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64-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行少、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峻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同学的乐观性,一堂预备充分的课,会令同学和教师都获益非浅。因此,平常,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牛牛为伴侣们收拾了7篇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希翼伴侣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篇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头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转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转变着教导和学习方式。小学也不行避开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内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美,大力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增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老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味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其次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的金属族元素,利用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同学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办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试验的观看、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索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办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同学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试验、观看分析、老师引领、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同学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同学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益处,能利用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同学思量得出的,就不利用多媒体容易展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试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试验和同学试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状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同学还没来得及观看清晰就已经结束,观看不认真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看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看不出,宏观试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同学理解。

3、有危急性的试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试验,错误操作。这些试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纳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抱负的效果。

4、对微型试验的放大观看,便于学生们同一时光,对同一现象的捕获,观看,分析。

5、由此说,试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出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同学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剧烈反差,然后老师演示试验,果真是水能生火,同学爱好一下被激活起来。

(二)、动手试验,观看现象,在此期间,老师适时点拔,同学自学、互学、分析、研究、发言,通过大屏幕对同学的研究结果举行归纳小结,使簇拥的学问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试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同学感到清楚、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举行分析,实必不行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试验。。

①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老师亲手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试验真切性,牢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楚显然,大家在同一时光共同观看试验现象,描述试验现象,共享试验胜利的喜悦。老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②常规试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试验,同学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试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学问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约时光,提升效率。

③改进试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试验细节的观看能力的培养,该试验操作容易,现象显然,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升同学对钠的性质的感性熟悉,胜利的体悟会激活同学深厚的学习爱好,这样的试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④探索性试验。

通过ц型管作该试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纳先研究、后评价、再试验的模式。同学对特别的试验仪器感到新鲜,探索的欲望强,乐观参加,热情研究,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同学提供了出示聪慧智慧的舞台,培养其良好的探索式思维能力。同学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通过大屏幕对同学的研究结果举行对照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同学从中发觉各种办法的优缺点,进而引发同学更好的理解、把握、发觉逻辑,试试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同学设计的试验分析其错误缘由。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举行会爆炸,分析缘由,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⑤进一步改进试验。Na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升高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胜利,对观看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观看,,这在普通常规试验时是不行能实现的。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同学观看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⑥爱好试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对试验的平安性举行分析后,同学动手完成。

五个试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Na与水的反应举行了深化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举行重临小结。体现了探索过程的渐举行,在同学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楚印象。

2.Na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象的出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容易清楚的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学问直观化,达到深化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楚条理。

5、用途出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同学网上收集

有关资料,同学作业出示过程,使对同学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分享,共同提升的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长。

(画面:①高压钠灯,漂亮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

②秦山核电站,核事业进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试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试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提供了较抱负的手段。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利用以前章节的学习,同学已经把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举行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学问,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学问预备。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具有很强的有用性和广大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小到手表、单放机、儿童玩具,大到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几乎无处不在。因此本节的教学是理论学问在实践中的延长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堆积的感性体悟联系起来,协助同学进一步的深化熟悉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快进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长进,各种新型的电池层出不穷。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将来有着美妙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同时向同学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常见电池的组成与应用;

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了解常见电池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办法】学会用多种手段获得信息的办法与途径,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应用与原理,利用探索,学习探索的办法,体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对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索,激活同学探索的爱好,利用新型电池的介绍,提升同学制造欲X与学习爱好,学会通过能源与制造能源的办法,提升环保意识与节能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与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应用

【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在化学必修2中同学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学问,前一节又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内容,知道原电池的定义,形成条件,容易的电极反应等,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电源的学问。同学能利用对试验现象的观看、有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观看能力、试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所以设计本节教学时,坚持以课堂为主,向课前和课后延长,课堂教学时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入手,以化学电源的进展史为线索,利用小组合作探索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引领同学对电池的优劣,找寻出这些电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共同探索化学电池的讨论和进展方向,课前利用商店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化学电源的有关信息,课后利用小组讨论性学习,进一步激活同学的求知欲,进一步加强对同学科学办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同学的合作探索,培养规律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逻辑的能力。

