm)+1/(α0dS0)2.总传热系数K(1)传热面为平壁1/K=1/α1+b/λ+1/α2(2)传热面为圆筒壁1/K0=1/α2+bd0/λdm+do/α1di(3)污垢热阻1/K0=do/α1di+Rsid0/dibd0/λdm+Rs0+1/α24.4传热计算4.4.2.总传热速率方程1154.4传热计算3.提高总传热系数的途径传热过程的总热阻1/K是由各串联环节的热阻叠加而成,原则上减小任何环节的热阻都可以提高传热系数。但是,当各个环节的热阻相差较大时,总热阻的数值将主要由其中的最大热阻所决定。此时强化传热的关键在于提高该环节的传热系数。例如:当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均可忽略时,污垢热阻式可简化为1/k=1/α1+1/α2若α1》α2,则1/k≈1/α2,欲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一侧的α2。若污垢热阻为控制因素,则必须设法减慢污垢形成的速率或及时清除污垢。4.4传热计算3.提高总传热系数的途径1164.5.换热器的类型4.5.1.间壁式换热器1.管式换热器(1)蛇管换热器

a.沉浸式蛇管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可用耐腐蚀性材料制作缺点:管内液体湍动程度低,管外对流系数小。

b.喷淋式蛇管换热器和沉浸式蛇管换热器相比喷淋式蛇管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为改善。(2)套管式换热器能够承受高压强、总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4.5.换热器的类型4.5.1.间壁式换热器1174.5.换热器的类型(3)列管式换热器a.固定管板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和检修,因此壳方流体应是较洁净且不易起垢的b.U型管换热器结构简单、重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其主要缺点是管内清洗比较困难,因此管内流体必须洁净。管板的利用率较差。c.浮头式换热器优点:可以补偿热膨胀,便于清洗和检修。缺点:结构复杂、金属耗量较多、造价较高。4.5.换热器的类型(3)列管式换热器1184.5.换热器的类型2.板式换热器(1)夹套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和冷却。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总传热系数也不高。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以提高总传热系数,也可在釜内部安装蛇管以补充传热面的不足。板式换热器优点:由于流体在板片间流动湍动程度高,而且板片又薄,故总传热系数K大。板片间隙小(一般为4-6mm),结构紧凑,金属耗量可减少一半以上。具有可拆结构,可根据需要调整板片数目以增减传热面积。操作灵活性大,检修清洗也很方便。缺点:允许操作的压强和温度比较低。通常操作压强不超过2MPa,压强过高易渗漏。操作温度受垫片材料的耐热性限制,一般不超过250℃4.5.换热器的类型2.板式换热器1194.5.换热器的类型螺旋板式换热器优点:总传热系数高、不易堵塞、能利用低温热源和精密控制温度和结构紧凑。缺点:操作压强和温度不宜太高、不易检修。4.5.换热器的类型螺旋板式换热器1204.5.2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列管式换热器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在列管式换热器内,冷、热流体流动通道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液体宜走管程,因为管内清洗方便;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