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专题七专题七××语言文字语段综合考查题考向预测考向预测[考情报告]2018-2020年高考卷语言文字语段综合考查题考点分析一览表高考年份卷别题型考查内容命题特点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语段材料下三道选择题成语、连贯、病句2018年开始,成语、词语、病句、连贯合并在一个语段阅读中考查,注重学生对语境的感知,这是考试情境化的体现。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一个语段下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考查方式更加灵活。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语段材料下三道选择题成语、词语、病句、连贯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语段材料下三道选择题成语、词语、病句、连贯、标点符号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语段材料下一道选择题两道主观题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语句比较鉴赏知识与技能的梳理知识与技能的梳理三道题目在同一个语段中考查,学生要注重对整体语境的感知,在通读语段后再着手做题。另外要熟练掌握常考的知识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考点解读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见下表: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具体用法(一)顿号与逗号顿号是句中最小的停顿,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的短语。逗号主要用于句子内部需要停顿的主谓之间、动宾之间、状语之后,或各分句之间(有时用分号)。例: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使用顿号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这篇文章真实,感人。这篇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只能用逗号。例: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3.并列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用逗号。例: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5.如果并列短语中,某一部分内还有并列短语或词语,大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时用顿号。例:全文共六个部分,就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全文共六个部分,就有第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误用例:这次“严打”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干警”中间不需要顿号)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误例:①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②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9.多个并列词语,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连词连接,而不用顿号。例:今天晚会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合唱、相声和杂技。10.书名或引用的并列不用顿号。例:书架上陈列着《呐喊》《雷雨》《红楼梦》等名著。(二)逗号与分号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1.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例: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2.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误例:①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②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冒号冒号的基本作用是总结上文和提示下文。例: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②历史已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也会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误例:在记者进行的家庭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2.转述的话(间接引语)不用冒号。(注意人称变化)误例: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正例: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3.引文不独立不能用冒号。例:苏轼《念奴娇》词描绘了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景象。4.说话人在所说内容中间不用冒号用逗号,放在所说内容后面用句号。例:①“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②“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5.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误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第二个冒号改成逗号)(四)问号1.几个问句从不同角度连续发问,则每句都用问号。①除了他能去,还有谁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②可爱的,我拿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3.倒装句中问号要放在句子的末尾。例:怎么还没有来啊,他们?4.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陈述语气,不能用问号。例: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他独自一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五)感叹号感叹号用于句末表达强烈感情。注意两点: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例: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感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例:啊,啊!又到周六了。(六)引号1、引号的作用(1)引用例:“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出自《西厢记》。(2)强调例:包身工没有“做”与“不做”的自由。(3)否定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是他们难得的佳肴。特殊含义例:“芦柴棒”着急的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5)特定称谓例:“一·二八”事变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2.引用的两种形式(1)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中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例: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间接引用引文是说话人句子的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后不需停顿,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后刚好需要停顿,点号应在引号后。