六、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纳“预习学习”为先导,利用同学自主预习、调查讨论、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常见电池的分类、电池的优劣的推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课堂上采纳“合作探索”的教学办法,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探索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归纳、提出新问题……的合作探索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去体悟和感触学问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去体悟合作探索所带来的胜利喜悦。在囫囵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同学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课后,利用讨论性学习,进一步引领同学合作探索,综合运用所学学问,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之下,以更开阔的视野从管理、技术、环境和消费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介绍化学电池的种类

出示并演示三类化学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Flash课件。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总结本节课的心得

课堂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其次课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同学的学问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索等精神,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和地位

本节内容从学问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材整体上看,芬芳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容易的芬芳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芬芳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支配在《乙醇》后,同学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把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打算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支配苯酚学问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学问,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办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但事实上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不同之处,本节内容支配在此还有对照作用,利用本节课的对照学习,使同学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熟悉,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互相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把握学问。

2.教学目标:

按照同学的学问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方面

a、熟悉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把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互相影响

(2)过程与办法方面

利用对苯酚性质的探索学习,培养同学按照试验现象分析、推理、推断的能力和,培养同学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b、利用对结构打算性质的分析,对同学举行辩证思维教导。

c、培养同学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互相影响。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同学已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殊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互相联系有一定的熟悉,能把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试验操作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同学利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建构学问体系,在该过程中,同学是学问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问建构的协助者和增进者。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同学对学问的建构。

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同学对苯酚性质的探索提供了基础;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同学的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索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纳利用创设情景——探索试验——推导——反思应用等教学办法,并充分通过实物感知、演示试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同学的参加意识,给同学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体现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等学习方式。

三、说学法

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办法,引领同学采纳类比类推,以旧促新和试验探索等学习办法。

四、说教学过程

【情景一】新课引入

我通过生活中的化学来引入新课,先出示药皂、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让同学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提问: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按照同学的认知特征,引领同学初识苯酚,组织同学观看苯酚的色彩、状态,指导同学动手做探索试验一,按照苯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自主探索苯酚的溶解性。在此过程中,同学很简单主动的猎取苯酚物理性质的学问,传统的教学普通是把物质的物理性质直接传递给同学,明显,这些学问利用同学主动建构比教师将学问容易地传递更易接受和把握。

【情景二】初识苯酚

【探索试验一】物理性质

同学试验:(1)组织同学观看苯酚的色、态,并当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试验(溶剂分离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3)、产生疑问: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还提到了“色泽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那么,色泽变红的缘由是什么?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情景三】结构特点

结构分析:观看分子模型,类比醇、酚、酸中羟基的性质

【情景四】极弱酸性

【探索试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同学观看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说明苯酚显酸性,因此,苯酚又名石碳酸,联系已学过的学问: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溶液会变红,那么,苯酚溶液也显酸性,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利用演示试验,发觉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显红色,同学产生了疑问,苯酚的水溶液为什么不能是石蕊变红呢?引领同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缘由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毕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同学的爱好,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指导同学动口向苯酚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此时同学既高兴又有很深厚的爱好,这样设计既是课堂生动活泼,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试验同学对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已经彻低把握。

【情景五】三元取代

【探索试验三】取代反应

接着组织同学研究: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这说明什么问题?点拨同学:由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出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协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同时也更长进加深入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继续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联系前面已学的学问:苯与液溴的反应,推想:将浓溴水加入苯酚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指导同学完成探索试验三,按照已有学问同学很简单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引领同学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接着,我请同学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照,哪个取代反应更简单?同学很简单得出结论,苯酚更易取代,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这个事实,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照说明,因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难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

【情景六】显色、氧化

回顾情景一,同学们利用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这两点包含了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也就紧扣这节课的重点,以下就围绕这两点来绽开,首先,我引领同学们分析空气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水和氧气,设问:苯酚是与水反应而色泽变红的吗?按照刚才的探索试验一,同学很简单推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那就可能是与氧气反应造成的,因此,在这个猜测下,我做演示试验一,很快学生们观看到苯酚液变红了,该试验证实了苯酚的确因与氧气反应变红,同学们判断出苯酚具有还原性,接着我就追问:既然苯酚具有还原性,那么,除了能与典型氧化剂氧气反应外,还能否与其他氧化剂反应呢?引领同学总结归纳出我们学过的氧化剂,从同学排列的氧化剂中我挑选了两种:溴水和三氯化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溴水与三氯化铁在本节的浮现显得很自然,

