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学院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中期检查总结报告_第1页
电力学院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中期检查总结报告_第2页
电力学院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中期检查总结报告_第3页
电力学院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中期检查总结报告_第4页
电力学院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中期检查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一、中心基本情况男(25888(平方米姓名学位职称男197211男 男 女19861姓名职务1男 男11国家电力员会华东3男 男10长5男 男年男196498男19659男年月溢男1男年月男10男1960 男年月男4科男年男年月公男1961女196510男年男年月男 男7男196210男1967男1957表二、中心过去两年的建设目标、成效微网接入配网等关键技术,以及能源电力节能减排发展为突破点,构建一个产 ,为决策与电力行业发展解决关键问题,在上海与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学校能源电力类学科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了以理事会为、以知识服务团队建设为重点的组织架构,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开展人才创新模式,通过实施“智能电网„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形成了良好的校内外人才相互流动机制,共柔性引进32名校外专家、42名校内骨干教师依托平 培养模式,培养 获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研究成果获得包括2013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省部级以上,成功应用在我国首个海上风电-东海风电场10万kW项目的设计中,并有效推广到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的设计,国内目前已建的2个、在建的5个中的3个海上风电项目均应用了本团队 海市多个标志性分布式能源与微网示范工程,主持了市电力储能电池检测地方标准的制定,填补了目前国内该领域相关标准的空白。成果获得包括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类的多项省部级以上,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的柔性规划项目,承接了市90%,浙江省50%的地区配网规划任务,是国内三3、基于与华东地区电力能源格局现状,开展条件下,电力节能减排的发展及相应的政策机制体制研究,与国家能源局华东局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优势互补,并以此为基础同建立了电厂-电网调度--研究的长效合作机制,参与华东各级厂网协调,取得了突出成果,主持 成为辅助决策的参考。等四门市教委重点学科顺利通过验收,并新建了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力工程经济与管理、电气系统检测与控制三门交叉学科。2013年我校获得“上 中心也积极对外开展技术转移工作,近两年共完成54市表三、实体化建设情况(举代表性案例说明3.13.1学校为中心安排了专属使用场地 电力科技园8楼与2楼。总建筑面(1);(2)(3)(5)(6) 平 使用由审计、财务、设备处等部门把关,用途符合规定,符合年度3.2.2 中心下设四 近期(人中期(人.3.2智能电网中心由学校分管科技、产业的张浩副校长兼任平台,主要职责是4常务副1 助理1名,负责协助常务副开展各项工作,并负责平台的技术开发部,是平台特聘市电力公司技术 技术服务员1名,负责团队服务部各项工作,并辅助技术交流工作。此外,中心聘请了1位校内教师 智能电网中心管理人员均通过校内以及专业招聘公开招聘,并制定了明确的管理人员的职责、考核与待遇制度,并报学校校长办公会批准,执行。表四、实质性运行情况(举代表性案例说明26名理事成员,设1位理事长,6位副理事长、1、行业、企业的专家超过3/4152012720日,2013725204.1.2 要对接的行业关键技术,提出了“围绕我国当前能源 任务及运行机制,并围绕行业重大需求,确立了围 市电力能源发 重大事项等均通过校长 每月中心至少1次的向校长 定期召开知 学校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或会专题讨论知识 工作铺设“绿色通道”,同时,中心每月向校长()办此外,校经常带队深入平台开展工作调研,实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听取 中心成立以来,总计校长 )办公会讨论中心工作共计23次,举办了次培:(1)沪电院院[2012]56(2)沪电院院[2012]72(3)沪电院院[2012]73(4)沪电院院[2012]74(5)沪电院人[2013]7(6)沪电院人[2013]512013与目前首批12名“特聘研究员”已经在中心工作。20121588万,主要用于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其他用于团队人才建设与及研究平 负责的科研项目的实施,同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项目的评估体系。各团队科研、人才建设经费及各实践平台建设经费均按照市纵向研究经费及 年举行了10多次大型交流会、成果发布会及企业对接会,及40多场技术讲座与学术,形成了良好的机制。中心始终坚持项目研究来源于行业重大需求的原则,并严格按照如程执 市2012年发布《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风电领域,将以 建设,但是海上问题 中心理事会负责指导中心的研究。2012年、2013讨论了研究方向,明确,当前与华东地区正经济发展,中心应围绕本地区开展政策机制、发展的研究,并明确了两方面的研究方向:当前正在经济发展,因此的行业经济与电力供应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未来应采用什么样的电力能源发展与实施路径;发电推行中存在许多问题与阻力,针对与华东地区分布式发电现状,研究分布 研究团队,并吸收相关理事及 研目前团队已经形成5份咨询报告,并以此为基础向国家能源局、 表五、实效性情况(举代表性案例说明5.15.15.1.130% 中心柔性引进包括计划”、“前校 专家共计32人 42436名,专职工作6名,分别在4 5255.1.2 与骨干成员,中心规定必须在团队科研1年以上,同时,中心也吸1年。中心从团队中选拔骨干教师,绩支持的制度,教师除享受学校相关补贴外,中心也对所派教师予以津以专款。迄今为止,在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共有7位团队教师全职到 行产学研践习,中心给予一定的津贴,并依托团队进行考核。截止目前已经安排40多人次进行短期践习。术与问题,与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和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9+3领中心的风力发电与智能用电团队在我国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10万权投资节约率也达到了11.48%。