例: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3.运用引号需注意的问题(1)引文末尾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均放在引号内。例:①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②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③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2.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例:①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②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3.引文之内还有引文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中又有引号,再用双引号。依此类推。例: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七)括号表示文中注释部分的标号。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部分词语的括号。例:这间办公室一共有五台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供老师使用。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的词语,括号中的注释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应省去,问号、叹号可以保留。如果注释内容后需要停顿,点号应放在括号外。误例: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第一个括号里面的句号删掉)2.句外括号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句子未尾的点号后。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句末点号保留;如果不成句,不加句末点号。例: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②他培育了许多玫瑰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注意:1.括号与破折号的功能相同,不能同时用。误例: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破折号、括号只能保留一个)2.括号里的内容一般不读出来,因此广播稿中不用括号。(八)破折号1.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例: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2)语意转换、转折、递进例:“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3)语音延长例:“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4)语音停顿或中断。例:“班长他牺——”小马话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5)表强调。例: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注太阳,——是的,遮不注的。(6)表示插说例:“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选自老舍《想北平》)“就拿他做个例子吧,——其实,这事每人都会碰到——有一次他……”句子的特殊成分,它是句子整体的一部分,但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是独立成分。位置也比较灵,双破折号引出的就是插说,不能用括号。(7)用在副标题的前面或引文后标明作者例: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8)引出下文或总结上文例:小姑娘的长相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村生活的情景——“其实这位选评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学艺术常识,甚至对一般古汉语词汇的涵义也不甚理解。他把‘挹注’(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讲成‘不在乎,不注意’;把‘含香之署’(尚书省的别称)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怀里揣着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9)分行列举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2.破折号与其它符号(1)破折号与冒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注释或说明的内容可以删去而句意完整;冒号后的内容表示分项列举时,不能删去。例:①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突出贡献。②今天晚上的节目主要有:相声、小品、舞蹈和朗诵。(2)破折号与括号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句子当中时,前后都要用破折号,这时破折号与括号类似。例: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句子当中时,前后都要用破折号,这时破折号与括号类似。例: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3)破折号与省略号破折号可以表示说话的中断和语气的延长,省略号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①“小蔡——,我来了!”他大喊着。(语气延长)
②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说话中断)
③老班长艰难地从口袋里拿出七根火柴说:“拿……着……”(说话断断续续)(4)破折号不能与“是、有、即”等词同时使用。误例: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删去“即”)(九)省略号1.基本用法(1)表示引文的省略。
例: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2.注意问题(1)省略号与“等、等等”作用相同,不能连用。例: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2)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加标点。误例: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删去省略号后面的逗号)3.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误例: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省略号前的逗号删去)(十)书名号主要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影视剧名等。例:①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观灯的情景。②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注意问题:1.主题活动、会议、丛书、课程、栏目、标题等名称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误例:①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改成双引号)2.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号。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中间用间隔号隔开。