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消化道消化腺1.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消化道1.第一节概述消化: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变成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2.第一节概述消化: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变成溶于水机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兴奋性低,收缩缓慢伸展性大紧张性(形成基础压力,保持一定的位置
和形状)4.自动节律性(缓慢、不规则、肌源性)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化学刺激敏感。3.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3.(二)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有三种电生理变化: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
动作电位4.(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有三种电生理变化:
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不能触发平滑肌的收缩,但它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慢波、动作电位、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5.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二.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胃
肠道所含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已发现的胃肠激素
有40余种。6.二.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一)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内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远处起作用,如胃泌素、促胰液素旁分泌:通过细胞间隙扩散到临近的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生长抑素、组胺。3.神经分泌:支配胃肠道的肽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调节胃肠平滑肌和腺细胞的活动,如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4.自分泌:分泌的激素又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本身而发挥作用。7.(一)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内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远处起作用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激素名称细胞命名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胃泌素G促胰液素S胆囊收缩素I抑胃肽K胃动素Mo血管活性肠肽D2生长抑素D8.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激素名称细胞命名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二)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靶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细胞、
食管-胃括约肌、胃肠平滑肌及胆囊等。2.营养作用
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3.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如胆囊收缩素可刺激胰岛素释放。9.(二)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9.(三)脑-肠肽
一些产生于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称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10.(三)脑-肠肽一些产生于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无色无味、近于中性、低渗液体,每日分泌唾液1.0~1.5L。水分占99%,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等。无机物有钾、钠、钙、氯及硫氰酸盐等。11.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一)唾
(二)唾液的作用1.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湿润溶解食物,引起味觉和便于吞咽
3.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4.冲洗清除食物残渣和异物12.(二)唾液的作用1.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113.13.(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属于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基本中枢在延髓,传出纤维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副交感神经AChIP3Ca2+cAMPNE分泌增加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代谢增加交感神经M受体受体14.(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非条件反1.切碎食物
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
3.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
4.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
射性引起胃、胰、肝、胆等活动增强。二、咀嚼与吞咽(一)咀嚼15.1.切碎食物二、咀嚼与吞咽(一)咀嚼15.(二)吞咽
吞咽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内的一系列反射动作,该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传入和传出神经在三叉、面、舌咽、迷走神经中。16.(二)吞咽吞咽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内的一系列第一期:由口腔到咽(随意)17.第一期:由口腔到咽(随意)17.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突出封闭鼻咽通路18.软腭上升封闭鼻咽通路18.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前紧贴会厌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19.声带内收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19.20.20.食管上括约肌舒张……21.食管上括约肌舒张……21.22.22.
蠕动23.蠕动23.
在食管和胃连接处并不存在括约肌,但在这一区域有一段长约4~6cm的高压区,一般比胃内压高,成为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一道屏障,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通常将这一段食管称为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24.在食管和胃连接处并不存在括约肌,但在这一区域有一段长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的分泌二、胃的运动25.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的分泌25.胃粘膜的分泌细胞1.外消化腺的组成贲门腺-粘液细胞泌酸腺(胃底腺)-粘液颈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幽门腺-粘液细胞2.内分泌细胞:G细胞—胃窦部—胃泌素D细胞—胃体、窦、底—生长抑素ECL细胞—胃底、胃体—组织胺肠嗜铬细胞26.胃粘膜的分泌细胞1.外消化腺的组成26.(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pH0.9~1.5,分泌量1.5~2.5L。胃液中绝大部分是水,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一、胃液及其分泌27.(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pH0.1.盐酸(胃酸):壁细胞分泌胃液中的盐酸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酸,游离酸
空腹:盐酸排出量为0-5mmol/h。进食或某些药物(组胺或胃泌素):盐酸排出量增加,最大时可达20-25mmol/h。
28.1.盐酸(胃酸):壁细胞分泌胃液中的盐酸以两种形式存在:2盐酸分泌的细胞机制质子泵(protonpump)H+分泌HCO3-和Cl-交换29.盐酸分泌的细胞机制质子泵H+分泌29.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③杀死胃内细菌;④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⑤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2+和Ca2+的吸收。
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0.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盐酸蛋白质眎、胨少量多肽或氨基酸最适pH2.0(+)pH值超过5,胃蛋白酶(pepsin)发生不可逆变性而失活。31.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盐酸蛋白质3.粘液和HCO3-
胃的粘液是由胃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覆盖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凝胶层。32.3.粘液和HCO3-胃的粘液是由胃表面上皮细胞、粘
粘液有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粘液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粘液层能减慢H+和HCO3-的扩散速度,胃液中的H+在通过粘液层向胃粘膜上皮扩散时逐渐被中和,从而减弱H+对胃粘膜的侵蚀,也使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
胃粘液与HCO3-一起形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称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33.粘液有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334.内因子为分子量6万的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内因子的活性部位一个部位能和胃内的Vit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保护Vit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另一部位则与回肠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体内内因子分泌不足VitB12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萎缩性胃炎)34.4.内因子为分子量6万的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一个部位能和(二)胃液分泌的调节基础胃酸分泌低:
空腹:胃液分泌很少,每小时约几毫升,几乎是
非酸性的。进食时和进食后:胃液分泌增多。35.(二)胃液分泌的调节基础胃酸分泌低:35.
