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1.唐朝后期的河北幽州,尊安史叛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并修坟建祠予以祭祀。后朝廷欲变更其俗,“乃发墓毁棺”,居然激起当地兵变。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失去统治地位 B.中央集权面临着危机C.朝廷缺乏有效的平叛策略 D.疆域变化影响专权体制2.唐朝长期以来,紵布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丝织业的生产中心则是河北道等地。唐后期江南道紵布生产有所缩小,但其所产丝织绫得到许多人的追捧。这说明()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不断提高 B.人口迁徙促进手工业的传播C.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得以平衡 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黄河流域政权的频繁更替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C.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4.590年,隋朝发布诏令,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一诏令的施行()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5.有人编写的中国古代朝代歌说: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第一个省略号处正确的排序是()①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

②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③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④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7.史载,京杭大运河的修建“鸿恩大德,前古未化”,它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连接成为一体。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A.加强了北部边防 B.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C.巩固了隋朝统治 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8.唐朝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以下举措属于唐太宗时期的是()A.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 B.与吐蕃“长庆会盟”C.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联合回纥灭西突厥9.唐代马球由吐蕃传入,宫廷女子马球队,其竞技激烈性、危险性、观赏性使君臣士庶嗜之若狂。唐代诗歌有“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的描写。据此可知,在唐代()A.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 B.民族阳刚力量受到推崇C.诗歌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10.唐玄宗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A.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加强官员监督考核C.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婚姻生活受到重视11.隋唐时期南北统一,而服装却分成了两类:一类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汉式服装,另一类则继承了北齐、北周改革后的圆领缺骻袍。这一服装体制()A.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B.体现了民族大交融C.冲击了服饰等级制 D.促成了思想多元化12.唐代中晚期,饮食服务业已经呈现出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态势。饮食服务业不仅分工进一步细化,还产生了一批靠自己劳动力为生的人,如服务员、饮食经理人等,而且其经营方式也逐步专业化,并带动了附属行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中晚期()A.盛世局面的出现 B.政府不再监管商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13.《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籴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①农业经济繁荣

②政府重视粮食储备③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

④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4.唐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5.被后人尊为“重整六合,创制立本”的皇帝是()A.杨坚B.刘邦C.秦始皇D.李世民16.“玄武门之变”疑云。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旧唐书》卷64《隐太子传》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隐太子是李建成。材料二

(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唐太宗入冥记》注:《唐太宗入冥记》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一篇民间话本。材料三

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材料四

太宗曰:“今欲自看国史……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唐】吴兢《贞观政要》卷7(1)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2)请解读材料三“墓志铭拓本”对研究玄武门之变的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哪一方发动的?说明你的理由。17.从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出发,中国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各有千秋,侧重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除了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之外,政府不对商业活动进行更多的干涉……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1)阅读材料一,概括唐代在城市管理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都城长安的地位。材料二

满清帝国既以强大征服者的姿态,拥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根据中国传统皇权,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这种背景之下,满清时代的文化活动一部分是压制明代开始的王阳明心学传统,另一部分则是严防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清运动。明末清初,中国读书人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经过清初百余年皇权的强力干预,中国的儒生成为俯首从命的书呆子。在文化精英失去活力时,他们对本国文化只是墨守成规。——许倬云《闭关恰在“盛世”始》(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心学的主要贡献。阅读材料二,以王夫之为例,简要说明中国读书人如何“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也实行过对外开放,不过那时只能是对前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没有多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胡伟国《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3)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侧重不同。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清朝统治前期“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的措施,并阐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及后果。②指出材料中“对前苏联、东欧开放”阶段,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并从吸取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说明邓小平对“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的思考。参考答案:1.B2.B3.C4.B5.B6.D7.D8.A9.B10.C11.B12.C13.A14.C15.A16.(1)材料二认为李世民蓄意杀害兄弟,与材料一认为李建成负主要责任不同。(2)材料三述及的唐朝遗留的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一手史料;从史料看,常何是李世民的亲信,事件恰巧发生于他驻守的玄武门,可能是唐太宗蓄意安排,能与材料二相互印证。(3)观点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理由:材料一《旧唐书》记载存在矛盾,既然是李建成发动事变,应该准备充分,却到临湖殿才发现有变,又回到东宫应对。材料四撰写于唐朝,反映了李世民有干预史官修史的意图,因此较晚出现的材料一作为官修正史,可能遭到篡改,可信度存疑。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唐朝遗留下来的不同来源的史料,较材料一更早,且能互相印证李世民发动政变。综上所述,李世民发动事变的结论是合理的。观点二:李建成发动玄武门之变。理由:首先这一观点出自《旧唐书》正史记载,从中看出李世民处于反击地位。材料二是民间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可信度低。材料三虽是一手史料,但并未直接说明李世民安排常何蓄谋发动玄武门之变,无法作为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直接且充分的证据。材料四的历史文献表明李世民对史官要求直书其事,可见他对玄武门之变问心无愧。由于缺乏证实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确实和充分的直接证据,因此应采信有严谨考证且细节清晰的正史证据。观点三:暂无定论。理由:材料一的记载存在矛盾,既然是李建成发动事变,应该准备充分,却到临湖殿才发现有变,又回到东宫应对,且根据材料四的信息,材料一极有可能遭到篡改。材料二是文学作品,可信度低。材料三不能直接证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由于缺乏证实李世民发动兵变的确实和充分的直接证据,还需要补充材料才能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能利用材料进行分析并言之有理)17.(1)坊市分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市的管理有所放松。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为了世界性大都会。(2)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对两千多年传统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提出“循天下之公”,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