例:《朝花夕拾·藤野先生》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例: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拍案叫绝地介绍了《围城》这部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技巧(一)明辨语气(句号、问号、感叹号)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主要用来表示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几种不同语气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考虑,不能只看其中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却是陈述语气,所以句子末尾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明辨层次1.顿号、逗号、分号并列词语、短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大并列用逗号,更大并列用分号。2.冒号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的全部,不能用冒号。明辨句式非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倒装句句末点号放在最后(四)明辨位置1.引号与点号的位置直接引用,句末点号在引号内。间接引用句末点号在引号外,问号、叹号除外。2.括号与点号的位置句内括号紧跟被注释词语,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3.“某某说”“某某想”类叙述语的位置叙述语在引语前,后边用冒号;在引语中,后边用逗号;在引语后,后边用句号。(五)明辨功能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能,对于易混淆的标点要弄清它们的区别。1.冒号与破折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说明部分可以删去;冒号表示分说,分说部分不能删去。2.引号与书名号“书篇画影曲文报”用书名号标示。(六)注意特殊词语1.省略号不与“等”“等等”并用。2.破折号、冒号不与“即”“就是”等并用。3.顿号不与连词“或”“及”等并用。四、标点符号命题常见的“十大陷阱”1.非疑问句句末用问号。2.倒装句问号未用于句末。3.分句之间用顿号。4.多层并列都用顿号。5.表示概数时用顿号。6.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7.一句话中两个冒号套用。8.“某某说”在引语中间,“说”后面用冒号。9.滥用书名号。10.引号与句末点号位置错误,括号与点号连用位置错误。修辞手法知识点清单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辨析并修改病句快速地辨析语病,需掌握以下六种方法。一、语感审读法就是凭借语感对句子是否有语病做出判断。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意义的方法。误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操作示范]第一步:高考题一般都是四个选项,初读四个选项,在感觉“别扭”处进行标注。第二步:对比筛选,假定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三步:深入分析,验证排除,得出答案。本处只举了一例,一读就会发现“防止……不再发生”是不合逻辑的。二、主干压缩法一句话的主干是:主语中心词+(否定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高考试题中相当一部分病句是由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相互搭配不当造成的,这些病句可以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来判断。通过找出主干我们可以查出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成分搭配是否恰当。误例: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操作示范]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小说(主语)吸引(谓语)→关注(宾语),“莫言热”(主语)→升温(谓语)。第二步: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确认主干成分是否残缺,主谓、动宾、主宾是否搭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吸引”与“关注”不搭配,应将“吸引”改为“引起”或把“关注”改为“目光”。三、理顺枝叶法如果通过找主干没有发现病因,我们不妨理一下枝叶,看一看附加成分修饰、限制、次序是否恰当。误例:国家环保部门最近公布了第三批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审核的企业名单,我市首次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操作示范]如果主干没有问题,便检查句子枝叶成分。重点检查有没有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中心词和补语搭配不当的问题,有没有定语、状语或补语残缺的问题。通过理顺枝叶,就会发现修饰语“首次”与“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语序不当,应调为“我市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首次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四、造句类比法就是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类似的句子,看看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拿不准的句子是不是病句。对于一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句子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误例: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操作示范]第一步:对该句进行压缩简化。压缩简化为“经验值得××的重视”。第二步:比照压缩简化后的句子结构仿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所造句子为“这值得他们的学习”或“这值得我们的参观”。第三步:与日常正确的说法相比,以确定正误,所造句子及例句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可见例句错误,应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五、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查找,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要看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的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误例: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操作示范]先从语法上分析,主要分析句子结构。从语法上,看不出误例句子什么毛病,不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毛病。再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误例句从语法上似乎也没有明显问题,但这个句子的“通道”与“设施”从逻辑上看存在着包含关系,二者当然也不能并列。六、标志规律法(“10看”辨析法)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我们可以概括为如下“10看”:1.看并列短语句子中的并列短语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搭配不当。如: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事件”与“批评教育”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如:公民对父母、子女、配偶有扶养、赡养、抚养的义务。(并列短语“扶养、赡养、抚养”应调整为“赡养、抚养、扶养”)(3)不合逻辑。如: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即使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也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阳光、空气、水”和“一切有益的东西”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4)表意不明。