性质小结:结构打算性质,性质反应用途

【情景七】苯酚用途

五、总结反思:

引领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量、研究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学问。

六、反馈练习:

(1)苯酚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一种烈性炸药,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挑选合适的试剂和仪器,除去苯中的苯酚。

七、课外探索

设计试验证实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利用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试验,加强同学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熟悉。

八、说板书

(一)、物理性质:

1、无色、特别气味的针状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分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极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4、易被氧化:

(四)、用途: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篇四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目标要求]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推断反应举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缘由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溶解为例:

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Cl-(aq)+Ag+(aq)。因为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打算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举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犯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g是很小的,因此普通状况下,相当量的离子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彻低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就达彻低。

二、溶度积

1、表述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

2、意义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章

利用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推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学问点一沉淀的溶解平衡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举行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上升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C

解析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肯定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普通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头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假如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增进溶解

答案B

3、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若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数目削减B.c(Ca2+)增大

C.溶液中c(OH-)减小D.c(OH-)增大

答案A

学问点二溶度积

4、在100mL0.01mol•L-1KCl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1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mol2•L-2)()

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A

解析c(Ag+)=0.01×1101mol•L-1=9.9×10-5mol•L-1,c(Cl-)=0.01×100101mol•L-1=9.9×10-3mol•L-1,所以Qc=c(Ag+)•c(Cl-)=9.8×10-7mol2•L-21.8×10-10mol2•L-2=Ksp,故有AgCl沉淀析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sp=1.8×10-10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mol2•L-2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答案C

解析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故A错;惟独在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才等于1.8×10-10mol2•L-2,故B项讲述错误;当Qc=Ksp,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项讲述正确;在AgCl水溶液中加入HCl只会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不会影响Ksp,所以D错。

6、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c(OH-)=KW,存在等式c(M+)•c(X-)=Ksp。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离加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罗列挨次是()

①20mL0.01mol•L-1KCl;

②30mL0.02mol•L-1CaCl2溶液;

③40mL0.03mol•L-1HCl溶液;

④10mL蒸馏水;

⑤50mL0.05mol•L-1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答案B

解析AgCl(s)Ag+(aq)+Cl-(aq),因为c(Ag+)•c(Cl-)=Ksp,溶液中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①c(Cl-)=0.01mol•L-1;②c(Cl-)=0.04mol•L-1;③c(Cl-)=0.03mol•L-1;④c(Cl-)=0mol•L-1;⑤c(Ag+)=0.05mol•L-1。Ag+或Cl-浓度由小到大的罗列挨次: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罗列挨次:④①③②⑤。

练基础落实

1.25℃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答案D

2.CaCO3在下列哪种液体中,溶解度()

A.H2OB.Na2CO3溶液C.CaCl2溶液D.乙醇

答案A

解析在B、C选项的溶液中,分离含有CO2-3、Ca2+,会抑制CaCO3的溶解,而CaCO3在乙醇中是不溶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可用离子积Qc推断沉淀溶解平衡举行的方向

D.全部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的

答案C

解析溶度积不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容易乘积,还与平衡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幂指数有关,溶度积受温度的影响,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4.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离为1.8×10-10mol2•L-2和2.0×10-12mol3•L-3,若用难溶盐在溶液中的浓度来表示其溶解度,则下面的讲述中正确的是()

A.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

B.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C.两者类型不同,不能由Ksp的大小直接推断溶解能力的大小

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答案C

解析AgCl和Ag2CrO4阴、阳离子比类型不同,不能直接通过Ksp来比较二者溶解能力的大小,所以惟独C对;其余三项讲述均错误。比较溶解度大小,若用溶度积必需是同类型,否则不能比较。

