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孤独中成长——《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材解说】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一篇表现“成长”主题的自读课文。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泼墨般地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本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品味小说语言,学习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语言,学习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作用。【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朗读品悟法、点拨研讨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与无奈。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跟随放鸭少年杜小康,去体验别样的成长之路。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

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草房子》等。其中《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2017年3月31日,曹文轩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作品简介

《草房子》是中国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主要讲述了桑桑、杜小康、陆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他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但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了放鸭生活……三、速读课文

初识“孤独”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谈谈你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方法提示:人物+事件+结果明确:

少年杜小康在家道中落后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子,在经历磨难与孤独后逐渐坚强、成熟的故事。

师:曹文轩在《前方》中说:“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杜小康就这样跟随父亲“向前流浪”,在这途中,他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四、精读课文

品味“孤独”

(一)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思考:杜小康的心理在孤独的旅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学提示:1.抓住关键时间段,找出相关段落;2.圈画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语言的词句;3.旁批:产生这种心理的时间及变化原因。明确:

1.心理活动的语句

(刚刚出发时)

第5段: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在芦苇荡安顿后)

第28段: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住段时间后)

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雨过天晴后)

第48段: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情感点拨:

把文中的“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读作“我”,把“杜雍和”读作“爸爸”。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读出这些语句。2.杜小康的语言

2段: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任性)

31段:我要回家……(害怕)

41段:还是分头去找吧。(坚强)

51段: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自豪)情感点拨:

1.听老师范读,揣摩杜小康的心理变化;

2.有感情朗读,体会杜小康的心理历程。明确:

时间段:

刚出发时——到达芦苇荡时——安顿后——住段时间后——雨过天晴后

变化过程: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独、单调——不再忽然恐慌——坚强、长大

师:杜小康从一开始的幼稚、恐惧,经过空间上和心理上双重孤独的锤炼,变得越来越成熟、坚强,可以说这趟“放鸭之旅”不仅仅是一趟“孤独之旅”,也是杜小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二)思考:如何理解文章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明确:

表层含义:杜小康跟随父亲在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

深层含义:表现了他从害怕孤独、逃避孤独到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分担责任的蜕变和成长历程。

(知识链接1)题目含义及作用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知识链接2)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1.塑造人物形象。

(1)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2)从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悲惨命运。

(3)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2.推动情节发展。3.表现生活环境。

(三)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文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明确:

碰到困难不退缩,遭到挫折不颓唐;理解父母,能为家庭分忧;在困难中成长,越磨炼越坚强……五、赏读环境

咀嚼“孤独”

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请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作用。自学提示:

在文中勾画出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语句,结合旁批进行分析。明确:(一)鸭群

生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生2: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生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小结: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二)芦荡

生4: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

生5: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小结: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三)暴风雨

生6: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小结:暴风雨——成长的舞台、心灵斗争的象征。

(知识链接3):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特殊的气氛;凸显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深化小说的主题。

师:鸭群、芦荡、暴风雨是杜小康成长的见证者和舞台,而孤独是杜小康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