如: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表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共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有歧义)2.看关联词语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搭配不当。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无论”不能与“和”搭配,与“还是”搭配才合理)(2)语序不当。如:这次补习,只能去一个人,他因为去了,所以,我就不去了。(当复句中的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不同时,关联词要放在陈述对象前,而不能放在陈述对象后,应将“他”置于“因为”之后)(3)不合逻辑。如:只要经常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充分条件误为必要条件)(4)强加逻辑关系。如: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做了较大的修改。(“出版多年”与“做了较大的修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删去“所以”)3.看数量短语在数量短语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等。(1)产生歧义。如:几个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是“几个办公室”,还是“几个老师”,表意不明)(2)语序不当。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数量短语应放在表领属的词语之后)(3)倍数用错。如: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5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4倍”应为“3倍”)(4)成分赘余。如: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4.看否定词句子中出现否定词,可能造成的语病有以下几种:(1)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如:她告诉我说,近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与民歌。(“无时无刻不”是“每时每刻都”的意思,再加上“忘”就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了)(2)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今天,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吗?(反问句本身即一重否定,再用“否认”就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了)(3)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如:抄写文稿,难免不漏字,必须认真核对。(“难免”即“不容易避免”,再用“不”就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了)5.看两面词两面词指的是句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在两面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前后不照应。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此句后面是“根本任务”,故前面只能是肯定,不能是“不能”)但也不能看到句子中有两面词,就断定句子是病句,须认真分析。这一点在前面“学案2”讲“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时已有说明。6.看被动词句中出现被动词可能会造成的语病有三种:(1)被动词与有被动意义的词语重复。如:这位热爱农村的退伍军人,被当选一村之长。(句中“当选”即“被选上”的意思,再用“被”就造成了语意重复)(2)主动与被动颠倒。如:剧团下乡下厂演出,到处被观众热烈地欢迎。(该句应为主动句,误为被动句)(3)结构混乱。如:这首交响曲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将“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改为“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结构就清晰了)7.看介词或介词宾语在介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淹没主语。如: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好书。(该句滥用介词“由于”,导致全句没有主语)(2)主客颠倒。如:汉字改革的种种好处,对于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句子的陈述主体应是“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而不是“汉字改革”)(3)语序不当。如:新来的刘老师背着书包,从清早走宿舍,跑饭堂,一直干到很晚才休息。(介宾短语“从清早”是修饰“干”的,而不是修饰“走”的,应置于“一直”前)(4)搭配不当。如:我们要下决心,花大气力,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把……事业”是介宾短语,与谓语“达到”搭配不当,不能构成“把……达到……”的说法)(5)句式杂糅。如:对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开头这个问题上,两位作者的看法很不一致。(该句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一是“对……问题”,其二是“在……上”)(6)表意不明。如: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大家“普遍感到非常气愤”的可以是“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也可以是“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表意不明)8.看代词(1)表意不明:如:谢晋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自己”到底是指“谢晋老人”还是指“老师”,有歧义)(2)成分赘余:如: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成分赘余,“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9.看助词常见的助词是“的”“了”等,使用助词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两种:(1)不合逻辑。如: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句中“正”表示正在出现,助词“了”表示已经出现,前后矛盾)(2)滥用助词。如: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滥用助词“的”,致使句子主谓配搭不当)10.看固定结构、下定义句子语病可能是结构混乱,如下例: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结构混乱,可删去“它是”)