促进胃酸分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胃泌素(gastrin)组胺(histamine)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促胰液素(secretin)
5-羟色胺(5-hydroxyryptamine,5-HT)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1.调节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36.促进胃酸分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迷走神经ACh壁细胞胃酸分泌↑AChG细胞胃泌素ECL细胞组胺(直接)(间接,为主)H2受体37.迷走神经ACh壁细胞胃酸分泌↑AChG细胞胃泌素ECL细胞组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在空腹12~24小时后的胃液分泌称基础胃液分泌或非消化期胃液分泌。进食开始后胃液分泌增多,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按接受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成三个时期,即头期、胃期和肠期。38.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在空腹12~24小时后的胃液分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大脑皮层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视、嗅、听等感受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机械感受器壁细胞←AchG细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1)头期胃液分泌39.延髓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视、嗅、听等感受器咀嚼和吞咽食物(2)胃期胃液分泌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扩张→胃幽门部感受器→壁内神经丛化学成分(主要是的消化产物)
胃腺分泌胃液胃泌素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G细胞→40.(2)胃期胃液分泌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扩张→胃幽门部感特点:分泌量少(10%),胃蛋白酶原也少。(3)肠期胃液分泌主要体液调节。食物→小肠机械、化学感受器→十二指肠G细胞→胃泌素胃腺分泌41.特点:分泌量少(10%),胃蛋白酶原也少。(3)肠期胃液42.42.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盐酸
当胃内盐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对胃腺分泌具有抑
制作用,当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或在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都能抑制胃液分泌。43.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盐酸43.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时:①直接抑制G细胞②使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①S细胞释放胰泌素②在酸作用下,十二指肠球部所释放的球抑胃素
(bulbogastrone)也可抑制胃液分泌。盐酸是胃腺分泌的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它对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肠粘膜具有重要的意义。
44.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时:44.(2)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是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之一。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3)高张溶液
兴奋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引起肠胃反射;刺激
小肠释放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45.(2)脂肪45.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的分区:头区(近端)、尾区(远端)功能:①贮存食物 ②磨碎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形成
食糜。 ③将食糜逐步排入十二指肠。46.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的分区:头区(近端)、尾区(远端)功能1.容受性舒张47.1.容受性舒张47.2.蠕动: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即开始。蠕动受胃平滑肌的BER(起源于胃大弯上部)所控制,3次/min。48.2.蠕动:48.49.49.胃蠕动的意义: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1-2ml/次)。50.胃蠕动的意义: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
3.紧张性收缩:
一定程度的轻微持续收缩状态。生理意义:①维持胃的形态、位置②促进化学性消化51.3.紧张性收缩:生理意义:①维持胃的形态、位置51.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速率与理化性状和化学成分有关:稀薄>粘稠>固体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52.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52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胃内食物量对排空率的影响:
食物扩张胃的机械刺激,通过壁内神经丛或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运动的加强。动力:是胃肌收缩及其产生的胃内压增高。当胃内压
超过十二指肠内压并克服幽门部的阻力时,胃
排空才发生。凡能增强胃运动的因素都能促进
胃的排空。53.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动力:是胃肌收缩及其产生的胃内压增
①肠-胃反射对胃运动的抑制: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
扩张都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
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这一反射称为肠-胃反射。②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对胃排空的抑制:当过量的食
糜特别是酸或脂肪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引起小肠
黏膜释放几种不同的激素,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的
排空。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具有这种作用,统称为
肠抑胃素。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54.①肠-胃反射对胃运动的抑制: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2.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7.8~8.4,成人每天分泌量约1~2L。第四节小肠内消化55.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1.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
水占97.6%,无机负离子主要为碳酸氢盐(HCO3-)和Cl-。
HCO3-作用:(1)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pH7-8);