5、已知HF的Ka=3.6×10-4mol•L-1,CaF2的Ksp=1.46×10-10mol2•L-2。向1L0.1mol•L-1的HF溶液中加入11.1gCaC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计算得知,HF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利用计算得知,HF与CaCl2不反应

C.由于HF是弱酸,HF与CaCl2不反应

D.假如上升温度,HF的Ka、CaF2的Ksp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答案A

解析该题可采纳估算法。0.1mol•L-1的HF溶液中c(HF)=0.1mol•L-1,因此,c2(F-)=c(H+)•c(F-)≈3.6×10-4mol•L-1×0.1mol•L-1=3.6×10-5mol2•L-2,又c(Ca2+)=11.1g÷111g/mol÷1L=0.1mol•L-1,c2(F-)×c(Ca2+)=3.6×10-6Ksp,明显,A是正确的;D项,因为HF的电离是吸热的,上升温度,Ka一定增大,D错误。

练办法技巧

6、

已知Ag2SO4的Ksp为2.0×10-5mol3•L-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光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溶液,下列暗示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4浓度随时光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已知Ag2SO4的Ksp=2.0×10-5mol3•L-3=[c(Ag+)]2•c(SO2-4),则饱和溶液中c(SO2-4)=Ksp[cAg+]2=2.0×10-50.0342mol•L-1=0.017mol•L-1,当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溶液时,c(SO2-4)=0.017mol•L-1+0.020mol•L-12=0.0185mol•L-1,c(Ag+)=0.017mol•L-1(此时Qc

7、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mol3•L-3,Ksp[MgF2]=7.42×10-11mol3•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行能转化为MgF2

答案B

解析Mg(OH)2与MgF2均为AB2型难溶电解质,故K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前者c(Mg2+)小,A错误;由于NH+4+OH-===NH3•H2O,所以加入NH4Cl后增进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Mg2+)增大,B正确;Ksp只受温度的影响,25℃时,Mg(OH)2的溶度积Ksp为常数,C错误;加入NaF溶液后,若Qc=c(Mg2+)•[c(F-)]2Ksp(MgF2),则会产生MgF2沉淀,D错误。

8.Mg(OH)2难溶于水,但它溶解的部分所有电离。室温下时,饱和Mg(OH)2溶液的pH=11,若不考虑KW的变化,则该温度下Mg(OH)2的溶解度是多少?(溶液密度为1.0g•cm-3)

答案0.0029g

解析按照Mg(OH)2(s)Mg2+(aq)+2OH-(aq),c(OH-)=10-3mol•L-1,则1LMg(OH)2溶液中,溶解的n[Mg(OH)2]=1L×12×10-3mol•L-1=5×10-4mol,其质量为58g•mol-1×5×10-4mol=0.029g,再按照S100g=0.029g1000mL×1.0g•cm-3可求出S=0.0029g。

凡是此类题都是设溶液的体积为1L,按照1L溶液中溶解溶质的质量,计算溶解度。

练综合拓展

9、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以达到分别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下图。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当控制溶液的pH为______。

A.1B.4左右C.6

(3)在Ni(OH)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调整溶液pH的办法来除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FeSMnSCuSPbSHgSZnS

Ksp6.3×10-182.5×

10-131.3×10-363.4×10-286.4×10-531.6×10-24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最相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除去它们。(选填序号)

A.NaOHB.FeSC.Na2S

答案(1)Cu2+(2)B

(3)不能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解析(1)据图知pH=4~5时,Cu2+开头沉淀为Cu(OH)2,因此pH=3时,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以保证Fe3+彻低沉淀,而Cu2+还未沉淀,据图知pH应为4左右。

(3)据图知,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无法利用调整溶液pH的办法除去Ni(OH)2溶液中的Co2+。

(4)据已知条件结合原子守恒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由于在FeS、CuS、PbS、HgS四种硫化物中惟独FeS的溶度积,且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度积差别较大,因此应用沉淀的转化可除去废水中的Cu2+、Pb2+、Hg2+,且因FeS也难溶,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目标要求]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一、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通过生成沉淀来达到分别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办法

(1)调整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整pH至7~8,可使Fe3+改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