精题集训精题集训(70分钟)经典训练题经典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朔风吹响悠扬的长笛,秋色就离咱们远去了。光阴绵甜而轻柔,带着岁月的祝福和问候,带着思念与温馨的味道,也带来了临沧的冬天。冬季的临沧似一位卸妆丽人,表演虽落幕,但气韵犹存。冬天的树是写在临沧大地上的一首抒情诗,既粗犷豪放,又婉约细腻。很多的树,如松、柏、茶和许许多多长在山野里不知名的阔叶树,一年四季都身着绿衣。少数的树,像桃、梨、柿、核桃、木棉,在萧瑟秋风中落尽了叶,只剩下饱经风雨的树干,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那些落叶树,从第一片秋叶落时起,就开始唱起了大地的赞歌。树叶奔向大地的怀抱,重新化作泥土,没有留恋不舍,带着凤凰涅槃般的慷慨。树落叶,把冬的韵味演绎得豪壮苍凉。落光了叶子的树,仿佛①,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那些常青树虽不落叶,但从秋天开始就放缓了生长的步伐,入冬后生长近乎停歇。若你留心细看,枝头的芽苞干瘪,收缩,长满鳞片和麟毛,叶尖干枯,叶面绿中泛黄,吐露着静默和衰老的讯息。生活在临沧的人,能从树叶里感觉季节的变换,读懂冬天的韵味:冬季是一场考验,与树、与人都是,②,才能与温暖相拥。1.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排比借代拟人 B.比喻拟人排比通感C.拟人通感排比夸张 D.排比比拟夸张比喻【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没有夸张和借代修辞,排除ACD。“冬季的临沧似一位卸妆丽人,表演虽落幕,但气韵犹存”,比喻修辞。“树叶奔向大地的怀抱,重新化作泥土,没有留恋不舍”,拟人修辞。“光阴绵甜而轻柔”,通感修辞,沟通了味觉和触觉。“少数的树,像桃、梨、柿、核桃、木棉”,排比修辞。故选B。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很多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少数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光秃秃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①原文一一列举了临沧的各种树木,如数家珍,暗含作者对临沧的熟悉与喜爱,改句没有举例列举,是平淡的概述。②原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动词“顶”和数量词“一身”,赋予树木人的情态,把落光了叶子的枝干比作“刀枪剑戟”,与下文的“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相照应。改句无修辞,也缺乏照应关系。【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原句为:很多的树,如松、柏、茶和许许多多长在山野里不知名的阔叶树,一年四季都身着绿衣。少数的树,像桃、梨、柿、核桃、木棉,在萧瑟秋风中落尽了叶,只剩下饱经风雨的树干,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改句为:很多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少数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光秃秃的枝干。比较原句和改句的不同有:①表达上看,原句表述具体,属于详写内容,使用排比、列举、拟人、比喻等各种修辞方法,遣词造句富有表现力,比如“萧瑟”“身着”“顶着”“饱经风雨”“刀枪剑戟”等彰显文采和表达功力,整体上看改句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给人印象深刻,富有感染力。改句表述宏观概括,表述笼统粗略,没有修辞手段,语气平淡,叙述简单,用词浅显常见,效果一般。②结构上看,前后语境中表达上都极尽描写方法,比喻(绿衣、刀枪剑戟)、拟人(身着)、排比(像桃、梨、柿、核桃、木棉)等修辞信手拈来,文学色彩浓厚,原句综合多种修辞,语言风格上契合前后文。而改句平铺直叙与上下文表达上不能紧密融合,显得生硬、敷衍、潦草。③情感上看,文段极尽描写手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临沧的喜爱和赞美,改句缺乏感情色彩,不能突出中心。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参考答案】①一个个枕戈待旦的士兵②只有禁住了寒冬的风刀霜剑【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补写能力。第一空用在“仿佛”后面,判断横线处是喻体内容,本体为“落光了叶子的树”,喻体内容可参考前语境“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和后语境“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确定答案为“一个个枕戈待旦的士兵”或“一个个严阵以待的战士”。第二空根据上文“读懂冬天的韵味”“冬季是一场考验,与树、与人都是”“与温暖相拥”确定内容为正能量、哲理启迪方面,还要运用拟人修辞,才能照应“温暖相拥”,最后再根据后语境“才能”确定必须有关联词“只有”,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只有禁住了寒冬的风刀霜剑”或者“只有耐得住寒冬侵袭”。高频易错题高频易错题二、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他问爸爸啥叫“口外”。爸爸说“口外”就是张家口以外,又叫“坝上”。“为啥叫坝上?”他以为“坝”是一个水坝。爸爸说到了就知道了。敢情“坝”是一溜大山。山顶齐齐的,倒像个坝。可是真大!汽车一个劲地往上爬。汽车爬得很累,好像气都喘不过来,不停地哼哼。上了大山,嘿,一片大平地!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擀过的一样。怎么可以这样平呢!汽车一上坝,就撒开欢了。它不哼哼了,“刷——”一直往前开。一上了坝,气候忽然变了。坝下是夏天,一上坝就像秋天。忽然,就凉了。坝上坝下,刀切的一样。真平呀!远远有几个小山包,圆圆的。一棵树也没有。他的家乡有很多树。榆树,柳树,槐树。这是个什么地方!不长一棵树!就是一大片大平地,碧绿的,长满了草。这地方的庄稼跟口里也不一样。没有高粱,也没有老玉米,种莜麦,胡麻。莜麦干净得很,好像用水洗过,梳过。胡麻打着把小蓝伞,秀秀气气,不像是庄稼,倒像是种着看的花。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坝”用法不同的是(3分)()A.群众是水,我们是鱼。这种“鱼水”深情是胜利的保证。B.面对中外文化遗产这所“大宅子”,我们要学会扬弃。C.西方帝国主义的“好心”“善意”我们还没有领教够吗?D.中华文化浩如烟海,能在“海”中拾“贝”,其乐无穷。【答案】C【解题思路】文中“坝”用的是比喻义。C项,“好心”“善意”为反语。余者都为比喻义,与例句相同。故选C。5.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予赏析。【参考答案】(1)拟人。“打伞”“秀气”赋予胡麻人的特点,可爱活泼(2)比喻。胡麻蓝色的花朵圆圆如伞,生动形象。【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修辞手法。“胡麻打着把小蓝伞,秀秀气气”中“打伞”“秀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胡麻当做人来写,突出了胡麻可爱活泼的特点,也显出了作者对胡麻的喜爱之情。“小蓝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胡麻蓝色的花朵比作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麻花圆圆的特点。6.文中斜体字句子可改为“他的家乡有很多榆树、柳树和槐树”。句意变化不大,但原句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文中采用了短句,明快上口,符合儿童心理。(2)文中选用了定语后置的语序,强调了树的种类之多。(3)从前后文衔接一致考虑,选文的句式更贴切。【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注意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比主要是句式上的改变。原句“他的家乡有很多树。榆树,柳树,槐树。”采用了短句,这是从孩子的视角写的,短句明快上口,更符合儿童心理。“榆树,柳树,槐树”本是定语,这里放在后面单独成一句,强调了树的种类之多。从前文“一棵树也没有”以及后文“这是个什么地方!不长一棵树!”来看原句与前后文的衔接更贴切。精准预测题精准预测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并不知道,当他看着一堵老墙时,__①__。两个老去的身子,在彼此的凝视里,也在彼此模糊和漠然里,把一份孤独,扯棉线一般,一丝丝一缕缕地拉长,一丝丝一缕缕地丈量着一颗心与时间的关系,丈量着一颗心在时间里的不断沦落,直至彻底消失。老墙的旁边是牛厩,__②__,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父亲从来没有想到一头牛的命运还会被改变,相对于他自己而言,他一直以为一头牛贴身于土地之上,便可以是时间与岁月的久远。只是他不知道,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一直要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得面目全非。当年父亲把一幢房子和一间牛厩稳稳地立在土地上,父亲一定看到了在一个屋檐下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只是让父亲预料不到的是,如今房子老了,牛厩也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并在属于各自的房子里离散而居。