(2)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56.1.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水占97.6%,无机负离(2)胰脂肪酶双糖(最适pH6.7~7.0)淀粉、糖原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2.胰液的有机成分及作用(1)胰淀粉酶(3)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激酶)胃酸、胰蛋白酶、组织液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羧基肽酶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57.(2)胰脂肪酶双糖(最适pH6.7~7.0)淀粉、糖原甘油三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
1.胰酶以酶原形式分泌
2.腺泡细胞还分泌胰蛋白酶抑制物,防止蛋白水解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自身消化急性胰腺炎
由于胰液中含有消化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58.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58.(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管、胃和小肠的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胰液分泌Ⅹ特点:酶的含量丰富,而碳酸氢盐和水分的含量很少。胃泌素59.(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食物的形象、气味条件反射胰2.体液调节(1)促胰液素: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S细胞刺激因素:盐酸(小肠内促胰液素释放的pH阈值为4.5)
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糖类几无作用。作用:主要刺激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
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量
大为增加,但酶的含量很低。60.2.体液调节(1)促胰液素: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S细胞(2)胆囊收缩素:释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I细胞刺激因素:(由强至弱)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糖类没有作用。作用:①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故所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酶含量多而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又称促胰酶素。 ②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 ③营养作用: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61.(2)胆囊收缩素:释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I细胞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视、嗅、咀嚼食物中枢神经胃体胃窦胰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
小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盐酸胃泌素酶的分泌水样分泌头期胃期肠期62.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视、嗅、咀嚼中枢神经胃体胃窦胰腺迷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的。非消化期:肝胆汁→胆囊(浓缩、贮存)消化期:肝胆汁、胆囊胆汁→十二指肠(参与消化)63.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的。63.性质:味苦,肝胆汁pH为7.2~7.7,呈金黄色或桔棕色,经
胆囊浓缩成胆囊胆汁后,因碳酸氢盐被吸收,pH转为
6.8,颜色变深。量: 成人胆汁约800~1000m1/日。成分:水分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有机成分
有胆色素、脂肪酸、胆盐、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
等。不含消化酶。
(一)胆汁的成分64.性质:味苦,肝胆汁pH为7.2~7.7,呈金黄色或桔棕色,经胆盐: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是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65.胆盐: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是胆汁参与(二)胆汁的作用(胆盐的作用)
1.促进脂肪消化
作为乳化剂,使脂
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
肠腔中,这样便增加了
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
66.(二)胆汁的作用(胆盐的作用)1.促进脂肪消化66.2.促进脂肪吸收
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特点,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可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成为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到达肠黏膜表面所必需的运载工具,促进其吸收。67.2.促进脂肪吸收67.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汁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组成胆汁排入肠腔,称之为胆盐的肠-肝循环(三)胆汁分泌的调节68.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粘膜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过程概述
吸收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物、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大部分消化液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69.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过程概述吸收是指食物(一)吸收的部位口腔、食管:不吸收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的,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部分营养成分到达回肠时,通常已吸收完毕(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贮备)。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70.(一)吸收的部位口腔、食管:不吸收70.小肠吸收的组织学基础71.小肠吸收的组织学基础71.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00m2;食糜在小肠停留时间长(3~8h);小肠内食物已被消化成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绒毛节律性伸缩和摆动,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流动,有助于吸收。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72.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00m2;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72.