“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3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2863项目、8型、控制系统、并网方式及仿真等问题,获得3项省部级以上。海上风电领域科研成果近年来已在、浙江和江苏等地区海上风电场工程中成功应用,获得了风电场业主和电力部门的认可,相关技术和软件已为勘测设目前,该团队与2大电网公司、5大电力甲级设计院、80%的大型发电集团建立了项目合作,是2012年“市海上风电设计技术创新”单位。参与的国内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东海大桥10万kW海上风电项目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目前国内已建的2个、在建的5个中的3个海上风电项目均应用了本团队 近3年承担了包括1项国家863计划,8项省部级课题在内共50多项课题,合同经费1600多万。 2013同时,考虑分布式能源与微网的影响的柔性配电网规划技术在行业中应用广9%,浙江省50%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东地区低碳电力能源发展 及其路径开展了深入研究,近3年承接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 资助项目在内的30多项课题研究,主持了两项行业标准 、国家能源局、省团队特聘专家我校赵春江教授是国内家庭光伏发电建设的第一人,2006年利用自家楼顶进行能发电,并广为宣传、呼吁国家支持分布式发电,对推动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相关政策(2012年10月26日《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制的。开展了广泛的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培训,先后为华电市电力公司、云南电力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培训,总培训人数超过500重大项目和任务,对推动及我国新能源的建设及能源发展做出了贡献,在 也稳步提升,得到了的广泛关注 ,为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与供电 的广泛,中国日报、报等10多家报对其事迹做了;2014年2月21日2013年12月23日,《国家电网报》头版分别登了中心理事长周光耀教授与中心张浩教授的署名文章《特高压跨区送电有助于减少中东部》以及《把握第三次工业2013年12月16日《中国能源报》整版我校与举办的“分布式能源与智能电网渐成趋势”能源微;2014年5月14日及5月28日,科技报分别专栏了中心与劳 该工程主要包括电力学院“特聘教授聘任工程”、“„光明学者‟柔性引进工程”、“„电院‟国际名校培育工程”和“智能电网„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四个子工程。其中 才的功能,于2013年由中心启动实施的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学校首批拔了业务能力出色的12 3个月以上,共有3名高端人才在中心平台开展阶段性全职研究,后有5人获得市曙光计划、浦江计划、以及市人才发展资助。 培养,中心从2012年成立起就与 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导师选聘、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校外实践建设、创新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参与 开展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培养: 已经为15名优秀 多位校外行业专家参与我校招生人数最多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校外实践建设:中心同时积极为 校外研究实践创造条件, 、大唐、市电力公司电科院等作为研究生的实践,并安排学生到开展研究培训,如宁波锦浪新能源 为我校的专业实践,主要是研发、生产分布式光伏与风电逆变器企业,中心有 60多人次,并有多名 践能力的提高。中心全面参与我校、年度“ 的各项工作中,以上活动均面向 985高校的上百名 的规划与设计,如2013年 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中心从2012年启动了“能源” ,组建“能源”社团,成员首批20人,并滚动调整,目前总计培养57名优秀 开展面 通过中心的培养,社团中有2位 获得市优秀 14位 获得国家奖学金。社团成员杜洋洋同学及其团队申报的《探究外 12 业率均达到100%,我校申报的申报4个 专业点全部获批。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主持制定了3项 行业广泛认可。基于以上的成就,2013年我校获得“ 究中心”,该中心是当年仅有的两所由高校牵头的工程中心之一。2014年,我 ”被列入高校工程 在智能电网产学研领域获得市的广泛认可。中心在我校技术转移工作当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年通过中心与大唐、市电力公司等企业对接,完成我校专利共享、转让共计54项,2013年,由中心负责校内组织,市支持我校申报的“国家新能源技术交流了国家层面的认可支持,也是我校建设“国家2011计划”的雏形。同时,中心也积极推进国际合作,2013年5月31日,在我校举行了由我校倡导并得到国外7所电力高校的积极响应的国际电力高校 (ADEPT或E8)大会, 邦大学。并搭建3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①国际交流平台;②国际项目合作平 障了稳定、畅通的工作。制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要素,通过系统,充分释放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的,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初步构建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行业专家主导的理事 中心始终围绕着“建设地方2011、培育国家2011”表六、未来三年的建设计不再以简单的、专利等作为评价指标,而是综合考虑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知识的转化为标准进行考评,从而激发产学研科技工作者的热情与积极性。2、深化团队建设,形成更次的产学研合作 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转变,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产学研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次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建设。2014年, 2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