所谓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到头来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如斯。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拟人、夸张、排比 B.拟人、反复、对偶C.对比、反复、排比 D.对比、夸张、对偶【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原文中“两个老去的身子……直至彻底消失”是拟人;两个“一丝丝一缕缕”是反复;“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是对偶。故选B。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只是让父亲想不到的是,如今房子、牛厩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了老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①原文多用短句,更能突出父亲预料不到的那些情形;②原文连用两个“老了”,更能突出“老”的状态;③原文交代了子女们“离散而居”的状态,更有意境和深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能力。原句多用短句,改写后的句子多用长句。长句与短句自有其各自不能互相取代的优势,短句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多用于叙事、描写与抒情,在口语中尤为常见。这段话里用短句更能突出父亲预料不到的那些情形;原文连用两个“老了”,形成了一种重复的效果,更能突出强调“老”的状态;原文中交代子女们“离散而居”的状态,是对前面“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的进一步补充交代,使文章更有意境和深意,也更加照应了后文的“孤独如斯”。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参考答案】①老墙其实也在看着他②只是现在却空着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段补写的能力。后面的“彼此的凝视”交代了横线上补写的内容大意应是人在看墙,墙也在看人,根据此意补写横线上的句子可为:老墙其实也在看着他;根据后面的“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可推断出牛厩已经空了,根据此意补写横线上的句子可为:只是现在却空着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在1998年7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杨曰》第一集序中曾说:历史的教训,因为人类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历史的功能如果纯粹从以上的角度来衡量,不但可读性大减,连值不值得书写都令人质疑。事实上,历史的借镜固然微弱,但,人类的历史实在是世界进化的卷标,让你知道我们从怎么样的原点出发,历经的路程以及终将要奔赴的方向。如果没有历史,人类的生存就茫茫无所归依,所有生存中的颠簸、匍匐、挣扎、奋斗都是汹涌波涛中的一叶扁舟,没有舵手,也没有彼岸。从这个角度认知,历史的功能就是整个世界的文明生产制作不可或缺的原创力。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绵长丰富的历史,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她不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简直是一艘惊动四海的航空母舰。人类能不能振衰起弊,和中国历史能不能创造新猷息息相关。可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太长,暴君暴行接连不断。人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遇到“明君”“以德化民”。这实在是天大的骗术。我用《柏杨曰》来读历史、提出我对传统历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锻炼自己诚实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之外,也要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我仍然要说我的史观,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与尊严,说“人”话,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1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第一段文字后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B.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C.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D.“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和例句都表示引文的省略;B项,表示声音的延长;C项,表示话语被打断;D项,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故选A。1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将“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比作“汪洋大海”,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把“中国历史”比作“一叶扁舟”和“航空母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③“中国历史”与“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之间,和“一叶扁舟”“航空母舰”与“汪洋大海”之间,各自存在的关系相似。【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她不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简直是一艘惊动四海的航空母舰”,这里的“她”指的是“中国历史”。此句运用比喻,将“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比作“汪洋大海”,二者的相似点是浩瀚、无边无际;将“中国历史”比作“一叶扁舟”和“航空母舰”,“中国历史”只是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比作“一叶扁舟”;而“中国历史”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又是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人类能不能振衰起弊,和中国历史能不能创造新猷息息相关”,可见对于整个历史进程来说,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因此将她比作“一艘惊动四海的航空母舰”,这两个比喻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仍然要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参考答案】①内涵详略不同,改句意思单一;原句强调“苍生”“人”的立场和尊严,强调说“人”话。②语言气势不同:改句语气平缓,原句语气短促而又强烈坚定,一气呵成。【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原句是“我仍然要说我的史观,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与尊严,说‘人’话,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而改句是“我仍然要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从内容上看,原句内涵远比改句丰富,包含“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与尊严,说‘人’话”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因而使得“以人为本”的内涵更具体,也更容易为人理解;同时,从句式上看,原句短句多,句子短促有力,一气呵成,表达了坚定的立场,强烈的情感态度,而改句语句平缓。