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跨细胞途径:营养物质和水通过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的腔膜面进入细胞内,再通过细胞底-侧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旁细胞途径: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然后再转入血液和淋巴。(二)吸收途径和方式73.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二)吸收途径和方式73.(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水的吸收液体量大:8L
被动吸收(扩散方式)动力来源于渗透压(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渗透梯度)
腹泻,呕吐脱水74.(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水的吸收74.Na+的
吸收2.无机盐的吸收75.Na+的吸收2.无机盐的吸收75.铁的
吸收76.铁的吸收76.铁的吸收:
Fe2+可被吸收,Fe3+不易被吸收。VitC使Fe3+还原为Fe2+,且其形成的酸性环境均促进铁的吸收。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容易被吸收,是铁的重要饮食来源。Ca2+的吸收:
维生素D、酸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磷酸盐阻碍钙的吸收。77.铁的吸收:
Fe2+可被吸收,Fe3+不易被吸收单糖形式,主要是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伴随Na+吸收3.糖的吸收78.单糖形式,主要是葡萄糖。3.糖的吸收78.4.蛋白质的吸收1)氨基酸形式:为主。2)二肽三肽形式:进入细胞后在细胞内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伴随Na+吸收79.4.蛋白质的吸收1)氨基酸形式:为主。79.5.脂肪的吸收80.5.脂肪的吸收80.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消化道消化腺81.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消化道1.第一节概述消化: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变成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82.第一节概述消化: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变成溶于水机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兴奋性低,收缩缓慢伸展性大紧张性(形成基础压力,保持一定的位置
和形状)4.自动节律性(缓慢、不规则、肌源性)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化学刺激敏感。83.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3.(二)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有三种电生理变化: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
动作电位84.(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有三种电生理变化:
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不能触发平滑肌的收缩,但它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慢波、动作电位、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85.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二.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胃
肠道所含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已发现的胃肠激素
有40余种。86.二.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一)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内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远处起作用,如胃泌素、促胰液素旁分泌:通过细胞间隙扩散到临近的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生长抑素、组胺。3.神经分泌:支配胃肠道的肽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调节胃肠平滑肌和腺细胞的活动,如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4.自分泌:分泌的激素又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本身而发挥作用。87.(一)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内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远处起作用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激素名称细胞命名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胃泌素G促胰液素S胆囊收缩素I抑胃肽K胃动素Mo血管活性肠肽D2生长抑素D88.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激素名称细胞命名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空(二)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靶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细胞、
食管-胃括约肌、胃肠平滑肌及胆囊等。2.营养作用
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3.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如胆囊收缩素可刺激胰岛素释放。89.(二)胃肠激素的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9.(三)脑-肠肽
一些产生于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称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90.(三)脑-肠肽一些产生于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无色无味、近于中性、低渗液体,每日分泌唾液1.0~1.5L。水分占99%,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等。无机物有钾、钠、钙、氯及硫氰酸盐等。91.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一)唾
(二)唾液的作用1.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湿润溶解食物,引起味觉和便于吞咽
3.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4.冲洗清除食物残渣和异物92.(二)唾液的作用1.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193.13.(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属于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基本中枢在延髓,传出纤维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副交感神经AChIP3Ca2+cAMPNE分泌增加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代谢增加交感神经M受体受体94.(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非条件反1.切碎食物
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
3.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
4.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
射性引起胃、胰、肝、胆等活动增强。二、咀嚼与吞咽(一)咀嚼95.1.切碎食物二、咀嚼与吞咽(一)咀嚼15.(二)吞咽
吞咽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内的一系列反射动作,该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传入和传出神经在三叉、面、舌咽、迷走神经中。96.(二)吞咽吞咽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内的一系列第一期:由口腔到咽(随意)97.第一期:由口腔到咽(随意)17.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突出封闭鼻咽通路98.软腭上升封闭鼻咽通路18.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前紧贴会厌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99.声带内收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19.100.20.食管上括约肌舒张……101.食管上括约肌舒张……21.102.22.
蠕动103.蠕动23.