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别、除去杂质常用的办法。反应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2H+,

Hg2++S2-===HgS↓,

Hg2++H2S===HgS↓+2H+。

二、沉淀的转化

1、试验探索

(1)Ag+的沉淀物的转化

试验步骤

试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变为黄色黄色沉淀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AgCl+KI===AgI+KCl2AgI+Na2S===Ag2S+2NaI

试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Mg(OH)2与Fe(OH)3的转化

试验步骤

试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试验结论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2、沉淀转化的办法

对于一些用酸或其他办法也不能溶解的沉淀,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另一种用酸或其他办法能溶解的沉淀。

3、沉淀转化的实质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普通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简单实现。

两种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转化越简单。

4、沉淀转化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锅炉除水垢

水垢[CaSO4(s)――→Na2CO3溶液CaCO3――→盐酸Ca2+(aq)]

其反应方程式是CaSO4+Na2CO3CaCO3+Na2SO4,CaCO3+2HCl===CaCl2+H2O+CO2↑。

(2)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

在自然界也发生着溶解度小的矿物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矿物的现象。例如,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可变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碰到深层的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时,便渐渐地使之改变为铜蓝(CuS)。

其反应如下:

CuSO4+ZnS===CuS+ZnSO4,

CuSO4+PbS===CuS+PbSO4。

学问点一沉淀的生成

1、在含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Cl-、Br-、I-的溶液中,缓慢且少量的加入AgNO3稀溶液,结合溶解度推断析出三种沉淀的先后挨次是()

A.AgCl、AgBr、AgIB.AgI、AgBr、AgCl

C.AgBr、AgCl、AgID.三种沉淀同时析出

答案B

解析AgI比AgBr、AgCl更难溶于水,故Ag+不足时先生成AgI,析出沉淀的先后挨次是AgI、AgBr、AgCl,答案为B。

2、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NaOHB.Na2CO3C.氨水D.MgO

答案D

解析要除FeCl3实际上是除去Fe3+,因为pH≥3.7时,Fe3+彻低生成Fe(OH)3,而pH≥11.1时,Mg2+彻低生成Mg(OH)2,所以应加碱性物质调整pH使Fe3+形成Fe(OH)3;又因为除杂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所以挑选MgO。

3、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PbSO4PbCO3PbS

溶解度/g1.03×10-41.81×10-71.84×10-14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沉淀剂为()

A.硫化物B.硫酸盐

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A

解析PbS的溶解度最小,沉淀最彻底,故选A。

学问点二沉淀的转化

4、向5mL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浮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成黑色,按照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

A.AgCl=AgI=Ag2SB.AgCl

C.AgClAgIAg2SD.AgIAgClAg2S

答案C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总是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由转化现象可知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AgClAgIAg2S。

5、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mol2•L-2;CuS:Ksp=6.3×10-36mol2•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

B.同温度下,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Ksp(FeS)变小

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最先浮现的沉淀是FeS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答案D

解析A项因为FeS的Ksp大,且FeS与CuS的Ksp表述式是相同类型的,因此FeS的溶解度比CuS大;D项向含有Cu2+的工业废水中加入FeS,FeS会转化为更难溶的CuS,可以用FeS作沉淀剂;B项Ksp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它只与温度有关;C项先达到CuS的Ksp,先浮现CuS沉淀。

练基础落实

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利用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而除去。按照上述试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些相关性质是()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答案C

2、当氢氧化镁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时,为使Mg(OH)2固体的量削减,须加入少量的()

A.MgCl2B.NaOHC.MgSO4D.NaHSO4

答案D

解析若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小,应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应减小c(Mg2+)或c(OH-)。答案为D。

3、已知常温下:Ksp[Mg(OH)2]=1.2×10-11mol3•L-3,Ksp(AgCl)=1.8×10-10mol2•L-2,Ksp(Ag2CrO4)=1.9×10-12mol3•L-3,Ksp(CH3COOAg)=2.3×10-3mol•L-2。下列讲述正确的是()

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mol/L的KCl和0.001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在Mg2+为0.121mol/L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答案C

