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的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的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的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的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3-苏教版二年级的数学的教案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5篇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布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查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同学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看、操作、比较和沟通等活动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成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快乐啦!(课件播放很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伴侣想熟悉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日就一起去熟悉图形王国里的新伴侣角,好吗?

揭示课题:熟悉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同学宠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伴侣认真观看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伴侣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同学指角时,教给同学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假如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伴侣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伴侣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四周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沟通,并让同学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风光的角。

[评析:利用同学熟识的事物,让同学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关心同学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角,请小伴侣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伴侣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同学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老师没有让同学去探究和发觉,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知同学,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同学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同学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熟悉。]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同学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连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推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预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依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方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并赐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同学展现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伴侣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伴侣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认真观看,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认真观看,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同学按要求活动,老师巡察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同学操作,老师留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同学操作)

[评析:同学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老师敏锐地捕获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关心同学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其次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其次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究竟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伴侣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并参加小组的争论。

师:你有方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同学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其次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看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看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同学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进展了同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了数学思索力量。]

三、巩固延长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同学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同学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觉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其次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敬重同学的共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熟悉,又增加了进一步探究的爱好。]

四、课堂总结(略)

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观看、猜想、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育同学发觉美和观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进展同学的想象力,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例1的排列规律。

【教具预备】地板图的画,电脑课件,白纸、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小东家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快点动身吧?

(1)引入

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白云,地上绿草青青多美呀!连路旁的电线杆的颜色也是这么的美丽,你们发觉这些电线杆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2)同学汇报规律。

(3)老师小结:像这种重复消失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班级已经学过的,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好吧!让我们连续走吧!

二、探究新知

(一)门的规律

1、引入

师:好了,小东家到了。

师:他家的门可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2、出示密码门。

(1)导入

师:小东已经输入了三排密码,最终一排他想留下来考考我们。这排密码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组同学进行争论,比一比哪组最快找到密码。

3、同学汇报规律(老师依据同学的汇报出示规律)

(1)竖着看——每排都有哪4个图形,缺少哪个图形就填哪个图形。同学说老师演示课件。

(2)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所以依据斜行来填。同学说老师演示课件。

(3)横着看——依据同学说的演示课。

师:从第一排到其次排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其次排的最终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挨次往左移动一格。

师:其次排到第三排有什么变化?

第三排到第四排会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其次排的最终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挨次往左移动一格。其次排到第三排,第三排到第四排……

像这样的排列规律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循环规律。

4、开门进入

大家找的密码正确吗?我们来试一试。老师输入隐秘后同学们一起喊“芝麻开门”,好吗?

(二)地板的规律

师:密码正确!二(4)班的小伴侣真聪慧,我们进去吧,小东家可真美丽,他家地板砖颜色更美呢!大家想看吗?可是老师还不想让大家看到,我先拿了一部分地板砖的图样,我们一起来讨论地板砖颜色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课件演示地板砖的图样,同学独自思索。

(2)汇报规律。

(3)展现铺满地板砖的房间:小东家的地板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美丽,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啊!

(三)水果的规律

1、老师导入

小东的妈妈热忱好客,给小伴侣预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但在吃水果之前小东想考考大家,设了两道闯关题,大家有信念吗?

(A)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一组图形,请小伴侣仔细观看前三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摆的?然后想一想第四组该怎么摆呢?同学们拿出学具小组合作摆一摆,比一比哪组同学最快。最快的一组可获得一朵合作之花,展现练习。(板书:例1图)

(B)请小组代表说想法,说得真好!把掌声送给这个小组的同学。

(C)下面进入其次关:做一做,请组长拿出练习2小组争论完成。

(D)请小组代表说想法,说得太棒了!把笑声送给这个小组同学,送合作花(板书做一做)。(对比两种规律)找两个同学展现。

庆贺小伴侣们顺当通过闯关题,小东的妈妈正在厨房预备水果呢!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这水果的排列也藏着隐秘呢?你们认真观看,看谁先发觉。

2、同学思索,争论,找出规律。

(1)同学思索

(2)汇报规律

师:对比第一盘和其次盘有什么变化?

其次盘和第三盘比较有什么变化?

从这三盘水果中你发觉了什么?

依据你发觉的规律,第四盘该怎样摆?

(3)我们请电脑博士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再来看水果练习其次题,小明说二(4)班的小伴侣们太棒了。

(四)排队的规律

1、师:我们在小东家一边吃水果,一边玩个嬉戏吧?

请四个小伴侣上台扮演四个小动物——虎、兔、猫、熊。

大家看一看现在哪个小动物排在第一?谁排在其次?谁排在第三呢?谁排在最终?根据刚才发觉的规律要让小兔排在第一,该怎样办呢?请一个同学来当指挥官,指挥它们调换位置?

假如让小猫排第一呢?……

2、师:谁会依据刚才所学的规律,说说下面他们该怎样变化?

请一个同学来当指挥官,指挥他们调换位置。

同学指挥换位置,老师板书

师:他们这个指挥官当的真好,大家都想当指挥官吗?那我们一起来指挥他们吧!它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下面谁来说说生活中那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找的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一起来观赏吧!

(五)争当小设计师

(1)这些图案太美了,大家能用今日我们所学的数学规律,来设计一幅漂亮的花边或图案吗?下面各小组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有规律,最有创意。老师发给每小组一张白纸,你们可以在上面画图案或用你们收集到的材料来设计

(2)作品展现:

三、总结与评价

今日我们在小东家玩的真快乐啊!在他家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学问?你们看,数学不仅可以使我们变聪慧,还可以在生活中到处制造美!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你认为自已在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沟通信息,培育和进展同学的数感。

3、激励同学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育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预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爱好

(1)老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同学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同学独自思索,激发学习爱好。

(2)同学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肯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同学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留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分。

(3)引导同学观看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同学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同学发觉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老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同学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同学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看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看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老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同学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同学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学问,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需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示同学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关心。然后抽同学演示,老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00,2022。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00到2022,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嬉戏(老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同学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留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4

【学习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观看力量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看、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看、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同学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同学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熟悉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量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同学依据已有阅历进行估量)。

再估量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量,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观看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同学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伴侣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便利,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同学确定爱好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究竟有多长,既培育了同学的观看力量、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熟悉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简单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同学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依据同学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对比、思索同学自主发觉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头,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同学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量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究竟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伴侣张开双手,先估量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沟通。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学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伴侣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量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同学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量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沟通。

3、小伴侣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也许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同学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终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体验观看、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学问,总结升华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学问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苏教版二班级的数学教案5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