在食管和胃连接处并不存在括约肌,但在这一区域有一段长约4~6cm的高压区,一般比胃内压高,成为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一道屏障,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通常将这一段食管称为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104.在食管和胃连接处并不存在括约肌,但在这一区域有一段长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的分泌二、胃的运动105.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的分泌25.胃粘膜的分泌细胞1.外消化腺的组成贲门腺-粘液细胞泌酸腺(胃底腺)-粘液颈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幽门腺-粘液细胞2.内分泌细胞:G细胞—胃窦部—胃泌素D细胞—胃体、窦、底—生长抑素ECL细胞—胃底、胃体—组织胺肠嗜铬细胞106.胃粘膜的分泌细胞1.外消化腺的组成26.(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pH0.9~1.5,分泌量1.5~2.5L。胃液中绝大部分是水,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一、胃液及其分泌107.(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pH0.1.盐酸(胃酸):壁细胞分泌胃液中的盐酸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酸,游离酸
空腹:盐酸排出量为0-5mmol/h。进食或某些药物(组胺或胃泌素):盐酸排出量增加,最大时可达20-25mmol/h。
108.1.盐酸(胃酸):壁细胞分泌胃液中的盐酸以两种形式存在:2盐酸分泌的细胞机制质子泵(protonpump)H+分泌HCO3-和Cl-交换109.盐酸分泌的细胞机制质子泵H+分泌29.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③杀死胃内细菌;④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⑤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2+和Ca2+的吸收。
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10.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盐酸蛋白质眎、胨少量多肽或氨基酸最适pH2.0(+)pH值超过5,胃蛋白酶(pepsin)发生不可逆变性而失活。111.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盐酸蛋白质3.粘液和HCO3-
胃的粘液是由胃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覆盖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凝胶层。112.3.粘液和HCO3-胃的粘液是由胃表面上皮细胞、粘
粘液有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粘液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粘液层能减慢H+和HCO3-的扩散速度,胃液中的H+在通过粘液层向胃粘膜上皮扩散时逐渐被中和,从而减弱H+对胃粘膜的侵蚀,也使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
胃粘液与HCO3-一起形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称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13.粘液有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334.内因子为分子量6万的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内因子的活性部位一个部位能和胃内的Vit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保护Vit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另一部位则与回肠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体内内因子分泌不足VitB12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萎缩性胃炎)114.4.内因子为分子量6万的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一个部位能和(二)胃液分泌的调节基础胃酸分泌低:
空腹:胃液分泌很少,每小时约几毫升,几乎是
非酸性的。进食时和进食后:胃液分泌增多。115.(二)胃液分泌的调节基础胃酸分泌低:35.
促进胃酸分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胃泌素(gastrin)组胺(histamine)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促胰液素(secretin)
5-羟色胺(5-hydroxyryptamine,5-HT)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1.调节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116.促进胃酸分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迷走神经ACh壁细胞胃酸分泌↑AChG细胞胃泌素ECL细胞组胺(直接)(间接,为主)H2受体117.迷走神经ACh壁细胞胃酸分泌↑AChG细胞胃泌素ECL细胞组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在空腹12~24小时后的胃液分泌称基础胃液分泌或非消化期胃液分泌。进食开始后胃液分泌增多,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按接受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成三个时期,即头期、胃期和肠期。118.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在空腹12~24小时后的胃液分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大脑皮层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视、嗅、听等感受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机械感受器壁细胞←AchG细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1)头期胃液分泌119.延髓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视、嗅、听等感受器咀嚼和吞咽食物(2)胃期胃液分泌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扩张→胃幽门部感受器→壁内神经丛化学成分(主要是的消化产物)
胃腺分泌胃液胃泌素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G细胞→120.(2)胃期胃液分泌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扩张→胃幽门部感特点:分泌量少(10%),胃蛋白酶原也少。(3)肠期胃液分泌主要体液调节。食物→小肠机械、化学感受器→十二指肠G细胞→胃泌素胃腺分泌121.特点:分泌量少(10%),胃蛋白酶原也少。(3)肠期胃液122.42.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盐酸
当胃内盐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对胃腺分泌具有抑
制作用,当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或在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都能抑制胃液分泌。123.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盐酸43.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时:①直接抑制G细胞②使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①S细胞释放胰泌素②在酸作用下,十二指肠球部所释放的球抑胃素
(bulbogastrone)也可抑制胃液分泌。盐酸是胃腺分泌的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它对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肠粘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4.胃窦部的pH降到1.2~1.5时:44.(2)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是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之一。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3)高张溶液