4、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Fe(OH)2Cu(OH)2Fe(OH)3

Ksp/25℃8.0×10-16mol3•L-32.2×10-20mol3•L-34.0×10-38mol4•L-4

彻低沉淀时的pH范围≥9.6≥6.43~4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②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白色沉淀③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整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④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练办法技巧

5、含有较多Ca2+、Mg2+和HCO-3的水称为临时硬水,加热可除去Ca2+、Mg2+,使水变为软水。现有一锅炉厂使用这种水,试推断其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已知Ksp(MgCO3)=6.8×10-6mol2•L-2,Ksp[Mg(OH)2]=5.6×10-12mol3•L-3)

A.CaO、MgOB.CaCO3、MgCO3

C.CaCO3、Mg(OH)2D.CaCO3、MgO

答案C

解析考查沉淀转化的原理,加热临时硬水,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生成的MgCO3在水中建立起平衡:MgCO3(s)Mg2+(aq)+CO2-3(aq),而CO2-3发生水解反应:CO2-3+H2OHCO-3+OH-,使水中的OH-浓度增大,因为Ksp[Mg(OH)2]

6、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提醒: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醒: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利用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答案C

解析由溶度积公式可知,在溶液中当c(SO2-4)上升时,c(Ba2+)要降低,而由a点变到b点c(Ba2+)没有变化,A错;蒸发浓缩溶液时,离子浓度都上升,而由d点变到c点时,c(SO2-4)却没变化,B错;d点落在平衡图象的下方,说明Kspc(Ba2+)•c(SO2-4),此时是未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C正确;该图象是BaSO4在某一确定温度下的平衡曲线,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a点和c点的Ksp相等,D错。

练综合拓展

7、已知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称为溶度积。

某学习小组欲探索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25℃)

难溶电

解质CaCO3CaSO4MgCO3Mg(OH)2

Ksp2.8×10-9

mol2•L-29.1×10-6

mol2•L-26.8×10-6

mol2•L-21.8×10-12

mol3•L-3

试验步骤如下:

①往100mL0.1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100mL0.1mol•L-1的Na2SO4溶液,立刻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3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题中信息知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Na2CO3+CaSO4===Na2SO4+CaCO3↓

(3)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O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彻低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问点为教材新增强的内容,题目在设计方式上为探索性试验,既注意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意了探索能力的考查。由Ksp表述式不难看出其与溶解度的关系,在硫酸钙的悬浊液中存在着:CaSO4(aq)===SO2-4(aq)+Ca2+(aq),而加入Na2CO3后,溶液中CO2-3浓度较大,而CaCO3的Ksp较小,故CO2-3与Ca2+结合生成沉淀,即CO2-3+Ca2+===CaCO3↓。既然是探索性试验,必需验证所推想结果的正确性,故设计了③④步操作,即验证所得固体是否为碳酸钙。

8、(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转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纳的是______。

A.KMnO4B.H2O2C.氯水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节溶液pH至4,使Fe3+转化为Fe(OH)3,调节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B.NH3•H2OC.CuOD.Cu(OH)2

(2)甲学生疑惑调节溶液pH至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学生认为可以利用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就认定沉淀彻低,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头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Fe3+彻低沉淀[即c(Fe3+)≤1.0×10-5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利用计算确定上述计划______(填“可行”或“不行行”)。

答案(1)①B②CD(2)43可行

(2)Ksp[Cu(OH)2]=c(Cu2+)•c2(OH-),则c(OH-)=3.0×10-203.0=1.0×10-10(mol•L-1),则c(H+)=1.0×10-4mol•L-1,pH=4。

Fe3+彻低沉淀时:Ksp[Fe(OH)3]=c(Fe3+)•c3(OH-),则c(OH-)=31.0×10-381.0×10-5=1.0×10-11mol•L-1。此时c(H+)=1×10-3mol•L-1,pH=3,因此上述计划可行。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篇五

一、说教材

1、课标分析

利用试验探索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熟悉其普通逻辑。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利用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熟悉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讨论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长与深入,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学问的基础。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同学利用《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熟悉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同学的认知进展逻辑,在同学试验探索的基础上,引领同学总结现象产生的缘由,逐步熟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升华。另外本节内容的学问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讨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十分强的有用价值。