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延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它赞不绝口,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栩栩如生,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地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推陈出新。13.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号)的能力。文中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引用;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讽刺;D项,表示特定称谓。故选D。14.比喻中本体与喻体间具有相似性,试根据比喻的这一特点对文中画横线的比喻句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之所以将《延禧攻略》比喻成水墨画,是因为剧中的清宫美景、高级色调、清雅构图的特写镜头与水墨画有相似之处,当这些镜头依次出现时,就好像一幅动态的水墨画。【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找出《延禧攻略》中的画面与动态水墨画的相似之处,“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比喻成一副水墨画,一是剧中镜头与动态水墨画的相似之处,“美景”和“色调”和水墨画的感觉是一样的;二是镜头的变幻与动态水墨画的相似之处,这些画面依次出现时就好像在看一副动态水墨画。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能只在古书里保护非遗,而要让它走到现实中来,紧随时代促进非遗的发展。”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①原文使用叠词“真真切切”,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还起到强调的作用。②原文中“我们的生活”,代入感更为强烈。③原文中“推陈出新”,更能表达出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的意思,内涵更加丰富。【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比较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两句话的区别,找出新句和原句的不同点,然后认真思考表达效果的区别。对比两句话可以发现,新句少了“真真切切”这个叠词,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还能起到强调的作用。新句少了“我们的生活”,这里的“我们”使用第一人称,拉近了文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亲切自然,代入感强。新句少了“推陈出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使用这个成语更能表达出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的意思,内涵更加丰富。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快过年了,北方的年节比南方要隆重得多,每一辆大车上都捎带着年货。这中间,最撩人的还是那大红大绿的年画。当然,是杨柳青的年画。其实,和天津的杨柳青一样,苏州的桃花坞,也是年画的产地。桃花坞是苏州的一条街,而杨柳青则是大运河畔的一座小镇。苏州是江南名城,其文化积淀有如一幅色调古朴且花形的软缎,几乎可以让人陷溺的。桃花坞的年画只是这幅软缎上的一个。但杨柳青就不同了,一座弹九小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就不是杨柳青了。桃花坞年画那民间情调中便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画的风格。中国的文人画特别是吴门画派崇尚的是一种笔意娟静的艺术趣味,这种趣味体现在年画中,就像有人说的,桃花坞年画好比江南少女用櫻桃小口品咂的梅子,越品越有味。而杨柳青地当天子脚下,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能不对民间有所。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好。于是又有人说: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复杂衬托渗透淡妆浓抹B.繁复点缀渗透浓墨重彩C.复杂衬托借鉴淡妆浓抹D.繁复点缀借鉴浓墨重彩【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繁复”指繁多、复杂。“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文中用以形容软缎的花形多,故应该用“繁复”。“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衬托”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文中说“桃花坞的年画”是印在“软缎”上的,可以想见这样会使软缎更漂亮,故应该用“点缀”。“渗透”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借鉴”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文中说“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民间有所影响,故应该用“渗透”。“浓墨重彩”意思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色彩浓重,可形容着力描写。“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根据前文语境“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好”可知,应该用“浓墨重彩”。故选B。17.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句中把杨柳青年画比作大红大绿的果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年画的色彩以红绿为主,非常艳丽,和果脯的颜色相似。③年画具有民间情调,很受百姓欢迎,和果脯常出现在北方炕桌上,越嚼越甜有相似性。【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的相似性。由文中句子“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把“杨柳青年画”比喻成“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将本体和喻体进行对比,它们在颜色上具有相似性,都是大红大绿的;它们在性质上也有相似性,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底蕴和果脯的嚼劲和越嚼越甜的特点,都耐人咀嚼品味。作者正是抓住了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进行比喻的。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参考答案】(1)原文“从头到脚”一词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2)原文中“行头”“生命”两个词带有拟人色彩,语言生动形象。(3)原文句式整齐,富有韵味。【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中说将原文中的句子“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问为什么原文效果好。从两个句子来看,哪个使用了表现手法,哪个就会更鲜明、生动。原句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柳青”这个生产年画的地方作为人来写,将年画比作“杨柳青”的“行头”“生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青”“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经济特点,点明了年画就是“杨柳青”的经济命脉及精神信仰,世世代代只做年画,并且技艺精湛。拟人的使用让句子读起来亲切,有感染力。另外句式上也比较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而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什么手法,内容上仅是交待一种事实,语言平谈无奇,缺乏吸引力。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19.