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4中国近现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4中国近现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4中国近现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4中国近现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4中国近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概述近现代的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近代中国的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世界随着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及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中外关系显得愈加重要。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不仅由本国国情来决定,更受制于它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知识归纳一、近代的屈辱外交1.晚清时期:(1)背景:近代前期,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使闭关锁国的中国同列强交往;由于封建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必然对近代社会国家一无所知,因此外交上也就愚昧无知,任人宰割。(2)史实: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②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③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①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使中国半殖民地化;②屈辱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③外交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强弱,弱国无外交。2.北洋军阀时期:史实: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但外交仍受制于列强。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的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史实: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进行全民族抗战。1942年中国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主要国家。)影响:民国时期外交,从被动到主动,由屈辱到赢得尊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外交——新中国外交起步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2)成就: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 17国建交;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70年代外交——登上国际舞台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成就: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日建交;④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⑤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4.改革开放以来——走向世界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加强。(2)成就:①港澳回归;②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S议;③2001年中国加入WTO④2001成立上海合作组织。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根本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②新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6.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启示:国家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国家实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能力提升下图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图中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其中反映了我国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的是 (B)A.“峥噪岁月” B.“中国新生”C.“伟大转折”D.“世纪跨越”2.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与蒙古、保加利亚、苏联等 10个国家发生严重外交冲突,与 30多个建交国发生外交纠纷,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外交十分孤立。1969年3月,毛泽东说:“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为改变“孤立”局势,我国发出了(B)A.和平解放台湾的信息B.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C.争取重返联合国的信息D.结束“文化大革命”的信息1979年日本政府宣布向中国政府提供开发援助,中国接受了日本的援助。时任日本外相的大来佐武郎坦承“500亿日元贷款的项目,如北京与秦皇岛之间的铁路现代化……都是为了把煤炭从内地运出来,从而带有为向日本供应煤炭铺平道路的内容。”材料可以说明(A)A.经济利益影响对外政策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D.中日消弭了两国的隔阂.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C)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白^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B)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外交成就,反映了当今国际格局趋势的是 (D)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尼克松访华,中美邦交开始正常化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下表是1972—1979年间,中美两国学术交流情况统计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C)时间美国向中国派遣学术交流中国向美国派遣学术交流学术代表团人次学术代表团人次1972—1979年36个430人43个454人[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C.中美关系的改善D.两国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介绍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具体成果时强调:“中方愿意同美方一道,以锲而不舍、积土成山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B)①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可以消除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③可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是解决国际争端、消除国际竞争的最好办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2017年4月7日,中美两国元首就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更多共识。这些共识,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开启中美两国合作共赢新篇章。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C)A.发展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愿望B.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C.中美两国已消除分歧实现合作共赢D.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10.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巴黎和会图二雅尔塔会议图一、图二所示两次会议召开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答:解决战后重大问题。两次会议的决议对中国历史进程分别有何重大影响?答:引发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1917年8月4日北洋政府对德宣战。中国对德奥宣战首开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系统收复国家主权的先河,中国宣布废除同德奥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奥在华租界,停止支付德奥庚款,取消德奥在华特权。……中国参加一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付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一席之地,从长远看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为了国际化,为了在新世界秩序中有发言权。——摘自李会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三许多国际观察家惊叹,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 200多年才走完的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给中国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中国的国家影响由个别领域向众多领域拓展,由地区范围向世界范围深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摘自徐坚《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北洋政府毫无国际地位和发言权的表现。(两点即可)答: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被拒绝,德国在中国的权利由日本继承;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据材料二、三归纳抗战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共同原因。答:国际地位的提高;政府的主动性。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造成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不同外交结局的共同因素。答: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原创)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 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 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材料二 联邦德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进入了经济腾飞的轨道,联邦德国的忏悔文化不仅逐渐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敌意,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本国民众。联邦德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有效提高了本国的综合实力,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他国家对德国崛起的不良反应,联邦政府积极参与“欧洲联合”,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联邦德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坚持自己的道路特色,平稳发展的制度保障。——改编自邓演达《德国兴衰的文化因素》(1)1894年和1914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一战前的德国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答: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外政策:对外侵略扩张 (或争夺世界霸权)。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联邦德国重新崛起的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四点)答:文化强国战略;欧洲的联合;吸取历史教训(或忏悔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