3、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容易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办法

利用试验探索、观看思量、研究归纳等学习活动体悟科学探索、主动猎取学问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容易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需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使之互相增进,协调进展。按照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纳“引领-探索”的教学模式,应用“问题研究、试验探索、归纳总结、指导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办法。

1、学案导学

利用合理有效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同学学有方向,促使同学乐观探究发觉。

2、情境激学

利用创设问题情境(如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实等),激活同学的学习爱好,调动同学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同学主动学习。

3、试验促学

利用试验计划设计和试验探索活动,促使同学在探索与合作中,更好的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媒体助学

利用试验视频、动画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深化浅出、生动形象。

这些办法都立足于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将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同学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努力实现由教向学的改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同学,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学问: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堆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把握了基本的试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量、研究、探索的习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学问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同学利用试验探索和问题解决,体悟科学讨论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索的意识,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味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法指导

同学利用学案导学,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相关的预复习工作,做到温故知新。

指导同学利用设计试验计划、开展试验探索、举行自主学习等活动,在思量、观看、试验及沟通与合作中,自主建构学问,培养和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指导同学利用运用所学学问,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与本节相关的化学现象,实现学问的融会贯穿,做到学以致用。

利用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会”、“会学”、“乐学”。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同学举行试验设计和完成探索试验,并沟通、归纳、总结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影响则是同学利用观看老师补充的演示试验得出;应用相关理论举行解释虽然是教学难点,但因为学习要求不高,所以利用老师指导、同学自学来完成,能达到协助同学从理论上容易分析、熟悉即可。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节课设计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试验计划→试验探索活动→自学理论依据→沟通归纳总结”。

详细的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节课的引入可结合视频和图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不同的反应,反应速率也不相同。比如说:爆炸反应速度是相当快的,一幢20层的高楼,在不到10s中的时光就爆破倒地;而煤和石油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光。

为什么不同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会不一样呢?打算化学反应快慢的根本缘由是什么呢?”

同学结合已有学问,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接着指出:“反应物的性质是很难转变的,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是利用转变外界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请大家结合学过的反应或是生活实际研究有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同学结合生活实例和已有学问,研究归纳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从生活实际动身,创设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种引入方式,在上课伊始就紧紧地抓住同学的注重力,唤起同学深厚的学习爱好,激起了同学剧烈的求知欲。

2、完成试验探索,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转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利用老师引发引领,同学举行试验计划设计,自主完成试验探索,在观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沟通,主动建构学问。这也是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1)老师指导同学完成试验设计。

如:请挑选合适的试验用品,设计试验,探索某一条件的转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试验用品:

试管、锥形瓶、试管架、量筒、药匙、保温杯(内装热水)、气球

铁片、铁粉、NaHCO3粉末、MnO2粉末、盐酸(2.0mol/L,0.20mol/L)、H2C2O4溶液、H2O2溶液(5%、12%)、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为了保证明验设计的合理、有效性,老师应作如下指导:

①如何设计试验?

首先要明的确验目的,即探索什么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试验目的,挑选合适的反应物,知道试验原理→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操作容易,现象显然,进而采纳合理的试验步骤和办法

②指明某一条件的转变,即举行试验设计时,只考虑有一个条件是变量,其余条件保持不变。

③同学试验计划设计完成后,指导同学从试验原理,试验目的,试验步骤和办法几方面举行沟通研究。

(2)同学分组试验,完成试验探索。详细实施如下:

每组都提供一定的试验用品,可分离完成相应的试验,同学挑选相应试验完成探索活动,并举行观看、分析。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篇六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1.1学问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把握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3、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产生的缘由。

4、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试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2过程与办法

利用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试验,培养同学的观看能力、对照能力和分析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同学充分体悟科学探索的艰辛和喜悦,感触化学世界的奇异,激活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1、钠的氧化反应

2、钠与水的反应

3、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2.2课题难点

1、金属与氧气反应逻辑

2、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金属有铁、铝、铜、银等,你知道这些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吗?