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 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 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想象的修辞手法。两段中均有引用诗句,如“暮雨潇潇江上村”;第一段“你试想想”后的内容为想象;结尾“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手法。没有运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故选B。20.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第一空,结合“江南日暮的景况”可知应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第二空,结合“雪月梅”“酒姑娘”可知应选“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第三空,结合“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可知应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第四空,结合“村童来报告村景”可知应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故选C。21.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象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②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③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原句是“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改句是“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原句运用了比喻和想象,将“冬日的农村”比喻成一幅“图”,然后发挥想象,仿佛是画家在挥笔作画,“洒上”“加上”,如同画家精心制作图画,想象新奇有趣。其次,原句结尾“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运用反问,且用了第二人称的“你”,仿佛是同读者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仿佛在跟老朋友一起欣赏这江南的冬景,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不仅突出了江南冬景的迷人,更表达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乃至于产生一种喜悦之情,要急于跟读者分享。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简单、纯洁的植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藤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在脚下排列得像杜甫的五律……2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段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B.他扑到妈妈的身上,一边摇晃着她冰冷的身体,一边喊道:“妈妈,妈妈,妈妈……”C.于是我们仰望着星空,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菖蒲熟悉的气息中,在故乡临水的小镇中……D.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省略;A项,表示声音的断续;B项,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C项,表示同类列举省略;D项,表示引文的省略。故选C。2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形态(形式)相似:韭菜在形态上排列整齐,杜甫的五律在形式上也具有整饬之感。(2)审美效果相似:在作者笔下,作为植物的韭菜“简单”“纯洁”,能够给人以“从容、宁静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与阅读诗歌产生的审美感受相似。【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看韭菜在脚下排列得像杜甫的五律”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韭菜”,喻体是“杜甫的五律”,分析可知,韭菜的特点是排列整齐,而杜甫擅长五律,五律讲究格律,押韵和对仗有一种整饬的美感,由此可知“韭菜”与“杜甫的五律”有相似点;由原文“在简单、纯洁的植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可知,作者表达的是一种简单、纯洁的生活追求,而“韭菜”与“杜甫的五律”都能给人带来这样的美感,可见二者的相似性。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分外美丽,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就不能走出野草莓的围困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参考答案】(1)“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蘑菇以人的情感,将无情的植物写得动人可爱。(2)“围困”前加上修饰语“温柔而芬芳的”,表达了作者甘于受到野草莓的“围困”,表达了对野草莓的喜爱之情。(3)原文用反问语气,表示强调作用,表达了对蘑菇的感激之情。【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原句“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蘑菇人的情态,把自然物写的生动形象,而改句“分外美丽”表达的过于直接,缺少了情趣;原句“温柔而芬芳”描写的对象是“野草莓”,本来是野草莓包围了我,作者却说成了“温柔而芬芳的围困”,表达出对野草莓的喜爱之情,改句说的过于直白,没有情感的色彩;原句“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运用了反问修辞,加强了语气,表达了对蘑菇的感激之情,而改句“我就不能走出野草莓的围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个人对个人民宿短租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版权监控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配送合同管理员安全生产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业食品安全培训及咨询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电梯安全知识竞赛奖品赞助与提供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海参养殖基地与农产品营销策划公司合作合同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景观亭台制作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CFG桩基施工与监理一体化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铁站车库租赁与行李寄存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教育培训机构实习学生劳动合同规范文本3篇
- 2025年湖北武汉工程大学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 学】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能力提升卷
- GB/T 26846-2024电动自行车用电动机和控制器的引出线及接插件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妊娠咳嗽的临床特征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4年金融理财-担保公司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书
-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