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_第1页
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_第2页
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_第3页
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_第4页
自然辨证法课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自然怎样走向新的和谐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任何时期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人类征服自然创造人类文明,在人类文明的步伐不断加快的时候,严重的环境问题凸显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不和谐,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激化。然而,在这种然而大多数的生产主体和消费群体受个人主义驱使,片面的追求单纯经济,不惜牺牲外在自然,有的人虽然意识了外在自然的重要性,但是任然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应有的行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出现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人与自然关系愈加紧张,矛盾不断加深的状况,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曾经走的那条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发展,健全法律,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监管和引导,全民共同参与。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关键字: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规律认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自然成为人类发展的依托,同时自然条件也制约人类发展前进的步伐。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体现在:第一,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根本和生存的空间,包括衣食住行,物质与精神的多重享受,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大气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第二,自然坏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消耗了自然资源,而大部分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资源短缺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还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人与自然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网中,人类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当人类做出的一系列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大量排放环境污染物等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活动时,这种和谐的生态关系就会失去平衡,最终的结果只有人类自己承受。那么,为了人类的长远考虑,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就必须努力遵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有能力把握好自身发展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正如恩斯所说:“我们身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相比其他生命我们只不过多了一个具有灵魂的脑子,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是自然界的统治者。”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进程从和谐相处到失去平衡,然后再创造新的平衡,而这个过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的反思。恩格斯说过:“人和自然达到了根本的统一,自然界才能恢复它本来的模样/我们现在要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每个发展的阶段都是在变化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会直接从自然获取生存的必需品,大部分都是生命资源,但这些资源都是可以再生的,所以人与自然还能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从工业社会开始,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新的产品满足自己更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科技革命诞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医疗水平提升使得人口集聚膨胀,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都遭到极大的破坏,而且工业革命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物,这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近几十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谐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以下态势:第一、人与自然关系网络更加复杂,协调更加困难,人们环保意识不够强烈。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矛盾分歧,发达国家已经通过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实现了现代化,却要求发展落后的国家不要走这样的道路,一边要保护,一边要发展,两者意见难以达到统一。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可能会以牺牲资源环境去换取经济增长的结果,这样会造成资源掠夺,环境进一步被破坏。放眼历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自然界都会对人类做出报复性的行为,人们常常所说的天灾很大一部分都是人类对自然破坏而导致的结果。人们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将会导致什么样严重的后果,我们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保护好环境,如何及时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严重。经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都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不仅耗能高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巨大威胁。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现告急,受资源短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间阶段,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消耗巨大,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物,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尤其是工业产生的SO2、NO2等有害气体不仅污染大气,容易形成酸雨破坏植物生长、还会是人体产生疾病;其次,水污染也很严重,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最直接的影响,破坏水循环,损害人体健康。虽然国土面积大,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再加上滥砍滥发,建房修路等造成可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现阶段,我国在一边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边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虽然尽力协调二者关系,但仍然凸显出多重矛盾:首先,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源消耗,高消耗,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的的污染极其严重。如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需要将大量的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关闭,但这样会造成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停滞,这也很难实现,所以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和环境保护存在巨大的矛盾。其次,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不仅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矛盾产生的原因:第一、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环境保护两段的利益碰撞,因为经济实力决定国家根本发展动力,一旦经济发展落后就很难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长期以来,中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模式,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以减少处理污染的费用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地方政府也为了政绩或是地方的经济发展对那些污染企业予以放行。看不到环保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效益,使这些污染企业一直存在。第二、政策的负面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环境保护制度同时,没有加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没有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人们不能自觉遵守相关环保法则甚至置之不理⑶;其次,政府和环保司法机关和公民个人等未全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及时维护身边的环境权益,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第三、环保意识缺失。片面追求个人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影响,这和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密切关联:重速度和数量而轻质量、重开发而轻补偿,造成难以挽回的不利的生态影响。第四、在环境执法方面存在巨大阻力。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关系不清,具体条款不明确,相关部门执法能力较薄弱,袖手旁观、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⑷。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建议和对策面对我国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趋势,我们必须树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对当前的这种态势,每个人都应该全方面树立环保观念,保护环境身体力行,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应做到以下方面:第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念。首先,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自然观,人与自然都是平等的,应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实现个人利益时不以破坏环境为前提,否则当我们彻底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会毁灭自己。其次,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和科技尚不发达,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要求很高,更容易造成只追求当前利益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局面。所以,在中国不断加快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政府要加强干预,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培养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担忧。在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臭氧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成灾等各种问题已然成为大家都在关注的话题。伴随着工业文明前进的步伐,生态文明也要同步启动,而且势在必行,那么必须培养和加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首先,要加强生态文明观念教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可以生存可发展的依托;其次,要树立全民高度统一的正确的自然观和环境价值观,大力加强环保建设,完善环保法律。再者,加强生态法制教育,有利于人们对良好生态秩序的维持。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边要靠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第三、尊重自然,经济发展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提倡绿色消费,保护森林,节约资源,实现废弃物妥善回收处理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关系着人民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大计,同时他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必须走下去⑸。参考文献恩格斯著:5自然辩证法6,人民出版社19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