阅读教材第46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并解释缘由。

PPT投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暗示图。

同学读图,并说出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归纳收拾: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金属单质的性质,利用今日的学习我们将了解金属更多的性质。首先请学生们按照你对金属的观看和使用,说出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

同学思量回答。

二、新课教学

归纳收拾: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

阅读教材,观看并分析第46页图3-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同学观看试验现象,思量、沟通,回答。

归纳收拾: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属活动性挨次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挨次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思量与沟通: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比较Na、Mg、Al、Fe的还原性强弱,预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同学思量回答,老师评析。

试验探索: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看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看钠的“真面目”:色彩、光泽,感触钠的硬度,并注重观看切面的色彩变化。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过渡:假如加热,钠又有什么变化呢?

试验探索:

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举行加热。

2、观看现象和生成的固体色彩、形态。

归纳收拾并板书:

加热条件下:钠在空气中强烈燃烧,产生_火焰,生成淡_粉末状固体——过氧化钠。2Na+O2Na2O2

思量与沟通: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依据是什么?

研究推想:铁能与氧气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铝比铁活泼,应当能与氧气反应,但在生产生活中铝却不会生锈,也可能不与氧气反应。

试验探索: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看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

同学观看、对照、思量,描述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氧化膜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的内层铝熔化而不会滴落。

思量与沟通:请解释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需要刷漆或采纳其他措施防腐,而铝制品则不用。

解释:这是由于铁锈比较疏松,不能庇护内层金属,而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可以庇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觉金属钠的表面变暗,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色彩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

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

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金属如铁、铝、铜等是不和水反应的,那么是不是全部的金属都不和水反应呢?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几点性质,并且知道了钠比较活泼,下面我们利用试验探索钠是否和水反应?

试验探索: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放入一小块钠。

同学观看并描述现象。

归纳收拾:现象:浮、熔、游、响、红。

思量与沟通:浮现上述现象的缘由是什么?

同学思量沟通回答。

归纳收拾: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比较低。

游:有气体生成。

响:生成的气体能燃烧。

红:有碱生成。

思量与沟通:结合试验现象,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生成气体的成分。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钠的化合价上升,必定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水中氧的化合价为不能降低,只能是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产物为氢气。

(二)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

1、钠和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思量与沟通:设计一个试验证实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

试验设计:

利用点燃生成的气体来证实。

思量与沟通: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为什么?应当如何处理?

同学沟通回答。

解释:不能。由于钠能与水发生反应,且生成的氢气能燃烧,火会更旺,应用沙子盖灭。

思量与沟通:按照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逻辑,请你预测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同学沟通回答。

过渡:下面我们来利用试验来验证一下你的预测是否正确。

试验探索:取一试管,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再加入一小块钠,观看现象。

归纳收拾: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思量与沟通:按照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逻辑,我们预测应当有红色固体铜生成,而试验结果是有蓝色沉淀生成,那么沉淀的成分是什么?试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

同学思量沟通回答,老师补充。

归纳收拾:当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因为钠十分活泼,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

过渡:利用生活常识我们知道铁不与冷水反应,也不与热水反应,那么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呢?

思量与沟通:设计一套试验装置,使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提醒: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研究反应装置的设计。)

PPT出示几名同学画的装置图,师生共同分析各装置的优缺点,归纳收拾出计划。

试验探索:根据教材第51页图3-9举行演示,指导同学观看试验现象,强调试验中应注重的问题。

2、铁和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Fe3O4+4H2

思量与沟通:对照钠、铁与水的反应条件,以及钠与铁的活泼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收拾:当不同的还原剂和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时,所需要的条件越低,该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过渡:利用今日的学习我们知道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那么金属与酸反应会是怎样一种逻辑呢?下面请学生们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金属与酸的反应,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逻辑。

(三)金属与酸的反应

[同学试验探索金属与酸的反应状况]

试验目的:能否利用试验的办法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试验用品:铁丝、铜丝、铝条、稀盐酸、稀硫酸、试管

试验要求:

每4名同学为一组,分工合作举行试验探索,并将全体同学分成A、B两大组

A组:取3支试管,分离加入一小段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