兴奋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引起肠胃反射;刺激
小肠释放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125.(2)脂肪45.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的分区:头区(近端)、尾区(远端)功能:①贮存食物 ②磨碎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形成
食糜。 ③将食糜逐步排入十二指肠。126.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的分区:头区(近端)、尾区(远端)功能1.容受性舒张127.1.容受性舒张47.2.蠕动: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即开始。蠕动受胃平滑肌的BER(起源于胃大弯上部)所控制,3次/min。128.2.蠕动:48.129.49.胃蠕动的意义: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1-2ml/次)。130.胃蠕动的意义: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
3.紧张性收缩:
一定程度的轻微持续收缩状态。生理意义:①维持胃的形态、位置②促进化学性消化131.3.紧张性收缩:生理意义:①维持胃的形态、位置51.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速率与理化性状和化学成分有关:稀薄>粘稠>固体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132.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52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胃内食物量对排空率的影响:
食物扩张胃的机械刺激,通过壁内神经丛或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运动的加强。动力:是胃肌收缩及其产生的胃内压增高。当胃内压
超过十二指肠内压并克服幽门部的阻力时,胃
排空才发生。凡能增强胃运动的因素都能促进
胃的排空。133.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动力:是胃肌收缩及其产生的胃内压增
①肠-胃反射对胃运动的抑制: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
扩张都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
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这一反射称为肠-胃反射。②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对胃排空的抑制:当过量的食
糜特别是酸或脂肪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引起小肠
黏膜释放几种不同的激素,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的
排空。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具有这种作用,统称为
肠抑胃素。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134.①肠-胃反射对胃运动的抑制: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2.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7.8~8.4,成人每天分泌量约1~2L。第四节小肠内消化135.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1.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
水占97.6%,无机负离子主要为碳酸氢盐(HCO3-)和Cl-。
HCO3-作用:(1)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pH7-8);
(2)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136.1.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水占97.6%,无机负离(2)胰脂肪酶双糖(最适pH6.7~7.0)淀粉、糖原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2.胰液的有机成分及作用(1)胰淀粉酶(3)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激酶)胃酸、胰蛋白酶、组织液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羧基肽酶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137.(2)胰脂肪酶双糖(最适pH6.7~7.0)淀粉、糖原甘油三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
1.胰酶以酶原形式分泌
2.腺泡细胞还分泌胰蛋白酶抑制物,防止蛋白水解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自身消化急性胰腺炎
由于胰液中含有消化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138.胰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58.(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管、胃和小肠的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胰液分泌Ⅹ特点:酶的含量丰富,而碳酸氢盐和水分的含量很少。胃泌素139.(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食物的形象、气味条件反射胰2.体液调节(1)促胰液素: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S细胞刺激因素:盐酸(小肠内促胰液素释放的pH阈值为4.5)
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糖类几无作用。作用:主要刺激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
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量
大为增加,但酶的含量很低。140.2.体液调节(1)促胰液素: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S细胞(2)胆囊收缩素:释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I细胞刺激因素:(由强至弱)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糖类没有作用。作用:①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故所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酶含量多而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又称促胰酶素。 ②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 ③营养作用: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141.(2)胆囊收缩素:释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I细胞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视、嗅、咀嚼食物中枢神经胃体胃窦胰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
小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盐酸胃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服务合同书范本特点
- 经典企业保证书案例
- 应聘者责任承诺
- 电动液压车采购协议
- 个人信誉承诺书
- 预售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沙石料销售购销协议
- 小产权房房屋交易合同模板
- 廉洁招标保证书
- 高性能笔记本采购合同
- 2019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三科题库+答案
- 2024年广东开放大学《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园林装饰行业分析
- 大学广播与主持培养主持能力
- 化工类行业分析
- 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
- 美术创作中的家国情怀艺术家的民族自豪与国家认同
- 健康龙江行动监测评估报告
- 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服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安徽马钢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黄土高填方地基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